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老城區——公寓印象

人們都說老城區是愛丁堡最具特色之處,它別致的地形宛若整座城市的一支羽翼。人們慣于過度褒譽某個細節,反而否定了整體,這是最庸常的貶抑方式之一。因為對于一切值得鑒賞的對象,無論一個人、一件藝術品,抑或一座精美之城,都必須通觀全局,根據其品質去明辨優劣。老城區昂然高居于山頂,在周邊新建住宅區的簇擁與拱衛下,美輪美奐。若將它單獨置于別處,一定像極了斯特靈,卻更為高峻而醒目。重要的是,這一華麗版的斯特靈恰是坐落在一個充滿活力與奇幻、寬敞開闊的現代都市中央,二者互為瑾瑜,相得益彰。

海水沉降所產生的沉積物在尾端形成一個山坡,老城就坐落于此,由延綿向西的城堡峭壁屏護著。新城則位于南北兩面地勢較為低洼、寬闊平緩的丘陵地帶。城堡因此居高臨下,視野開闊,人們可以俯瞰整座城市,眺望遠處的大海和陸地。從城堡四周瞭望可及數英里遠,而人們從遠處的甲板上,或在法夫寧靜的田野里耕作時,都能看見城垛上的旗幟,以及老城區的裊裊煙靄縈繞在田野上空。這是一座建在山丘上的城市。我想正是由于她遙遙在望,煙霧繚繞,人們才將她戲稱為“老煙熏”[21]。也許這么叫她的人們也從未踏足其間:日復一日,田夫野叟就這樣望著山顛高踞的建筑,望著平闊田園上空的縷縷長煙。這即是他們所見,這即是在同一片土地上耕作的他們的父輩所見,這即是他們對這座城所知的一切;而這三個字便是對此最好的詮釋。

沒錯,即便身臨其境,老城也是一副煙熏霧罩的模樣。盡管它一年到頭都有雨水滌濯,但在新城區的映襯下依舊顯得幽森淤黑。城墻護衛下的老城處于岌嶷之境,因此依照法規它無法向四周拓展,只能如此密密匝匝,層迭高筑。只要有空地,公共建筑就朝著大路中間涌擠,大路因而變成了小巷。房屋層臺累榭,各家各戶比肩攀躋,人們如同躺在縱深十四五層的加爾各答黑洞[22]里一般。當地人所稱的最高“公寓”,如今早已焚毀殆盡。不過,如果望見八層或十層高的窗子,在今日也并不稀奇。懸崖般的高樓近懸于威弗利橋之上,讓不少天然峭壁也相形見絀。這些建在陡峻山坡上的高樓,其地下室已然令人仰視了,頂層閣樓自不必說。其中家具或許已典當一空,但它居高臨下,可以眺望高地丘陵的美景。這里地處愛丁堡的中心,住在這兒的窮人從自家窗戶便可瞥見那青蔥的鄉野美景。而在那深淵般的低處,則是住宅區以及寬敞的廣場和花園。頭頂上方,惟有寥寥幾支尖頂,猶如石質桅尖聳立在城市上空。田園般清新的微風輕拂著他的臉龐,還帶去了大海的氣息和丁香花綻放的味道。

如今,譴責錢伯斯[23]先生及其追隨者所倡導的革命式改造,幾乎成了一種公認的文學觀。對他人的痛苦安常守故并非難事,而只有至善之人才明白,這種保守態度令人厭惡。穿過這黑暗的迷宮,馬路上幾處陳舊怪異的街角也已被清除,一些接合處也已變為居住之地。而如此一來,縷縷陽光便透射進來,陣陣空氣多么清新!好一幅自然天成的如畫美景!再穿過幽暗的拱門,徑直走下漆黑的樓梯,便來到昏暗的小巷中。巷子十分狹窄,伸開臂膀即可觸到兩側的墻壁。冬天走在這陡滑的路面上,就像走在冰面上一樣危險。家家戶戶晾曬的衣物一層層掛在窗外,托架般纖薄的樓墻支撐著朝外凸出的閣樓[24]。黑暗的角落里露出雕塑的一角。最高處,房屋的側影印刻在天空中。球場內,一群孩子正在玩耍,大人們則坐在門階上,而球場上空或許就峙立著一支教堂尖頂。一座宏偉的老宅院依然屹立在狹窄的路口,門楣上的徽記——一副盾飾或一句神圣英勇的格言——訴說著它曾經的榮耀。當地古董商對名門望族曾經歇宿之處了如指掌。一抬頭,突然從伯爵夫人家的窗口探出一個邋遢女人的腦袋。貝都因人在法老的宮墻內搭起了帳篷,陳舊的戰艦成了老鼠的專享之居。一條條巷弄里,盡是撲了粉的腦袋[25]和一張張酒酣耳熟的面孔,那樣的日子已經離我們遠去了。大路兩側,窗邊飄卷著愛爾蘭人晾曬的衣物,人行道上則擠滿了無所事事閑逛的人群。

閑逛的人群構成了一副典型的生活圖景。精明的蘇格蘭工人會在上班途中停下,將工具挎在胳膊上便開始討論教會與政治事務。而大多數人卻迥然不同——鬼鬼祟祟的慣犯、蓬頭赤腳的兒童、健碩的大嘴女人,身著千篇一律的條紋法蘭絨襯裙和短格子呢披肩,人群中還有幾個正在巡視的警察、一小撮叛逆分子,以及潦倒的上層人士,身上還遺留著過去美好生活的痕跡,如同一記商標。在與愛丁堡規模相當、擁有五六條交通主干道的其他城市,同樣的面孔就連閑游散蕩的流浪漢也不屑一顧。由此看來,愛丁堡甚至算不上小城市,毋寧說它是一座最大的鎮子。因此,鄰里間抬頭不見低頭見,這也是難免的。我因而有機會在不經意間,悄然地觀察著這些浪跡的人們,他們的生活每況愈下。其中一位,我第一次注意到他時大概已經六十多歲了。那時,他身著上乘的絨面呢衣服,看起來儀表堂堂,風度翩翩。而三年來,他卻日漸頹阤——松垮的外套油漬斑斑,紐扣也不見了,腫脹的臉上布滿皴皺,走起路來含胸駝背,而花白的頭發也愈發稀疏。我最近一次見他時,他正和幾個身穿斜紋棉布工裝的人站在一個入口處,醉醺醺的樣子,陳舊的黑色衣服上還沾著些泥污。我多希望還能聽到他的笑聲。如此高齡還要經受這樣的蛻變,真讓人心酸。也許你會以為六十歲的老人不會遭遇如此不幸,也許你會以為他在那個時候已得到妥善安頓,能夠安詳而體面地走完余生。

對于這種衰敗[26]最早出現的跡象之一,便是受害者漸漸從新城區的大街上消失,并紛紛逃進高街,就像受傷的野獸躲入了樹林。在住宅區這種事兒屢見不鮮。整個社會也已衰落。門楣上掛著盾飾,窗邊晾曬著衣物,頗有幾分齟齬之感。而那位老人,在我最后一次見他時還身著三年前扮紳士時所穿的外套,正是這樣才讓他看上去愈加悲慘。

人口過多在王公貴婦時代是不爭的事實,幸運的是,那些曾讓愛丁堡蒙羞的舊式習俗已被摒棄。然而舒適的聚會絕不像逼仄的集體生活那樣令人反感。沒有人關心過去曾有多少王公與貴婦、牧師與律師在這些房間里聚會——也許人越多越歡樂。玻璃杯與瓷制潘趣酒杯杯觥交錯,叮當作響,有人在輕彈維金納琴,玻璃燈罩上裝點著孔雀羽毛,紅色的火光中蠟捻兒忽明忽暗。那是一幅美妙的畫面,即使不斷重復也依然美妙。要是每隔一個房間就有這樣的景象,那就更美了,這座高樓也會更加引人入勝。時移世易。各家各戶或許會齊聚一堂,或許都能豐衣足食。而大酒店從頭到尾沒一個地方讓人舒服,窄仄而吝嗇,飯菜少得可憐,到處充斥著一股骯臟邋遢的氣息。不同的房間里,有人出生,有人死去,有人正酩酊縱飲,偵探和讀經者正走上樓梯。激烈的吵嚷聲戶告人曉,孩子們從小就在這異常的氛圍中耳濡目染。你會認為只有擁有強大的心靈,才能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而毫發無傷。盡管上帝已為年輕人法外施恩,同時,惡行或傷害并未如我們所憂慮的那樣層出不窮,然而看到這樣的生活方式,還是會讓那些生活更幸福的人感到不安。沒有任何地方的社會不平等狀況比愛丁堡更甚。正如我說過的,對于王子街沿途的流浪漢而言,高街的頂層閣樓總是面無表情地背對著他們,當然中間還有一座花園。雖然通過對比的方式往往能凸顯事物,但有時不這樣做反而更直截了當。有時事實就是事實,簡單明了,而且貧富之間的差別并不像葉子的兩面那么截然若判。看著南橋,再看看橋下的牛門街——盡是沿街叫賣的小販,便可在瞬息之間從一個社會階層跳躍到另一階層,將兩者盡收眼底。

一天晚上,除了警察所有人都已入睡之后,我沿著牛門街步行,恰好在一幢高樓前停了下來。月亮懸在煙囪的上空,皎潔的月光灑在頂層窗戶上。在那龐大的樓宇內,沒有一絲光,可當我駐足時,似乎聽到了一陣寂靜之聲從中傳出。沒錯,那一定是鐘擺的滴答聲,還有仰睡之人的呼嚕聲。我似乎聽到高樓里密集的人群發出的聲音,在耳畔若隱若現。家家戶戶的聲音匯成了一股,整幢大樓都在隨著時鐘的節奏跳動,就像一顆失調的巨大心臟。或許這一切只不過是我的想象,但在那一刻的確不可思議,令人難忘。可以想象,這是多么鮮明的對比——與巨大的人口數量相比,分隔并容納著人們的那一面面墻簡直微不足道。

無論如何,高街公寓倒塌這件事并非我異想天開,而完全是令人心悸的現實境況。大樓早已棟朽榱腐,樓底的入口曾突然閉塞,清潔工的手推車都已無法通過。夜里,朽裂的聲響回蕩在整座樓房中。這幢巨大蜂箱般的樓房早已破舊不堪,居民們每每在樓道里相遇,便會議論起他們所處的險境。驚慌中,有人棄家而逃,卻又出于節約或自尊的考慮返回家中。黎明前的黑暗中,隨著一陣恐怖的喧囂,整座大樓動搖了,繼而一層層徹底地坍塌下來。四面八方都能感受到這巨大的震動,而隨之而來的精神沖擊也由清晨的送奶工傳至城郊各地。教堂的鐘聲回蕩在整個愛丁堡上空——在那個灰暗的上午,這悲傷凄慘的鐘聲前所未聞。死亡情況尤為慘重,就像力士參孫摧毀屋頂那樣,許多家庭遭遇滅頂之災。目睹這一切的人們,無一能夠忘記坍塌后樓墻廢墟的慘狀:一些房間的墻面刷著涂料,一些貼著墻紙;這邊,水壺還擱在壺盤里,高懸于頭頂,那邊,廉價的女王畫像掛在了煙囪上。這次災難讓你得以一瞥那戛然而止的三十個家庭的生活。大樓已然坍塌,而隨之坍塌的事物又何其多!從遙遠的鄉間望去,城區景觀中出現了一道缺口,陽光從煙囪間穿過,照在以往無法抵達的陌生地帶。可以想見,在世界各地——倫敦、加拿大、新西蘭,有多少人會驚呼:“我出生的那棟樓在昨夜坍塌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滁州市| 泸西县| 临安市| 天水市| 绍兴市| 方正县| 拜泉县| 贵德县| 惠水县| 新丰县| 泌阳县| 东辽县| 故城县| 儋州市| 祁门县| 墨江| 普定县| 南乐县| 东至县| 航空| 景宁| 衡东县| 洮南市| 定结县| 卫辉市| 孟村| 卢氏县| 永宁县| 思南县| 区。| 手游| 内黄县| 射洪县| 西畴县| 贵德县| 紫阳县| 阿城市| 阿荣旗| 江都市| 庆安县| 凤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