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為何能記憶往事
人腦能夠儲存過去曾經發生過的事件,在之后回憶起這些事件,并且運用這些信息完成具體的任務,這種能力稱為記憶。記憶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儲存系統,常常需要許多活動的參與和協作。
記憶主要分為3種類型。第一種為感官性記憶,這是我們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例如,我們對聲音的辨認便屬于感官性記憶,我們通過傾聽他人的發音來理解言語。由感官性記憶得來的印象被傳遞到記憶系統的其他兩個部分,即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

當我們進行數字運算這樣簡單的任務時,所運用的記憶便是短期記憶。要完成這個運算任務,我們必須回憶起足夠長的數字。研究表明,短期記憶分為3個階段:語音環路(儲存語言信息以備計算之用)、視覺空間緩沖器(幫助我們處理視覺形象)和中央執行器(控制其他功能)。

長期記憶是對信息進行長時間甚至是永久性的儲存。它包括兩部分,其中語義記憶針對常識性的事實,例如“狗”一詞的含義;情境記憶則用來保存你剛才所做事情的經驗。
記憶的儲存
腦的不同部位對不同的感官體驗做出解釋。例如,腦的某一部分負責辨認面容,而另一部分則負責辨認物體。腦中處理某個意象的場所很可能也是相關記憶儲存的場所。也就是說,腦中并沒有專門儲存記憶的部位。
當腦儲存某些記憶時,負責處理信息的神經元發生相應變化。如果這個事件儲存在短期記憶中,神經元所發生的變化是暫時性的生化變化。如果這個事件儲存在長期記憶中,那么相關神經元的蛋白質組成會發生較為持久的變化。事件被儲存在長期記憶中的這一過程稱為鞏固過程。事件要通過某種方式被強化,例如重復,或是在其他重要事件之間產生聯想,才能儲存在長期記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