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兩大殺手
細菌是單細胞的微生物,各種細菌的形狀差別很大。細菌飄浮在空氣中或存活于水中,如果人們將細菌吸入喉部和肺部,或者飲用被污染的水,人體就會受到細菌的感染。呼吸、打噴嚏、咳嗽以及接觸感染區域都是細菌的傳播途徑。

⊙⊙病毒的形態
病毒有多種多樣的形態,上圖顯示了其中3種病毒的形態。腺病毒會感染喉嚨和鼻子等部位,其特征是尖頭構造,見圖1;艾滋病病毒的表面覆蓋著堅固的蛋白質,見圖2;抗菌素是一種侵襲細菌的病毒,它的尾部是纖維,見圖3。
細菌感染會形成膿汁,膿汁是一種黏稠的黃色液體,其中含有已經死亡的細菌和人體細胞。扁桃體炎和結膜炎是兩種常見的細菌感染,二者都是由鏈球菌引起的。結膜炎發生在眼睛的部位,感染率很高,患者多為在校中小學生。結膜炎患者眼睛發紅,滲出的膿汁會粘住眼睛。細菌感染還可能導致更加嚴重的病癥,包括痢疾、肺炎、梅毒和腦膜炎。



⊙⊙傷口感染
傷口受到細菌感染之后,人體細胞釋放一種叫做組胺的物質,組胺會引發炎癥反應,并且包裹細菌。這時血管變粗,白細胞穿過血管壁到達組織殺死細菌。
抗生素能夠破壞細菌的細胞膜,從而殺死細菌。但是,因為抗生素被大量應用于許多人體免疫系統原本能夠自行處理的疾病,結果導致細菌已經開始形成抗藥性。
病毒引起的疾病
病毒是導致疾病的最小作用者,數億個病毒才能覆蓋一個針尖。病毒會導致多種疾病,例如感冒、脊髓灰質炎、流感和麻疹。發達國家已經通過疫苗接種基本根除了脊髓灰質炎。普通的感冒是由上百種病毒所引起的,因此很難治愈。抗生素不能殺死病毒,人體必須產生針對各種病毒的抗體才能殺死它們。病毒本身不能繁殖,因此需要尋找寄主,它們進入寄主細胞之后利用其中的營養物質進行復制。當病毒完全占據寄主細胞之后,寄主細胞爆裂,釋放出病毒細胞。人體免疫系統能夠殺死感冒等病毒,但是不能破壞艾滋病等強大的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