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光環效應讓對方對你做出好的推測
據說瑪麗蓮·夢露死后,有一位收藏家買了一只她的鞋子,他把這只鞋子拿到市場上去展示,參觀者如果想聞一下,須出100美元的高價,但愿意出錢去聞的人竟然絡繹不絕,排起了長隊。瑪麗蓮·夢露的鞋子為什么有那么大的魅力呢?答案就是“光環效應”。
“光環效應”是指由于對人的某種品質或特點有清晰的知覺,印象較深刻、突出,從而愛屋及烏,掩蓋了對這個人的其他品質或特點的認識。這種強烈知覺的品質或特點,就像月暈形成的光環一樣,向周圍彌漫、擴散,所以人們就形象地稱這一心理效應為“光環效應”。
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里,“光環效應”的例子數不勝數。
拍廣告的多數是那些有名的歌星、影星,而很少見到那些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明星推出的商品更容易得到大家的認同。在政界,依靠繼承父親打下的江山而在競選中順利當選的人被稱為“二世政治家”。在金融界也有向“二世”傳授經營學的課程,就是為了培養自己的接班人。
其實,在我們這個社會里,依靠“父母光環”平步青云的例子比比皆是。一個作家一旦出名,以前壓在箱子底的稿件全然不愁發表,所有著作都不愁銷售,這又是為什么呢?為什么知名人士的評價或權威機關的數據會使人不由自主地產生信任感?為什么那些迷信權威的人,即使覺得沒有什么值得借鑒之處或者有許多疑問,但只要是權威部門或權威人士的話就會全盤接受?為什么外表漂亮的人更受人歡迎,更容易獲得他人的青睞呢?
所有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可以用心理學上所謂的“光環效應”解釋:當一個人在別人心目中有較好的形象時,他會被一種積極的光環所籠罩,從而被賦予其他良好的品質。由于光環效應可以增加人們對未知事物認識的可信度和說服力,使得人們在認識事物方面達到“好者越好,差者越差”的效果,所以它也是形成馬太效應的又一個主要因素。
所以,我們在說服他人的時候也可以利用光環效應讓對方對你做出好的推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