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序言:沒有完美的原生家庭,但我們都能找到治愈的路
- 突圍原生家庭:如何在過去的傷痛中重建自我
- (德)斯蒂芬妮·斯蒂爾
- 2956字
- 2020-09-25 15:57:16
每個孩子都需要一個地方,在這里,他感到安全,并受周圍的人喜愛。
每個人都向往一個地方,在這里,他可以徹底放松,完全成為他自己。
理想情況下,這個地方應該是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原生家庭。在原生家庭中,如果能夠得到父母的認可和充分的愛,我們的內心也就有了一個溫暖的家。
家,是每個人向往的那個舒心自在的地方。童年在原生家庭中被認可、被愛的感受會內化為我們積極生活的基礎,并將伴隨一生——這是一種生活和生存上的安全感。有了這種安全感,我們才能變得自信,并敢于信任他人。
人們把這種信任稱為原始信任。
原生家庭中的原始信任就像內心的港灣,能夠給予我們支持和保護,讓自我變得真實和完整,充滿生命力和創造力。
然而,很多人的童年卻與不美好的,甚至是痛苦的記憶聯系在一起。他們在原生家庭中得不到信任,沒有安全感,于孤獨、恐懼和無助中長大,性格嚴重被扭曲。成人之后,他們或者經常暴怒,難以控制情緒;或者習慣性壓抑自己,沒有主見,一味討好別人;或者竭力追求完美,追求權力;或者長期遭受焦慮癥和抑郁癥的折磨。由于他們沒有得到原始信任,自我價值感極低,所以,常懷疑是否真的受到伴侶、上司或者新朋友的喜愛和歡迎,捕風捉影,焦慮不安,不能展現真實的自己,也處理不好人際關系。也就是說,由于原始信任的缺失,他們難以感受到來自內心的依靠,總希望別人可以給他們提供安全感、保護和家的溫暖。他們想從伴侶、同事、朋友,或者物質上,尋找原生家庭缺失的愛。他們的自我是蒼白、干癟和脆弱的,稍不如意,便會觸動內心深處的傷痛,或者傷心欲絕,陷入自卑,或者抱怨指責,歇斯底里攻擊別人。他們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現在的感受、行為和扭曲的性格,都是因為沒有從原生家庭突圍才導致的。
除了與生俱來的天性,原生家庭中的經歷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的感受、行為和自我價值感,這些東西被看作是性格的一部分,是原生家庭所受影響的總和,來源于父母和其他重要的養育者。大多數情況下,我們能夠回憶起的童年經歷都停留在意識層面,而更多的早已進入潛意識的深淵。可以說,原生家庭是我們潛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童年經歷的害怕、擔憂和困境,也包含所有童年時期得到的愛和積極影響。
成人遇到的很多困難和麻煩,都有小時候的根源。因為在原生家庭中有陰影的人即使長大成人,依然會用受傷小孩的眼睛看待周圍發生的一切,形成“糨糊心理”。所謂糨糊心理,就是將童年的經歷和感受粘連到現在發生的事情上,分不清哪些是過去,哪些是現在,這不可避免會張冠李戴,歪曲事實,曲解別人的想法和行為。糨糊心理,又叫“感知扭曲”。例如,別人無意中說的一句話,他們會理解為惡意中傷,或者挑釁;不經意的一個眼神,會解讀為一種嘲笑和侮辱。由于糨糊心理,或感知扭曲,所以他們的感受和情緒反應,總是與客觀事實不符,常處于臆想的羞辱、攻擊、不安和恐懼中,行為令人匪夷所思。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周圍的人都不愿意與他們交往,人際關系常陷入困境。
不僅如此,由于在原生家庭中沒有得到認可和保護,內心一直處于饑渴狀態,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饑渴并不會消失,反而越來越強烈。為了彌補原生家庭的缺失,他們會竭力尋求別人的認可和安全感。一方面是安全感的缺失,令他們時刻處于不安和恐懼中,對周圍人充滿懷疑和警惕,總是從壞的方面猜測別人;一方面是對認可和保護的強烈追求,以至于反應過度。這兩方面交織在心中,深入骨髓,在潛意識層面影響了他們的認知、感受、思考以及行動。這種影響之大遠遠超過理智。科學研究表明,潛意識的影響非常巨大,控制了我們感知和行動的80%到90%。
舉例來說,麥克和薩賓娜是一對夫妻。如果麥克稍微感覺被妻子忽視,就會火冒三丈。一天,薩賓娜買東西時忘了麥克想要的香腸,麥克勃然大怒,沖妻子大喊大叫。薩賓娜大吃一驚,對她來說只不過是忘了買香腸,一件小事而已,但是對于麥克來說就好像是整個世界崩塌了,怒不可遏。這是怎么回事呢?
原因就在于認知粘連和糨糊心理。原來童年時的麥克在原生家庭中,一直沒有得到媽媽的關心和重視,愿望很少獲得滿足,長期被忽視的遭遇和感受,使得他在潛意識中燃燒著對媽媽的怒火。而妻子薩賓娜忘記給他買香腸,恰好觸碰了他的隱痛,于是他便將原生家庭中那種被忽視的傷害和痛苦粘連到了妻子身上,沖她發泄憤怒,暴跳如雷。換言之,由于被原生家庭忽視,麥克一直在追求被重視的感覺。如果感到被忽視,他就會用憤怒作為保護策略,捍衛脆弱的心靈。但由于這種怒火積壓在潛意識中,無知無覺,所以麥克根本意識不到他對薩賓娜的憤怒其實是在潛意識中對母親的憤怒。也正是因為這種認知粘連所導致的糨糊心理,所以麥克幾乎無法看清他憤怒的真正源頭,并改變他的感受和行為。
當然,由香腸引發的爭吵并不是他們夫妻間唯一的沖突。麥克和薩賓娜經常為一些無聊的事情爭吵,而雙方都不知道,他們真正在吵什么。這是因為,薩賓娜的原生家庭也不完美,她小時候經常被父母批評,惹父母生氣,這讓她感覺自己很渺小、沒有價值。所以,她也將童年的經歷和感受粘連到婚姻關系中,導致糨糊心理。她看不清麥克憤怒的真正原因,而是將他的憤怒與她在原生家庭中感受到的自卑、屈辱和傷害粘連在一起,并由此變得十分激動。從表面上看,這是兩個成年人在為現在發生的小事爭吵,但其實則是兩個小孩在為過去原生家庭的傷害埋單。他們現在吵的架,都是原生家庭的痛。
但如果你仔細分析他們潛意識的渴望和所受的傷害,就會發現,他們完全可以用更好的方式交流,尋找情緒和行為背后的深層原因,清除認知粘連,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表面——為被遺忘的香腸或者其他小事爭吵。只有這樣,才會減少爭吵,親近對方,彼此理解。
實際上,不清除認知粘連,不僅會讓伴侶之間產生莫名其妙的爭吵,還包括其他方面,比如說,一個員工因為受了上司的幾句批評,就對工作甩手不干;或者,一個外交官以武力的方式回應邊界沖突等。許多人雖然已經成年,卻仍然將原生家庭中的傷害粘連到現在的生活中,這導致了他們對自己和生活的不滿意,很容易引起沖突,并將這些沖突升級。如果人們能夠讓無意識的情緒和行為浮現在意識中,并被自己覺知,就能夠擺脫糨糊心理,看清真相,將過去留在過去,理智解決現在的問題。
沒有父母是完美的,也沒有完美的原生家庭。那些童年相對比較幸福的人也會有生活上的煩惱和問題,因為他們的內心也曾受過傷害,也有一定程度的認知粘連。任何原生家庭在給孩子帶來愛的同時,也會帶來傷害。這些傷害的記憶會給他們以后的人生帶來麻煩,其表現不一定是麥克的脾氣暴躁。有些人可能會表現為難以信任家庭成員以外的其他人,有些人可能會難以做出重要的決定,有些人可能不愿意突破自己,有些人可能無法處理親密關系,而有些人則可能患上拖延癥、焦慮癥和抑郁癥等,但是,不管是哪種情況,都是因為我們將原生家庭的經歷和感受粘連到了現在,使我們看不清真相,阻礙了與他人進行真誠的聯系和溝通。
然而,有一點對所有人都適用:雖然每個家庭都不完美,每個人都曾受過傷害,但我們卻能找到治愈的路。只要我們清除認知粘連,擺脫糨糊心理,就能從原生家庭突圍,在過去的傷痛中重建自我。這是我們與其他人建立和平、友好和幸福關系的前提,也是找回真實自己的首要條件。
這本書會幫助你擺脫原生家庭的傷害,避免陷入過去的糨糊心理;還將指導你建立起全新的人生觀和行為方式,你的人生和人際關系將會因此變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