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大學
- 中國文學名著導讀
- 殷涵主編 浩然(文學顧問)
- 1403字
- 2021-05-27 14:17:38
作者:相傳曾子所作
成書時間:約春秋戰國時期
▼一語中的
儒學思想宣言,闡述治理國家和修身養性的準則。
■書海溯源
《大學》是先秦儒家重要典籍《禮記》中的一篇文章,相傳為曾子所作,主要記錄曾子轉述孔子語錄以及自己的言談。曾子,名參,字子輿,孔子七十二位杰出弟子之一,甚得孔子喜愛。《論語?先進》篇記載:一次孔子與弟子座談,要每一位弟子談談自己的理想,曾子說:“暮春時節,服裝準備好以后,同五六個成年男子,帶著六七個少年兒童,到沂水洗澡,到舞雩乘涼,一路歌唱著往回走。”這種理想深得孔子的贊同。
■文理梗概
《大學》篇幅不長,原本是《禮記》中的一篇,后位列四書之一,成為儒家重要文獻。大學,顧名思義,指大人之學,與專以學習語言文字為主的小學相對,是講述為人處事、修養德行、治理政事等方面的學問。《大學》一書,以“明明德”、“親民”、“止于善”為綱,就“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項內容,闡述治理國家和修身養性的基本準則。該書開宗明義,提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認為要明德于天下,必須治理好國家;要治理國家,就要先齊自家;要使家齊,必先修身;要修其身,先得使心端正;要端正內心,必須使其意忠誠;欲誠其意,先須致知;致知在于格物。全書總共分為十章,前四章類似總綱,后六章分條細陳。其中第五章講述明善的重要,第六章講述誠身之根本,這兩章對于初學者極為重要。因為自身修養尚且不夠,就談不上治國平天下,所以人們一定要予以高度重視。
■絕章賞析
【原文】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
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賞析】
此篇強調了誠意的重要性,為《大學》中極其精彩的段落??偩V說:“欲誠其意,先致其知。”“知至而后意誠?!本釉讵毺幍臅r候,一定要慎重行事,不能自欺欺人。小人暗中作惡,天理昭彰,終不可藏。因為一個人是處在眾多人的監視之下,別人對你的缺點、錯誤看得清清楚楚。即使身處幽獨之處,也不要棄善從惡,否則最終難逃人們雪亮的眼睛。末句重申誠意的重要性,就像一個人富足了,可以使他的屋子很光彩,道德修養提高了,則可以使其身體很光彩,心無愧怍,廣大寬平,安適舒泰,所以君子一定要誠其意。
■妙言輯錄
1.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3.為人君,止于仁;為人臣,止于敬;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與國人交,止于信。
4.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
5.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
6.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貪戾,一國作亂。
7.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
8.見賢而不能舉,舉而不能先,命也;見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遠,過也。
9.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10.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
■專家評點
《大學》一書,是講解修養身性、治理國家的學問。所謂“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修身與治國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洞髮W》所闡述的治理國家、修身養性的準則,很多直到今天還有借鑒意義。讀者在閱讀此書時,當取其精華,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