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研究

在1989年《行政訴訟法》頒布前發(fā)生的全國首例“農(nóng)民告縣長”案中,時任浙江省蒼南縣縣長的黃德余代表蒼南縣人民政府親自出庭應訴,該案也因此獲得巨大的社會轟動效應,并極大地推動了當時正在進行的行政訴訟立法進程。[1]然而,吊詭的是,在《行政訴訟法》實施的過程中,行政機關負責人不出庭應訴卻成為極為普遍的現(xiàn)象,以至于2001年11月福建省羅源縣縣長劉嘉水“親自出庭”應訴一起行政訴訟案件再度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2]自2003年以來,為了有效破解“民告官不見官”“法官審案不見官”的難題,一些地方的法院通過多種途徑積極爭取當?shù)攸h委、人大的支持和政府的理解,以單獨或聯(lián)合發(fā)文的形式推進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逐漸形成了一種具有中國本土特色的優(yōu)化行政審判外部環(huán)境的新模式,并被譽為“執(zhí)政為民的試金石”“法治政府建設的風向標”“社會矛盾化解和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的大智慧”“政府自身建設的好抓手”。[3]

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的興起及至最終被法律所明確認可,源于人民法院在社會轉(zhuǎn)型時期對行政審判走出困境的現(xiàn)實探索,其中孕育著一場行政訴訟觀念的重大變革。為此,本章將系統(tǒng)梳理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地位的變遷,分析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風行的原因,觀察這一特殊制度入法的理論基礎與現(xiàn)實意義,并針對制度運行存在的問題提出進一步完善的設想,以期推動一種新的以司法與行政良性互動為表征的開放合作型行政審判模式的形成。

[1] 有關該案的詳細敘述,參見黃傳會:《中國的“挑戰(zhàn)者”號》,海潮出版社1990年版。

[2] 參見陳海:《縣長為何出庭當被告》,載《南方周末》2002年1月31日。

[3] 參見江必新:《積極推進行政機關負責人行政訴訟出庭應訴工作》,載《人民法院報》2011年7月23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璧山县| 西峡县| 吉水县| 衡南县| 成都市| 方正县| 旺苍县| 正镶白旗| 罗平县| 辽源市| 芦山县| 靖边县| 天等县| 钦州市| 民勤县| 扎兰屯市| 昌图县| 嘉黎县| 竹山县| 湘阴县| 仙居县| 丰县| 苗栗县| 宁都县| 南乐县| 华池县| 历史| 万源市| 中卫市| 临汾市| 绥滨县| 永丰县| 宁晋县| 务川| 瓦房店市| 周口市| 清水县| 南溪县| 常山县| 衡水市| 麻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