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行政訴訟制度變遷的觀察者(代序)

2019年是《行政訴訟法》頒布三十周年,也是我攻讀行政法學博士學位二十周年。回望個人的學術成長道路,可謂與《行政訴訟法》的命運緊密相連。在這二十年間,我發表的行政訴訟法方面的論文有四十余篇,承擔的行政訴訟法方面的部級項目有五項,獨著及主編的行政訴訟法專著有七部。在個人上半場的學術生涯中,行政訴訟法一直是我持續關注并用力甚勤的研究領域之一。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可稱得上是當代中國行政訴訟制度變遷的持續學術觀察者。

我與行政訴訟法結緣最早始于1998年的秋季。當時的我正在安徽大學讀碩士研究生三年級,并在全力準備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承蒙恩師程雁雷教授(時任安徽大學教務處副處長、現任安徽大學副校長)的推薦,我第一次走上本科生講臺,給工商行政管理專業四年級學生講授行政訴訟法。那次授課對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鍛煉機會,也是一次全方位自我學習、自我提升的歷練。

我真正在行政訴訟法領域邁開研究步伐則始于2005年的秋季。當時的我已在蘇州大學順利晉升副教授,并開始承擔行政法專業碩士研究生的行政訴訟法的授課任務。承蒙恩師楊海坤教授的提攜,我借助承擔司法部中青年項目“行政訴訟類型構造研究”的機會,圍繞這一主題撰寫了多篇論文并在法律出版社出版了同名著作。同時,我還協助楊老師主編了《行政訴訟法專題研究述評》《行政判例研究》,并出版了個人文集《行政訴訟法前沿問題研究》。這些學術研究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培養了我對行政訴訟法研究的興趣,也為2009年在蘇州大學破格晉升教授奠定了很好的成果基礎。

我在行政訴訟法領域新一輪的集中研究始于2012年的秋季。當時的我已在蘇州大學擔任博士研究生導師,利用《行政訴訟法》修改提上國家議事日程和承擔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城鎮化進程中行政糾紛多元解決機制研究”的機會,我圍繞行政訴訟的制度變遷展開了系列研究。承蒙好友何海波教授的邀請,2013—2014年我在清華大學參加了由其主持的“理想的行政訴訟法”研討會,其間受益于與多位學界同道的交流討論。特別是在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江必新和趙大光、李廣宇、王振宇等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領導的鼓勵關心下,我參與了《行政訴訟法》修改及司法解釋起草的論證工作,親身感受到時代巨變中行政訴訟制度的發展軌跡。這些學術研究活動的開展,進一步開闊了我的學術視野,堅定了我聚焦行政審判制度命運的決心。

本書的整理和出版就是對我2012年以來新一輪密集研究行政訴訟法的一次系統總結。在這七年之中,《行政訴訟法》的修改及其實施成為行政法學界重點關注的議題。我在中國本土行政審判模式建構的主題之下,圍繞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行政訴訟司法建議、行政審判白皮書等邊緣性制度的生長和行政訴訟集中管轄、類型改造及與行政復議的功能銜接等傳統制度的演變進行了持續觀察,并就《行政訴訟法》的修改及新司法解釋的基本精神進行了學理解讀。書中的十章內容就是這一期間學術思考的集中代表。

在多年研習行政訴訟法的過程中,我深深感到既要立足“法內”做好行政訴訟法釋義學的研究,也要關注“法外”做好行政訴訟法社會學的研究。就社會轉型時期的中國而言,在法律話語和政治話語的交互影響之下,行政訴訟具體制度和審判模式正在悄然變化之中。為此,聚焦行政訴訟法律文本變遷和審判實務發展,在系統梳理中國本土經驗事實的基礎之上,提煉中國本土的行政審判理論就成為新時代行政法學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書既代表了我對社會轉型時期行政訴訟制度變遷的學理觀察,也是對未來法治國家進程中行政審判制度命運的一種期許。

回望二十年來的學術研究,無論是在蘇皖還是在滬上,無論周邊環境發生何種變化,我對行政審判制度的學術初心始終未改。就目下而言,我會利用承擔司法部重點項目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的機會,持續對《行政訴訟法》修改后的實施效果和行政訴權保障機制優化進行研究,希冀在人生下半場的學術之旅中,繼續做好行政訴訟制度變遷的觀察者,不辜負這個偉大時代對我們這輩學人的期待!

章志遠
2019年1月25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屏南县| 准格尔旗| 大埔区| 高清| 井陉县| 睢宁县| 格尔木市| 合山市| 梁山县| 辉南县| 札达县| 焦作市| 永康市| 娱乐| 枝江市| 丰镇市| 定安县| 会宁县| 吕梁市| 长垣县| 永顺县| 邛崃市| 静乐县| 呈贡县| 沁源县| 泽州县| 朝阳区| 文水县| 台北县| 故城县| 延安市| 中西区| 镶黄旗| 微山县| 满洲里市| 阿图什市| 台东县| 林周县| 丽江市| 韶关市| 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