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孔子
  • 蒙培元
  • 2697字
  • 2020-10-23 11:14:53

五、從政仕魯

如果說,孔子的父親叔梁紇是一位有名的武士,那么,孔子就是一位最著名的文士。政治地位并不高,但他創(chuàng)立了儒家學(xué)派,成為一名很有影響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就他的個人愿望而言,他是很想從事政治以施展其抱負的,但是,沒有機會。他也不以從政為唯一目的。

有兩件事可以說明這一點。

一是想應(yīng)公山弗擾之召。《論語·陽貨》記載說:“公山弗擾以費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說(悅),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豈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費是季氏邑,公山弗擾當是邑宰,欲畔而召孔子,孔子想去。但子路反對,何必投奔這樣的人呢?孔子說出了他的想法,如果有人用我,我要在東方復(fù)興周朝的事業(yè),就是說,他去并不是小打小鬧,而是要干一番大事。但他終于沒有去。

二是想應(yīng)佛肸之召。[32]記載:“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聞諸夫子曰:“親于其身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中牟是晉國的地方,佛肸想在這里反抗趙簡子(晉國執(zhí)政者),既召孔子,孔子也想去。但子路同樣反對,而且舉出孔子說過的話,即親身行不善的人,君子不去。孔子又說出一番道理,堅硬的東西是磨不薄的,潔白的東西是染不黑的,我難道是葫蘆,掛在那里不能食用嗎?這里所說的“食”,不是說我要吃飯,而是說我要對社會有用。但是,他同樣沒有去。

這兩件事,只能說明孔子想實現(xiàn)政治抱負,并不能說明別的。至于為什么沒有去,大概子路所說的理由他是認可的。但是后來,他卻在魯國做了四年的官。

魯定公九年(前501),孔子五十一歲時,被任命為中都宰,相當于后來的縣長。據(jù)說,干了不到一年,做出了政績,“四方皆則之”[33],周邊地區(qū)都仿效他。據(jù)《孔子家語》記載,孔子對長幼、強弱、男女之間,從工作任務(wù)到生活禮俗都做出了規(guī)定;對養(yǎng)生送死之事也有明確規(guī)定,實現(xiàn)了“路不拾遺,器不雕偽”[34]的景象,人民的道德水準有很大提高,大家過著安居樂業(yè)的生活而不追求華麗。“路不拾遺”表現(xiàn)了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器不雕偽”表現(xiàn)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這應(yīng)是孔子治理中都的最大功績,是符合孔子思想的。

魯定公十年,孔子做了魯國的大司寇,相當于后來的司法部長。這是孔子從政以來最高的官職,時間也最長,共做了三年左右。孔子剛剛上任不久,為工作的事,經(jīng)常去見執(zhí)政者季桓子。桓子不悅,他還是去見。學(xué)生宰予說:先生這樣做,怕不合適吧!孔子說:“然。魯國以眾相凌,以兵相暴之日久矣,而有司不治,則將亂也,其聘我者,孰大于是哉!”[35]這是工作負責(zé)任的態(tài)度,因此,不以其“不悅”而不去見。至于政見如何,是另一個問題。

司寇是管獄訟的,孔子斷案時,能夠征求各方面人的意見,然后做出裁決,這樣就能避免主觀武斷,與他提倡的“絕四”(無意、無必、無固、無我)精神是一致的。“孔子為魯司寇,斷獄訟。皆進眾議者而問之曰:‘子以為奚若?某以為何若?’皆曰云云。如是,然后夫子曰:‘當從某子幾是。’”[36]當時并沒有詳細的民事、刑事訴訟法的條文,有何刑律規(guī)定,現(xiàn)在也已無從知道,但是,應(yīng)當有一些基本原則,到具體判案時,就需要在基本事實的基礎(chǔ)上聽取“眾議”,選擇其中合理的意見,最后做出裁決。這是很有民主精神的。孔子說過:“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37]就是說,辦理訴訟案件,我同別人差不多,但是一定要做到?jīng)]有訴訟才好。“無訟”是他的理想,但是要做到“無訟”,就不僅僅是司寇的事情,而是整個社會治理的事情。所謂“吾猶人也”,是同“無訟”的理想狀態(tài)比較而言的,大凡聽訟都有一些基本的程式,但孔子尊重并聽取“眾議”的做法,確實具有民主精神。在當時,并不是所有的訴訟都像孔子這樣去處理的。比如孔子的學(xué)生子路,就能果斷地作出判斷。果則果矣,但未免有武斷之嫌。孔子在評論子路時指出了這一點。

周敬王二十年(魯定公十年,前500)的夏天,齊、魯之間有一次大的盟會,史稱“夾谷之會”。孔子以大司寇的身份“攝相事”,擔任司儀。齊國想借此機會,顯示力量,使魯國臣服。在十分危急的情況下,孔子顯示了他的智慧和勇氣,為魯國爭得了榮譽和地位,立了大功。盟會的禮儀剛剛過后,齊國便“奏四方之樂”,各種武器“鼓噪而至”。孔子立刻登上臺階,舉袂而言曰:“吾兩君為好會,夷狄之樂何為于此!”請命有司將其撤去。齊景公心里不安,揮而去之。過了一會兒,齊國又“奏宮中之樂”,結(jié)果是優(yōu)倡侏儒“為戲而前”。孔子又立刻登上臺階,說:“匹夫而營惑諸侯者罪當誅!”請命有司加以處治。結(jié)果齊國當場處理了這些樂舞者。此舉使齊國君臣為之膽寒,回國后將其侵占魯國的土地鄆、汶陽、龜陰三地歸還魯國。[38]這是小國利用盟會之禮戰(zhàn)勝大國的一次重大勝利,孔子則是取得這場勝利的關(guān)鍵人物。

夾谷之會的勝利,使孔子的威望大為提高,結(jié)果“由大司寇行攝相事”,“與聞國政”,即參與國家大事。而此后孔子所做的一件大事就是“墮三都”,但是,并沒有完全成功。所謂“墮三都”,就是拆掉季、孟、叔三家的都邑。當時,魯國的情況是三桓執(zhí)掌政權(quán),即所謂“政在大夫”;而三家的家臣又執(zhí)掌三桓的權(quán)力,即所謂“陪臣執(zhí)國命”。孔子想通過摧毀家臣的權(quán)力,進而削弱三桓的勢力,以張公室,鞏固魯國的政權(quán),于是建議魯定公將三家都城拆掉,并使子路為季氏宰,執(zhí)行這個任務(wù)。結(jié)果,叔孫氏首先拆掉了后阝都,季孫氏將要拆掉費都時,遭到公山不狃等人的反抗,他們率費人進攻魯城曲阜,魯定公與三桓躲進季氏之宮。孔子率領(lǐng)魯國軍隊反擊,擊敗了進攻之敵。公山不狃等人逃奔,終于拆了費都。最后拆除孟孫氏的城邑時,其家臣公斂處父建議孟孫氏說:“無城是無孟氏也,我將弗墮。”終于不拆。魯軍圍城,未能攻下,以失敗告終。

但是,這次“墮三都”,倒是使三桓更加驚覺了,而魯國的政治,并沒有改善多少。孔子既不能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與統(tǒng)治集團的矛盾也未能消除,工作已經(jīng)很不順利,終于離開了魯國。其直接原因是,齊國從全國選拔了八十名美女,組成大型樂隊,又選駿馬三十駟(即一百二十匹),送給魯國。表面上是為了兩國修好,實際上是為了瓦解魯國君臣的意志,以逼走孔子。季桓子帶著魯定公天天去觀看歌舞,“怠于政事”。這時,子路也已失去季氏的信任,看到這種情況,勸老師說:“夫子可以行矣。”孔子還想再觀察觀察,說:魯國將要舉行郊祀,按照通常的慣例,郊祀之后要將祭肉送給大夫,如果能夠送祭肉給大夫,我就可以不走。但結(jié)果是,“桓子卒受齊女樂,三日不聽政;郊,又不致膰俎于大夫。孔子遂行”[39]。季桓子既接受了齊國的女樂隊,又不送祭肉給大夫,孔子認為,已不可為矣,于是匆匆離開魯國,開始了列國之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安县| 元阳县| 白河县| 呼图壁县| 西昌市| 兴化市| 沁源县| 阳江市| 宣汉县| 吴桥县| 扬州市| 化州市| 龙陵县| 博乐市| 仪征市| 曲周县| 微博| 黄骅市| 嘉定区| 休宁县| 民丰县| 年辖:市辖区| 松江区| 岳阳县| 岱山县| 油尖旺区| 龙胜| 洪雅县| 新兴县| 抚宁县| 清流县| 玛纳斯县| 湘潭市| 安西县| 庆元县| 商水县| 山东| 宿迁市| 莒南县| 阳东县| 霍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