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講
真知之路:莊子的哲學

莊子名周,戰國時期的哲學家,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生平事跡可知者甚少。《莊子》一書中所載莊子的故事,寓言的成分居多。

今本《莊子》三十三篇,其中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陸德明《經典釋文序錄》說:“《漢書·藝文志》:‘《莊子》五十二篇’,即司馬彪、孟氏所注是也。言多詭誕,或似《山海經》,或類占夢書,故注者以意去取。其《內篇》眾家并同,自余或有《外》而無《雜》。”[1]也就是說,各種傳本的《莊子》內七篇都是一致的,外、雜篇則因注釋者的傾向而有種種不同。傳世的三十三篇本《莊子》,是經過了郭象的整理和編校的。內篇和外、雜篇何者為莊子本人所作,歷來頗有爭議。劉笑敢先生《莊子哲學及其演變》一書,以令人信服的詳密考證,得出了內篇早于外、雜篇的結論。由此可以確定,《莊子》內七篇是莊子本人所作。[2]至于外、雜篇,應該也不是“莊子后學”的作品,而是“后世學莊者”所為。以外篇最為著名的《秋水》為例。《秋水》完全是對《逍遙游》的效仿:《逍遙游》全篇為七章,《秋水》亦為七章;《逍遙游》首章討論小大之辨,《秋水》首章談的也是同樣的問題;《逍遙游》結尾兩章是莊子與惠施的對話,《秋水》亦是如此。如果是莊子后學所作,應該不會做這樣的模仿。

我們這里對莊子哲學的闡發,完全以內七篇為依據。

[1] 郭慶藩:《莊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61年,第5頁。

[2] 劉笑敢:《莊子哲學及其演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第3—32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毕节市| 灵寿县| 霍山县| 巴塘县| 衡南县| 平山县| 北海市| 鹤岗市| 亚东县| 通州市| 汕头市| 红河县| 额济纳旗| 宁河县| 宜章县| 滦南县| 蒙自县| 饶河县| 武宣县| 栖霞市| 江孜县| 正蓝旗| 遂川县| 大新县| 井研县| 玛沁县| 承德市| 应用必备| 大渡口区| 新绛县| 钟祥市| 祁连县| 旬阳县| 苍梧县| 瓮安县| 邛崃市| 兴山县| 巴塘县| 龙川县| 西昌市| 师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