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5. 芳草渡

【詞譜圖例】 張先

雙門曉鎖響朱扉。千騎擁,萬人隨。風(fēng)烏弄影畫船移。  歌時淚, 和別怨,作秋悲。  寒潮小,渡淮遲。  吳越路,漸天涯。楚王臺上為相思。  江云下,  日西盡,雁南飛。

⊙○◎■●○◇ ○◎● ●○☆ ○○◎●●○△[可仄] ■⊙⊙●[可韻]⊙◎● ●○☆  ⊙○●■●○△[可仄] ○◎● ●○☆ ◎○⊙●●○△[可仄]■⊙⊙●[可韻] ◎⊙● ●○☆

【本調(diào)概說】

本調(diào)雙調(diào)平韻五十七字,前后段各二均、四韻、五拍。唐詞名《芳草地》,宋人因歐陽修句有“系裙腰,映酥胸”,故又名《系裙腰》。與《詞譜》所載別體《系裙腰》實系一調(diào),故魏夫人“燈花耿耿漏遲遲”一詞,一作《系裙腰》,一作《芳草渡》。蓋本詞發(fā)端之兩起拍,均為三字兩句,考宋人實際,若后段起拍仍為三字兩句者,則名之為《芳草渡》,若后段起拍為七字一句者,則必名為《系裙腰》,如此區(qū)別而已。而兩個三字句添一字做七字一句,或七字句減一字作折腰法,則是宋詞變化之基本手法,如馮延巳前段起拍“梧桐落,蓼花秋”及后段“山如黛,月如鉤”,至張先則已變?yōu)椤爸魅搜缈陀駱俏鳌保吧矫魅者h(yuǎn)霽云披”七字一句,即為明證。又如唐人《漁歌子》,第三拍例作三字兩句,而宋人蘇軾則化為七字一句。如此種種不勝枚舉。至于韻腳變化,則由唐至宋已完成平仄雙換韻(《欽定詞譜》收錄第一體“梧桐落”詞,平仄混押,該詞實為五代人馮延巳作,誤作歐陽修)為短調(diào)平韻、長調(diào)仄韻,雙韻式填法在宋代已經(jīng)亡佚,其余各韻,或增或減,亦詞家常用手法,均無定式。

【變化方式】

【前段首拍減字例】 賀鑄

留征轡,送離杯。羞淚下,拈青梅。低聲問道幾時回。秦箏雁促,此夜為誰排。  君去也,遠(yuǎn)蓬萊。千里地,信音乖。相思成病底情懷。和煩惱,尋個便,送將來。

【后段首拍添字例】 魏夫人

燈花耿耿漏遲遲。人別后、夜涼時。西風(fēng)瀟灑夢初回。誰念我,就單枕,皺雙眉。  錦屏繡幌與秋期。腸欲斷、淚偷垂。月明還到小窗西。我恨你,我憶你,你爭知。

【前段后段尾均添領(lǐng)字例】 張先

惜霜蟾照夜云天。朦朧影、畫勾闌。人情縱似長情月,算一年年。又能得、幾番圓。  欲寄西江題葉字,流不到、五亭前。東池始有荷新綠,尚小如錢。問何日藕、幾時蓮。

【前段后段第三拍、后段首拍減韻例】 歐陽修

水軒檐幕透薰風(fēng)。銀塘外、柳煙濃。方床遍展魚鱗簟,碧紗籠。小墀面、對芙蓉。  玉人共處霜鴛枕,和嬌困、睡朦朧。起來意懶含羞態(tài),汗香融。系裙腰,映酥胸。

【前段后段尾均添韻例】 劉仙倫

山兒矗矗水兒清。船兒似葉兒輕。風(fēng)兒更沒人情。月兒明。廝合造、送行人。  眼兒蔌蔌淚兒傾。燈兒更冷清清。遭逢著雁兒、又沒前程。一聲聲。怎生得、夢兒成。

【備注】

劉仙倫詞,前段第三拍作“風(fēng)兒更沒人情”,少一字,后段第三拍作“遭逢著雁兒、又沒前程”,多二字;賀鑄詞,前段尾九字作“秦箏雁促,此夜為誰排”,句讀不同。均為孤例,不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碚区| 灯塔市| 广州市| 宁武县| 商洛市| 清涧县| 长顺县| 卫辉市| 杨浦区| 上杭县| 德州市| 郧西县| 交口县| 安溪县| 开化县| 霸州市| 孙吴县| 长子县| 浑源县| 虎林市| 全椒县| 台湾省| 娱乐| 化德县| 东辽县| 徐州市| 班玛县| 遂昌县| 含山县| 木兰县| 正宁县| 拉萨市| 黄石市| 石嘴山市| 五指山市| 宾川县| 南乐县| 北票市| 峨眉山市| 固阳县| 敖汉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