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夜頌

愛夜的人,也不但是孤獨者,有閑者,不能戰斗者,怕光明者。

人的言行,在白天和在深夜,在日下和在燈前,常常顯得兩樣。夜是造化所織的幽玄的天衣,普覆一切人,使他們溫暖,安心,不知不覺的自己漸漸脫去人造的面具和衣裳,赤條條地裹在這無邊際的黑絮似的大塊里。

雖然是夜,但也有明暗。有微明,有昏暗,有伸手不見掌,有漆黑一團糟。愛夜的人要有聽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在暗中,看一切暗。君子們從電燈下走入暗室中,伸開了他的懶腰;愛侶們從月光下走進樹陰里,突變了他的眼色。夜的降臨,抹殺了一切文人學士們當光天化日之下,寫在耀眼的白紙上的超然,混然,恍然,勃然,粲然的文章,只剩下乞憐,討好,撒謊,騙人,吹牛,搗鬼的夜氣,形成一個燦爛的金色的光圈,像見于佛畫上面似的,籠罩在學識不凡的頭腦上。

愛夜的人于是領受了夜所給與的光明。

高跟鞋的摩登女郎在馬路邊的電光燈下,閣閣的走得很起勁,但鼻尖也閃爍著一點油汗,在證明她是初學的時髦,假如長在明晃晃的照耀中,將使她碰著“沒落”的命運。一大排關著的店鋪的昏暗助她一臂之力,使她放緩開足的馬力,吐一口氣,這時之覺得沁人心脾的夜里的拂拂的涼風。

愛夜的人和摩登女郎,于是同時領受了夜所給與的恩惠。

一夜已盡,人們又小心翼翼的起來,出來了;便是夫婦們,面目和五六點鐘之前也何其兩樣。從此就是熱鬧,喧囂。而高墻后面,大廈中間,深閨里,黑獄里,客室里,秘密機關里,卻依然彌漫著驚人的真的大黑暗。

現在的光天化日,熙來攘往,就是這黑暗的裝飾,是人肉醬缸上的金蓋,是鬼臉上的雪花膏。只有夜還算是誠實的。我愛夜,在夜間作《夜頌》。

一九三三年六月八日
(選自《魯迅全集》第5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

【簡析】

以下幾篇都是魯迅最后十年(1927—1936)的雜文。這些雜文都寫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間”里(他有一本雜文集就取名為《且介亭雜文》),于是,就有了魯迅獨特的現代都市體驗。——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以上海為中心的南方城市有一個工業化、商業化的過程,現代都市文明得到了畸形的發展。這樣一個“現代化新潮”成了眾多文學家的描寫對象,不同的作家有著不同的都市體驗,就形成了流派紛呈的現代都市文學,這展示了中國現代文學現代性的一個重要方面。

《夜頌》所展現的,是魯迅眼光燭照下的上海都市,而且有一個獨特的視角:“夜”上海。

他首先確認自己的身份,或者說自我命名:“愛夜者”。這不僅是因為他喜歡并習慣于夜間寫作,更因為他正是與“夜”緊密聯結在一起的“孤獨者”“有閑者”(不是早就有人把他打入“有閑階級”嗎?)、“不能戰斗者”(“戰士”的美名已被某些人所壟斷,魯迅哪里敢言“戰斗”?)、“怕光明者”(魯迅早已拒絕了被許多人說得天花亂墜的“光明”)。于是,他愛夜。因為只有在“夜”這個“造化所織的幽玄的大衣”的“普覆”下,才感到“溫暖,安心”;因為只有在夜里才“不知不覺的自己漸漸脫去人造的面具和衣裳,赤條條地裹在這無邊無際的黑絮似的大塊里”。——我們想起了魯迅《影的告別》里所說,“只有我被黑暗沉沒,那世界全屬于我自己”。魯迅是屬于夜的,夜的黑暗也屬于他,在那里魯迅感到分外自由、自在與自適。

魯迅接著提出了一個重要的概念:“聽夜的耳朵,看夜的眼睛”。——我們都生活在“黑夜”里,但我們有能夠聽到黑夜里的聲音的“耳朵”,能夠看穿黑夜所掩蓋的一切的“眼睛”嗎?魯迅有,于是,他擁有了一個真實的上海,真實的中國:一個“夜氣”籠罩的鬼氣森森的世界。這正是那些“學識不凡的頭腦”所要竭力掩飾的。

白天于是到來,人們又開始掩蓋自己的真實面目,“從此就是熱鬧,喧囂”。魯迅卻看到,“高墻后面,大廈中間,深閨里,黑獄里,客室里,秘密機關里,卻彌漫著驚人的真的大黑暗”。——這是魯迅的大發現,是魯迅才有的都市體驗。人們早已被上海灘的五光十色弄得目眩神迷,有誰會注意到繁華背后的罪惡,有誰能夠聽到“高墻后面,大廈中間……”的冤魂的呻吟?

而且魯迅還發現了所謂“現代都市文明”的實質:“現在的光天化日,熙來攘往,就是這黑暗的裝飾,是人肉醬缸上的金蓋,是鬼臉上的雪花膏。”——這一發現也許是更加驚人的。

“只有夜還算是誠實的。我愛夜,在夜間作《夜頌》。”——魯迅于深夜寫下這一句時,大概也是長長地“吐(了)一口氣”的。

【思考題】

1.本文的中心無疑是“夜”。作為文學家的魯迅,他對“夜”的把握,具有強烈的感性特征,他筆下的“夜”必定是具體的、形象的;同時又注入了他的主體感受、體驗和思考,甚至有了某種形而上的意味,夜的形象也就具有了某種隱喻性。請細細品味以下這段文字:

夜是造化所織的幽玄的天衣,普覆一切人,使他們溫暖,安心,不知不覺的自己漸漸脫去了人造的面具和衣裳,赤條條地裹在這無邊無際的黑絮似的大塊里。

這里,“……裹在這無邊無際的黑絮似的大塊里”一句尤其凝聚了魯迅刻骨銘心的生命體驗。他在1920年代末(1927年)所寫的《怎么寫——夜記之一》里也有過類似的表達:

夜九時后,一切星散,一所很大的洋樓里,除我以外,沒有別人。我沉靜下去了。寂靜濃到如酒,令人微醺。望后窗外骨立的亂山中許多白點,是叢冢;一粒深黃色火,是南普陀寺的琉璃燈。前面則海天微茫,黑絮一般的夜色簡直要撲到心坎里。我靠了石欄遠眺,聽得自己的心音,四遠還仿佛有無量悲哀,苦惱,零落,死滅,都雜入這寂靜中,使它變成藥酒,加色,加味,加香。這時,我曾經想要寫,但是不能寫,無從寫。這也就是我所謂“當我沉默著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

將這兩段文字對照起來讀,或許你會多少觸摸到魯迅的內心世界和文學世界,寫下你的體會與感受。此外,“魯迅與夜”這個題目還有許多文章可做,也不妨一試。

2.作為小說家的魯迅,在這篇《野草》式的散文里,還不忘留下一個夜上海中的人物速寫:“高跟鞋的摩登女郎”。這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妓女,但“初學的時髦”又未嘗不可看作是上海自身的象征。魯迅是怎樣勾勒她的形象的?為什么說“愛夜的人和摩登女郎,于是同時領受了夜所給與的恩惠”?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康县| 丹寨县| 双辽市| 福建省| 罗源县| 县级市| 陆丰市| 久治县| 江都市| 安阳县| 公安县| 武义县| 罗山县| 桐梓县| 漯河市| 东方市| 郴州市| 岑溪市| 栾川县| 徐水县| 同心县| 茌平县| 邳州市| 海阳市| 阿坝| 察隅县| 那曲县| 炎陵县| 西乌珠穆沁旗| 陆丰市| 牙克石市| 高陵县| 溧水县| 米林县| 沙湾县| 崇阳县| 通州区| 淮安市| 天祝| 绥德县| 志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