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漫:最好的心靈禮物
- 王云
- 1484字
- 2020-09-22 14:01:14
誰沒糾結過
有個漁夫從海里撈到一顆很大的珍珠,喜出望外,但細心的他發現珍珠上有個黑點,漁夫心想,美中不足啊,要是沒有這個黑點,這顆珍珠就可以價值連城了,于是他用小刀想刮掉那個黑點,刮了一層又一層,黑點還是下不去,漁夫感到越發糾結了,他更加使勁地刮那黑點,最后連珍珠也給刮沒了。漁夫捶胸頓足,懊惱無比。
誰沒糾結過呢?有誰不希望事情更完美一些呢?可是,過于追求完美,過于強求奢望,就會成為不快樂的誘因。即使是你原本認定是完美的事情,也難免有看不到的瑕疵,所以,糾結自擾,反倒讓你打破了內心的平靜,甚至失去你原本已經擁有而不自知的那份美好。
六世班禪倉央嘉措的情詩寫道:“佛曰:這是一個婆娑世界,婆娑既遺憾,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林徽因曾說,人生總在祈求圓滿,卻不知道,有時候缺憾是一種美麗,隨性更能怡情。太過精致,太過完美,反而要驚心度日。既然打算在人世生存,就不要奢求過多,不要問太多為什么。且當每一條路都是荒徑,每一個人都是過客,每一片記憶都是曾經。
生性敏感多慮的人,有時分不清哪些情緒是自己的,哪些情緒是別人的;有時因為吸收了很多別人的能量,而喪失了自我,以至于開始承受不屬于自己的負擔,陷入疲憊的糾結之中。
其實無論是心情、目光,還是情感,都可以從冷漠糾結變為溫暖釋然,只要你愿意。有時,我們糾結的事情完全是自己杜撰的,眼見也不一定為實。
比如,有一次,孔子的學生煮粥,發現有臟東西掉進了鍋里。他連忙用勺子把它撈起來,正準備倒掉時,忽然想到糧食來之不易,于是就把它吃了。正巧孔子走進廚房,以為他在偷吃,便批評了他。后來,煮粥的學生找機會向孔子解釋了事情的真相,孔子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是錯怪了學生。
親眼所見的認知也不都是真相,所以別輕易為你武斷下結論的事情糾結。這就好比在浩瀚的宇宙,地球對于銀河系來說,只不過是個微不足道的小行星。如果用哈勃太空望遠鏡的鏡頭對準夜空的一個角落,你看到的太陽是8分鐘之前的太陽,而別人見到的也是5納秒以前的你。眼見不一定為實,你所眼見的都已成為過去。
明白了地球在宇宙空間中的位置,你再窺探自己每天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是否該放下糾結重新思考一下呢?不要讓思維定勢局限了你的靈性光輝,清空思想的偏見,從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司空見慣的事情、習以為常的生活,你會有更多的心靈感悟。
有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的試驗,讓被測試者每周日晚把下一周的擔憂與煩惱寫下來,投入一個密閉的煩惱箱,三個星期后打開箱子,結果發現,超過92%的煩惱其實都沒有發生,剩下的8%則大都是較容易應對的事情。據統計,一般人的憂慮40%屬于過去,50%屬于未來,只有10%屬于現在。
有位禪師,門下有一個總愛糾結抱怨的弟子。一天,禪師讓這位弟子買了一袋鹽,然后讓他抓一把鹽放入一杯水里,禪師讓弟子喝一口,弟子皺著眉頭喊道:“簡直咸得發苦!”隨后,禪師又帶著弟子來到一個清澈的湖邊,讓他把剩下的一袋鹽撒進湖里,然后吩咐弟子再嘗嘗湖水,弟子嘗了嘗湖里的水,贊嘆道:“味道甘甜純凈啊!”禪師問弟子是否嘗到了咸味?弟子恍然大悟,原來師父是在用水杯和湖來為他開導化解愁悶。
這個故事顯示了禪師的智慧與浪漫情懷,生命中的糾結與煩惱,就像那鹽,而鹽的咸淡取決于你把它放到哪里去品嘗,是你的杯中,還是那湖中呢?

過去:釋然;現在:珍惜;未來:憧憬。
Sunny 浪漫心語
◎ 其實無論是心情、目光,還是情感,都可以從冷漠糾結變為溫暖釋然,只要你愿意。有時,我們糾結的事情完全是自己杜撰的,眼見也不一定為實。
◎ 不要讓思維定勢局限了你的靈性光輝,清空思想的偏見,從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司空見慣的事情、習以為常的生活,你會有更多的心靈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