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識假有術 原文刊于《財經》2001年第15期,2001年11月20日。

本文分析討論信息產生和傳播中的一些現象,主要是欺騙和反欺騙的一些情況。引起這個討論的事由是股市上的弄虛作假,包括股評中的虛夸,還有證監會規范證券投資咨詢業務的通知。將這些和商品生產消費中的造假打假等現象放在一起看,有很多挺有意思的關系。

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是諸葛亮遣關羽用計于華容道捉曹操。按故事的說法,曹操兵敗逃跑,前面有兩條路,一條路遠看有數處煙起,是華容道;另一條路沒有動靜。謀士以為,烽煙起處,必有敵方軍馬埋伏,應當走沒有動靜的那條路。曹操一想:這是諸葛亮用計騙我,我偏走有煙的那條路。于是揮軍走華容道,被依諸葛亮之計埋伏在此的關羽撞個正著。故事情節很簡單,前提假設很清楚,曹操知道諸葛亮放煙是要來騙自己,諸葛亮也明白曹操知道自己要行騙,這些都是公開信息。這個故事相當于曹操派人去問諸葛亮:“有兩條路,你在哪里埋伏?”需要考慮的是,諸葛亮應當說真話還是說假話?曹操又應當怎樣理解諸葛亮的回答?

用博弈論的方法解答這個問題,正解是,撒謊一方按50%對50%的概率隨機選擇撒謊或說真話,對方按50%對50%的概率隨機選擇相信或不相信。不妨將事情想象成不斷重復的捉迷藏。這時,諸葛亮的正確應對是,在每一次與曹操對話時,用擲硬幣的辦法選擇說真話還是說假話,曹操則用擲硬幣的辦法選擇相信或不相信。在這里,擲硬幣是要保證每一次選擇的獨立性和50%對50%的概率。如果諸葛亮給出的信號中,說假話的概率大于50%,則曹操可以通過研究歷史記錄,發現諸葛亮撒謊的規律,每次都選擇不相信。

所以,最有效率的撒謊方法是,使以往的撒謊歷史不包含任何能夠預測未來實際行動的信息(這個話是套用證券分析中“有效率市場”理論的說法)。或者說,最有效率的謊言是沒有任何信息的純噪音。這里要注意,諸葛亮給出純噪音信號,前提是曹操將它理解成純噪音。如果曹操不是這樣理解,諸葛亮就可以通過研究歷史發現曹操應對的規律,設計相應的誘騙策略。

撒謊騙人似乎順理成章,但也可以拿真話來騙人,關鍵看你怎樣預期對方的意思。當你認為對方說真話時,假話就可以使你受騙;若你認為對方撒謊,真話就讓你上當。所以,如果你知道有人要騙你,你當然不能信他,但也不能逆向思維。最好的辦法就是將他的話理解成純噪音,假裝沒聽見。

對于撒謊與識別問題,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理解。

一是站在當事人的角度,尋求最佳應對。這里的一個基本原則是,假定對方至少和自己一樣聰明,千萬不能假定自己比對方聰明。下圍棋講究下“本手棋”,不走“騙招”,意思就是,要假定對方不會上當。如果對手棋力比自己強或者和自己一樣強,自己能想出來的騙招就騙不了對手;一旦出招騙人而騙不了,很可能就糟了。如果對手棋力比自己弱,不騙也能贏,騙了倒有可能輸。

一些上當受騙事件的發生,其實是因為自己想騙人,于是假定對手比自己笨,最后被這樣的“聰明”所誤。這里,本手就是本分的意思。在華容道的假設條件下,如果雙方正確應對,曹操有50%的機會逃掉,追求這50%的逃跑機會就是本分的做法,想要達到高于50%的逃跑機會就是非分之想,要實現非分之想就要假定對方比自己笨,這么一來就會連本分也得不到。

在有莊家操縱的證券期貨市場上運作,堅持不存非分之想的原則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說,我發現一只股票的價格明顯高于其正常價格(指投資人認為的正常價格),而且知道有莊家在里邊操縱,這時候買進這只股票等待莊家繼續拉升其價格,就是一種非分之想。這個非分之想的潛在假定是,自己比莊家更聰明;或者,假定另外有投資者會上當受騙,就是說自己比那些人更聰明。這樣的假定是會害了自己的。

上述分析中的一個隱含假定是撒謊本身的成本很小,可以忽略不計,這時候撒謊不撒謊沒有什么區別。如果撒謊本身有相當的成本,比如在華容道上布置烽煙要派很多人去做,撒謊就是虧損的。因為自己付了成本,又騙不了人,所以產生了額外虧損。一般情況下,制造虛假信息總要付出一些成本,這是對撒謊的一個自然抑制。在戰爭或者競爭中,可能觀察到一些現象,這時希望知道有關現象是對方制造的煙幕還是包含著有用的信息。分析的一個依據是對方造成該現象的成本。一般說來,成本越高,煙幕的可能性就越小。在一些情況下,可以建立模型來作出有關估計。

莊家的一種操作方式是用“對倒”等手段,人為做成一些交易數據,誘騙其他投資者。如果其他投資者相信交易的歷史數據中包含著可以預測價格未來走向的信息,這樣的操作就有可能起到騙人的效果(即使如此也不一定,僅僅可能而已)。要是其他投資者根本不相信歷史數據可以用來預測未來價格,或者知道莊家在騙人,做交易數據就騙不了人。而且,因為包括印花稅在內的交易成本的存在,這種欺騙的結果是自損。但是在一些情況下,比如配合上市公司撒謊的“對倒”操作,就可能欺騙一些投資者,這時支付一些制造交易數據的成本就有可能得到滿意的回報。所以,分析交易數據中莊家操作的可能性,一個考慮是有關交易成本的大小。用低廉的成本就可以形成的現象,有較大的可能是人為制造出來的。

不過這里的情況很復雜,成本只是一個可供參考的指標。總的來說,證券期貨市場上坐莊的情況,要比華容道的故事復雜得多,其中包含許多很有意思的博弈策略。對這些事情,我們以后有機會再來討論。

二是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從這個角度看問題,可以得到另外一些結論。首先,許多上當受騙故事的發生,是因為受騙者事先不知道對方要騙自己。在華容道的故事里,不存在這個情況,曹操事先知道諸葛亮放煙是要來騙自己。我們將討論局限在這樣的范圍內,可以說,上當受騙的發生是偶然的;在正常情況下,沒有人會有規律地犯曹操的錯誤。進一步說,偶然的上當受騙,究竟是聰明人騙了笨人還是相反,并沒有一定之規。這樣的說法,就是經濟學里假設的當事人有理性。說當事人有理性,不是說人不會犯錯誤,而是說不會簡單重復犯同樣的錯誤。

回過頭說雙方打仗。在人力、裝備、士氣等基本要素旗鼓相當的情況下,互有勝敗是正常的,單靠統帥的謀略取得壓倒性的勝多敗少的成績,只能從藝術欣賞的角度來看待,不能當真。統帥的知識以及對各種信息的理解當然很重要,但是主要建立在分析敵人心理基礎上的謀略,應當是沒有多大用處的。在這一點上,三國演義給人的一個錯誤印象是,騙人不太難,尤其智者騙愚人可以屢屢得手。

如果考慮問題以此為假定,就會天天為天下的普通人擔心。這樣的擔心可能導致需要控制社會言論的結論。在一定范圍一定程度上開放言論,可能會引起一些謊言謠言的流傳。對這些情況可以采取適當的法律或者其他的措施來加以控制,但控制過度就成了因噎廢食。比如說,對股評這樣的事情,發現有人蓄意制造虛假信息,當然要制裁,但要求凡言必真,就過度了。其實,騙人不是那么容易的,對騙子的提防很有必要,但不能因此而將有關的信息都封鎖起來。

也有人拿聰明人騙笨人的故事來說事。例如,某人對大家說,“張三是個騙子,大家跟他打交道一定要小心。”除去張三有可能來找麻煩外,這樣說說對聽眾一般沒有什么壞處。如果那人進一步說,“張三是個騙子,大家千萬不要和他接觸”,他的話里就可能有另外的意思。“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這句老話基本是不對的,但在這個場合下有道理。

[1] 原文刊于《財經》2001年第15期,2001年11月20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策勒县| 龙陵县| 岐山县| 嘉荫县| 龙井市| 宿松县| 新田县| 内黄县| 金华市| 崇阳县| 樟树市| 虎林市| 米脂县| 上杭县| 昔阳县| 武胜县| 辉县市| 酉阳| 福泉市| 通州市| 南投县| 大田县| 施秉县| 农安县| 安塞县| 满洲里市| 将乐县| 黔江区| 台东县| 平顶山市| 奉贤区| 景德镇市| 台中县| 宁夏| 昭通市| 乃东县| 安岳县| 江津市| 泾川县| 繁峙县| 深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