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關于今本《秘史》內容止于太宗的原因

從《元史》本紀以及文人別集可以知悉《蒙古脫卜赤顏》一書的纂寫歷時曠久,不斷予以修改和增補,文宗時尚有續纂之舉。蔡巴·貢嘎多杰所撰《紅史》、許氏所撰《元故右丞相克烈神道碑銘并序》以及吳澄、楊維楨諸人的著述等又證實今本《秘史》的內容與彼時內廷庋藏的秘籍《蒙古脫卜赤顏》相比缺失恒多。

王國維據《元史·文宗本紀》和虞集本傳的記載作了如下推斷:“元時《脫卜赤顏》實不止此,……意當尚有紀憲宗以下諸朝事者,惜乎其僅傳此本也?!?a href="#new-notef36" id="new-note36">[36]

明朝洪武年間,內廷為了培養譯員,將元朝石室金匱之藏拿出來逐字音譯,并附以旁譯、總譯,編成了蒙古語高級讀本,隨同《華夷譯語》一并刻行,這就是流傳到今天的《秘史》。限于教學目的,認為足夠培養譯員之用即可罷手,沒有必要將那些元朝內府的蒙古文秘籍全部譯出,這或許就是今本《秘史》有所闕漏的真正原因。

[1] 《元史》,卷四,本紀第四,世祖一,中華書局,1976年。

[2] 《元史》,卷五,本紀第五,世祖二。

[3] 同上。

[4] 《元史》,卷八,本紀第八,世祖五。

[5] 《元史》,卷一百六十,列傳第四十七,王鶚本傳。

[6] 拉施特:《史集》,第一卷卷首,余大鈞、周建奇譯,商務印書館,1983年。

[7] 《元史》,卷一百七,表第二,宗室世系表。

[8] 《元史》,卷十四,本紀第十四,世祖十一。

[9] 《元史》,卷十五,本紀第十五,世祖十二。

[10] 《元史》,卷十九,本紀第十九,成宗二。

[11] 同上。

[12] 《元史》,卷二十一,本紀第二十一,成宗四。

[13] 拉施特:《史集》,第一卷卷首,余大鈞、周建奇譯。

[14] 同上。

[15] (元)程鉅夫:《程鉅夫集》,卷五《拂林忠獻王神道碑》,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

[16] 《元史》,卷一百二十五,鐵哥本傳。

[17] 《元史》,卷三十五,本紀第三十五,文宗四。

[18] 《元史》,卷三十六,本紀第三十六,文宗五。

[19] 《元史》,卷一百八十一,虞集本傳。

[20] 同上。

[21] 《元史》,卷一百四十三,列傳第三十,馬祖常本傳。

[22] 《元史》,卷一百八十五,列傳第七十二,呂思誠本傳。

[23] (元)虞集:《道園學古錄》,卷五,《經世大典序錄》,據《四部備要》本,中華書局。

[24] (元)楊維楨:《鐵崖樂府注》,卷七,《白翎鵲詞》,據《四部備要》本。

[25] 《元史》,卷一,本紀第一,太祖。

[26] (清)錢大昕:《補元史藝文志》,據《二十五史補編》本。

[27] 柯劭忞:《新元史》,卷二十七,宗室世表,開明書店,1935年。

[28] 金毓黻:《中國史學史》,商務印書館,2010年。

[29] (元)許有壬:《圭塘小稿》,卷十,《元故右丞相克烈神道碑銘并序》,據《三怡堂叢書》本,南京大學圖書館藏刻本。

[30] (宋)彭大雅:《黑韃事略》,據《王國維遺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31] (元)吳澄:《吳文正集》,卷六,《玉元鼎字說》,據《元人文集珍本叢刊》之三,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印行,1975年。

[32] (元)黃溍:《黃文獻公集》,卷九上,據《叢書集成初編》本,中華書局,1985年。

[33] [日]小林高四郎:《評海涅士教授譯注〈元朝秘史〉》,《蒙古史研究參考資料》第二十三輯,內蒙古大學歷史系蒙古史研究室編印,1965年9月。

[34] 亦鄰真:《〈元朝秘史〉及其復原》,《元朝秘史》畏吾體蒙古文復原本卷首。

[35] 蔡巴·貢嘎多杰:《紅史》,陳慶英、周潤年譯,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年。

[36] 王國維:《〈蒙文元朝秘史〉跋》,《王國維學術經典集》,江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枣强县| 尼木县| 渭南市| 易门县| 牡丹江市| 南乐县| 兴仁县| 家居| 锡林郭勒盟| 堆龙德庆县| 乐东| 太白县| 砚山县| 左贡县| 绵阳市| 阿克陶县| 红桥区| 弥渡县| 红安县| 尤溪县| 抚顺县| 深水埗区| 淳化县| 岳普湖县| 安塞县| 开封市| 芮城县| 彭州市| 微山县| 唐海县| 汉源县| 读书| 九寨沟县| 闸北区| 巴中市| 合水县| 敖汉旗| 当阳市| 扬中市| 吉首市| 工布江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