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引子:華為人談華為文化

1. 讀者:有一句話說“方向大致正確,組織充滿活力”,但是如果方向大致正確,那么組織應怎么去保證自身在這個方向的執行力?

邢憲杰[1]:要通過“四力”去推動。在“四力”中,第一個叫動力,企業有高遠的追求,有宏偉的戰略意圖,從上到下才有動力;第二個叫壓力,對每個部門來講,每年有指標要完成,這就是一種壓力;第三個是能力,為什么是能力呢?比如華為公司近20年來花了很大的代價去建管理流程,這些東西都變成了能力;第四個是活力,也就是文化氣氛。將這四個力加起來,就會形成強大的執行力。

姜曉梅[2]:要保證組織的執行力,就需要達成團隊一致,把大的方向落實到年度關鍵和重點工作,并明確年度目標、季度目標、月度目標和責任人目標以及目標達成的標準。選人與人員激勵也很重要。只有選對了人,目標落實才能有保障。激勵也要跟得上,要馬兒跑必定要馬兒吃草;在華為還有一點比較突出,授權越充分,人的壓力感越大,越要表現得好才行。

2. 讀者:在組織的關鍵經營要素上,華為是如何從點到線再到面,將文化貫通其中的?華為文化是如何層層落實到具體個人身上的?

邢憲杰:很多企業的企業文化和價值觀是寫在墻上的,而真正好的價值觀則會銘刻到人心里,落實到制度里,驅動人們的行為。像華為“以客戶為中心、以奮斗者為本”這種核心價值觀,大家已經耳熟能詳,而且華為的各種流程設計、制度設計、激勵體系都是符合這個價值觀的。比如公司的十六大流程,其中四個核心流程完全是從客戶開始到客戶結束的端到端流程。四個核心流程中的第一個流程是產品開發流程,即idea to market,也就是根據組織成員對客戶需求的理解和洞察,形成某種想法,再把它設計和開發成產品去面世,這個就是idea to market。

王旭東:華為文化不是設計出來的,是平時工作中做出來的,做著、改著、優化著,文化就慢慢地浸潤到組織和員工的肌膚里去了。在思想統一和文化傳播的過程中,《華為人》報起了很大的作用,后來的《心聲社區》也發揮了這樣的功能。最初,部分人上天涯,不負責任地亂說;后來有了心聲社區,任何人都可以在心聲社區里發聲。此外,新員工培訓是華為文化最重要的初始化設置環節,非常有效。

姜曉梅:企業要把企業愿景變成全員行動,可分為三步。第一步是將愿景使命戰略化,第二步是核心價值觀制度化,制度行為化。而第二步又分為五個階段運作。在第一階段里,通過總結梳理價值觀,形成對核心價值觀的體系化描述,并以書面形式表達出來。在第二階段里,對核心價值觀進行解碼,讓全員了解價值觀背后的意義,使全員形成核心價值觀共識。在第三階段里,全面梳理公司流程制度體系,確保公司核心價值觀浸潤到公司各級流程體系中,把共識變成制度。在第四階段里,依據核心價值觀要求,輸出員工商業行為準則,并以制度進行約束與考核。在第五階段里,對考核結果進行應用,做到賞罰分明。第三步是建立核心渠道,宣傳核心價值觀。

陳雨點[3]:我覺得有一點很重要,就是標桿的力量,領導的表率作用很大。如果領導不以身作則地拼,那么下面的員工怎么拼?很多公司總是強調員工要怎么樣怎么樣,但是領導自己卻沒有執行力,這又有什么作用呢?文化的落地,要從上至下地實現全員踐行。任總曾在尼泊爾的一次講話中說過:“我承諾,只要我還飛得動,就會到艱苦地區來看你們,到戰亂、瘟疫……地區來陪你們。我若貪生怕死,何來讓你們去英勇奮斗?我鼓勵你們奮斗,我自己也會踐行?!?/p>

3. 讀者:在媒體的不斷宣傳下,華為給外界的印象是“給得起錢的公司”,但是現在越來越多互聯網企業的薪資也表現出較強的競爭力,那么華為又是如何留住人才的呢?這里面,華為文化發揮出的作用有多大?

姜曉梅: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論,物質激勵達到一定程度,就很難起作用了,而公司也不可能無限制地實施物質激勵。基層員工要有饑餓感,只要他們努力,也可以過上體面的生活,這是“以奮斗者為本”的文化落實;中層要有危機感,這一層人員是企業創造價值的主體,所以要將績效和項目獎勵設置作為主要激勵形式,這是貫徹“以客戶為中心”的文化保障;高層要有使命感,高層人員創造價值的方式主要是思想,所以對這一層人員要側重于精神激勵。

高武兵[4]:華為內部流傳一句話:“任總每天最發愁的事情,就是如何分錢?!边@句話說的不是華為很有錢、錢多得不知道怎么分,而是如何合理地分錢。錢分得合適,大家都有干勁;錢分得不好,不僅打擊了大家的積極性,還可能鬧矛盾?!按笸牒染啤⒋蟪臃纸稹钡慕龇?,即使再“給得起錢”,也無法真正吸引人才、激勵人才。

因此,一家企業要充分發揮人才優勢,一定要從“給得起錢”這樣一個簡單粗放的認識,向“建立科學的人才激勵及管理機制”轉變。華為獨特的人才選拔、考核評價及激勵機制,正是我們要去學習、領悟的關鍵所在。

王旭東:金錢留住人才,事情鍛煉人才,目標激發人才,擴張牽引人才,折騰強大了人才。華為留住人才不僅僅是靠錢,文化也在其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早在1993年,在很少有企業談企業文化的時候,華為文化就已經成為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在那個年代,《華為人》報的影響力很大,《華為文摘》還會印出來送給客戶。很多客戶讀了這些刊物之后,覺得華為的文化挺有意思,讓人心生羨慕。

正如任總所言:“近20年來,華為不斷推行的管理哲學對全體員工的洗禮,如同鈾原子在中子的轟擊下產生核能量一樣,每個華為人身上小小的原子核,在價值觀的驅使下,發出了巨大的原子能?!蔽覀€人認為,華為已經通過機制將人和事業完全融合了在一起,華為文化給人留下的烙印幾十年都改變不了。當然,在華為工作也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華為的牛人很多,每次遇到問題和領導、同事溝通后,個人都會有醍醐灌頂的感覺。在華為工作幾年后,整個人都會煥然一新。

另外,“給得起錢”,這也并不簡單。雖然華為“以奮斗者為本”,但也不是亂發錢,每一分錢都是要發揮作用的、有導向性的。在發錢方面,華為有三個突出特征,一是愿意發錢(老板不自私),二是會發錢(有方法:股票、各種薪酬制度等),三是發好錢(發錢激勵的目的不是為了“人爽”,而是為了導向業務成功)。事實上,華為每次發錢,都會要求員工簽字,主管會與員工進行溝通。所以,發錢也是一次文化教育的機會。

陳雨點:其實,談錢是避免不了的。“以奮斗者為本”的文化基因就是要關注員工的價值創造,誰的貢獻大,誰就能得到更有競爭力的報酬。現在很多中小企業的文化之所以落不了地,缺少共贏的思維應該是最重要的原因。任總經常提及“打開組織邊界”“和世界喝咖啡”這些概念,這體現的不僅僅是企業與員工的雙贏,更是多方共贏。從激勵角度來說,員工收入不錯時,更容易促使他們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而當員工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后,企業也更有能力為他們提供更高的報酬。2014年到2018年,華為的銷售收入是翻倍的,人均銷售收入從200多萬元翻到400多萬元,華為員工的個人年均收入(不含股票分紅)從50多萬元翻到80多萬元,這其實就是雙贏的體現。

4. 讀者:2019年,美國的“實體清單”事件使華為面臨了很大的困難。一般來說,在企業面臨困難之際,員工的流失率會上升。但是華為卻正好相反,其員工凝聚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在這里,華為文化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高武兵:很簡單,因為華為本身的經營并沒有出現問題,而是在不斷開拓和持續向好。而美國“實體清單”事件,是一種外部環境的干擾。這種外部干擾和擠壓,讓華為內部更加清醒、團結。任總常說,我們最擔心的問題就是公司內部出現問題,“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一帆風順、天下太平”,反而會滋生和掩蓋很多問題。這也是華為文化中重視危機管理的原因。

姜曉梅:華為長年的危機意識和自我批判文化已經鍛造了這個組織。當平時演練的CASE真實發生的時候,大家反而平靜了;此時,危機反而成了契機,大家更有戰斗力了。

王旭東:在過去幾十年里,華為常常從危險中看到機會,實現彎道超車,2002年、2008年的危機事件都是如此。從人員角度來說,是華為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理想主義”的色彩,大家思想都比較“不長草”,始終抱持著“任何困難華為人都能戰勝”的信念,包括現在很多“退休”的華為人,都有“只要華為需要,即便沒有工資也要回去”的思想,這也是華為文化的影響。這就是在“美國打壓”的困難之際,華為的離職率反而更低的原因。華為2019年的離職率只有不到3%,而以往離職率是這個的兩倍以上。

陳雨點:華為人給人一種“命運共同體”的感覺,這也是華為文化發揮出的作用。華為30多年來的創業與發展史,其實也是一部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并建共進史。在不同歷史時期,華為的精神文明建設與物質文明建設雙軌驅動、交替支配,共同支撐著公司的發展。有一句話我覺得講得很好:“精神激勵才是組織的偉大引擎?!痹诓粩嘧兓膬韧猸h境下,華為不斷地打造新的精神文明內涵,讓精神激勵超越物質激勵的極限,持久地激發華為人挑戰現狀、積極進取的動力。

5. 讀者:華為文化是軍隊文化、西式文化等多種文化融合而成的,那么華為又是如何解決文化融合問題的呢?

姜曉梅:華為的核心價值觀“以客戶為中心”“以奮斗者為本”,這是全球普適的,東方推崇的先舍后得和西方推崇的敬業也是相通的。當然,因為員工具有多樣性,所以即便在統一的核心價值理念下,文化的表達和表現本身也是多樣性的。這就要求企業講究開放和吸收,不斷優化。華為便是通過這種方式,對多種文化加以融合,以適應新的形勢。

王旭東:華為文化不是自上而下進行設計的,其一直秉承著“實用主義”原則,覺得西方的好就學了,學的時候發現不好再優化,慢慢地就把各種文化融合在一起了。華為文化的發展是一個在業務實踐中不斷總結、抽取、剝離、吸收的過程。

華為有一個善于思辨的高層團隊,愛學習、講實效、不自滿,這種學習精神構成了華為人獨特的精神氣質。愛學習、不自滿,后來被總結成“自我批判”。田濤的書里有這樣一句話:“華為今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因于自我批判、創新與變革三者的交叉運用?!蔽曳浅UJ同?!白晕遗小币矌椭A為實現了多種文化的融合。

陳雨點:任總一直強調,華為文化非東、非西、非驢、非馬,華為文化是一種普適性的文化。比如奮斗,西方也提倡奮斗,硅谷被稱為“不眠的硅谷”。華為文化是通過不斷吸收、融合、改進而形成的普適性文化。

6. 讀者:華為文化很多時候給外界的感覺是任總的文化,華為內部人是否也有這種感覺?華為是如何將任總的管理思想、經營哲學有機融入華為的經營管理中的?

姜曉梅:在企業創立初期,企業創始人的影響力是企業文化的核心;隨著企業的逐步發展,企業中慢慢地形成了統一的文化。任總的思想具有前瞻性和全局性,確立的愿景足夠大,并且30多年來一直扎扎實實地去落實“客戶”和“奮斗者”文化,這就形成了強大的虹吸力。

王旭東:任總的管理思想、經營哲學中,許多是他的原創;但是,其智慧也還是來自基層員工,每一個人都是公司文化的貢獻者。而且,任總的很多思想都不是隨便提的,對于大事情都是思前想后再執行的。任總有了想法后,并不硬推,而是先試點看看反應,等半年一年后再推動,期間會因勢變化、優化。在企業文化建設方面,更是如此。

陳雨點:目前,絕大多數企業的文化仍是創始人文化,是最高管理層思想的映射。任總的思想核心是開放、妥協、灰度。對于這些哲學層面的思想,他是想得很透的。記得邢憲杰曾說過:“任總的思想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一個是商業邏輯,即以客戶為中心才能賺到錢;一個是人性邏輯,即以奮斗者為本才能實現大家共贏;一個是進化邏輯,即以批評與自我批評不斷成長迭代?!边@些都是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總結的,是符合華為實際的。

7. 讀者:談到文化教育,很多人的印象就是“洗腦”。華為文化能對員工從入職開始直至其離職以后都產生影響,這是如何做到的?

王旭東:一個重要的點就是耳濡目染,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一個帶有自己獨特個性的人,進入華為后,會被大環境所影響。在華為,因為大家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環境就是這樣的,新員工進入時間久了便會有一樣的味道。另外,通過動作仿制、模板要求、項目練習、思維上不斷套用,文化也就慢慢地滲透進員工的身心了。

陳雨點:剛進入一個公司,接受文化教育時,人們通常是不舒服的。比如華為大隊培訓的風格,很多人剛進去時都不習慣。我記得我剛進華為時,要參加集體大合唱;高層開年度大會的時候也要唱歌,而且要唱得熱血澎湃。文化教育就是一個尋找底色的過程,要么被同化,要么出局。但是隨著90后、00后這些自我意識很強的員工進入企業,文化教育的方式也可以多樣化一些??傊?,“洗腦”是必要的,但具體“怎么洗”還是要與時俱進。

8. 讀者:其他企業想學華為文化,能學什么?在學的過程中要考慮哪些因素?又如何綜合地平衡這些因素,靈活地學習華為?

王旭東:企業要系統地了解華為文化的整體哲學邏輯,要有華為文化結構的全景圖。在學習某個點時,要系統了解華為當時的背景,具體怎么操作的,還有沒有別的方案。華為文化是有基礎假設作為前提的,比如企業家的格局、變革意愿等。所以,其他企業在學習華為的過程中不能盲目,而要辯證地思考。

陳雨點:文化不是無病呻吟的東西,它必須得到全員認可并遵照執行。很多企業學華為文化都只學到了形式,而沒學到內涵。如果學習華為只是學表面,那么華為的很多做法在其他企業里都是落不了地的。就像我們給企業做咨詢輔導時,選企業也有一定的標準,比如:企業領導人更具企業家精神;更具管理信仰,即愿意通過管理變革來實現管理自覺(法治,而非人治);管理團隊更愿意開放學習(愿意創新、聽取不同聲音等);公司股東層更愿意利益共享等。如果企業沒有這些底色,那么它即便學華為也是學不好的。

[1]邢憲杰:原華為公司副總裁,公司變革項目管理辦公室主任,華為“藍血十杰”獲得者。

[2]姜曉梅:原華為公司全球行政服務管理部總裁。

[3]陳雨點:曾任華為公司人力資源總裁助理、海外國家公關總監。

[4]高武兵:原華為公司亞太地區部副總裁兼產品銷售總監。

主站蜘蛛池模板: 钦州市| 娄烦县| 宁都县| 清新县| 沙田区| 定襄县| 邯郸市| 阿巴嘎旗| 平度市| 新乡县| 淄博市| 六安市| 牙克石市| 嘉荫县| 措美县| 益阳市| 安吉县| 阜宁县| 西盟| 凯里市| 康定县| 樟树市| 滦南县| 湄潭县| 长海县| 叶城县| 广昌县| 交城县| 仁寿县| 岳池县| 福海县| 兴义市| 西乌珠穆沁旗| 周宁县| 来凤县| 都安| 广丰县| 合山市| 高雄市| 碌曲县| 建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