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律的人生更自由
- 小椰子
- 1943字
- 2020-09-21 11:16:58
任何形式的“低配”,都會拉低你的人生質感
01
一次,朋友林菲在微信上找我聊天。她發了一張工資條的照片過來,特別激動地說:“你能想象我現在的工資是多少嗎?我剛才都氣到渾身發抖。”我放大了照片仔細看,“實收工資”那一欄,赫然寫著:2500元。
林菲是從上海辭職回老家的,她是985高校的畢業生,上一份工作的月薪是1萬元。之前那份工作雖然在許多人看來光鮮無比,可在老家的父母眼中卻一無是處。他們總是打電話給林菲:“女孩子一個人在外打拼太辛苦,不如早點兒回來找個穩定的工作。”他們還告訴她,家里的長輩可以給她安排一份不錯的工作。林菲動搖了,畢竟她也受夠了擁擠的地鐵、高強度的工作和漂泊無依的生活。于是,辭職回老家的她,拿到了穩定的每月2500元工資。
她悔不當初地說:“我好像已經一眼看穿了我今后的人生:每天在單位里碌碌無為;找個條件相當的男人嫁了,在合適的年紀生個小孩;肚子上漸漸堆滿贅肉,臉上漸漸爬滿皺紋……”
林菲的經歷讓我唏噓不已:一個人若總是降低標準,追求安逸,那么他的人生只能越過越“低配”。習慣“低配”,只會迅速拉低你的人生質感,導致你的人生道路越走越逼仄、越晦暗,最終庸碌一生。
02
曾在地鐵上聽到兩個大學生模樣的年輕人有一搭沒一搭地聊天。“你昨晚幾點睡的?”“2點吧。躺在床上看視頻,沒注意時間,不知不覺竟看了3個小時。”“我也差不多2點才睡。跟舍友一起組隊玩游戲來著。”男生哈欠連天,明顯的眼袋和大大的黑眼圈暴露了他晚睡的事實;女生也萎靡不振地靠著扶手柱,百無聊賴地盯著手機屏幕。
當代的一些年輕人,也許早就習慣了這樣的生活:頂著大大的黑眼圈對著手機和電腦的屏幕,日復一日地在短視頻里虛度人生;網絡段子張口就來,卻忘了自己有多久沒有好好看過一部好書了;為現狀焦慮不已,卻不肯跳出舒適區,沒有勇氣改變自己;做什么事都只是三分鐘熱度,終日渾渾噩噩、隨波逐流;總是自我設限,扼殺自己的潛力。
這樣的人,在虛擬世界里一片美好,現實生活卻一團糟。作家李尚龍說:“一個天天在家睡覺的人,永遠不知道在跑步機上的人也有另一種幸福。”天天沉溺于虛擬快感、活得渾渾噩噩的人,永遠不知道在學習和工作中拼盡全力是一件多么快樂的事。
03
竭盡全力去過“高配”的人生,有多痛快?
職業足球運動員C羅,曾在網絡社交平臺上發過一段視頻:他穿著白色上衣和運動褲,邊跑步邊跳舞,展示了自己的健身日常。已經30多歲的他,身體年齡更像20多歲,體脂率從未超過7%,歲月仿佛沒有在他身上留下痕跡。
為了能長期保持高水準的身體狀態,生活中的C羅極其自律。他一直保持著每周3天、每天4小時的高強度訓練,集體訓練總是提前到達,最晚離開;晚上11點前睡覺,拒絕任何形式的晚睡,每天保持10個小時的睡眠;嚴格控制飲食,吃的都是低糖、低脂的食物,常年吃白水煮雞肉,幾乎不飲酒。控制欲望、意志堅定、堅持不懈,這些優秀品質成就了C羅,讓他成為世界上屈指可數的頂級球員。
04
曾看過這樣一個問題:“每個宿舍里,那個曾經總是最早起床的人后來怎么樣了?”有人以自己的舍友為例做出了回答:“一個大學舍友連續四年堅持早起、跑步、晨讀、吃早飯、給我們宿舍其他人占教室前排的位置。自控力超強,我們整個專業的人都由衷地佩服她,連輔導員都知道她的自律事跡;四、六級英語考試都是高分一次通過,專業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社團里布置的任務總是會積極完成,一步一個腳印地從小干事一直做到社長;后來從二本學校考研進入專業前三的985院校,因表現突出,在那所985院校直接碩博連讀;讀博期間戀愛、結婚,她老公是她的博士師兄,畢業后兩人去了同一所重點大學教書,同時繼續搞科研;住房也有了著落;就連兩人的孩子將來也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從社交平臺的動態點滴可以看出,他們夫妻二人惺惺相惜,都是靠著在學校讀書時的勤奮上進,一步步闖出了屬于自己的天地。雙方家庭均屬最普通的農村家庭,訂婚、結婚時的照片里,夫妻雙方和家長都笑得非常樸實。這應該算是我看到過的最真實、最勵志的改變命運的人了。”
向上的路,其實并不擁擠,然而大部分人都選擇了安逸。如果一個人總是用將就的態度搪塞自己,那么最終只會越來越庸常。反之,如果一個人總是精進努力、精益求精,最終必將改寫自己的命運。
05
最近,朋友圈里流傳著這樣一段話:“你背單詞時,阿拉斯加的鱈魚正躍出水面;你算數學題時,太平洋彼岸的海鷗正振翅掠過城市上空;你上晚自習時,極圈上的夜空正散射著斑斕的光。但是,少年你別著急,在你為自己的未來踏踏實實地努力時,那些你曾以為永遠不會看到的景色,那些你曾覺得終生不會遇到的人,正一步步向你走來。”
我想象不到在這個星球上發生的很多美好的事,所以我才要更努力。習慣“低配”,只會讓你一直過著自己不想要的人生;而竭盡全力去過“高配”生活,你才能看見一個不一樣的色彩斑斕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