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豎子成名(3)

秦國乃虎狼之地,各路諸侯都很害怕,不敢率先進入關中,但誰也沒有想到,暴秦當亡,秦國遠沒有傳說中那般厲害。劉邦一路走,一路說降,基本上沒有打什么惡仗就進了關中。自項梁擁立楚懷王后,就在攻打定陶的戰斗中輕敵而亡。隨后,楚懷王遷都彭城,并召開了高級軍事會議,與諸將約定:誰先進入關中,誰就是關中王。劉邦自起兵以來,幾經周折投到項梁門下,只不過在項梁手下打了幾仗,基本上都是與項羽合作,可能正因為如此,項羽才點名要與劉邦一起去奪關中。然而,這個機遇是劉邦抓住的,還是楚懷王等人指定的,史書中沒有明文記載。但是可以采用《史記·高祖本紀》中的一段話加以分析,全文為:趙數請救,懷王乃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北救趙。令沛公西略地入關。與諸將約,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當是時,秦兵強,常乘勝逐北,諸將莫利先入關。獨項羽怨秦破項梁軍,奮,愿與沛公西入關。從第一段話來看,劉邦“西略地入關”是楚懷王的命令。但是這種安排顯然有偏袒劉邦的嫌疑,因為西進關中者為關中王,而北救趙國又是什么獎賞呢?“為關中王”,無疑是為了滅秦,無疑是十分困難的事。既然是重賞,就應該公平競爭。第二段說因為秦國強大,雖有重賞,也無人敢參與競爭,只有項羽愿與劉邦同去。這又讓人懷疑,是劉邦自己愿去呢?還是因為項羽主動請戰,才產生這兩人到底誰去的問題?到底是出于哪一種情況,恐怕也很難說清楚,干脆不說也罷。但是劉邦得到這樣一個機會的確是至關重要的。劉邦,特別是他的謀臣們,想來對此也十分重視。從此以后,劉邦的一切行動,都向著這一目標挺進。也就是從這時候起,劉邦獨當一面,舉起了滅秦的大旗。這也是劉邦走向天子之位的關鍵一步。細細想來,的確既是運氣,也是人力。劉邦、項羽共同打仗,項羽當先鋒,劉邦為接應。項羽在前面殺人,被人們認為殘忍;劉邦在后面收拾殘局,被人們當成仁慈……幾天之后,劉邦從碭地出發,一路收羅陳勝、項梁散兵,揮師北上,打破城陽,攻克杠里,連敗秦軍,全軍將士和劉邦都欣喜異常。接著,劉邦在東郡(今河南省濮陽西南)附近打下幾次勝仗,收編楚將陳武、魏將皇欣、魏申徒武蒲的軍隊,隊伍增加到兩萬多人。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二月,劉邦率兵南下,兵圍昌邑(今山東省金鄉縣西北)。昌邑守將據城固守。劉邦與彭越聯合攻打,城中拼死抵抗。劉邦害怕拖延時間,決定放棄攻打,從此又與彭越分別。彭越依舊在巨野(今山東西南部、萬福河北岸)澤中干他原來的事情——做群盜。

劉邦率兵西進,路過高陽,在這里,他得到他的一個重要謀臣酈食其和酈商。酈食其是高陽(今河南省杞縣西)的一個老儒生,平生最愛喝酒,家貧落魄,無以生計,只好在里中做監門吏。雖然如此,高陽縣中人不敢派他差役,都認為他是一個狂士。劉邦手下有一騎士,正是酈食其的小老鄉,回鄉省親碰到了酈食其。酈食其說:“我聽說沛公劉邦素來傲慢無禮,但是志向遠大。我正想跟這樣的人交往,但是沒有人給我介紹。你回去對他說,我們里中有一個儒生叫酈食其,年齡60多了,身高8尺,人們都叫他狂士,但是他自己卻說自己不是狂士。”騎士說:“沛公不喜歡儒生,有很多人戴著儒生的帽子去見他,沛公常常取下人家的帽子來當尿器。他與人說話,經常罵罵咧咧。不能說你是儒生!”酈食其說:“你只管這樣說。”騎士回告劉邦,把與酈食其說的話詳細細地告訴劉邦。劉邦令騎士去召酈食其。酈食其到達劉邦住所的時候,劉邦踞坐床上,兩個女子正在給他洗腳。劉邦看到酈食其進來,依舊坐著不動,女子照舊給他洗腳。酈食其走上前去,只打了一拱,也不行大禮,開口說:“你領兵到這里,是幫助秦兵討伐諸侯呢?還是跟天下諸侯一起消滅秦國?”劉邦罵道:“豎儒!天下人慘遭秦國暴政的折磨已經很久了,所以天下諸侯聯合滅秦!你糊涂到了如此地步,還說什么輔助秦兵討伐天下諸侯?”酈食其說:“你既然起義兵翦滅暴秦,為什么擺出這副樣子來見長者?你如此傲賢慢士,誰愿給你出謀劃策?”劉邦聽著覺得有道理,馬上停止洗腳,提著衣服,赤著雙腳,站起來禮請酈食其上坐,致歉說:“剛才先生來得匆忙,一時禮數不周,切莫見怪,海涵,海涵。”于是酈食其先說六國縱橫,后論秦國無道,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仿佛蘇秦、張儀再世。劉邦大喜,叫人給酈食其擺上酒食,詳問伐秦入關大計。酈食其一邊喝酒,一邊高談闊論:將軍收羅烏合之眾,率領散亂之兵,總共加起來不過數萬人,就想直入關中,進攻強秦,真是驅群羊入虎口!依我看,不如首先占有陳留。陳留是秦國囤糧之所,城中積糧很多,足以補充軍需。陳留是天下戰略要地,四通八達。我與陳留縣令素來不錯,愿去勸降。如果他不從,將軍引兵攻城,我可以為內應。占領陳留,作為根據地,然后尋找機會攻入關中,這才是萬全之策。”劉邦聽了很高興,派酈食其依計行事,劉邦派兵暗中跟隨。酈食其到了陳留,啟動三寸不爛之舌游說縣令,任他說得天花亂墜,縣令不為所動。酈食其話鋒一轉,又為縣令獻計守城。縣令被他感動,設宴置酒款待。酈食其本是高陽酒徒,酒量大得驚人,三杯下肚,要求更換大杯暢飲。縣令不知是計,酒量不是他的對手,早被酈食其灌得大醉,被眾人扶入內室昏睡。酈食其乘機潛出縣衙,假傳縣令之命,打開城門,迎接劉邦大軍入城。不費吹灰之力,劉邦輕取陳留,繳獲了大批糧草。陳留縣令酒醉未醒,被亂軍殺死。劉邦出榜安民,嚴肅軍紀,不準擾民。城中百姓很快臣服,各自安居樂業。劉邦佩服酈食其神機妙算,獎勵輕取陳留之功,封為廣野君,留在身邊作為謀士。酈食其的弟弟,名叫酈商,有勇有謀,早就暗中組織人員反秦。酈食其推薦給劉邦,劉邦命其招舊部和陳留子弟,得數千人,封為裨將,隨軍西征。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三月,劉邦軍隊經過休整,兵圍開封。開封未下,秦將楊熊領兵增援。劉邦撤開封之圍,率兵北擊楊熊。兩軍在白馬(今河南省滑縣東)開戰,劉邦兵馬突然襲擊,擊潰秦兵。楊熊帶著敗兵向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逃去,到了曲遇(今河南中牟縣東)東,擺開陣勢,準備跟劉邦決戰。劉邦命令樊噲為左軍,夏侯嬰為右軍,自統中軍正面迎敵;又令周勃、灌嬰率軍背后包抄。秦軍與劉邦軍正面酣戰,空前激烈,難解難分。周勃、灌嬰從后面殺來,秦軍被兩面夾擊,隊伍混亂。劉邦趁機催動人馬猛烈攻擊,把秦軍分割成數塊,圍而殲之。秦軍大敗,楊熊只得帶領一股殘敵,繼續向滎陽逃去。這是劉邦西進關中最激烈的一戰,劉邦大獲全勝,士氣大振。劉邦也因此更進一步加強了先入關中、消滅秦國、為關中王的決心。劉邦大軍進駐曲遇,犒賞三軍將士。事隔幾日,傳來消息,楊熊兵敗被殺。此時,劉邦附近已無強敵,遂進兵潁川(今河南省禹縣)。秦二世三年四月,劉邦大兵圍攻潁川郡府陽翟(今河南省禹縣)。陽翟城高池深,兵多糧足。劉邦連攻數日,仍不見效,苦無良策。此時,張良突然到來,劉邦喜不自勝,故人重逢,歡欣非常,互道離別后的情況。張良說:“自從與沛公分別之后,協助韓王成兵略韓地,雖然取得幾城,但又被秦軍奪回。因此,只好在潁川左右,來來往往進行游擊戰,消滅秦軍有生力量。聽說沛公到此,特來相見。”劉邦說:“先生來得正好,幫我攻下陽翟,我再幫助韓王搶占地盤。”張良巧獻一計,火攻陽翟城門,破城而入,殺散守兵,占領了陽翟。兩人正商議攻打滎陽,聽說趙將司馬渡河入關。劉邦害怕落后,急忙領兵北上,攻打陽豐(今河南孟津縣東),切斷司馬西進通路,率師向南攻打雒陽(今河南洛陽市東北)。雒陽城高池深,一時難以攻破,劉邦立即揮師前進,進入轅山區(今河南偃師縣東北)。轅山山路崎嶇,通道盤旋,地勢十分險要。《史記索隱》曾說,轅山有九十二彎,是天下險要之處。正是由于道路艱險,秦國沒有派兵把守,為了抓時間,搶速度,劉邦不得不鋌而走險。所幸順利通過。過了轅山,進入原韓國故地,劉邦與張良密計,一路奪關斬將,很快打到了陽城(今河南省登封縣東南告城鎮),繳獲戰馬千匹,占領十余座城池,韓地基本掃平。劉邦留韓王成鎮守,向韓王成借了張良,繼續西進。稍后,劉邦帶兵攻打南陽郡,準備從武關進入秦地。南陽郡守率兵追擊劉邦軍,被劉邦先鋒樊噲擊敗,退回宛城(今河南省南陽市)。宛城是南陽郡首府,城池堅固,又有重兵把守,劉邦急于入關,立即從城西繞道而過,直撲武關(今陜西省商南縣西北)。劉邦大軍離開宛城幾十公里,直到丹水(今河南省淅川縣西)。日墜山頭,暮色將起,暑熱開始散去,涼風徐徐拂面而來。頭腦發燒的人往往在這個時候開始清醒。只見張良快馬加鞭,一下子跑到劉邦馬前,攔住了去路,劉邦忙勒住馬。張良請沛公歇馬,說:“我有一件事不明白,特來詢問清楚。”“先生有話直說,不必客氣。”“前日沛公兵精糧足,反而要到韓王那里借我,我不知是何用意?”劉邦笑著說:“先生深謀遠慮,我想經常聽到你的教誨,這有什么不明白的?”張良也笑著說:“這一整天偷偷行軍,我想了好多時候,才覺得有一事應該提醒提醒!”“先生請講!”“沛公雖然急于入關,但是秦兵還很強大,他們會憑借險阻拼命抵抗。如今宛城未下,前面又有強敵。秦兵前后夾攻,我還沒有想出用什么妙計可以退敵!”

劉邦忙問如何處置,張良附身低言如此如此。劉邦大驚,急忙下令全軍,騎兵在前,步兵在后,星夜兼程,務必在天明之前,把宛城圍個水泄不通,里三層,外三層。五更天時分,劉邦大軍把宛城圍了起來,劉邦下令各軍掛出全部旗幟,擺出各種武器,整個宛城被圍成鐵桶一般。天剛發亮,太陽還未升起,只聽得鼓聲震天,號角齊鳴,劉邦大軍發動了攻勢。南陽郡守聽得探子回報,劉邦大軍已經西進,才放下了一顆懸著多日的心,回府安心睡了一夜。聽到城外鼓角齊鳴,登城一見此等情況,早嚇得三魂一下子少了二魂,幸虧左右及時扶住,才沒癱倒在地。這就是劉邦采納張良突然襲擊宛城,威迫降敵之計。劉邦放棄宛城不攻,準備急于進入關中之時,張良就已經定下了妙計,但是他不急著去對劉邦說,因為他知道劉邦從善如流。等到迷惑住敵人之后,他及時勸阻劉邦西進,飛兵圍住宛城,打了秦軍一個措手不及。南陽郡守看到如此緊急情況,大聲叫道:“兵臨城下,早晚是死。遲死不如早死!”拔劍就要自殺。食客陳恢一步向前抱住,高聲說道:“主人不要性急,離死還早著呢?”郡守無可奈何地垂著頭,說:“先生有何妙計,還可以救我不死?”陳恢說:“我聽說,劉邦當年曾經義釋押送的驪山刑徒,按理是個寬厚仁慈的人。如今天下大亂,鹿死誰手尚未可知。大人何不歸順于他,既可保住性命,保全祿位,還可讓全城軍民免遭殺戮。大人如果情愿,小人愿去游說劉邦,確保萬無一失。”郡守無計可施,只好叫陳恢去試一試。陳恢縋城而下,聲稱要見沛公。張良忙勸劉邦將此人請進。陳恢說:“我曾聽人說,楚懷王與諸將相約:‘先入咸陽者王之。’如今沛公圍攻宛城,恐怕一時難以攻下。宛城是一個大地方,有數十個城池可以互相支持,人口多,積蓄廣,官吏們都認為投降是死,戰死也是死,所以都堅決據城拒敵。如果沛公拼力強攻,殺人三千,自損八百,士卒死傷者必眾;不攻下宛城,貿然引兵西進,宛兵必追無疑;沛公必然兩面受敵。沛公如果攻下宛城,入關就會落在他人的后面;沛公不攻宛城,又要兩面受敵。下人已經給你想好了一條妙計:不如招降,封郡守為官,還是叫他鎮守宛城,沛公帶兵快速西進。那些未下之城,難道還不聞風而降嗎?沛公通行無阻,還怕不先入咸陽嗎?”張良急忙給劉邦使眼色,暗示他應允,劉邦沒有不同意的道理,馬上采納陳恢意見,派陳恢回去告知郡守。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七月,南陽郡守打開宛城大門,迎接劉邦大軍入城,劉邦封郡守為殷侯,鎮守宛城,封陳恢為千戶侯,輔佐郡守政事。其他之人,一律保留原職。陳恢出城游說劉邦,不說郡守嚇得要死,準備自殺,而只是告知劉邦,如果強攻,必然殺人三千,自損八百,并且還要耽誤入關大事;如果允許宛人歸順,不僅可以一路暢通無阻,早日入關,獲取“王關中”的政治優先權,而且還不會損兵折將。他真替劉邦想得周全。張良希望的就是這個結果,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就是如此。張良一計,劉邦就順利抵達武關,進入咸陽,一人之謀勝兵力多矣。當然,之所以能“不戰而屈人之兵”,也是因為有實力作為后盾。休整幾日之后,劉邦帶領大兵出宛城,經丹水,過胡陽(今河南省唐縣南),過酈(今河南省內鄉縣東北)、析(今河南內鄉縣西北),沿線城鎮,簞食壺漿,聞風而降。劉邦嘗到了文攻的滋味,嚴令將士不得騷擾百姓,所到之處,秦民安居樂業,人人歡喜。劉邦大軍直向武關撲去。從這段進軍的經過可以看出,劉邦力量小,用兵又不如項羽,但卻所向無敵,搶先而行,不外乎順人心而已。由于有張良這樣的謀士在身邊,劉邦自己又從善如流,他找到了最好的進軍之策,那就是順應民意。而項羽則立志復仇,所以殘暴無比,屠城、坑人、殺子嬰、戮秦民、燒咸陽、掘皇陵……不斷失去人心!

劉邦為了入關,他說變就變,得到了謀士酈食其;他放棄昌邑不打,引兵急進;他避開敵人,翻越轅山,直插韓國故地;他冒著被前后夾擊的危險,放棄宛城不攻;他被派去偷襲秦國首都咸陽,能躲就躲,能繞就繞,比項羽提前兩個月進入關中,取得了“先入關者王秦”的政治上的優先權,還博得一個“仁義”的好名聲。項羽為了報仇,一路殺過去,最后失去先機,而劉邦一路走來,基本上靠“嘴”,沒有打什么仗,倒搶先進了關中。項羽自然大發雷霆,擺下鴻門宴,準備收拾劉邦……約法三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乐县| 淮滨县| 岑巩县| 缙云县| 延吉市| 东阳市| 寿光市| 沅江市| 砚山县| 安顺市| 宾阳县| 鸡泽县| 巴里| 肇东市| 弥渡县| 郧西县| 保康县| 鄂温| 镶黄旗| 酒泉市| 湖南省| 北京市| 松原市| 灌南县| 潢川县| 化州市| 和田县| 富阳市| 柘荣县| 绵竹市| 南充市| 桐乡市| 长岭县| 兴隆县| 区。| 措美县| 武隆县| 巩义市| 灌云县| 班戈县| 金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