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豎子成名(2)
- 劉邦傳 劉備傳 趙匡胤傳 朱元璋傳(超值金版)
- 禾君
- 4795字
- 2014-03-24 16:07:23
這自然是神奇的征兆,劉邦是龍種無疑!看來這個第三者的地位只要足夠高,例如神仙之類的,綠帽子的問題就可以忽略不計了,剩下的就是驚喜了。不過,劉媼做這樣的奇夢,劉邦他爹太公見這樣的奇景,他們不說,誰知道呢?如果是劉邦當了皇帝之后,太公、劉媼才說如此的話,那自然可以判他們一個攀龍附鳳,這大概沒有什么問題。但是劉媼死得早,她沒有等到劉邦發(fā)跡,所以龍子之事恐怕也不是蓄意編造。我們假定司馬遷記下的這個傳說為真,那么劉媼做過這樣的怪夢,誰也沒法否定,做夢見到比這更奇特的事多著呢。可是劉太公看見蛟龍一事,恐怕無論如何也不能叫人相信,因為自然界中本來就沒有龍這種動物。劉邦成人之后,當上了泗水亭長。這是一個小小的差事。秦法規(guī)定:十里設(shè)一亭,設(shè)亭長,掌治安,宿旅客,理民事。十里之地,人不多,地不廣,一個人干這么多事,實為萬金油一樣的雜役,恐怕還不如當今的一位村長。劉邦“不事家人生產(chǎn)作業(yè)”,又“好酒及色”,所以,他經(jīng)常到一個叫王媼的和一個姓武的婦人開的酒館里去賒酒喝。無錢人喝酒往往愛醉,劉邦也不例外,賒酒喝,還常醉。“酒債尋常行處有”,賒賬喝酒,一醉方休,不足為奇。可是怪事卻出現(xiàn)了,姓武的婦人和王家的老太婆看見劉邦的頭頂“常有龍形”,感到十分驚奇。因此,劉邦經(jīng)常賒酒,日積月累,已經(jīng)是一筆可觀的數(shù)目,但這兩個小本經(jīng)營的婦道人家卻主動“折券棄債”,撕了賬本,送了劉邦白喝。劉邦當一個亭長,也算無所事事,經(jīng)常回家去看老婆呂雉和兩個孩子。一天,呂雉帶著兒子和女兒在田間勞動,有一個老頭兒過路討水喝。呂雉因而把帶到田里的飯食送給老頭兒吃。這老頭兒是一位相面先生,就順便給呂雉相了一次面,說:“夫人是天下貴人,將來要母儀天下!”呂雉就是后來的呂后,她自己要“母儀天下”,劉邦難道不是皇帝?呂雉又請老兒給兒子劉盈相面。老頭兒說:“夫人之所以母儀天下,就是因為有這個男孩兒。”劉盈在劉邦死后即位為漢孝惠帝。老頭兒又給呂雉女兒相面,說:“此女也會大貴。”此女就是魯元公主,嫁給趙王張敖。這位相面老頭兒離開不久,劉邦正好回來,呂雉就詳細地把老頭兒的話說了一遍。劉邦大喜,忙問呂雉老頭兒走了多久。呂雉回答說沒走多久,劉邦就追了出去。不一會兒,劉邦就追上了相面老頭,忙請老頭兒給他相面。老頭兒把劉邦端詳一番,說:“剛才我所相的夫人和兩個孩子都像你的相一樣,但是 你的相格,貴不可言。”劉邦深深拜謝,說:“果真像老人家所說,我一輩子不會忘記您的大恩大德。”等到劉邦當上皇帝,派人去尋訪那位老頭,卻已經(jīng)無處可找了。古人相信面相,是實實在在的。春秋末季,戰(zhàn)國初年,趙簡子選擇接班人,很大的成分是由于聽從相師姑布子卿的話,才確定無恤為趙氏繼承人的。無恤就是后來的趙襄子,三卿分晉的一卿,建立了趙國。劉邦長得什么樣子,《史記·高祖本紀》有這樣簡略的記載: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美須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隆準”就是高鼻梁。《神相全書·卷三》說:
鼻為中岳,其形屬土,為一面之表,肺之靈苗也……隆高有梁者,主壽;若懸膽而截筒者,富貴。訣曰:鼻如截筒,衣食豐隆……準頭而圓,得外衣食;準頭豐起,富貴無比……準頭圓肥,足食豐衣。劉邦的鼻子到底什么樣,后人不是很清楚,但是從相書上看,憑他的這一條鼻子,他就可以“得外衣食”、“富貴無比”、“足食豐衣”。“龍顏”,顏就是臉,龍顏是什么樣子,不得而知,但是此為一種威儀的相貌,不用懷疑。《神相全書·首卷》說:一取威儀:如虎下山,百獸自驚;如鷹升騰,狐兔自戰(zhàn);不怒而威。一看敦重而精神:身如萬斛之舟,駕于巨浪之中,搖而不動,引而不來;坐臥起居,神氣清靈,久坐不昧,愈加精彩,如日東升,刺人耳目,如秋月懸鏡,光輝皎潔……憑劉邦的“龍顏”,他大概就應(yīng)該是“猛虎下山,百獸自驚”了。因為中華民族是龍的民族,中華子孫是龍子龍孫。龍是玉皇大帝的臣子,騰云上天,翻身入海,變化無窮,行云施雨…… 一個平平凡凡的人,一旦跟龍產(chǎn)生了聯(lián)系,要么成為真龍?zhí)熳樱闯蔀槟觚垺D觚堃划斄嘶实鄣恼纨執(zhí)熳訙缇抛濉铍m然出身貧賤,但是有這一副“龍顏”,足夠他受用一輩子。不僅如此,劉邦還有“美須髯”。《神相全書·卷三》說:髭須黑而清秀者,貴而富,滋潤者發(fā)福……黑而光澤,富貴無虧。劉邦其人,真是一處貴,處處貴,因此《神相全書·卷四·相分七字》中說“漢高祖隆準龍顏”。最值得相家推崇的還是他那條鼻子。《神相全書·卷三》:龍 鼻龍鼻豐隆準上齊,山根直聳若伏犀。鼻梁方正無偏曲,位至居尊九鼎時。難怪劉邦越敗越戰(zhàn),越戰(zhàn)越強,最終當上了皇帝。甚至連呂雉這個老婆,也是劉邦憑他的這副尊容白撿來的。單父人呂公與沛縣令關(guān)系很好,為了逃避仇家遷徙到沛縣。沛縣的大戶人家,官吏人等,都紛紛前來捧場拍馬,送上厚禮。劉邦也去捧場,但這位龍的兒子不帶一文錢就號稱禮品百萬。他的這一反常舉動,引起
了呂公的重視。喝完這頓酒,白吃了這頓餐,按道理是白吃了完事,但是劉邦卻被呂公看中,挽留下來,聲稱有要事相求。呂公對劉邦說:“我自幼喜歡給人看相,看過的人很多,但是沒有一個比得上你,希望你能夠自愛尊重。我有一個女兒,甘心獻給你鋪床疊被,作個小妾。”劉邦自然樂意,帶著幾分醉意高興而回。他就這樣憑他那個“相”,白白撿了一個老婆。既然劉邦是“龍種”,有“龍顏”,還必須干一些“龍事”。雖然劉邦只是小小一個亭長,更兼游手好閑,但他卻能言善辯,少不了被上頭派些公事。正因為這樁公事,劉邦的“龍氣”就更加的發(fā)揚光大、神乎其神了。沛縣奉朝廷之命,要征調(diào)一批民夫去驪山修秦始皇陵,劉邦被抽調(diào),專門派去押送這批壯丁。這幫被強迫來的民夫都用繩子拴著,像一群被販往遠方的牲口。眾人誰也不愿意背井離鄉(xiāng),到如此遙遠的地方去干那樣的苦工,所以總在尋找機會逃走。劉邦雖說是押解,但生命也時時受到威脅。因為按照秦朝的法律,押送的民夫只要少了一個,押送官就要被斬首。何況劉邦生性豪爽,凡事都無所謂,所以對這些被拴著的民夫也不過分加以限制。這樣一來,逃的人就更多了,有時甚至一夜逃走幾個。因此還未走出縣境,劉邦押送的民夫已經(jīng)逃走了不少人。劉邦心中盤算開了,如果這樣下去,還沒到達驪山,壯丁就會逃得干干凈凈。自己橫豎都是一個死。還不如……劉邦有了自己的打算。他突然站起來說:“到了驪山,也是必死無疑。我今天把你們放了,各自逃生去吧!”民夫們素來知道劉邦比較詼諧,以為劉邦又在開大玩笑,誰也沒有把這幾句帶著酒氣的話當真。劉邦開始給一個個民夫解去捆綁的繩索,大家才信以為真,個個感激涕零,納頭便拜。眾人一陣歡呼,一哄而散。可是過了一會兒,大半壯丁又回來了。劉邦問:“你們怎么不走?難道還想去驪山風光風光?”有一個膽大的壯丁忙對還在喝酒的劉邦說:“賢公不忍把我們押到驪山去送死,慨然釋放了我們,賢公恩情至死不忘!但是我等細細一想,我們都走了,賢公怎么回沛縣交差納命?”劉邦聽罷,忙說:“你們盡管走吧!我自然不會再回沛縣去送死,天下如此之大,哪里不能容身?大丈夫四海為家,哪里不是家?”眾壯丁聞言,又是一陣感激,有十幾個壯丁情愿跟著劉邦去同生共死,闖蕩天下。劉邦見到這種情況,正好來個順水推舟,高聲說:“既然各位壯士不嫌棄,愿意跟我劉邦,我也只好歡迎了!天高地廣、海闊天空,我們難道還闖不出一條生路來?”劉邦醉醺醺的,一行十幾人,為了避人耳目,不敢取大道走,只得往大澤中的小路走去。正走著,前面探路的人回來說:“前面有一條大白蛇擋住道路,碗口大小,長有數(shù)丈,我們還是原路返回,另走其他路吧……”說話的人戰(zhàn)戰(zhàn)兢兢,上下牙直打顫。劉邦聽說,趁著醉意,大聲說:“大丈夫走路,哪里會因為有一條巨蛇擋路,就害怕了原路返回?”只見他幾步走上前,抽出佩劍,大喝一聲,手起劍落,巨蛇一下子被揮為兩段。眾人撥開死蛇,驚嘆一回,繼續(xù)前進。劉邦斬蛇的事情,《史記》中有明文記載,是真是假,那都是次要的問題,而最本質(zhì)的在于,此刻的劉邦和他的那些難兄難弟,只有披荊斬棘、一往無前、義無反顧,才有生存的可能。因此,與其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還不如說這件事揭示了一個真理!可是更怪的事情還在后頭,《史記·高祖本紀》記載:第二天早晨,正好有個豐邑人經(jīng)過劉邦斬蛇的地方,看見一名老年婦女在那里抱頭痛哭。
這人問她為什么天剛亮就這里痛哭不已。老婦人說:“有人殺死了我的兒子,所以我悲傷不已。”這個過路人又問:“你的兒子怎么被人殺了呢?”老婦人回答:“我的兒子是白帝的血脈,變化成為巨蛇擋住路徑,被赤帝的兒子殺了!”說完,又傷心痛哭。這位豐邑人覺得老婦言語怪誕,正要尋根問底,老婦人卻突然不見了。這人只得繼續(xù)往前走,正好遇見劉邦等人,忙把這神奇的遭遇告訴劉邦等人。劉邦心中大喜,自以為受命于天。那些跟著的壯丁則更加敬畏劉邦。史書記載,秦國開國君主秦襄公立國西方,祭祀白帝;白帝在這里暗指大秦王朝。傳說赤帝為帝堯之后,既然劉邦是赤帝的兒子,自然是個“真命天子”,勢必要建立一個王朝。又因為赤帝是帝堯之后,帝堯又是出了名的賢君,劉邦這個家伙自然是遺傳了他們的優(yōu)良血統(tǒng),成為一代名君。從此以后,劉邦經(jīng)常開口就是“老子手提三尺劍斬蛇起義”,表現(xiàn)出充分的自負;他的“龍子龍孫”,也經(jīng)常以此作為自吹的本錢,向天下人民宣稱他們是受命于天。想成為領(lǐng)袖,就得有讓人信任的東西。有的人是靠出色的能力,有的人是靠極強的凝聚力。而劉邦則充分利用了古代人迷信的特點,通過神話大肆宣揚自己的非凡之處,給自己披上神圣的外衣,這可是比什么都管用的。劉邦就這樣帶著他的那一行人,走出了大澤,進入了人跡罕至的芒碭山。芒碭山(今河南省永城縣東北),分為芒、碭兩座山,北邊叫芒山,南邊叫碭山,其間相距七八里地;兩山之間,峰回路轉(zhuǎn),谷深林茂,人煙稀少,野獸出沒。雖不能說“棒打豹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但也是一個很好的生存環(huán)境,雖然吃不上龍肝鳳膽,但是活下去是絕對沒有問題的。劉邦找到這樣一個隱身的地方,就帶領(lǐng)眾人在這里當了山大王。劉邦拍屁股一走了之,可苦了拖兒帶女的呂雉。她不得不經(jīng)常去找劉邦,往往一找就能找到,眾人驚嘆不已。劉邦也奇怪,問她:“我藏身的地方經(jīng)常變化,外人一概不知,你怎么拖兒帶女,一下子就找到這里?”呂雉說:“你居住的地方,天上經(jīng)常有云氣籠罩,我憑著天上的云氣,就找到你了!”愿意得到贊美和崇拜,這是人們的共同心理,劉邦聽了當然是非常高興。事實上,這些奇異征兆,是不是劉邦和呂雉等人故意編造,借以威服眾人,不得詳知。但是這些事居然引起了秦始皇的高度重視,不得不叫人思考。《史記·高祖本紀》載:秦始皇帝常曰“東南有天子氣”,于是東游以厭之。秦始皇一生五次巡游天下,一次向西,四次向東向南,其中有一個重要原因,應(yīng)該是相信“東南有天子氣”。劉邦的這些奇特征兆,也引起了他的主要敵人項羽的高級參謀——范增的高度注意。那時劉邦先入關(guān)中,秦王子嬰舉國投降,劉邦企圖獨霸關(guān)中,稱王自立。項羽知道此事,下令攻打劉邦,范增急忙火上澆油:“劉邦原來在老家的時候,貪財好色,而現(xiàn)在進入關(guān)中,約法三章,與民休息,不貪財,不好色,野心不小。劉邦的神氣又都是龍虎的形狀,是五彩繽紛的天子之氣。要立即消滅劉邦!”范增借助封建迷信推動項羽消滅劉邦,并且一直提醒項羽,其防范的主要對象是劉邦。可是由于項羽不聽范增多次力勸,劉邦終于平安地從鴻門宴上逃走,去漢中為王,然后是楚漢之爭……
如果說以上征兆都只是說說而已,那么真刀真槍的時候也出現(xiàn)了這種令人費解的神奇。比如說劉邦的56萬大軍在彭城被項羽3萬精兵打敗,卻因狂風而獲救的事。這真是神風,早不吹,晚不吹,正好項羽圍住劉邦的時候吹;這真是怪風,東不刮,南不刮,專門從西北方向刮來,刮散了楚兵的重圍。這風真神真怪,怎么只刮散了楚兵,讓楚兵看不清方向,而不刮劉邦呢?這場沙塵暴刮得正是時候,救了劉邦一命,更增添了劉邦的神奇。劉邦說,此乃天意。
“說”進關(guān)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