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4 中華老字號創立的人文傳統

在世界的東方,與西方早期的品牌平行,中國在16-17世紀開始出現了老字號(LaoZiHao, Time-honored Brand)。[28]與最早的西方品牌相比較,最早的中華老字號出現更早。例如,陳李濟(1600年,明萬歷年間)、同仁堂(1669年,清康熙年間)、鶴年堂(1565年,明嘉靖年間)、六必居(約1537年,明嘉靖年間)、張小泉剪刀(1663年,清康熙年間)等。此后,著名的中華老字號還有:

都一處(1738年,清乾隆年間)

胡開文徽墨(1782年,清乾隆年間)

日升昌(1821年,清道光年間)

恒順醬醋(1840年,清道光年間)

老鳳祥(1852年,清咸豐年間)

全聚德(1864年,清同治年間)

慶余堂(1874年,清同治年間)

張裕葡萄酒(1892年,清光緒年間)

作為商品區分的雛形,中國在秦朝的商品上發現了封印。還發現了宋代中期刻有白兔“商標”的銅印版,上面還刻有“認門前白兔兒為記”的字樣(見下圖)。[29]

宋代中期濟南柳精針店白兔商標銅印版

應該特別指出,中華老字號與歐美早期的品牌是各自獨立生成發展的兩條線,背后是不同的文化。發源于明清朝代的中華老字號,儒家文化色彩濃厚,封閉性突出。西方的品牌卻是凸顯出競爭文化、開放心態。某些文獻中,將中華老字號簡單等同西方的品牌之說法,并不合適,因為它們發源于兩種不同的文化,“基因”并不相同。[30]二者的初步對比參見下表。

表 中華老字號與西方品牌的比較

筆者強調,中華老字號具有明顯的中國文化特征。老字號創立的文化導向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中華老字號講究“名正言順”,所謂“名正”,其標準主要是儒家文化。儒家素來倡導的“仁、義、禮、智、信”五常,是中華老字號名稱中使用最多的詞語。

●仁:同仁、聚仁、慶仁、仁祥、仁和

●義:廣義昌、德義齋、義利、義興、義泰、義和、義善源、黃盛義

●禮:禮和、禮康、禮讓齋、謙禮堂、

●信:志成信、世義信、謙信益、信賜福、公信、立信

中國道家的思想在老字號中也有所體現,例如胡雪巖1874年在杭州創立的“慶余堂”,其命名源于《易傳》中“積善之家,必有余慶”,慶余隱含積善。《道德經》中的“德”和“謙”,是老字號經常采用的字。

●德:大德興、大德通、大德恒、正興德、全聚德

●謙:謙祥益、謙和、謙信、謙泰

這種注重名稱含義和文化含義的命名,往往無法顧及讀音的拗口或同音字或復雜字。即老字號命名不是將便于傳播放在第一位,這不同于西方的品牌命名思想。老字號往往利用順口溜的創意,來彌補這一點。例如北京街頭曾經廣泛流傳的“頭頂馬聚源(帽子),腳踩內聯升(鞋子),身穿瑞蚨祥(衣服),腰纏四大恒(銀票)”。

2)追求大眾文化認同又特別迎合吉祥意頭的社會文化心理。中國自古以來,避忌求吉的社會心理源遠流長。中國“老字號”命名用得的最多的是寓意吉祥如意的字:慶、豐、泰、祥、興、發、安、利、順、裕、榮、昌、源、盛、福等。例如,慶余堂(積善余慶)、長春堂(長壽不老)、內聯升(步步高升)、老鳳祥(龍鳳呈祥)、東來順(事事順利)、日升昌(逐日興旺發達)、恒順(長順)等。店鋪逢年過節都掛出象征大吉大利的大紅燈籠,向顧客道一聲吉利話,也是為了迎合大眾心理。民間儒文化和釋文化的結合,形成和強化了中國商業中的吉祥文化。當然,這也符合西方后來倡導的“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的思想。

3)老字號的表現形式中,中國文化傳統的書法、對聯和裝幀設計十分講究。同仁堂以一副歷代人始終恪守的對聯表達這個數百年老字號的誠信:“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老字號往往都以名流書法制成金招牌,黑底金字,字體厚重,給人以穩重、實在、可靠的感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湖县| 北安市| 岑溪市| 中牟县| 彭山县| 泊头市| 邹城市| 大姚县| 木兰县| 县级市| 衡山县| 汨罗市| 寻乌县| 古田县| 讷河市| 屯门区| 定州市| 印江| 宁远县| 孝感市| 繁峙县| 平顺县| 达孜县| 溆浦县| 佛学| 祁门县| 潼关县| 漳浦县| 瓮安县| 广德县| 韶关市| 安丘市| 长武县| 深泽县| 梁平县| 贡嘎县| 鄂尔多斯市| 噶尔县| 革吉县| 大渡口区| 大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