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桃園結義,得二弟。白手起家,自稱劉皇叔。三英戰呂布,者酒論英雄。
舉全國兵,復弟仇。火燒連營,七百里不斷。白帝城托孤,追封昭烈帝。
(潤色)(一)
桃園立下結義之誓,結識二弟。從一無所有起家,自稱為劉皇叔。三位英雄力戰呂布,一番酒后論英雄本色。
率領全國兵馬,為兄弟雪恥而戰。燒毀敵營,七百里連綿不斷。白帝城托孤,隨后追封昭烈帝。
(潤色)(二)
桃園結義,得到二弟的加入。從一無所有開始,自封為劉皇叔。三位英雄與呂布戰斗,留下了暢飲至盡的最佳談資。
舉全國之兵,復仇雪恨。縱火燒遍敵營,途經七百里而不間斷。撫白帝城托孤,稱帝尊號昭烈。
(潤色)(三)
在桃園結義,結為兄弟,并得到二弟關羽。白手起家,自尊為劉皇叔。三位英雄大戰呂布,小酌美酒論英雄身世。
策劃舉起全國兵馬,為兄弟之仇復仇雪恨。在連營中放火,烈焰火光燃燒連綿七百里。白帝城托孤,后追封他為昭烈皇帝。
(評價)(一)
這首詩歌以三國時期的劉備為主題,表現了劉備從一名平凡的士兵到成為漢中王、益州牧的艱苦歷程。詩歌描寫了劉備得到張飛關羽的相助,建立桃園結義的兄弟情誼,以及劉備在與呂布的戰斗中的英勇表現等。同時,詩歌以全國兵起、復仇懲惡等內容,展現了劉備所承擔的歷史使命和責任。全文用語平實,節奏流暢,情感飽滿。以細膩的筆觸刻畫出劉備為人的品性和歷程,表達了作者對于劉備的欽佩和崇敬。
(評價)(二)
這首詩歌是一首詠頌三國時期歷史人物的詩歌。詩歌將劉備的事跡進行了簡要的介紹,突出了他的白手起家、得力下屬、打破桎梏等重要特點。同時,詩歌也提到了他與關張的桃園結義、三英戰呂布等著名事跡,表現了他的仁義風范和英雄氣概。最后,詩歌也提到了劉備舉兵復仇、火燒連營等戰績,以及追封昭烈帝的事情,表達了作者對劉備歷史地位的敬仰和對歷史的回顧。總體來說,這首詩歌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既有歷史的真實性,又有文學的藝術性,適合廣大讀者欣賞。
(評價)(三)
這首詩歌描寫了三國時期蜚聲中外的英雄人物之一:劉備的傳奇故事。主題突出,情節豐富,篇幅適中。詩歌以簡明扼要的語言,將劉備的前世今生和其領導三國的事跡表現得淋漓盡致。詩歌結構緊湊,節奏流暢,形象生動。整首詩歌筆力雄健,韻味悠長,富有文化底蘊和歷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