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下垂?皺紋?毛發灰白?為什么?
- 中年的意義:生命的蛻變
- (英)大衛·班布里基
- 8069字
- 2020-09-09 09:43:14
保持年輕美麗,
你有責任保持美麗,
保持年輕美麗,
如果要有人愛你。
——阿爾·杜賓(Al Dubin),
《保持年輕美麗》歌詞,1933年
現在來看看壞消息。
你或許注意到了,我對中年很樂觀——熱衷于歌頌一個獨特而關鍵的人類創新,這一創新經過演化,變得有生命力、積極正向,而且過程可能是令人愉快的。不過,我不能否認,中年也有負面的面向,但我希望把這些面向壓縮在這一章節內。
40歲左右,我們的身體看上去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們的發育過程似乎內建了一些比較突然且明顯的變化,這些變化不是緩慢漸進地影響我們,而是猛然抓住我們的肩膀,強硬地指出新方向。當然,不論生日賀卡怎么寫,我們都不會在40歲就突然“變老”。人類中年的本質絕對不是變老。不過,改變依然可能是劇烈的,而改變會那么迅速,表示這其實是一個有計劃、有目的的過程。我們生命的重心在幾年之內永遠改變了。
演化的力量及其對創造中年的影響,確保中年對身體的不同部位以不同方式產生影響。中年人類注定扮演提供資源和傳承信息給年輕人的重要角色,而其他事(例如擁有好看的外表)則變得沒那么重要。從演化的觀點來看,重要的是人類異性夫妻生下嬰兒(即使你是同性戀、單身,或決定不要孩子,至少你所有的基因應該還是來自一對生育孩子的異性夫妻)。隨著年紀變大,生育潛力會逐漸降低,這是因為我們剩下的歲月變少了。所以,追求者或許覺得我們還很迷人,但他們選擇我們,通常不是把我們視為一同生兒育女的可能伴侶,因此不會再因為我們年輕又有生育力的外表而選擇我們。自然選擇因此不再能關注我們的外表特征。我們的外表可以衰退,只要我們還能讓他人認出自己,還沒變得年老色衰或討人厭到所有目前或可能的伴侶都被嚇跑,都在容許范圍內。40歲之后,你我膚淺的面向從某種程度來說可以被拋棄;這話在字面上和比喻上都成立。
中年,最悲慘的正是身體組織中最外面的皮膚。皮膚似乎是最“可拋棄”的“體細胞”。驚人的短短幾年里,皮膚明顯變得沒那么……好看。這些改變需要幾十年的時間才能完成,但開始的過程可能因來得突然而令人沮喪。許多人還希望自己看起來像路克或莉亞公主時,大自然已經不在乎我們最后是否會長得像《星球大戰》里的尤達。中年的種種要素之中,皮膚的改變似乎最殘酷且毫不留情。那么我們能怎么對抗這種皮膚的退化呢?
皮膚是龐大而復雜的器官。主要由兩層構成:看得見的表層被稱為“表皮”(epidermis),厚而有韌性,表皮之下更深的被稱為“真皮”(dermis)——這樣的配置有點像迷人的地毯鋪在有彈性的地毯墊上。表皮會不斷更新,最深層的部分持續產生新細胞,新細胞大約在40天里逐漸移向皮膚表面,它們慢慢變得堅韌、防水,之后暴露在空氣中脫落、死亡。所以表皮的最上層,就是我們喜歡撫摸親吻的那層帶光澤的表面,恐怕只是即將死去的廢棄物。相反地,真皮則比較厚實而且有生機,含有血管和神經,其中的細胞會產生纖維,使皮膚強韌。表皮和真皮聯合起來包住我們內部的構造,把外界那些侵略性的東西擋在外面,在某些地方也會形成其他不同的構造。比方說,一叢叢細小的表皮可能陷進真皮中,但仍然和外界接觸,借此形成哺乳動物皮膚的兩個獨特特征——長出毛發的毛囊,以及分泌汗水和皮脂的腺體。皮膚是神奇的器官,靜靜地執行著許多重要的功能,但是對中年來說,與皮膚有關的各種消息呢,坦白說,都是壞消息。
中年的早期,皮膚開始失去彈性。皮膚彈不回來的情況或許令人討厭,但背后其實有個很長的演化過程。地球生命史中最重要的聯合行動,發生在個別細胞聚在一起形成多細胞生物的時候。在地球歷史的大半歲月里,生物都是單細胞的細小微生物,沒什么變復雜的機會。比較近期時,細胞才聚在一起形成動物、植物和真菌,此時細胞就需要細長纖維狀的分子把它們固定在一起。讓許多動物固定成形的細長分子是一種蛋白質,稱為“膠原蛋白”(collagen),另一種和它一樣具有彈性的纖維,叫“彈性蛋白”(elastin),動物的體重中相當的比重是由這兩種蛋白構成的。
真皮充滿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纖維,因此強韌而有彈性。中年時,真皮的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衰減,造成許多美容相關的煩惱。產生這些纖維的細胞數量減少,因此產生及補充這兩種蛋白的速率降低了。此外,纖維可能主動斷裂、混亂地累積,或不正常地糾纏,讓皮膚變得脆弱,難看的凹凸不平——凹凸不平常常會產生皺紋,這可不是好事。除此之外,中年時真皮的血液供應量也減少,而表皮變薄,防水的細胞聯結得較不緊密,使得皮膚變得蒼白而半透明,不再是那么好的保護屏障。
雖然皮膚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有點退化實在無可避免,不過有些事卻會讓這種情況變得更糟。其中最主要的或許是曬太陽,這一現象甚至有個專有名詞:“光老化”(photoaging)。研究顯示,紫外線會妨礙膠原纖維正常聯結,還會促使破壞彈性蛋白的酵素產生。實驗發現,如果用化學物質抑制這些會受陽光活化的酵素,就能減少皺紋的產生。不過,吸煙對人類皮膚的傷害可能比陽光更嚴重——吸煙會減少流向皮膚的血液;煙霧會讓臉部的表皮干燥;噘著嘴叼住香煙、瞇眼擋去飄進眼里的煙,也會產生皺紋??偠灾?,沒想到陽光和香煙這兩個因素會造成這么多傷害,我們居然還直覺認為曬黑的皮膚等于健康,有時甚至覺得吸煙看起來“很酷”,真是令人驚訝。
還有其他因子會加速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衰減。重力是個無情的兇手,不過我們幾乎都是直立著,所以也沒什么辦法。不過我們倒是可以改變睡覺的姿勢。年輕時,剛起床時臉上壓著床單的印子或許有趣,不過年紀大了之后,臉上的這些紋路會越來越難消退。這點尤其重要,因為最容易讓我們顯老的,正是臉上凹凸不平的皮膚——缺乏彈性使我們的眼皮松垂,或是上唇內縮,下唇凸出。如果想要顯得年輕就要仰著睡,而且為了類似的理由,最好少擺出夸張的表情。最后,壓力也會影響我們的外表;壓力會促使身體釋放糖皮質激素(glucocorticoid hormones),這種激素會使得皮膚的膠原蛋白纖維斷裂。
沒錯,很多東西都會加速皺紋的產生,我們相信,外在的影響和基因對皮膚失去彈性的影響力,其實差不多。很明顯,我們可以通過避開陽光、香煙、壓力和枕頭的“復仇”,來減緩皮膚老化。但皺紋出現之后,還有什么辦法嗎?很不幸的是,老化的膠原蛋白——彈性蛋白系統并沒有奇跡似的療法;當然,這并不能阻止整個中年的化妝品工業建立在這樣的“療法”上——這個工業聲稱的事,常常游走在詐欺邊緣。
維生素A的療法可能有用,不過成效有限。維生素A雖然能促進皮膚產生膠原蛋白,但口服恐怕會比摻在貴之又貴的面霜里有效。說來矛盾,維生素A可能讓表層的皮膚顯得干燥,所以必須加上保濕劑,以免顧客想把錢討回來。用維生素C和維生素E來減少皮膚凹凸,也有道理——維生素C的確在產生膠原蛋白的過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而維生素E則會中和有破壞性的活性氧化物。不過,無論是維生素C還是維生素E,對中年人類皮膚彈性或外觀的影響都未經證實。我最懷疑的美容產品是含有膠原蛋白(有時還有彈性蛋白)的面霜,皮膚存在的主要理由是為了阻止化學物質進入身體,而一塊塊加工處理過的膠原蛋白或彈性蛋白,不大可能穿透多少層表皮,更不可能穿透到達真正“需要”膠原蛋白或彈性蛋白的真皮層。即使到得了真皮層,我可未必想要那東西神奇地結合進我的真皮,何況更不要說,化妝品公司究竟是從哪里弄來的那些膠原蛋白。
所以,想要避免一些皮膚的皺紋,與其更換面霜,不如改變習慣,但是一旦長出皺紋就沒辦法了,除非動手術把皮膚拉平,或是用肉毒桿菌素麻痹皮膚,讓臉皮變成一張平滑沒表情的面具。別再浪費錢了,不如針對皮膚的未來,給你的孩子一些好建議。我從長年痛苦的經驗中學習到,很多孩子不愿意吃得健康,老愛臭著臉,不肯避開陽光,而且中年對他們而言遙遠到無法想象,他們通常不大擔心到那時候可能看起來像個褐色皮包。就皮膚而言,循規蹈矩的青春遠遠好過受到誤導而揮霍的中年。
皮膚失去活力和彈性的情況,對每個人的影響都不同。這可能造成耳垂下垂,鼻子拉長;在女人身上,則是乳房下垂的主要因素??上橄俨皇菫榱碎L期結構完整而設計的。乳腺和其他重要腺體不同,既沒有骨骼保護,也沒有肌束支持。乳腺完全是皮膚的衍生物[大約是改造后的頂漿腺(apocrine sweat glands)],所以唯一實際的支撐是皮膚中存在的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那一點點幫助。更糟的是,乳房組織的主要組成(脂肪和乳腺)本身的結構并不強健。因此,松弛的乳房纖維囊會逐漸衰退,在對抗重力的“戰爭”里節節敗退,也因此,胸部小的女性眼見著曲線迷人的女性的胸部早一點下垂,會有某種滿足感。曾經懷孕、哺乳也會加速衰退,因為懷孕和哺乳會使得乳房膨脹、縮小,進一步拉長纖維囊。另一個“沒有支撐物”的重要人體器官是睪丸,許多中年男性發現他們的睪丸會隨著陰囊的皮膚松弛,垂得越來越低。與乳房不同的是,至少還有一塊肌肉連接睪丸和軀干,但就算那塊肌肉也會逐漸衰弱。
不過,中年皮膚發生的變化不限于失去韌性和彈性,還有其他不利的因素在真皮下運作,對我們的外表產生不良影響。很多人的皮下脂肪墊會萎縮,臉部的情況尤其明顯;而先前,這些脂肪墊讓他們臉部的輪廓豐滿平滑。令人沮喪的是,這發生在我們許多人試圖控制體重的時候;中年時體重迅速下降,可能讓脂肪墊加速消失,最后讓我們看起來更老,甚至顯得憔悴。
經常會暴露我們年齡的另一個部位是手,而到目前為止,整形醫師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并不多。這種現象是因為我們的手雖然有些皮下脂肪,但墊在皮下的大部分是操作手部復雜動作的肌肉。這些肌肉在中年時會萎縮,部分可能被纖維組織取代,使得手的外觀變得皺紋遍布,骨瘦如柴,且指甲變細、變得凹凸不平,這會讓手整體看起來更糟糕。
中年的時候,皮膚的相關分泌情況也會減少,包括“汗腺”分泌的水狀汗液,因此我們承受熱度的能力也下降了。此外,皮脂腺的分泌也會減緩,這種情形可能對皮膚微妙的濕度平衡產生負面影響。這一改變在女人身上要劇烈得多,根據研究,即使接觸自來水這么基礎的保濕劑都能迅速提高中年女性皮膚的柔軟程度,但不會影響男性。當然,這表示女性使用保濕劑比較有效果,尤其是在深夜里她們睡覺之前。其實,保濕大概只是少數真正有效的化妝品對皮膚的干預,不過這種辦法的時效很短,需要經常補充,因為保濕劑只會影響最外面幾層的表皮細胞,而這幾層細胞注定會在幾天里脫落而被取代、更新。
中年皮膚這個悲劇故事的最后一章與皮膚色素有關。人類皮膚的顏色取決于色素——黑色素(melanin)和類胡蘿卜素(carotenoids)——輔以真皮層血管中紅細胞的溫暖色澤。前面說過,中年時真皮的血液供應量會下降,皮膚也會因為脆弱、彎曲的血管而變得凹凸不平。不過,膚色最劇烈的變化是黑色素的分布變得更不規則、不均勻。中年時,分泌黑色素的細胞總數下降,同時皮膚的血流速度下降,大多數人的皮膚因此顯得較為蒼白。中年人雖然普遍皮膚蒼白,卻常出現黑色素聚集的斑點。這些斑點可以稱為“肝斑”或“曬斑”,不過這和肝沒什么關系,第二個別名倒比較準確。這些斑點的主要成因是曬太陽,這種皮膚存放保護性黑色素的自然趨勢,永遠銘記在我們老化的一塊塊皮膚上。就這樣,我們又一次在步入中年的時候,為年輕時在陽光下玩樂而付出代價。
哺乳類動物的皮膚最了不起的細節是毛發。表皮的細小毛球(bulb)開始伸出含色素的細長柱狀角蛋白(keratin),形成毛發。
至少在我們年輕時,這些柱狀物還含有色素。毛發變灰的過程通常斷斷續續地從30歲開始,在中年時飛快地繼續,到了60歲,我們大部分的人幾乎都滿頭灰發了。頭發變灰的年齡和速度當然因人而異,我們認為頭發變灰幾乎完全受到基因控制,因此,頭發變灰和皮膚老化大不相同,你幾乎什么也做不了(除了染發)。就連人類之間也有一定的差異,例如高加索人頭發變灰的年紀比其他人種更早。然而,要知道,頭發變灰和中年人的許多特性不一樣,這并不是人類獨有的特征。想想年老的黑色拉布拉多犬有銀白的吻部,就知道許多動物在年紀大的時候,毛發也會變灰白。不過,巨猿的毛發的確最容易變灰,還有雄性大猩猩的夸張銀背,或是圍在年老的黑猩猩臉部的那道灰色,都讓我更加懷疑,靈長類是否把灰白的毛發當作彰顯年齡的特別信號。也許我們甚至用這點來表現自己身為文化信息寶庫的重要性。
人類頭發變灰并不是一個均質的過程。最先變灰的常常是額頭處,或是一小撮一小撮地沿著劉海變化,然后一點一點地蔓延到全部頭發。很多人的頭發是灰發和有色素的頭發交雜,這一情況常常會維持幾十年。體毛通常在頭發之后才會變灰,而男性臉上毛發變灰的過程可能很復雜,這或許反映了對其他許多靈長類而言,胡須和臉部毛發是雄性氣概和權勢的象征。最后是大家都不想思考的一個中年問題,沒錯,陰毛也會變灰,不過幸好比較晚才開始,而且有時完全不會變灰。
科學家就要接近毛發變灰背后的真相了,不過并沒有因此得到靈感,從而找出延遲毛發灰白的方法。毛發和皮膚不同,毛發的顏色完全取決于黑色素,即使紅發的顏色也是來自“假黑色素”(pheomelanin)。頭發變成灰色,是因為個別毛囊里失去黑色素。人體大部分的黑色素是由黑色素細胞(melanocyte)這種罕見的細胞產生的,這些細胞形成于發育中的胚胎神經系統附近,然后分布到全身上下。這些細胞聚集的地方之一正是毛囊,它們在這里把黑色素融入成長中的角蛋白毛發里。
毛囊不會一直長出同樣的頭發。頭發大約每5年就會脫落,新的頭發開始生長,新的黑色素細胞會涌進毛囊,產生色素。中年時,毛囊補充黑色素細胞的效率變差,黑色素細胞進入毛囊之后,也比較容易死亡。不過,這種衰退并不會均勻地發生于全部頭發,這種情況只會影響個別的毛囊,所以大多數人才會經歷一段“頭發白花花”的階段,有色素的毛囊之間摻雜著沒有色素的毛囊。黑色素細胞雖然分散,但黑色素細胞的衰退卻無法逆轉,所以拔灰頭發并不會讓你長出有色素的頭發(這也不會像一般人以為的那樣,讓一個毛囊長出一連串的灰頭發)。毛囊黑色素細胞衰退可能是中年預先設定的一個改變,也可能是多年來不斷產生頭發的極端代謝需求,使得毛囊“枯竭”。制造黑色素會產生活性氧化物的副產物,我們已經看過,這些副產物參與了老化的過程。毛囊也能累積高濃度的過氧化氫,這些過氧化氫不會直接把頭發染成淡金色,卻會“毒害”黑色素細胞。
毛發的分布和毛發的色素一樣會在中年改變。我不會討論男性脫發的模式,因為男性脫發往往早在二十多歲就開始了,所以并不是中年的典型特征。不過,毛發質地和人體大部分的毛發分布,的確會出現驚人的改變。體毛有兩種:細致、柔軟、幾乎看不見的“毫毛”(vellus hair),以及粗糙、通常含有色素的“終毛”(terminal hair)。毛囊受到雄性激素(例如睪酮)的刺激,原來飄逸的毫毛會轉成突出的終毛。所以,男性和女性的體毛和頭上毛發才會有差異。其實他們的毛發分布幾乎相同,但女性的大部分是毫毛,男性則大多是終毛。此外,不同的毛囊對雄性激素的敏感度也不同,所以幾乎所有女性的腋窩都會長出明顯的毛發,下巴的毛發卻不明顯。
除了男性的體毛,我想不到有什么更明顯的證據,能證明我們的發育過程在一生中持續產生作用。人在青春期、18歲,甚至在這之后,都不會“明確”形成最后的體毛分布。相反地,體毛的分布模式到二三十歲還會持續改變,而且常常持續到年紀更大的時候?!吧鼤r鐘”很顯然還在滴答走動。中年之前,看起來通常像一片濃密的毛發森林;但到了中年以后,之前不斷成熟的男性體毛變得沒那么吸引人了。大家的耳朵和鼻子里都會長毛,不過通常是不顯眼的毫毛,我們推測,這些毫毛應該具有些微的保護作用。不過,中年男性的眉毛和耳朵、鼻子里的毛都會變粗、變長,報紙廣告上那些古怪的除毛道具突然有用武之地了。女性也會長出更多終毛,只是數量遠比男性少。不過,她們比男性更容易把上唇或下巴偶爾出現的終毛視為美容上的恥辱;至于男性,他們已經有幾千根這樣的毛發。中年體毛有個惱人的矛盾處,許多中年體毛最討厭的特性都是血液中的男性激素造成的;然而中年常常是這些激素減少的時期,之后我們會看到,有些男人會懷疑這是他們失去性欲的原因。中年的毛發真是難搞。
分析自然選擇在人類四五十歲時,對人類的外表失去興趣,沒什么不好。不過,我們真正擔心的是,我們對自己的感覺會受到什么影響,還有其他人對我們會有什么反應。
人類天生就會評判別人的年紀和美貌,這點不需要懷疑,我們會以這一章介紹的許多現象為線索來加以解釋。比方說,對視覺系統的研究顯示,皮膚色調年輕而均勻的臉孔,最容易吸引我們的目光,而我們在這些臉上的視覺“停留時間”也比較長。此外,問卷調查的研究結果顯示,膚色均勻被視為年輕、有吸引力的象征,而皺紋、灰發和縮小的唇部,會讓人覺得年紀比較大。其實,我們的潛意識似乎探索得更深入一些,我們分別把皮膚的色素和質感視為健康和壽命的重要指標。比較同卵雙胞胎的研究顯示,吸煙或較常暴露在紫外線之中的人,吸引力的評分比較低。其他的雙胞胎研究顯示,40歲以下者的體脂肪含量增加,(在被要求猜測他們年齡的受試者眼里)會顯得比較老;40歲以上者增加體脂肪,則會顯得較為年輕。這與一般人對自己皮膚的評估意外地一致。
大部分這類研究檢視的都是女性的外表,換句話說,由男性和女性來評估一張女性的臉孔年不年輕。我懷疑這樣的實驗設計,不是因為研究社群中存在固有的性別歧視,而是因為女性對皮膚老化和頭發灰白的擔憂顯得更為強烈。誰都不喜歡皮膚或頭發老化,不過看起來女性的確比男性更擔憂這一點。許多人表示,兩性之間吸引力的“不對稱”(尤其是年紀增長之后)相當不公平。研究顯示,不管男性還是女性,都不會用對待女人臉部皺紋和灰發的負面態度,來看待男人的皺紋和灰發。從某種程度而言,這一點對男性來說很有利,因為男性的臉部肌肉比較靈活,會較早在中年長出皺紋。不過我并不認為,我們對兩性老化的認知差異,可以完全用“我們生來就接受男性比女性粗獷一點”來解釋。
相反地,不同的人身上吸引我們的是什么,幾乎取決于這個人是男是女。我們之后會再繼續討論人類老化在本質上的不公平現象,目前就暫且如此吧,我相信這能解釋我們看待男性和女性的中年時,為什么看似不公平。在政治正確、導向科學的現代世界里,我們很容易忘記生命中有些事本來就不公平,而年紀與美貌正是如此。有些中年人美麗,有些顯得年輕,有些看起來年輕又美麗,更多的則是不年輕又不美麗,而我們只能接受這個事實。至少發達國家的中年人看起來已經比以前年輕了——染發、吃得好、戒煙、在室內工作,對我們大有好處。
即使我們很不想承認,但我們的頭腦天生就會受到膚淺的吸引。不過,一對伴侶在年紀大了之后,會發生什么事呢?是什么讓人類夫妻維系在一起?對一對伴侶而言,他們會隨著自己步入中年,慢慢在性方面或感情層面,變得喜歡較年長(也就是剛好與他們的伴侶年紀差不多)的男子或女子嗎?或者他們只是把伴侶過去的年輕身影重疊到自己眼中真正的影像上面?還是人類的一夫一妻制只不過是一種社會的產物,中年人事實上寧可拋棄逐漸年老的伴侶,去找比較年輕的人?我們之后會繼續思考這些發人深省的問題。
中年時,外表的改變也會強烈地影響我們的自我形象,而這主要是因為人類生命藍圖里年代分類的缺失。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我們“覺得”自己很年輕,主因之一是,我們覺得自己“看起來”很年輕。我們的皮膚有光澤,膚色均勻,毛發茂盛色深,這和我們的父母形成強烈的對比;在我們的年紀大到會注意這些時,父母的皮膚和頭發通常已經顯示出中年的變化跡象。即使我們才滿20或30歲,我相信我們還是會把自己歸類為“年輕人”,因為即使這時候我們肩上的生活壓力已經變重了,但我們仍舊皮膚光滑、毛發濃密。不過,一旦超過40歲,我們就會開始注意到外表的改變;我們一向直覺認為那是我們父母的模樣(恐怖喲?。?。人類是非常有自我意識的物種,而中年來臨時外表令人吃驚的改變,是一個能讓我們改變對自己的看法的殘酷因素。
這就是壞消息,現在我把它濃縮在一章里了。我們的結論是:生命不公平,特別是和皮膚有關時更是不公平。中年時外表的改變看似是人生中簡單明了的一部分,但這下子,這些改變帶來了“性別”這個燙手山芋,我們稍后會加以說明。在那之前,我們會討論中年外表的另一個面向,你可能很意外,我對那個面向的看法居然比較正面。接下來的主題是: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