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懷念蕭珊(3)

形勢越來越緊。我隔壁住著一位年老的工商業者,原先是某工廠老板,住屋是他自己修建的,同我的院子只隔了一道竹籬。有人到他家去抄四舊了。隔壁人家的一動一靜,我們聽得清清楚楚,從籬笆縫里也看得見一些情況。這個晚上附近小孩幾次打門捉小狗。幸而包弟不曾出來亂叫,也沒有給捉了去。這是我六十多年來第一次看見抄家,人們拿著東西進進出出,一些人在大聲叱罵,有人摔破壇壇罐罐。這情景實在可怕。十多天來我就睡不好覺,這一夜我想得更多,同蕭珊談起包弟的事情,我們最后決定把包弟送到醫院去,交給我的大妹妹去辦。

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聽不見狗叫聲,看不見包弟向我作揖、跟著我進屋,我反而感到輕松,真有一種摔掉“包袱”的感覺。但是在我吞了兩片眠爾通,上床許久還不能入睡的時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來想去,我又覺得我不但不曾摔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在我眼前出現的不是搖頭擺尾、連連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給割開肚皮的包弟。我再往下想,不僅是小狗包弟,連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護一條小狗,我感到羞恥;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諒自己!我就這樣可恥地開始了十年浩劫中逆來順受的苦難生活。一方面責備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讓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墮入地獄。我自己終于也變成了包弟,沒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運?!?

整整十三年零五個月過去了。我仍然住在這所樓房里,每天清早我在院子里散步,腳下是一片衰草,竹籬笆換成了無縫的磚墻。隔壁房屋里增加了幾戶新主人,高高墻壁上多開了兩扇窗,有時倒下一點垃圾。當初剛搭起的葡萄架給蟲蛀后早已塌下來掃掉,連葡萄藤也被挖走了。右面角上卻添了一個大化糞池,是從緊靠著的五層樓公寓里遷過來的。少掉了好幾株花,多了幾棵不開花的樹。我想念過去同我一起散步的人,在綠草如茵的時節,她常常彎著身子,或者坐在地上拔除雜草,在午飯前后她有時逗著包弟玩。……我好像做了一場大夢。滿園的創傷使我的心仿佛又給放在油鍋里熬煎。這樣的熬煎是不會有終結的,除非我給自己過去十年的苦難生活作了總結,還清了心靈上的欠債。這絕不是容易的事。那么我今后的日子不會是好過的吧。但是那十年我也活過來了。

即使在“說謊成風”的時期,人對自己也不會講假話,何況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說:我懷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一九八○年一月四日。

[鑒賞]

這篇回憶散文,寫的是一條曾與作者朝夕相處的小狗在文革中的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和抨擊了瘋狂歲月的荒誕和反常,文章篇幅較短,但寫得情真意篤,令人感動,實為巴金近年來散文創作中的佳品。

這篇散文的一個重要特點:即以情見長,以情取勝。之所以作者在敘述小狗包弟的經歷時,筆端流露出濃烈的情感,是因為巴金對小狗包弟充滿著思戀與內疚之情。作者寫它很通人性,與主人融洽無間,為了討得主人的歡喜,常常做令人發笑的作揖動作。甚至主人外出時,它都每日清晨等候于臥房門前,使主人深受感動,然而一場“文革”,居然革到一只溫順馴良、惹人喜愛的小狗身上:只因狗的吠叫將會給主人招來更大的災難,可憐的“包弟”終于成了醫院解剖桌上的實驗品。“不能保護一條小狗,我感到羞恥,”“我不能原諒自己”,廖廖數語,道出了作者的心聲。為了保全自己,葬送了包弟,這是自己的恥辱。這種大膽的剖露心跡,使讀者感到情感力量的沖擊,心靈產生巨大的震撼。

文章除了感情的純真外,其結構也有獨道之處,作品開頭并未涉及主題,而是從狗的身世談起,給全文展開作了很好的情感鋪墊。接著,作者記敘了包弟與家人七年相處的幾件有趣的故事,反映了小狗的活潑可愛。寫到這里,作者陡轉話題,憤怒地敘述起小狗包弟在文革中遭難的經歷,一只如此可愛的小狗,居然在“文革”的災難中也未能幸免,何況人乎?這樣就進一步地揭露了“文革”的荒唐,激起了讀者對這個瘋狂年代的強烈憤懣。最后,作者追憶已故的愛妻當初與包弟嬉戲的生動情景,再一次表示對包弟的歉意,文章層層深入,一步步把讀者引向感情的漩渦,在他們心中泛起層層波瀾。文筆樸實,沒有矯揉之嫌,使讀者感受到一種樸素美。

揮手之間。

方紀。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清早,從清涼山上望下去,見有不少的人順著山上大路朝東門外飛機場走去。我們《解放日報》的同志也紛紛下山,加入向東的人群,一同走向飛機場。

人們的心情很不平靜。兩個星期來形勢的發展真如天際風云,瞬息萬變,表現了一個歷史轉折時期特有的復雜關系。記得八月十日夜間,新華社的譯電員帶著剛剛收到的日本投降的消息,一路喊著從我們的窯洞門前跑過,不到天亮,這個消息便像一陣風傳遍了延安。第二天晚上,南門外新市場上便出現了群眾自發的慶祝集會。賣水果的農民把一筐一筐的花紅果子拋向空中,喊著讓人們吃“勝利果實”,有些學校的學生把棉襖里的棉花掏出來,扎在棍子上,蘸著煤油點起火把來,在大路上游行。

當時群眾對抗戰勝利的熱烈心情是誰也不會覺得過分的。但是過了兩天,令人激憤的消息接連傳來,蔣介石下令不準八路軍、新四軍受降……新的內戰危機忽然又迫在眉睫了。毛主席八月十三日做了報告(即《抗日戰爭勝利后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指出“內戰危險是十分嚴重的,因為蔣介石的方針已經定了”。

那幾天,不要說那些燒棉花的人不免后悔,大家心里也都憋了一肚子氣,把勝利的歡喜化為對蔣介石的憤怒了。

八月二十七日,延安飛機場上飛來一架美國飛機,那是美國特使赫爾利和國民黨政府的代表張治中將軍來了。來做什么?“還不是緩兵之計!”人們私下這樣議論。當天夜里,黨支部忽然傳達了中央關于和國民黨政府進行和平談判的通知,思想上說什么也轉不過彎來,何況是毛主席要親自去重慶!當時心里像壓上一塊石頭,點著一把火,又沉重又焦急,通夜不能入睡。

那天夜里,延安的許多同志,各個解放區的許多同志,也許都是在焦急和不安當中度過的吧?誰不知道蔣介石是個最無信無義的大流氓?誰不知道美帝國主義在支持蔣介石政府挑動中國的內戰?赫爾利假惺惺地跑到延安來,顯然也是心懷叵測的。

當時的情形真是令人不安。不少同志氣憤地說:談判自然可以,這無非表示蔣介石和美帝國主義不能不承認我黨所領導的人民力量的強大,不能不承認中國人民的強烈的和平愿望,不能不承認蘇聯戰勝法西斯以后國際形勢更有利于和平民主罷了。但是毛主席不能去。要談判,請他蔣介石到延安來,咱們保證和“西安事變”一樣,有來有去;談不成不要緊,要打仗,戰場上去見高低。有不少老同志感情深重地說:自從上了井岡山,毛主席就沒有離開過我們一步,五次反“圍剿”,萬里長征,八年抗戰、毛主席和我們在一起,沒有離開過自己的軍隊和自己的根據地,如今,卻要親自去重慶和蔣介石談判!

但是黨中央決定了,通知也說得清楚,這是斗爭。在當時的形勢下,我黨中央提出和平、民主、團結三大口號,是符合全國人民的要求的。要是蔣介石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拒絕和談,發動內戰,他就是自取滅亡,革命勝利還會來得更快一些。

這正是我們黨在決定國家命運的重要關頭所采取的唯一正確的方針,所表現的大公無私的態度。毛主席親自去重慶,更是為國家民族而置個人安危于度外的大義大勇的行為。單是這一點,已經是可以昭革命之大信于天下了。

送行的人群陸續朝飛機場走去。出了東關大街,轉過一個山嘴,不遠就是飛機場。機場上停著一架綠色的軍用座機。記得修飛機場的時候,延安的許多同志參加了勞動,把鑿得平平整整的大石頭一塊塊從山上拖來,一塊塊按直線鋪平,放穩,砸結實,幾十個人拉著大石滾子碾來碾去,還唱著歌,喊著號子。當時人們都很興奮,勞動得特別賣力氣,心里想著,延安修飛機場了,咱們也要有飛機了,抗戰形勢要發生重大變化,勝利快來了。

是的,勝利來了,可是人們所盼望的經過流血爭取的獨立自由和平民主的生活又要為蔣介石和美帝國主義所破壞。為了制止這種災難,保衛人民的權利,實現人民的愿望,毛主席要從延安的同志們修建的飛機場上動身到斗爭的最前線去。

飛機場上人越來越多,一會兒就聚集了上千人。但是都沉默著。整個機場上空氣十分嚴肅,就像在前線戰斗將要打響以前的一剎那。

汽車的馬達聲清晰地傳來。人們一齊轉過頭,望著大路。一輛吉普車轉過山嘴,馳入機場。車上跳下周恩來同志和王若飛同志,后面跟著國民黨的代表張治中將軍。接著又是一輛吉普車馳來。車上跳下一個美國人,戴黑眼鏡,叼著紙煙,衣服特別瘦,特別短,這使他顯得臉比胸膛還寬,腿有上身的兩倍長,這就是美國的所謂“特使”赫爾利了。

不一會兒,人們又聽到汽車的馬達聲,一輛延安人都熟悉的帶篷子的中型汽車轉過山嘴,朝飛機場馳來。立刻,人群像平靜的水面上卷過一陣風,成為一個整體朝前涌去。汽車停住,車門打開,機場上響起了一陣雷鳴般的掌聲。毛主席走下車來。和平日不同,新的布制服,深灰色的盔式帽,整個裝束像出門做客一樣,引起人們一種離別的依戀之情。

在延安人的記憶里,主席永遠穿著干凈的舊灰布制服,布鞋,戴著灰布八角帽。他的魁梧的身形,溫和的臉,明凈的額,慈祥的目光,熱情而有力的聲音,時時出現在會場上,課堂上,楊家嶺山下的大道邊。主席生活在群眾中間,生活在同志們中間。主席的音容笑貌,舉手投足,人們都是熟悉的,理解的。人們懷著無限的信任和愛戴團聚在他周圍,一步不能離開,也一步不曾離開。如今,主席穿上做客的衣服,要離我們遠去了!

一霎時,人們心里像海上波濤般起伏洶涌,千百雙眼睛熱切地投向主席身邊。主席在汽車邊站定,慈祥地望著全體送行的人,目光經過每一個人的臉,好像所有在場的人他都看到了。他臉上露出一種親切的微笑,向人們點點頭。

站在前面的中央負責同志們迎上前去。主席伸出他那寬大的手掌,跟大家一一握手道別。主席的臉色是嚴肅的,從容的,眼睛里充滿了無限的關切和鼓舞之情。然后望著所有送行的人,舉起右手,用力一揮,便朝著停在前面的飛機一直走去。

機場上人群靜靜地立著,千百雙眼睛隨著主席的高大身形移動,望著主席一步一步走近飛機,一步一步踏上飛機的梯子。主席走到飛機艙口,停住,回過身來,向著送行的人群,人們又一次像疾風卷過水面,向飛機涌去。主席摘下帽子,注視著送行的人群,像是安慰,又像是鼓勵。人們不知道怎樣表達自己的心情,只是拼命地揮手。

主席也舉起手來,舉起他那頂深灰色的盔式帽。舉得很慢很慢,像是在舉一件十分沉重的東西,一點一點的,一點一點的,等到舉過頭頂,忽然用力一揮,便停在空中,一動不動了。主席這個動作給全體在場的人以極其深刻的印象。這像是表明了一種思索的過程,作出了斷然的決定。主席完全明白當時人們的心情,而用自己的動作把這種心情表達出來。這是一個特定的歷史性的動作,概括了歷史轉折時期領袖、同志、戰友和廣大革命群眾之間的無間的親密,他們的無比的決心和無上的英勇。

請感謝我們的攝影師吧,他為人們留下了這剎那間的永久的形象,這無比鮮明的歷史的記錄。正是這揮手之間表明了一種深刻的歷史過程,表現了主席的偉大性格。愿所有的人從這張照片上能夠理解和體會,在抗日戰爭勝利以后,我們國家處在十字路口,處在兩種命運、兩個前途決定勝敗的斗爭的嚴重時刻,我們的黨和毛主席為國家和人民做出了怎樣的貢獻!

飛機的發動機響了,螺旋槳轉動起來。隨著這聲音,人們的心猛烈地跳動起來,眼睛一刻也不離開這架就要起飛的飛機,任憑螺旋槳卷起的蓋地的塵砂遮住了眼睛。這架飛機該有多大的重量??!它載著解放區人民的心,載著全中國人民的希望,載著我們國家的命運。

主席的面容出現在飛機窗口,人們又一次涌上去,拼命地揮手。主席把手放在機窗的玻璃上。直到飛機轉了彎,奔上跑道,升到空中,在頭頂上盤旋,向南飛去,人們還是仰著頭,目光越過寶塔山上的塔頂,望著南方的天空,久久不肯離去。

以后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毛主席在重慶住了四十三天,最后才簽訂了《雙十協定》。從《毛澤東選集》第四卷《關于重慶談判》一文的注釋里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為了顧全大局,為了實現全國人民和平民主的要求,我們黨做了怎樣的有原則的讓步,進行了怎樣的針鋒相對的斗爭。

以后是在戰爭中了。蔣介石撕毀了他親手簽訂的《雙十協定》,在美帝國主義支持下向解放區大舉進攻。解放戰爭全面打響了。一個夜晚,在承德前線讀到從北平“軍調部”來的一位同志抄在小本子上的毛主席的《沁園春·雪》,我們從這里仿佛看到了決定歷史命運的真正力量,聽到了革命前進的腳步聲。我們在前線,在炮火聲中,在閃耀的火光里,望著戰士們持槍躍進的身形,這首詞的思想和情緒成為觸手可及的形象。我們置身于詞的境界中了。詞里的每一個字,如同火炬一般燃燒起來,整個前沿陣地剎那間一片通明。解放戰爭的炮火正在摧毀舊中國的一切黑暗勢力。敵人看來是強大的;但是決定歷史命運的不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而是人民自己,是當代的“風流人物”!

記得初到前方的時候,部隊的同志告訴我:八月二十八日清早,部隊上傳達了毛主席親自去重慶談判的通知,當天十點鐘,所有的戰士都翹首西望,向天空中尋找那架從延安起飛的飛機,諦聽著飛機的聲音,他們像是當真聽到了這架飛機隆隆的聲音。那時候,我們的戰士是懷著怎樣的心情??!他們握緊手里的武器,等待事情的結局。以后,戰士們的武器就真在發揮自己的威力了。于是在震耳的炮聲中,我們不禁齊聲朗誦起來:“……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十幾年來,延安機場上送行的情景常常出現在眼前:主席的魁梧的身形站在飛機艙口,用堅定的目光望著送行的人群,寬大的手掌握住那頂深灰色的盔式帽,慢慢舉起,舉起,然后用力一揮,停在空中……在他面前,無數的戰士正朝著他所指的方向奮勇前進。

[鑒賞]

方紀(1919~)原名馮驥,河北束鹿人。他文化功底厚實,是文學方面的全才。著有詩集《不盡長江滾滾來》、長詩《大江東去》,另有散文集和小說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湖县| 昌黎县| 饶阳县| 德庆县| 烟台市| 象州县| 建昌县| 南宁市| 桃园市| 进贤县| 凉山| 西乌珠穆沁旗| 朝阳区| 通化县| 都昌县| 福清市| 黑山县| 尚义县| 巴青县| 周宁县| 柘荣县| 林西县| 台山市| 彰武县| 剑阁县| 平度市| 吉安县| 丁青县| 阿鲁科尔沁旗| 镇沅| 宜昌市| 二连浩特市| 沙河市| 贵港市| 黄大仙区| 巢湖市| 慈利县| 安阳市| 资源县| 仪陇县| 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