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開始對電風扇感興趣的時候,是在被診斷之前,大概2歲左右,剛學會走路不久,在服裝市場里,我不記得是怎么喜歡上的了,市場里有很多吊扇,夏天的時候,即使市場開了空調,很多檔口也會把吊扇打開,也許是轉動的扇葉子引起了他的注意,就像那時他最愛玩的轉盤子的游戲一樣,他就開始滿市場的找電風扇,當時他沒有被診斷,我也一點也不了解孤獨癥,當時也是外婆主帶,我偶爾過來陪他玩玩,見到他這么熱愛的事物,我也都是隨著他并跟隨他一起玩的,現在回想起來,我是慶幸當時自己會這么做:跟隨孩子的興趣,加入孩子,并嘗試拓展興趣。我陪著他一家一家的找‘快看看這里有嗎’、‘剛剛1076家有的,看看1077家有嗎’、‘咦?這家的是放地上的’,嗯這家是落地扇,慢慢的,陳琢幾乎全部沉迷在尋找電風扇的世界里,但他對我的說話是全部聽進去了,我能感覺到,因為我每次的指令他幾乎全部都有肢體或眼神回應,那時他還不會說話,只會發出啊啊啊一樣的音,在日常生活中,他對我們的互動回應很低,但在這個尋找電風扇的過程中互動的成功率非常高,如果是現在讓我再回到那個時候,我會繼續這么做,但我會穿插一些教學目標,比如最基本的‘看指應說’或者我喜歡講的‘看聽做’,看-等他想要我去尋找下一個電風扇的時候,我故意反應遲鈍,等他迫切的眼神看我時,我就馬上回應他‘哦陳琢著急找下一個電風扇啦’,指-找一找1076家的電風扇在哪里,輔助他伸手指出來,或者一起站在路口的時候問他‘我們接下來要去哪邊?’、‘哪邊還有電風扇?’,我不太記得他當時能否聽懂這樣的問句,不過他當時就已經顯露出一點比較好的記憶力,也許這是在孤獨癥孩子里很常見的,問完看他反應,如果他是直接走向一個方向的話,就及時輔助他用手指指向自己走的那個方向,輔助的人最好是第三者。
還有一次我印象很深,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剛爆發的時候,我帶了他一天,有點累了,剛回到家時,我就坐在那里,他就走到一個臺扇面前,擺弄起來上面的按鈕,因為檔位上面有他很喜歡的數字123,我也跟著說‘電風扇,這是123,打開電風扇會涼快’。從2019年11月到2020年2月期間,因為都在上海干預,接觸電風扇的機會也少,加上他也沉迷在商場喇叭、馬路上的紅綠燈等等,就很少會碰電風扇。這次也許無聊又加上我沒理他,又突然看到了一臺電風扇,就興致重燃一樣的玩了將近一個小時,我就看著他摸摸電風扇的鐵絲網罩子,再按一按上面的按鈕,就這么簡單的動作,他維持了將近一個小時,我體會不到里面的樂趣,但我現在回想起來,就想到了鄒小兵教授的一句話‘別讓他一個人閑著或一個人玩著’,是的,不過做起來還真需要好好的調整一下自己,把時時刻刻的互動變成日常變成習慣,也許就不覺得累了。
再回到2021年暑假,也是我正在寫這段文字的時候,往前提一個多月,大概六月中旬,一次逛超市的時候他看到了超市里擺出了的那種手持小風扇,就伸手拿起來,按了一下按鈕,電風扇就轉了起來,并沒有什么新奇的體驗,他就再一次開啟了電風扇的愛好,也許這個愛好一直都在,又或者像我之前說的‘他的愛好總是在下一個出現時,就把上一個完全放下’,再喜歡上玩電風扇時,就已經對各種飲料慢慢失去了興趣,不過后面還是路過超市冰箱時偶爾會要求買一瓶,但不會主動要求也不會自己到處找飲料了,而是每次去超市都要到處去找電風扇了,我沒有阻止也沒有放手讓他自己一個人到處跑,在選購電風扇的時候,他學到了便宜和貴,我經常會對著貨柜上一排排的小電風扇說‘請問哪個最便宜?’、‘19.9元和9.9元哪個貴’等等,還學了電的知識‘陳琢的是電動的,爸爸的是手動的’,說著我就用手按壓手動把手,他也興奮的按了他手上的開關,‘對的,陳琢只用打開開關就可以轉了,爸爸的需要一直按壓才可以轉,因為陳琢里面有電池,爸爸的沒有’,‘這臺電風扇按了3檔它就在轉了,是因為它的插頭插到了插座里’,說著我還用手指從電風扇的電線順著指到插座那里‘電在線里面是看不到的,不過它就像閃電一樣偶爾也可以看到,它會順著這條電線從插座里跑到電風扇里,帶動這個電機,這樣電風扇就可以轉了,而爸爸手里這個電風扇里就沒有電機,也沒有插頭,所以要用手按壓才可以轉’,這么長的一段抽象描述里,我可以確認他聽懂了大約有八成,他回了句‘爸爸的沒有電機,陳琢的這里有電機’,他還點了點自己手里的那個電動手持小風扇上的電機位置,在他感興趣的事物上,我認為他的理解能力不但沒有落后,還是有些聰明的,而且在感興趣的事物上面說過的知識他能馬上就記下來,日后也能隨時調用。逛超市時,走到一排排落地扇那里,一般都會有一個電風扇打開了,多是展示用的,我就會說‘這臺電風扇是放在地面上的,所以叫落地扇,他的插頭插到這個白色插座里了,這樣它就可以一直轉,所以這個電風扇和陳琢的是一樣的,都是電動的’,他興奮的跟了句‘只有爸爸的是手動的’,說著還要求我用手按壓幾下。
有一次去丁橋找小沫姐姐玩,我帶著他兩個走進物美超市門口時,就有一家專賣小孩子玩具的店,陳琢馬上就被門口的一排電風扇給吸引到了,我把正在往里走的姐姐喊回來,一起進了這個玩具店,姐姐本來打算買個娃娃,為了再教一下價格概念里的便宜和貴,也為了給陳琢和姐姐立個好習慣,我看了看價格說‘這個太貴了,你們兩個都只能買不超過30元的東西,而且每人只能買一個東西’,陳琢想買個39.9元的大一點的手持電風扇,我也對著他說‘這個39.9元,比較貴,看這個只要19.9元比較便宜,也沒有超過30元’,他聽了后就指了指39.9的說‘這個貴’,我回了句‘對的,爸爸覺得這個貴,姐姐也要買便宜的’,這時他問了句‘買貴的會怎么樣?’,我回了句‘爸爸的錢會花光,這樣就沒辦法再去買別的東西了,不能買養樂多、蛋炒飯,不能做公交車了’,后面加了一個他能理解的他不愿意看到的結果,這樣他就能理解一些,這時他突然說了句‘爸爸的錢不多’,我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有點手心冒汗,是的爸爸錢不多。后面姐姐買了一個手表一樣的風扇,他買了個手持電風扇,也都沒超過30元,拿著就去游樂場玩了,姐姐也開心的帶著自己的電風扇,我告訴陳琢‘姐姐的是手表電風扇,你是手持電風扇,都是電風扇,但樣子不一樣’,像這樣的旁白我已經習以為常了,陳琢也是。
有一次預備班的瑤瑤老師告訴我,陳琢玩粘土游戲時,總是把捏好的部分重新拿起來再捏,不會拿新的粘土來捏,再去拼接組合,讓我在家里引導試試看?;氐郊液笪野颜惩镣婢吣贸鰜?,結合他喜歡的電風扇一起玩,一起坐在墊子上后,我先是陪他玩了一會電風扇的游戲:讓他和我按同樣的檔位,我先按1檔,他馬上也按一檔,這個游戲玩過好多次了。玩了一會后,我說‘我們來玩個新游戲吧,用粘土來制作一個新的電風扇’,他也興致濃濃的一起動起手來,‘我們先做電風扇的外殼吧,這個圓形的地方,你要什么顏色的粘土?’,他選了個最喜歡的紅色,我拿了塊綠色的,把粘土放在墊子上用手轉圈圈‘像爸爸這樣順時針轉,就可以把粘土做成一個圓球啦’,他很積極的也跟著做了個紅色圓球,‘很棒,我們再把這個球放在墊子上使勁拍,就變成一個橢圓形啦’,對形狀本來就感興趣的他興致更濃了,‘然后我們再前后搓這個橢圓形,它就可以變成一條線了’,他說了句‘像面條一樣’,抓住機會我加入新的想象游戲‘是的,像面條一樣,那你看看還像什么?’,‘還像個漢字一’,‘對的,如果歪著頭看就是數字1啦’,他也歪著頭邊看邊說‘數字1、漢字一’,來回切換一直說,這樣類似搞笑的游戲樂此不疲,這時還可以延伸到打鬧游戲的環節里,比如把他豎著抱起來時就說‘數字1’,躺著抱起來時就說‘漢字一’,這樣來回切換,他肯定也很愛玩。為了拓展想象力,我又說了一些他知道的事物‘如果把這個粘土彎曲一點就像我們在物美超市里看到的黃鱔啦,還像下雨天時看到的那只蚯蚓’,說著我就用手扭動粘土,裝作蚯蚓一樣爬到他身上。然后馬上把活動拉回來,我們把粘土彎成一個圓形,這樣電風扇的外殼就做好了,然后陸續把其他地方也做好,最后的做檔位的環節是他最喜歡的,讓他選了不同顏色的粘土,一起做成了數字0123,黏在做好的電風扇上,然后我們玩起了之前玩過的游戲,而這次是我按墊子上這個粘土電風扇,他按手里的手持電風扇,我按到幾檔,他跟著也按到幾檔,到這個環節時他又玩開心了,我又加了點難度‘這樣,當爸爸按0檔時,你按1檔,爸爸按1檔時,你按2檔,你永遠比爸爸的多一檔,那當爸爸按2檔時,你要按幾檔?’,‘3檔’邊說邊把自己的電風扇調到3檔,還蹦蹦跳跳的,后來我又換成了比我少一個檔,他的正確率就沒有多一個檔高了。后來我們又用粘土做了四個漢字‘關弱中強’把0123替換掉,又玩了好一會。
一次在家里翻出來一些去年買的小豬佩奇貼紙,回想起來,當時是為了讓他接受把貼紙貼在身上才買的,那時剛去早教班不久,普教老師會讓教室里在上課的小朋友選自己喜歡的貼紙,然后貼在自己衣服上,當時老師拿出來的是動物系列貼紙,各種動物的卡通圖案,陳琢沒有一點興趣,當老師讓他選一個時,他眼也不看,手也不指,有沒有聽進去,或者只是不想選,我也分不太清。當小朋友表現好的時候,老師也會拿出一個小紅花貼紙來表揚一下,貼在身上,陳琢也不要貼,即便是勉強貼上去了,他也要馬上撕下來,所以每次進教室前的那張名字貼紙,我都是偷偷的貼在他衣服后背上的。當時他也很喜歡小豬佩奇,所以我就買了一些這個動畫片里的角色貼紙,先是拿給了上海大小米的老師,效果還是蠻明顯的,那時下課后,他身上就貼了小豬佩奇的貼紙,張老師還告訴我,在課堂上陳琢很喜歡看這個貼紙,去認識上面的人物,還要嘗試去撕下來,后來就慢慢的接受了貼上貼紙,去游樂場玩的時候,也慢慢的愿意貼上貼紙。翻出的貼紙讓我又回想起了這些事情,看到身邊的陳琢和電風扇,突發奇想了一個新的玩法,把貼紙貼在了那個沒有裝上網罩的電風扇扇葉上。這個電風扇是我淘寶上買的,有四個檔位,他很喜歡,他一直不要把外殼罩子安裝上去,好用手去轉動扇葉子,一共有七個扇葉子,每個扇葉子上都貼了小豬佩奇里的角色貼紙,大概貼了兩個佩奇、兩個喬治、一個豬爸爸、一個小羊蘇西,還有個小貓坎迪,然后我拿了個記事本,左邊寫陳琢,右邊寫爸爸,告訴他“我們來玩個新的游戲,七個pp扇葉上都貼了小伙伴,有佩奇、喬治等等,我們輪流來轉動扇葉子,如果停下來后佩奇或喬治停在了檔位這邊,就得一分,如果是其他小伙伴停在檔位這里得話就?”,我故意停頓,來確認下他有沒有聽明白,他邊跳邊回了句“零分”,說完就要上手轉,我立馬攔住說“等一下,石頭剪刀布,贏得人先轉,每人轉十個回合,最后誰得得數字1多誰就贏”我邊說邊指了指手里拿的記事本上寫的我倆的名字。石頭剪刀布這個他總是喜歡第一次出剪刀,放在剛開始教他玩石頭剪刀布的時候,我會故意都出布,讓他一次就贏,來增強他的自信和對石頭剪刀布游戲的興趣,后來慢慢的我就也出剪刀,出完后就問他“都是剪刀,那陳琢要出什么才能贏?”,他要反應兩秒鐘“石頭”,慢慢的他能基本玩起來石頭剪刀布了。這次轉貼紙扇葉的游戲,正合我意,十個回合里他轉出了七分,我轉出了五分,我馬上就問“好了,我們轉完了十個回合,那陳琢來數一數我們倆誰的1多”,他還沒數就指著記事本上自己的1說“陳琢的1多”“你數數看”,他開始還把零也數進去,數到第四個數字時自我更正的又從頭開始輸了一遍“七個1”,我跟著說“對的,陳琢得了七分”并在他名字旁邊寫了個七,又數了我的,最后寫了個五,這時又問他“7和5中間應該寫什么符號呢?”,他已經掌握的知識基本就能馬上答出來了“大于號”“對的,所以陳琢贏啦”,開心的他連蹦帶跳,自信滿滿的又玩了一遍,為了后面能繼續玩,我們在第二遍結束后喊停了這個游戲,保留一點興致,下次還能好好的玩。
到暑假7月中旬時,家里已經有三臺新買來的落地扇,一次晚飯后,他把那臺沒有裝上網罩的電風扇放在了插電正在轉的電風扇面前,本來他只是想放在一起好擺弄,他沒想到那個沒插電的電風扇慢慢的也跟著被另個電風扇吹的轉動了起來,他看到后馬上興奮了,我立馬上去給他解釋“這個插電的電風扇對著它,就把它吹的轉起來啦”,我邊說還邊把其中一個電風扇挪偏一些“看,如果沒有對著它吹,它就轉不起來了”,這個他自己突然發明的玩法,讓他興奮極了,就這么把電風扇挪開又對準到面對面,電風扇轉起來又停下來,按插電的電風扇的123檔來改變對面電風扇的轉速,就這么玩了好一會,我覺得有點無聊了,就想到了在機構上課時劉老師給他上過的‘找你妹’的游戲,就是兩個物品或者卡片之間找相同或不同,就把它加到電風扇上來,怕突然的加入新的提問讓他反應不過來,而導致不回答或回答不上來,而造成他信心受挫,我就先開始的介紹起來“嗯,這兩臺電風扇都是黑色的,所以它們的顏色是一樣的”說完稍稍停頓了下,等他反應,他跟著摸了摸電風扇黑色的地方“這里是黑色,這里也是黑色”說完還是繼續在玩123檔位,來把另一個電風扇吹動起來,我又接著問“對的,它們倆外殼都是黑色的,它們的扇葉子都是pp材質的,也是一樣的,那它們還有哪里是一樣的呢?”,他停頓了幾秒鐘回了句“它們都是黑色的”,好吧,看來這個需要好好引導一下了,秉承盡量不打擊要多完美多鼓勵的原則,我跟著說“對的,都是黑色的是一樣的,它們都是電動的,也是一樣的,但這個扇葉子有七片,這個只有五片,所以它們這里不一樣,它們還有哪里不一樣呢?”,他沒有回答上來,我也就沒繼續下去,以免他對這個‘找你妹’游戲失去信心,也不知道他是真不會,還是因為他自己發明的新玩法太好玩了,并沒有專心來玩‘找你妹’。后面我就跟著他又玩起了他最喜歡的我們兩個各按一個電風扇,我按幾檔他就按幾檔的游戲。‘找你妹’的這個游戲,要看看有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入門教材,或者把難度降低后,或者等他能全神貫注時再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