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采購部經理必備的財務知識--巧婦難為無米之炊(3)
- 不懂財務就當不好建筑施工企業經理
- 段遠鴻 吳晶
- 5669字
- 2014-03-19 16:23:56
如果采用委托收款和托收承付結算方式,要在收到材料、承付料款時,根據結算憑證和發票賬單金額記入“物資采購”科目的借方和“銀行存款”科目的貸方。
如果采用其他結算方式或用現金購入零星材料時,應將結算憑證或發票賬單金額記入“物資采購”科目的借方和“銀行存款”、“應付賬款”、“現金”等科目的貸方。對于從發包單位或總包單位收入抵作備料款的材料,亦應視同采購材料,按照合同規定價格將料款記入“物資采購”科目的借方和“預收賬款”科目的貸方。
在取得“收料單”時,要按計劃價格成本記入“原材料”等有關材料科目的借方和“物資采購”科目的貸方:
借:原材料。
貸:物資采購。
對于單獨支付的運雜費,要根據運輸機構運費賬單等,記入“物資采購”科目借方和“銀行存款”、“現金”等科目的貸方:
借:物資采購。
貸:銀行存款等。
在總公司沒有設置地區建筑材料供應機構,而由施工企業自行采購材料時,往往需要設置一定規模的材料供應部門和倉庫,這樣,所發生的材料采購保管費數額較大。在這種情況下,可設置“采購保管費”科目,并開設多欄式采購保管費明細分類賬,按采購保管人員工資、職工福利費、辦公費、差旅交通費、折舊費、修理費、低值易耗品攤銷、物料消耗、勞動保護費、財產保險費、合同公證簽證費、檢驗試驗費(減檢驗試驗收入)、材料整理及零星運費、材料盤虧及毀損、其他費用等明細項目進行明細分類核算。企業發生上列各項材料采購保管費時,應自“原材料”、“應付工資”或“應付職工薪酬--應付工資”、“應付福利費”或“應付職工薪酬--應付福利費”、“備用金”、“銀行存款”、“現金”、“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攤銷”等科目的貸方轉入“采購保管費”科目的借方。月終再將應歸本月采購材料負擔的采購保管費自“采購保管費”科目的貸方轉入“物資采購”科目的借方。
為了使年度內各月使用各種材料的采購成本分攤的采購保管費比較均衡,也可根據年度內預計的采購材料的計劃價格成本總額(或買價和運雜費的總額)和材料采購保管費計算的預定分配率來計算應計入各該月份(或各批)采購材料成本的采購保管費。
采購保管費預定分配率=預計全年材料采購保管費總額預計全年采購材料的計劃價格成本總額×100%
某月采購材料應分配的采購保管費=該月采購材料的計劃價格成本×采購保管費預定分配率。
例:某施工企業預計全年發生的材料采購保管費為488000元,預計全年采購材料的計劃價格成本為24400000元,則該年度:
采購保管費預定分配率=48800024400000×100%=2%
如某月采購主要材料的計劃價格成本為140000元,則應分配主要材料的采購保管費為2800元(140000×2%),應將它自“采購保管費”科目的貸方轉入“物資采購”科目的借方,作如下分錄入賬:
借:物資采購2800。
貸:采購保管費2800。
如果材料日常收發是按計劃價格計算的,材料采購保管費就可不必對各批采購材料進行分配,只要在月終一次計入各類物資采購明細分類賬的合計欄內,用以計算各類材料實際成本合計即可。
“采購保管費”科目的月末余額,表示實際發生采購保管費與分配采購保管費的差額,在編制資產負債表時,要將它并入“待攤費用”或“預提費用”項目反映。當實際發生數大于分配數,“采購保管費”科目結有借方余額時,要將未分配數并在“待攤費用”項目反映;實際發生數小于分配數,“采購保管費”科目結有貸方余額時,要將多分配數并在“預提費用”項目反映。但在年度終了時,應將“采購保管費”科目的余額全部轉入“物資采購”科目。
在總公司設有地區建筑材料供應機構,施工用主要材料大都由材料供應機構送到施工現場的施工企業,它所發生的材料采購保管費不多。為了簡化核算手續,可考慮將發生的材料采購保管費記入“管理費用”科目的借方,在管理費用中開支。月末應根據“物資采購明細分類賬”將本月購入材料實際成本與計劃價格成本的差異,自“物資采購”科目轉入“材料成本差異”科目。
當采購材料的實際成本高于計劃價格成本,“物資采購”科目結有借方余額時,應作如下分錄:
借:材料成本差異。
貸:物資采購。
當采購材料的實際成本低于計劃價格成本,“物資采購”科目結有貸方余額時,應作如下分錄:
借:物資采購。
貸:材料成本差異。
以上說明的是物資采購總分類核算的一般情況。在實際工作中,還會發生發票賬單尚未收到的暫估入賬材料和在途材料。
對于已驗收入庫但供應單位發票賬單尚未收到的材料,要先按照計劃價格或合同價格暫估入賬,記入“應付賬款”科目(也可記入“暫估應付賬款”科目)的貸方和“物資采購”科目的借方。待發票賬單到達付款時,再以紅字將前記暫估數沖銷,另按發票賬單價格記入“物資采購”科目的借方和“銀行存款”科目的貸方。
例:某施工企業向華東木材公司購入原木5立方米,材料已驗收入庫,但發票尚未到達,無法支付料款。在暫按計劃價格每立方米料600元入賬時,應作如下分錄:
借:物資采購3000。
貸:應付賬款或暫估應付賬款3000。
發票賬單收到,將前記暫估入賬數沖銷時:
借:物資采購3000。
貸:應付賬款或暫估應付賬款3000。
按發票賬單價款3200元結算時:
借:物資采購3200。
貸:銀行存款3200。
為了簡化核算,減少平時轉賬手續,對于材料入庫在先、付款在后的采購業務,在月份內可暫不入賬,等發票賬單到達后再入賬。到月終發票賬單仍未到達時,才按合同價格或計劃價格暫估入賬,并在下月初用紅字將暫估入賬數沖銷,等收到發票賬單時,再按實際付款數入賬。
如果發票賬單和結算憑證已經收到,并已支付或承付,但材料尚未到達,這是“在途材料”。這些在途材料也應在“物資采購”科目核算,即按實際采購成本記入該科目的借方;材料運到驗收入庫時,再按計劃價格自該科目的貸方轉入有關材料科目的借方。月份終了時,“物資采購”科目反映的在途材料,有如下兩種處理方法:
1,設置“在途材料”科目。
月末將在途材料從“物資采購”科目的貸方轉出,記入“在途材料”科目的借方,并在下月初用紅字加以沖銷。
2,不設置“在途材料”科目。
將在途材料反映在“物資采購”科目。月末“物資采購”科目的借方余額即為在途材料。
不論用哪種方法處理,在編制會計報表時,月末“在途材料”都應在“存貨”項目反映。
對于因材料短缺、損壞和質量不合規定等原因向供應單位、運輸機構請求賠償的金額,應根據“賠償請求單”記入“應付賬款”、“其他應付款”科目的借方和“物資采購”科目的貸方,作如下分錄入賬:
借:應付賬款。
其他應付款。
貸:物資采購。
◎,材料采購的明細分類核算。
為了確定各類材料的實際成本,并計算各類材料實際成本與計劃價格成本的差異,要設置“物資采購明細分類賬”和“材料成本差異明細分類賬”,對材料采購業務進行明細分類核算。
“物資采購”和“材料成本差異”科目的明細分類核算,可以按材料科目或材料類別進行,也可按全部材料合并進行。按材料類別進行明細分類核算,可使工程成本中材料費的計算比較正確,但要相應多設物資采購和材料成本差異明細分類賬戶,增加核算工作量。如果將全部材料合并一起來核算,雖可簡化核算工作,但因有些材料的采購成本可能節約,有些材料的采購成本可能超支,勢必影響工程成本計算的正確性。因此,在決定物資采購明細分類核算的材料類別時,既要考慮到工程成本計算上的正確性,又要考慮核算時人力上的可能性。
“物資采購明細分類賬”的采購記錄根據供應單位發票賬單記入,承付記錄根據托收憑證記入;借方登記購入材料的實際成本,包括買價、運雜費和采購保管費;貸方登記購入材料的計劃價格成本,根據收料單記入。對于因數量不足、質量不符而要求供應單位或運輸機構賠償的損失,根據“賠償請求單”在借方用紅字登記。對于發票賬單未到暫估入賬材料,要先根據暫估金額記入借方。在收到發票賬單,開出、承兌商業匯票或支付時,再將暫估登記的借方金額用紅字沖銷,另按發票賬單金額重新登記。沖銷暫估數所根據的收料單號數,要在備注欄內注明。月份終了,應分別結出除“在途材料”外的借方欄和貸方欄的金額合計,并計算兩欄合計的差額,即材料成本差異,然后將材料成本差異轉入“材料成本差異明細分類賬”的“本月收入”的“借方成本差異”(當本月購入材料實際成本大于計劃價格成本,采購成本超支時)或“貸方成本差異”(當本月購入材料實際成本小于計劃價格成本,采購成本節約時)欄,將計劃價格成本轉入“計劃價格成本”欄。為便于計算下月采購材料的成本差異,對于月末“在途材料”,應將它轉登下月賬頁。
“材料成本差異明細分類賬”根據“物資采購明細分類賬”、“發出和耗用材料匯總表”進行登記。對于自制材料和清理固定資產、臨時設施所得的殘料,還要根據“材料交庫單”在本月收入欄登記自制材料和殘料的計劃價格成本和成本差異。設例中,該月收入自制材料的計劃價格成本為8000元,實際成本為8080元,借方成本差異為80元(8080-8000)。
在登記“物資采購明細分類賬”結轉的本月收入材料的計劃價格成本和成本差異,以及自制材料等的計劃價格成本和成本差異后,即可與月初(即上月末)結存材料的計劃價格成本和成本差異一起,計算各類材料的成本差異分攤率:
材料成本差異分攤率。
=月初結存材料成本差異+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異月初結存材料計劃價格成本+本月計劃材料計劃價格成本×100%
=800+(4960+80)144000+(140000+8000)×100%=2%
根據材料成本差異分攤率,就可計算本月發出和耗用材料的成本差異,并算得月末結存材料的計劃價格成本和成本差異。
(第四節)
做好材料的收發核算。
◎,材料收發的手續和憑證。
施工企業除向供應單位購入材料外,往往還有由發包單位、總包單位和各施工、輔助生產單位交來的材料。
企業收自發包單位或總包單位的材料,應同外購材料一樣,填制“收料單”,但須在“收料單”上注明“發包單位材料”或“總包單位材料”字樣。
企業倉庫對于本企業輔助生產單位或施工現場交來的自制材料、清理固定資產和臨時設施所得的殘料等,要根據輔助生產單位或施工單位填制的“材料交庫單”進行驗收?!安牧辖粠靻巍敝辽僖皇饺?。一份在收料倉庫簽收后退回交料單位,一份留存收料倉庫視同“收料單”處理,一份在交庫后送會計部門。為了便于計算自制材料的成本差異,月末應在自制材料交庫單備注欄內補充記錄自制交庫材料的實際成本。
各單位在領用材料時,要填制“領料單”,經單位主管批準后向倉庫領用?!邦I料單”至少一式三份,一份在倉庫發料后填列實發數量,由發料人和領料人分別簽章后留存倉庫,一份由領料單位留存,一份交會計部門。
為了考核班組的材料消耗情況,促使節約使用材料,保證降低成本計劃的完成,對于各施工班組領用的材料,應有一定的限額。在每一分部工程開工以前,應由施工員根據工程任務單中所列工程內容數量,按照材料消耗定額計算出完成這一任務所需要的各種材料數量,填制“定額領料單”?!岸~領料單”應一式兩份,一份交用料班組作為領料的限額憑證,一份交倉庫材料員作為發料的限額憑證,發料后應在單上填實發數并蓋章。超過定額領料或由于工程返工而補領材料時,必須按照規定辦理追加手續。已經結算的定額領料單,原由用料班組保管的一份應轉交會計部門作為計算工程用料成本的依據。
對于領用大堆材料如砂、石、磚、瓦等,原則上也要按照上述領料手續辦理。但在實際工作中,同一大堆材料,常有幾個單位工程共同耗用,而且領用次數較多,很難在領用時逐一點數。因此,往往采用“算兩頭、軋中間”的辦法來定期計算其實際用量。即對進場的大堆材料進行點數后,日常領用時不必逐筆辦理領料手續。每月終了時,先根據當月完成工程量和單位工程量材料消耗定額,計算各工程本月定額耗用量;再通過實地盤點求得本月實際耗用量,并計算定額耗用量和實際耗用量的差異數量、差異分配率;然后求得各工程實際耗用大堆材料數量和計劃價格成本。
本月定額耗用量=∑(本月完成工程量×材料消耗定額)
本月實際耗用量=月初結存數量+本月收入數量-月末盤存數量。
差異數量=本月實際耗用量-本月定額耗用量。
差異分配率=差異數量本月定額耗用量×100%
某項工程實際耗用量=該項工程本月定額耗用量×(1±差異分配率)
某項工程耗用大堆材料計劃價格成本=該項工程實際耗用量×計劃單價。
現舉例說明計算方法如下:
1,先根據各工程的完成工程量和單位工程量材料消耗定額,計算各工程的定額耗用量。
石子定額耗用量可按完成混凝土工程量和每立方米混凝土石子消耗定額計算(如圖表2-1所示)。
表2-1。
工程項目完成混凝土工程量位。
(立方米)消耗定額。
(噸/立方米)定額耗用量(噸)103廠房建筑工程1401,4196104辦公樓建筑工程601,484合計2001,42802,通過盤點月末現場存料,計算本月各項工程實際耗用量。
設例中,假定石子上月盤存數為74噸,本月收入260噸,月末盤存還有40噸。
本月石子實際耗用量為:74+260-40=294(噸)
3,計算定額耗用量和實際耗用量的差異數量和差異分配率。
如發現差異數量較大時,要查明原因。
石子差異數量為:294-280=14(噸)
石子差異分配率為:14280=5%
4,根據各工程定額耗用量和差異分配率求出實際耗用量。
103廠房建筑工程的石子實際耗用量為:196×(1+5%)=205,8(噸)
104辦公樓建筑工程的石子實際耗用量為:84×(1+5%)=882(噸)
5,根據各項工程實際耗用量和材料計劃單價計算各項工程耗用材料的計劃價格成本。
設例中,假定石子每噸計劃價格為30元,則:
103廠房建筑工程耗用石子的計劃價格成本為:205,8×30=6174(元)
104辦公樓建筑工程耗用石子的計劃價格成本為:882×30=2646(元)
6計算各項工程耗用大堆材料的計劃價格成本合計。
某項工程耗用大堆材料的計劃價格成本合計=該項工程耗用各種大堆材料的計劃價格成本之和。
設例中,假定103、104工程所耗用黃砂的計劃價格成本分別為319872元與137088元,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