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走進孩子的內心,拉近彼此關系(7)

當孩子有霸道行為出現時,父母應先處于他的立場設想,試著了解他的心情。對孩子的霸道行為,勿過于迎合或敷衍,應當適時地給予輔導與糾正。從行為治療的觀點來看,當孩子有好的行為表現時,要給予鼓勵和肯定,強化他的這種行為,孩子一旦受到肯定,心中便會意識到何事可為;而當孩子表現霸道行為時,則須給予輔導和糾正,孩子便能知道何事不可為。

2.培養和孩子講理的習慣。

父母要學著每一件事情都要和孩子講理,讓孩子慢慢了解和接受。如果孩子年紀小,還不了解或聽不入耳,父母也不必強求或過分期待孩子接受,因為孩子每天都在成長,隨著他身心的成長,孩子會學得較為講理。切勿“以霸治霸”,以免誤導孩子,以為霸道可以解決一切。

3.內心慈愛,處理事情態度堅定。

父母事先可和孩子共同商定原則,讓孩子了解和贊同,原則確定后,就要堅持且確實執行,父母不可輕易妥協。尤其在碰到危險的緊急情況、會傷害到孩子的身體時(例如觸摸電源、熱水等危險物品),則可用強硬的制止手段,立刻禁止這種行為,然后立即與孩子解釋“不行”的原因;若孩子無法理解,不排除以“打手”的方式來禁止。

4.尋求長輩們的經驗承傳。

每一位孩子的天生氣質不同,因此父母所用的輔導方法將因人而異,因此若能尋求長輩們協助,透過其經驗承傳,將能使父母在教導孩子時更得心應手。

5.幫助孩子建立人際關系。

霸道的孩子因只顧自己,不會考慮到人際關系,因此在孤單的環境里,霸道的行為會顯得更為強烈。因此可多帶孩子去參加社交,例如慶生會。在和別的孩子共同分享中,學習到施與受的關系,進而覺得沒有霸道的必要,并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經常會有不按牌理出牌的時候,惟有父母及早關心、發現問題、尋求解決方法,才是孩子最大福氣!

⊙孩子不是風箏,是真實的有思想的人

〖場景再現〗

著名京劇大師梅蘭芳從小就失去父親(母親也在他年少時去世),童年十分凄苦。后來,他跟隨老師學京劇,更是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很小就沒有像許多孩子那樣享受父母的呵護和關愛。因此,大伙都說他是苦水里泡大的。后來,梅蘭芳經過多年的刻苦努力,終于成為享有國際聲望的藝術大師。他有了家庭,也有了孩子。但是,盡管生活好了,梅蘭芳明白這樣的一個道理:疼愛孩子并非體現在生活上的滿足和給予,更應在心理和人格上進行塑造,只有這樣,孩子才會健康成長。因此,盡管梅蘭芳在社會上大名鼎鼎,但是,在家中卻是一位和藹可親的好父親。

當時,戲劇界流行子承父業,也就是孩子也要從小就像父親一樣學習演戲,長大去當京劇演員。但是,梅蘭芳卻不這樣做,他極力主張父母不能為孩子選定將來的工作,而應充分尊重他們的天性和性格。而且,梅蘭芳特別反對當時好多戲劇演員不重視孩子上學讀書的陋習,主張首先應讓孩子學文化。正是因為梅蘭芳有這樣的先見之明,因此,在他家中父母對孩子的“溺愛”就是全力地支持孩子到最好和他們最喜歡的學校去學習。并且,梅蘭芳還特別注重觀察和了解每一個孩子獨特的愛好和興趣,并在此基礎上,結合孩子的性格,幫助他們確立今后的生活和工作的方向。

他的長子梅葆琛生性穩重、樂于思考,于是,梅蘭芳便為他在理工科方面發展提供條件,后來,梅葆琛果然考上名牌大學的建筑系,日后終于成為有名的建筑師。

二兒子梅紹武伶俐活絡、形象思維發達,于是,梅蘭芳便于抗戰時送他去美國上文學系。后來,梅紹武早已是一位著名翻譯家了,譯有納博科夫小說等重要西方文學作品。

梅蘭芳惟一的女兒梅葆玥則沉穩嫻靜、溫婉端莊,于是,梅蘭芳便鼓勵她大學畢業當了一名大學老師。后來,在梅蘭芳的支持下她成為有名的京劇演員。

梅蘭芳最鐘愛的小兒子梅葆玖自幼心靈手巧,極具藝術家的潛質,加上嗓音和形象俱佳,真是繼承梅蘭芳創立的“梅派”藝術的最佳傳人。但是,即使如此,梅蘭芳也并不急于讓他少年習藝,而是直到梅葆玖大學畢業才讓他正式隨劇團學藝。正因為此,今天,梅葆玖終于成為極有修養和獨特魅力的表演藝術家。

梅蘭芳先生善于育子成才,經常有人向他請教培養子女的經驗。每當此時,梅蘭芳先生總是莞爾一笑,淡淡地說:“尊重孩子就像尊重觀眾一樣!”

【深度詮釋】

一旦為人父母,一個問題就擺在了面前:孩子的人生開始了,這一生我是該讓孩子快樂,還是該讓孩子成功?

“成功派”的觀點是:人生就是要追求成功,沒有成功談不上快樂,為了成功,即使讓孩子們先“痛苦”若干年也在所不惜。“梅花香自苦寒來”嘛!

“快樂派”的觀點是:人生理當活得快樂,沒有快樂的成功毫無意義,只要快樂,孩子沒出息也無所謂。“我平庸,我快樂!”

其實,快樂與成功的關系遠沒有這樣簡單。二者既是矛盾的,又是相容的,還是并列的。

有的孩子既成功又快樂,失敗不能令他們沮喪,煩惱也不會妨礙他們繼續追求成功。對這種孩子,既不必強調成功,也不必囑咐他們去尋求快樂。有的孩子看來很成功,但是快樂的源泉過于狹小,完全寄托于練好媽媽讓練的鋼琴,那么一旦練不好,就有可能崩潰。對這種孩子,就不能過于強化狹隘的成功意識。

有的孩子潛力本來很大,但嘻嘻哈哈、打打鬧鬧地過日子,這時候適當強化他的成功意識,或許能使他活得更充實,也更快樂。

有的孩子每天無憂無慮,學習也盡了力,但能力如此,這時家長若拼命逼他“成功”,則有可能使他既失去快樂,又失去他本來可能獲得的那種成功,終成一個心灰意懶的失敗者。

有的孩子只有成功才能快樂,有的孩子成功不成功都可以快樂;有的孩子只有快樂才能成功,有的孩子皺著眉頭也能得到成功。世界是復雜的,孩子什么樣的都有,想按一個或幾個公式來塑造孩子,極不明智。“快樂派”和“成功派”家長都太急于“簡化”真理了,他們很可能缺乏“因人施教”的耐心和水平,而這是一個優秀家長必備的條件。

大部分美國家庭的父母對孩子有一種超然的包容和關愛,他們接受孩子的全部,包括缺點。他們不會強迫子女一定要去實現父母的夢想,而是讓孩子在自己創造出的最大空間里,力所能及地發展。中國父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對孩子的付出,要比美國人多得多。比如,中國父母不惜一切代價,甚至拿出自己養老的基金,讓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美國華裔家庭的孩子,幾乎沒有一家不惜血本地讓孩子學習鋼琴、小提琴、舞蹈、繪畫、運動等等。甚至,上了美國名牌大學的華裔子女,如果選擇了文科專業,比如歷史、文學科目時,有的父母即刻出來威脅子女必須改學其他專業。

應該說,中國父母和美國父母都愛自己的子女,美國父母愛子女,愛得比較超然,他們愛孩子的所愛,愛孩子的志愿、孩子的夢想,其中包括孩子的美中不足。

而大部分中國父母,是為孩子要實現自己的夢,而去愛孩子、管孩子、鞭策孩子的,更直接地來講,中國父母有一種強烈的占有欲,因為你是我的孩子,你是我的,我要求的是這樣,所以你要怎樣怎樣。美國父母和孩子之間,成長路上多為朋友關系,到了十八歲之后,更是你走你的路、我過我的日子,就是孩子回來看父母,到餐廳一起用餐時,還會各付各的花費。然而在中國父母的眼里,孩子永遠是孩子,孩子像風箏一樣,飛得再高再遠,父母都不會放走手中的線繩。

【專家支招】

1942年8月,老舍先生曾寫過一篇叫做《文藝與木匠》的文章,其中有這么一段:“我有三個小孩。除非他們自己愿意,而且極肯努力,作文藝寫家,我決不鼓勵他們;因為我看他們作木匠、瓦匠,或作寫家,是同樣有意義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別。”別強迫孩子,讓孩子選擇自己的成長道理,具體的應該認識到以下幾點:

1.認知到成長不等于成材

很多父母將孩子的成長與成材相等同,往往忽視成長、直奔成材,甚至將成材惡俗化,認為成材就是上高校。其實,社會是需要多方面、多層次的人才的,要做到人盡其才,而不是人惟高才。因而,孩子的出路并非只有一條:上高校。大量的專科及高職類院校同樣是他們求學成才的去向。另外,高中畢業后不能升入高一級學校,走上社會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也是另一種形式的成才之路。在謀生的征途中可以自學深造。這樣的事例在廣大城鄉有著數不清的人在實踐著,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告訴世人:世上千百行,行行出狀元。

2.從孩子的實際出發,及時調整自己的期望值

對有能力沖擊大學本科層次的孩子,要鼓勵他刻苦學習。這一過程中應時刻告誡自己的孩子:人首先要學會做人,然后才能成為人才。而對于因各種因素無力沖擊本科院校的孩子,作為家長更應該靜心分析一下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切不可魯莽心急、草率,放棄管教,也不能怨天尤人。要想有效地幫助他提升,一定要先仔細分析孩子學業成績差是智力因素造成的,即由于基礎差、接受能力差而導致跟不上班,或由于課文內容深、難,致使難以理解、消化吸收造成成績不理想,還是因非智力因素的影響。

3.與老師配合一致,同時自己也要身體力行

家長應多與老師交流,尤其是與孩子的班主任老師配合好,決不能把孩子送入學校就萬事大吉,等著拿高校錄取通知書。孩子進入高中后,作為家長切不可只關注孩子的學業成績,不管其思想品德及言行舉止。因為這一時期的孩子可塑性極大,而且現在的外部環境又是錯綜復雜的,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并不是很強,遇到挫折和失誤如何對待,其父母親的影響極為重要。

⊙正確理解、諒解孩子的逆反心理

〖場景再現〗

小燕的媽媽很為孩子的教育問題頭疼。她找到老師訴說:“我和她爸爸都是60年代出生的人。我們根本不明白現在的小孩在想什么,我和她爸爸雖然都是知識分子,但是在和孩子的溝通、對她的教育上,實在太失敗了。”小燕媽媽的話語里有著太多的無奈。

“我們都是從那個困苦的年代過來的,如今生活好了,把大部分時間都傾注在孩子身上,但是這些不但得不到女兒的認可,而且她還經常和我對著干,我覺得這孩子真讓人傷心。”小燕的媽媽提起自己的女兒眼圈紅紅的。

但是,和小燕交談的時候,老師發現這個小姑娘很有自己的一套想法。“我媽就會給別人講,她多辛苦,我多不理解她,可她理解我嗎?偷看我寫的日記,不讓我接男同學的電話,同學過生日,她又死活不讓我去,整天嘮叨我的不是,什么都得聽她的,憑什么呀?我長大了,才不想被她牽著鼻子走呢。和家長有什么好交流的,結果還不一樣?他們要的只是一個聽話的木偶。”小燕把這些話一連串地說了出來。

【深度詮釋】

其實,在我們的周圍,小燕和她媽媽的困擾很常見。一些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反抗性極強,他們常常愛激動、亂發脾氣、與大人唱反調,這是因其自我意識開始樹立,做事要按自己的意愿辦,如果大人稍加約束,就會產生反抗心理。

因為處于青春期的孩子視野更開闊了、自主意識更強了,不再像以往的孩子那樣時時處處聽從家長的命令。他們已經有了自己評判事物的標準和看待問題的特有角度。這些特有的標準和角度在他們同齡人之間心領神會,但在一些家長的眼里卻是混沌一片、不知做何解釋。一些家長渴望明白個究竟,隨時隨地都想監控自己的孩子,而孩子隨時隨地又想擺脫家長的監控。在監控與反監控的較量中,世代沿襲的家長的權威和地位正經受著前所未有的質疑和挑戰。孩子們對于家長的一言堂的管教方式產生了強烈的逆反心理,覺得自己干嘛非得聽你的。

而逆反心理就是指人們彼此之間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孩子到十二三歲的時候,往往容易產生一種與家長相抵觸的情緒。他們心里有話寧愿與同伴說,也不愿與家長說。對于家長的好心批評、勸導,他們動不動就反駁、對立,讓一心愛他們的家長驚詫不已、心痛不已。孩子的這種逆反心理絕不止是個別人的偶然沖動,而是一種值得現代家長普遍關注的現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水县| 桃江县| 台东县| 河北省| 武汉市| 平安县| 莱州市| 元阳县| 论坛| 老河口市| 尉犁县| 榆社县| 大新县| 达日县| 轮台县| 白朗县| 乡城县| 通城县| 信丰县| 铜山县| 同江市| 古交市| 崇信县| 邯郸市| 任丘市| 自贡市| 交城县| 郁南县| 永春县| 安新县| 贵定县| 济宁市| 江阴市| 德阳市| 清原| 乌兰县| 赤峰市| 修武县| 杂多县| 尤溪县| 万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