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拉近彼此關(guān)系(6)

事實證明,凡是有戀母或戀父情結(jié)的男孩和女孩,他們的性心理極不成熟,對異性或者苛責或者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因為他們總是拿自己的母親或父親作參照標準去選擇結(jié)交異性,并容易產(chǎn)生情感依賴。這種影響甚至可能不自覺地延續(xù)到戀愛擇偶階段,他們要尋找“母親型”或“父親型”的配偶,而現(xiàn)實生活里,這是很難實現(xiàn)的。

【專家支招】

孩子長時間和母親(父親)過分親密,對家長和孩子都不好,一是會擠占父母的生活空間,給家長帶來許多不便;二是影響孩子正常和健康地與同齡異性交往;三是不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意識和生活能力。如果你想遠離這方面的困擾,試試下面的方法:

1.適時分床、分房

歐美不少國家的孩子在嬰兒期0至3歲就和父母分床而睡,到幼兒期3至6歲就和父母分房。我國的有些孩子很大了還和父母合房合床,這不利于孩子獨立性的發(fā)展。當然已經(jīng)形成這種情結(jié)的,要在孩子能接受的情況下,逐步進行分床、分房。為人父母應(yīng)該注意讓孩子從小得到相等的父愛和母愛,孩子的感情天平才不會傾斜。

2.適當和孩子分離

母愛的真正本質(zhì)在于關(guān)心孩子的成長,因此,作為母親要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讓孩子離開家人一段時間,讓他有單獨生活的機會。

3.加強性教育

實際上,就是性的補課教育,包括這樣兩個方面:一是性的社會角色教育,讓孩子明白“男女有別”,教育孩子從依戀父親(母親)中解脫出來;二是幫助孩子走向同齡同性伙伴,結(jié)交同性朋友,為將來青春期結(jié)交異性朋友做好鋪墊。

⊙孩子的世界,裝滿了夢

〖場景再現(xiàn)〗

英國某家報紙曾舉辦一項高額獎金的有獎?wù)鞔鸹顒印n}目是:在一個充氣不足的熱氣球上,載著三位關(guān)系世界興亡命運的科學家。

第一位是環(huán)保專家,他的研究可拯救無數(shù)人,使他們免于因環(huán)境污染而面臨死亡的厄運。

第二位是核子專家,他有能力防止全球性的核子戰(zhàn)爭,使地球免于遭受滅亡的絕境。

第三位是糧食專家,他能在不毛之地,運用專業(yè)知識成功地種植食物,使幾千萬人脫離因饑荒而亡的命運。

此刻熱氣球即將墜毀,必須丟出一個人以減輕載重,使其余的兩人得以存活,請問該丟下哪一位科學家?

問題刊出之后,因為獎金數(shù)額龐大,信件如雪片飛來。

在這些信中,每個人皆竭盡所能,甚至天馬行空地闡述他們認為必須丟下哪位科學家的宏觀見解。

最后結(jié)果揭曉,巨額獎金的得主是一個小男孩。

他的答案是:將最胖的那位科學家丟出去。

【深度詮釋】

孩子的聲音無疑是偉大的!有人說,千萬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說謊,因為那是上帝的眼睛在看著你。孩子的童心世界,裝滿了夢!代表著純真、新奇、祥和、簡單、友愛。孩子那清澈透亮、活力充盈的眼神,清純得讓你的良心不忍欺騙他、碰傷他。在孩子眼中,一切都是新的,沒有所謂的社會、禮儀、道理、經(jīng)驗、尊卑甚至你我之分,完全是“自然人”狀態(tài),而后的種種經(jīng)歷、說教、文字和聲音等的影響才使之逐步變成一個社會人,完成了“從猿到人的驚險一躍”!可以說,孩子本身代表著一種文化,比如誠信、創(chuàng)新、人本、愛心、無邊界等等,都在孩子身上有所體現(xiàn)。

【專家支招】

循循善誘,充分的說理,是家長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跟孩子說理不僅需要有耐心,還應(yīng)結(jié)合少年兒童的心理特征,選擇恰當?shù)姆椒ê图记伞?

1.要充分肯定孩子的長處

古語云:“數(shù)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跟孩子講道理,應(yīng)充分肯定孩子的長處,對孩子的進步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在此基礎(chǔ)上再對孩子的過錯予以糾正,這樣孩子就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見。如果一味地數(shù)落孩子,責怪孩子這也不是那也不對,只會讓孩子產(chǎn)生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

2.所講的道理要“合理”

跟孩子講的道理應(yīng)合情合理,不能信口胡說,也不能苛求孩子,因為大人信口胡說,孩子是不會服氣的,大人的要求過分苛刻,孩子們是辦不到的,比如生活中有的父母自己喜歡吃零食,卻對孩子大講吃零食的壞處,如此,孩子是不會聽從的。

3.要給孩子申辯的機會

跟孩子說理時,孩子可能會對自己的言行進行辯解,大人應(yīng)給予孩子申辯的機會。應(yīng)該明白,申辯并非強詞奪理,而是讓孩子把事情講清楚講明白;給孩子申辯的機會,孩子才會更加理解你所講的道理,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4.要了解孩子的情緒狀況

孩子和大人一樣,情緒好時比較容易接受不同的意見,不高興時則容易發(fā)拗,因而跟孩子講理,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情緒狀況,在其情緒較好時,對其進行教育,若在孩子情緒低落時跟他說理,是不會奏效的。

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長處,并使之發(fā)揚光大,這才是聰明的父母。發(fā)現(xiàn)孩子的長處,從孩子的興趣入手,因勢利導(dǎo),就容易獲得良好的效果。

⊙正確掌握愛孩子的“分寸”

〖場景再現(xiàn)〗

剛開始的時候,安安能很乖地與大人們一起坐在桌子邊上吃飯。但是媽媽為了能讓他快點吃完或者不讓他把桌子弄臟,就越來越順著他的意思,最后安安就變成了飯桌上的搗蛋鬼。

最后,他不僅在吃飯時表現(xiàn)惡劣,而且也習慣了在家里,無論是游戲、講故事或者看電視時,一切都要按他的意愿來進行。

【深度詮釋】

如果特別溺愛剛出生的寶寶還不是非常有害,因為他有理由得到格外多的關(guān)懷,比如吃飽穿暖、有人抱、沒有病痛、有干凈的尿片等等。但是幾個月后情況就不同了,孩子很快就會發(fā)現(xiàn),只要他一哭鬧,爸爸媽媽就會馬上跑到他的身邊噓寒問暖。從這一刻開始,父母站在了溺愛孩子的邊緣,比如在半夜里幾次從床上起來,把哭鬧的孩子抱在手里不停搖晃;或者每過幾分鐘就跑去照顧孩子、陪他玩等等。長此以往,孩子習慣了在家里享受特別待遇,稍有不順心就大哭大鬧,而父母也習慣了一切都順著孩子。

現(xiàn)在的父母比以前的父母更易寵溺自己的孩子。產(chǎn)生這一現(xiàn)象的一個很自然的原因就是,現(xiàn)在大多數(shù)的家庭只有一個孩子,父母及其他家人把全部的精力和注意力都放在一個孩子身上,并很自然地認為,反正只有這么一個孩子,不對他好還對誰好?

有些父母因為自己小時候,父母管教得特別嚴厲或者生活不是很富裕,所以到了他們自己有了孩子的時候,往往會走入另一極端,對孩子完全放任自由,予取予求,并認為:我的孩子的生活當然應(yīng)該比我小時候好。

有一些父母因為工作等原因,不能經(jīng)常陪伴孩子,于是,這些父母常常無止境地為孩子購買貴重的玩具,滿足他們的任何要求,以此來彌補他們無法經(jīng)常陪伴孩子的遺憾。

對于那些身有殘疾的孩子,或者父母離婚的孩子,父母總會覺得對孩子有虧欠,覺得對不起孩子,為了補償他,這些父母常常會特別溺愛孩子。

在那些溺愛孩子的家庭里,常常會看到類似的場面。許多父母都會為自己辯護說:“我只是希望讓孩子得到最好的。”但是事實卻是:過多的愛只會害了孩子。專家有時將父母對孩子的溺愛稱之為“甜毒品”,雖然表面上香甜可口,但其實,它就像毒品一樣,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不良影響。

不溺愛孩子的教育并不代表是沒有愛的、特別嚴厲的教育。比如,在孩子生日時,你可以讓他的多個愿望都得到實現(xiàn);或者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滿足孩子某些特別的愿望。關(guān)鍵在于,在這種時候,你要讓孩子知道,這是因為有特別的原因所以你才會這么做的。

不溺愛孩子并不意味著可以打罵孩子。據(jù)美國的一項問卷調(diào)查顯示,有7%的父母認為打罵是管教孩子的最佳方式,有40%的父母覺得打罵之后,孩子的表現(xiàn)還是一樣。有經(jīng)驗的父母會發(fā)現(xiàn),打罵一開始的確會收到立即的效果,可是長久下來,孩子并沒有變得比較好,有的甚至更壞了,尤其是只用打罵一種方式來管教孩子,更是有過之無不及,但為什么會這樣呢?

因為打罵只會使孩子不再在你的面前表現(xiàn)你不喜歡的行為,并非真的改正了,而是躲到你背后,在你看不到的地方繼續(xù)淘氣,繼續(xù)使壞;打罵只是讓他學會了逃避被打,而沒有學會什么是應(yīng)該、什么是不應(yīng)該的是非善惡。如此一來,你還覺得拿出棍子打孩子,是很管用的管教方式嗎?而且即使孩子真的犯錯,沒有人會甘心被打,孩子內(nèi)心充滿怨恨和不滿,漸漸失去自尊、自愛和自信,同時他更學會了用打人來解決問題的模式。

那么,難道父母就不能動孩子一根汗毛,就任他為所欲為了嗎?不,這里說的是打罵不是惟一的管教方式,不要用體罰來解決問題,因為那樣做的效果只是暫時的、表面的而已;孩子犯了錯誤是要處理,要做適當?shù)奶幜P。

【專家支招】

父母愛自己的孩子,這是人之常情。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著很大的促進作用。那么,怎樣才算是真正愛孩子呢?也就是說應(yīng)該如何掌握愛孩子的“分寸”呢?

1.要有理智的愛。

這就是說,在愛孩子的過程中,要能自覺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克制那些無益的激情和沖動。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的《父母必讀》一書中的序言有這樣一段話:“子女固然由于父母方面的愛的不足而感受痛苦,可是,他們也會由于那種過分洋溢的偉大的感覺而腐化墮落。理智應(yīng)當成為家庭教育中常備的節(jié)制器,否則孩子們就要在父母最好的動機下養(yǎng)成最壞的特點和行為了。”這段話講得十分深刻。然而,我們有些父母,尤其是相對年輕的父母,在對待孩子上,往往缺乏應(yīng)有的“分寸感”。他們對待孩子往往是無原則的,過分地溺愛。有的對孩子姑息遷就,任其發(fā)展;有的只知道想方設(shè)法滿足孩子的衣錦食美,卻不懂得給孩子良好的精神食糧和思想營養(yǎng)。這樣。勢必把孩子慣壞、寵壞。這種“愛”是盲目的、有害的。

2.熱愛要與嚴格要求相結(jié)合。

嚴格要求也是熱愛孩子的一種體現(xiàn)。所謂“愛之深,責之切”,就是說,嚴格要求正是出于深切的愛。所以,做父母的不應(yīng)該受盲目的愛所支配,要“嚴”中有“愛”,“愛”中有“嚴”。當然嚴格要求并不意味著對孩子的嚴厲、動輒訓(xùn)斥打罵,而是要做到以合理為前提。同樣,態(tài)度應(yīng)該是耐心的,循循善誘的。

嚴格要求對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這是因為,孩子們往往缺乏經(jīng)驗,是非界限有時不清,而且對自己的情感和行為往往也不善于獨立控制。如果家長對他們不嚴格要求,他們往往還不能主動、自覺地學習和按行為道德標準來行動。因而,這就更需要父母對他們的思想和行為有嚴格的要求,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和行為習慣。僅有愛不見得能教育和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孩子來,而應(yīng)該把熱愛和嚴格要求結(jié)合起來。

3.選擇正確的處罰方式。

采取“暫時的隔離”的處罰方式,可以使孩子真正地改過向善,又沒有后遺癥。“暫時的隔離”就是在孩子犯錯時讓他暫時不和別人接觸,讓他坐在角落的一張椅子上,以一歲一分鐘為原則;不過,這不是把孩子關(guān)進廁所或單獨留在一個房間里,那會造成孩子恐懼的心理,影響極深遠。處罰的同時要讓孩子明白自己做錯了什么,因為孩子如果不明白自己為何受罰,那么處罰就沒有意義了。

父母對子女一定要懷著帶有嚴格要求的熱愛,千萬不要溺愛姑息孩子、過分地遷就孩子與寵愛孩子。一定要有理智,有“分寸感”。只有這樣,才能把孩子培養(yǎng)成為有良好個性品行的優(yōu)秀人材。

⊙當孩子哭鬧時,大人不能一味讓步

〖場景再現(xiàn)〗

有一位幼兒園小朋友,母親非常疼愛,每天送孩子來學校時,孩子一定要在車上先做交待,同時要媽媽依其順序一一告訴老師;下車時,媽媽還須抱著他,再背著書包走到教室內(nèi),然后媽媽需依照孩子在車上所交待的內(nèi)容順序,一一地復(fù)述給老師;只要媽媽說的順序有錯,這孩子馬上就哭鬧說媽媽說得不對,要求媽媽重新再說一遍,因此他的母親只好將內(nèi)容重新更正再念過一遍。

直到媽媽全部念對,孩子才會停止哭鬧,以至于每天早上都會見到孩子的母親不斷地在重復(fù)做此交待:“老師,我們今天有四件事情要交待,第一件事情是,我們今天要在幼兒園吃干飯的,第二件事情是我們還沒睡足,第三是我們有點肚子痛,第四是我們還想睡覺……”

【深度詮釋】

“我家寶寶簡直是小霸王,不如他意就大哭大鬧,最后我們只能妥協(xié),順應(yīng)他的要求。”“我家孩子就像一頭蠻牛,年紀小小卻很有自己的意見,拗起來,十頭牛都拉不動。”這種霸道的孩子不少,總是讓父母傷透腦筋!是自己教育方法不對嗎?該如何讓小霸王變成小乖乖呢?

現(xiàn)在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父母親的關(guān)愛往往集中在一個孩子的身上,以致小孩容易變得以自我為中心,十分霸道,不知惜福,不愿意負責任,難以承受挫折,不愿與人分享。過去教育所強調(diào)的“同情心,幫助別人”,如今在孩子身上越來越難見到。

一般而言,造成孩子霸道、不講理的原因,有下列幾項因素:

一是父母過分溺愛。

孩子要什么有什么,凡事有求必應(yīng)。現(xiàn)在父母因為只有一個孩子的緣故,每個孩子都像是上帝賜予的恩物,是父母的天之驕子,不但受到長輩們疼愛,更受父母們用心的關(guān)照。因此從出生到孩子會抓取物品、會爬行、會登高、會走路,孩子所有的一舉一動、所用的一衣一物,父母們總是想盡辦法滿足他們的需求。因為在每個父母眼中,孩子就是寶貝,是心頭一塊肉,如此也漸漸養(yǎng)成孩子予取予求的霸道行為。而當孩子有霸道行為出現(xiàn)時,父母又認為沒關(guān)系,認為他只是個孩子,而未能加以輔導(dǎo)并給孩子適當?shù)募m正;因此,日積月累之后,孩子就會覺得凡事都理所當然,也因此變得越來越霸道。

二是年齡的關(guān)系。

一般來說,孩子在一歲前,霸道行為出現(xiàn)情形不多,主要是這時期的孩子口語表達能力還不足,因此雖然會有身體上的反抗,但還不會讓父母傷透腦筋。可是隨著孩子年齡逐漸成長,開始有他自己的想法,同時也想擺脫旁人束縛,自己決定怎么做,因此會開始出現(xiàn)“不要”的字眼、“不要”的動作和“不要”的行為。而且現(xiàn)在的孩子比較早熟,大約在一歲零八個月時就會出現(xiàn)很強烈的自我意識,有時拗起來,十頭牛都拉不動,而這種霸道的行為會持續(xù)到三歲左右。

三是個體差異。

每個孩子不但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也都會以自己的速度,通過一般的行為階段。因此有些孩子極具社會性,能愉快地和他人相處;有的孩子則很害羞,只對那些他熟悉的人有反應(yīng);有的孩子心中不愉快時會尖叫、大吵大鬧,憤怒地發(fā)泄一場;有的孩子則是皺皺眉或低聲哭泣就算了。每個人天生氣質(zhì)不同,所表現(xiàn)出的行為也有很大的差異。

四是模仿。

就社會學習觀點來說,孩子深受父母以及大眾傳播媒體影響,例如電視、卡通等等。而且如果父母本身很霸道,孩子發(fā)現(xiàn)父母這種行為,往往耳濡目染之下也跟著模仿、學習。

【專家支招】

那么霸道的孩子如何教?

1.適時的輔導(dǎo)和糾正。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门源| 安西县| 红河县| 东台市| 平邑县| 盐亭县| 富宁县| 平安县| 策勒县| 博客| 六枝特区| 府谷县| 刚察县| 上饶市| 平湖市| 葫芦岛市| 柏乡县| 子洲县| 青阳县| 元氏县| 成武县| 昌黎县| 会宁县| 蓝田县| 襄垣县| 松溪县| 和田县| 富裕县| 永修县| 眉山市| 三河市| 德化县| 柞水县| 永靖县| 两当县| 苏尼特右旗| 营口市| 永丰县| 蚌埠市| 修水县| 海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