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拉近彼此關系(2)

孩子們慢慢長大,都離開了家庭。這位父親孤單地過著生活。后來,劉先生年老體衰,生病了,沒有一位孩子愿意去照顧他,惟獨年老的太太在身旁照顧。病癥愈來愈嚴重,劉先生去世了,而他跟孩子的關系也隨風而逝。

【深度詮釋】

老劉先生不愛他的孩子嗎?他像牛馬般地努力工作,難道不是為了家人幸福?只是因為時代與文化環(huán)境的捉弄,讓他觀念跟不上來,變得僵化,不知該如何跟孩子做有效溝通,如何溫情相處。他的苦,不是他自己愿意的啊!每當見到許多孤單而受苦的老父親們,我們的內(nèi)心就有同樣的感觸。

傳統(tǒng)父親在孩子的心目中“既熟悉,又陌生”。有一位接受調查的成員無奈地說出自己對父親的感覺:

“我的父親是個非常嚴肅的人。從很早以前,我們的溝通就很少、很淺,單獨和父親相處,竟會帶給我許多焦慮和不安。并不是因為我畏懼他,而是不知道如何與一位陌生人相處所帶來的情緒和反應。即使到了今日,我明白這樣的關系是我心中一個難解的結,但我依舊不知如何與父親接近。”

這種父親們往往都堅持父親的權威不容侵犯。若孩子“不聽話”、“不乖”,等于是漠視他的命令或者是忤逆他。這會使他感覺權威地位動搖,因而他需采取非常手段(打、罵之類),鞏固他的父親地位。即使他自己做錯事,也不愿向孩子道歉。父親對其他人都可以道歉,惟獨對自己的小孩不行。一個擁有健康人格的孩子,會愿意長期忍受父親如此的教導方式嗎?

建立良好的親子溝通關系,父母總是想讓孩子向自己敞開心扉是不行的,父母也需要向孩子敞開心扉。父母只有向孩子敞開自己的心扉,才能得到孩子的認同,從而促進親子關系的發(fā)展。

當孩子關切地問父母“你為什么不高興啊?是不是工作上有了麻煩?”“你有什么麻煩,能不能告訴我?”的時候,就應該認真地考慮一下,是否應該敞開心扉跟孩子談一談,怎么談。如果只是搪塞敷衍地說:“沒什么,很好。”或“不關你的事,去玩你的吧!”那就等于是將孩子對父母的關心推開。

父母真誠地向孩子敞開心扉,表現(xiàn)了對孩子的尊重和信賴。世上沒有完美無缺的人,父母也是如此。在孩子面前,以一種輕松的方式讓孩子接受父母的不完美,承認自己的錯誤,不僅讓孩子覺得你更親近,從而加深親子之間的感情,而且能把一種坦然、放松的處世態(tài)度傳達給孩子。

【專家支招】

在中國的親子關系中,有一個很奇怪的現(xiàn)象:父母往往很少向孩子透露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卻要求孩子能夠向父母吐露一切,這種不平等的關系是親子溝通的一道屏障。

那么作為父母,如何向孩子敞開自己的心扉呢?

1.和孩子分享你的喜怒哀樂

有哲人說過:分享快樂,快樂就會加倍;分擔痛苦,痛苦就會減半。

父母和孩子的關系是世界上最親密的關系,更應該一起分享喜怒哀樂的。父母向孩子敞開自己的心扉,分享喜怒哀樂,那么孩子就能感覺到父母對他的信任和尊重,孩子就會更加尊敬父母,向父母敞開心靈。

2.讓孩子了解你的工作狀況

很多父母埋怨現(xiàn)在的孩子花錢大手大腳、不知道量入為出、自私自利等等。但是父母卻從來不會把工作、生活的艱辛告知孩子一點,因為孩子不知道父母是如何靠辛勤工作給家里掙錢,所以就不會把金錢與工作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

父母應該明確地告訴孩子:做的什么工作,工作內(nèi)容是什么,所從事的工作對整個社會、國家甚至人類有什么意義等等。現(xiàn)在許多父母的確都很忙,但擠出一點時間來陪陪孩子,和孩子說說自己的工作細節(jié),談談工作的酸甜苦辣,聊聊成功的幸福體驗,對孩子是十分重要的。

3.告訴孩子你的隱私或秘密

在父母眼里,孩子永遠都是小孩,什么也不懂,很多事情告訴他們也沒用,尤其是自己的隱私或秘密,而且讓孩子知道了,會是一件很丟面子的事情。其實不然,如果孩子知道自己的父母愿意跟自己分享隱私和秘密,便會更加的信任父母,父母也就能更容易地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深處。

4.讓孩子知道你對他的期望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不能過高,過高了會對孩子造成壓力和傷害。應該根據(jù)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對孩子確立合理的期待。但是,這種合理的期待,最好也能夠讓孩子明白父母對他的期待并不過分,讓他明白父母對他的具體期待是什么。父母如果能夠做到這些,那么孩子一定也會從父母的期待中汲取前進的力量,一定會努力成為一個不讓父母失望的好孩子。

5.尋找合適的機會

要多找一些對孩子沒有壓力,和父母一起活動的機會。比如,和孩子一起打完籃球、接孩子回家的路上,這都是不錯的機會。如果你以“孩子,讓我們來談談”開始你們的談話,那么結果往往是說話的只有你一個人,交流不會很好地進行下去。

6.間接地提出問題

太多的問題,會讓孩子懷疑你的真實目的,間接婉轉的做法也許會收到更好的效果。比如,一位媽媽詢問心理醫(yī)生,她的丈夫死后,孩子很傷心,她去安慰兒子,可兒子總是閉口不談。后來,在心理醫(yī)生的建議下,媽媽不再問孩子的感受,而是直接和孩子一起,提起自己對丈夫的思念,和孩子一起回憶一家人曾經(jīng)的快樂時光。這樣兒子反倒開口交流了,分擔媽媽的痛苦,自己也不再那么郁悶了。

7.控制自己的反應

向孩子敞開心扉的過程中,可能不是那么順利,可能會有很多令你不高興或失望的事情,你必須很好地控制你的情緒。比如,盡管你興高采烈地告訴孩子當年你如何地發(fā)奮讀書、如何優(yōu)秀時,孩子卻并不對你的努力表示贊賞,你就可能很失望,但無論如何,也不能表現(xiàn)出這種情緒。孩子都不喜歡讓父母失望,如果你過分表現(xiàn)出失望,就會給孩子心靈造成不良的反應,影響溝通的順利進行。

總之,父母與孩子溝通一定要講藝術,要真誠地向孩子敞開自己的心扉,才能引起孩子感情上的共鳴,從而與孩子建立起一種相互信任的關系,使親子關系融洽。

⊙與孩子多談心,積極疏導其心理壓力

〖場景再現(xiàn)〗

有這樣一個女孩子,上小學時一直學習很努力,成績也不錯。媽媽一天到晚說:“好好學習,一定要考上好中學,考不上好中學就沒有出路。”在媽媽的督促和自己的努力下,她如愿以償,考上了理想的中學。媽媽又說:“你在班里的成績要進入前十名,否則就沒有發(fā)展前途。”這個女孩子不懈努力進入了前十名。媽媽又說:“你得爭第一,這就是出路。”很自然,接下來媽媽會要求考大學,考名牌大學,否則就一事無成。

這個女孩子就在媽媽無休止的要求中艱難地成長。

她在日記中寫道:“媽媽無止境的加碼,壓得我實在喘不過氣來……每當我實現(xiàn)了媽媽的愿望,媽媽就高興極了,此刻我就成了天上的星星;當我失敗沒達到媽媽的要求,我就成了地上的狗熊,無休止的奚落就會披頭蓋臉地撲來……

多少年來,在我的心中只有第一,必須第一,無數(shù)個第一整天在追趕著我,我真是太累了……”

【深度詮釋】

在這個緊張不安、充滿競爭、快速發(fā)展的社會里,每一個人,包括孩子,都會遇到壓力。現(xiàn)在,孩子們的課業(yè)負擔重,學習時間長,父母管得過死,還有考試不及格,競賽不入圍,升學上不了重點校,和同學、老師關系不好等等,這些都會給孩子帶來心理壓力,影響孩子個性的發(fā)展。特別是那些性格內(nèi)向的孩子,學習成績差的孩子,單親家庭的孩子,智商低或生理有缺陷的孩子,調皮的孩子或失足、有過錯的孩子,他們面臨的問題更多,再加上一些家長不能正確對待他們,使這些孩子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時,就會有話不敢說,忍氣吞聲,心理的郁積得不到疏散。久而久之,他們就會表現(xiàn)出注意力不集中,行為遲鈍,精神不振,人際關系緊張等情況。

【專家支招】

許多父母和老師說,現(xiàn)在的孩子太嬌氣,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啦。的確,一個人只要參與社會生活,就會遇到各種壓力、困難和挫折。對此,有的人堅強、樂觀,勇敢地去戰(zhàn)勝它;有的人就顯得懦弱、悲觀,處處逃避它。做多大的事需要多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孩子逐步形成遇忙不亂、遇驚不顫、寵辱不驚的心理品質,保持心理健康。家長要從關心孩子出發(fā),有愛心、有耐心地與孩子多談心,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的郁悶得到疏散,使孩子每天都有個好心情。具體可采取以下做法:

1.父母不要給孩子制定不切實際的奮斗目標

不要給孩子的行為太多的約束。如果不顧孩子自身實際,只知道讓孩子這個拿第一,那個要優(yōu)秀,就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壓力。還有的父母只讓孩子學習,這也不讓干,那也不讓干,這也會讓孩子感到壓抑。

2.要讓孩子有足夠的休息和娛樂時間

如果孩子不能得到足夠的睡眠,休息不好,就會感到身心疲勞,無法集中精力學習,最終讓孩子感到緊張,給孩子帶來壓力。娛樂是化解孩子壓力的較好途徑,與孩子一起做游戲,使孩子沉浸在快樂的事情之中,壓力就會被拋到九霄云外了。

3.積極鼓勵孩子

減輕孩子的心理壓力,做父母的還可以采取積極鼓勵的態(tài)度,這也能大大減輕孩子的學習壓力,而父母對孩子的否定態(tài)度則往往會增加孩子的學習壓力。如做父母的往往會這樣說:“你看某某又得了滿分,你又只有80分,真笨,沒出息!”而持積極鼓勵態(tài)度的父母則可能說:“雖然你比他考得差些,但只要你像他那樣努力,你可能做得比他更好。”所以,要想減輕孩子的壓力,應該理解孩子、多與孩子交流;應該尊重孩子,對孩子表示信任;要積極鼓勵孩子,尤其是在孩子失敗的時候。

4.教孩子思維不要絕對化

要讓孩子多渠道思考問題,不要把人生的希望放在“必須”和“唯一”的賭注上,一旦失利,就無法承受,要從絕對化的思維方式中解放出來,像有的家長教育高考落榜的孩子“榜上無名,腳下有路”就避開了“必須”“一定”等絕對信念的左右。

家長把進大學深造,看作是孩子的唯一出路,很自然孩子就會潛移默化地接受家長的思想,一心一意努力奮斗,為上大學而學。那么在競爭激烈強手如林的考生中,如果孩子一旦失利,沒有邁進大學的校門,那你想他會有出路嗎?他還會有希望嗎?因為他把出路和希望都寄托在“一定”或“必須”上了,因而后果可想而知。

中考、高考失利自殺或出走的事例還少嗎?這還不值得我們深思嗎?

6.孩子平時廣交朋友

性格孤僻,沒有朋友,遇事只能悶悶不樂,冥思苦想,沒有交流,無處發(fā)泄。而多渠道交流,話是開心的鑰匙,性格開朗的人心理承受力就強,通過別人看自己,了解別人更大的不幸是治療自己不幸的良方。

有的孩子,在家與父母意見相悖,發(fā)生分歧,父母無休止的叨嘮、訓斥、指責,使他感到壓抑、無助,在他的眼里,此刻的家已失去了往日的溫暖。人,都有偏激、固執(zhí)、失衡的一面。此時的他不理解父母在訓斥、責備中的愛護和期待,而只是一味強調眼前的不解。這時,如果他把自己的苦惱、不解與朋友交談發(fā)泄,就能分解他的憂愁,平靜他的情緒。若有善解人意、開明豁達的朋友,開導幫助他理解父母的愛護和關心,那本來屬于不開心的苦惱以及對父母的責怪,也許就會化轉為對父母的理解和感激。

每個人的經(jīng)歷不同,每個人的煩惱與憂愁、幸福與快樂,都能給人以啟迪。

⊙傾聽孩子的心聲,別打擊他的積極性

〖場景再現(xiàn)〗

小堅以前活潑開朗、上課積極發(fā)言的他,現(xiàn)在變得沉默寡言,總是一個人發(fā)呆,學習成績也下降了。老師經(jīng)過細心地了解,才知道了小堅不愛說話的原因。

小堅以前每天放學回家后,都會把學校發(fā)生的趣事說給父母聽,可小堅的爸爸是個對孩子要求非常嚴格的人,他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小堅身上,希望小堅將來能考上大學、出人頭地,因此,對小堅的學習抓得特別緊。他覺得小堅說這些話都沒用,簡直是浪費時間,因此每當小堅興高采烈地說話時,爸爸總是會打斷他:“整天只會說這些廢話,一點用也沒有,你把這心思放在學習上多好,快去做作業(yè)!”

一次小堅說班里發(fā)生的一件事,正說得興高采烈時,爸爸說:“說了你多少次了,讓你別說這些廢話,你還說,再記不住,看我不打你!”嚇得小堅一個字也不敢說,趕緊回到自己房間里去了。

慢慢地,小堅在家里話越來越少了,而爸爸也不讓他出去玩,每天放學后他就只好悶在自己的房間里,久而久之,他的性格也就變了。

【深度詮釋】

如果父母忽視了與孩子的交流,不重視孩子的傾訴,時間久了,不良的影響就會表現(xiàn)出來。因為對于一個已經(jīng)有自我主張和能力的孩子來說,讓他乖乖地“聽話”是一種痛苦。其實,仔細傾聽孩子的訴說并回答孩子的問題對加深親子關系大有裨益,這可以加強孩子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在如今的家庭教育中,有些父母認識不到傾聽孩子訴說的重要性。孩子一旦有問題,總愛以成人的思維方式去評判孩子所做的一切,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不給孩子解釋的機會,輕則呵斥重則打罵。孩子因失去說話的權利或者自己的想法得不到父母的重視,只好將委屈和不滿埋藏在心里,長此以往,做父母的就很難知道孩子的所思所想,這樣對孩子的教育就會無所適從。另外,孩子的說話權得不到父母的尊重,父母不讓孩子把話說完,一方面不利于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使孩子產(chǎn)生自卑情緒。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與父母產(chǎn)生對抗情緒,以致雙方相互不信任,產(chǎn)生溝通困難的問題,甚至還會造成孩子的不良心理。

我們知道,親子之間的溝通交流是影響親子關系、孩子性格發(fā)展的重要方面。所以,如果父母們能對孩子的傾訴多一點耐心,不急于打斷孩子的話,那么孩子遇到事情時就會樂于向父母傾訴,與父母建立良好的溝通。

【專家支招】

當孩子想要訴說時,父母如何才能更好地對待孩子的訴說呢?下面介紹的幾種方法,父母們不妨參考一下。

1.尊重孩子說話的權利

傾聽孩子的訴說,充分尊重孩子說話的權利,這不是縱養(yǎng)孩子的行為,也不能視作聽任孩子的狡辯,這是一種家教藝術。首先,這有利于雙方的交流。只有充分尊重孩子的權利,孩子也才會信任父母,愿意把真心話掏出來。家長教育孩子也就好對癥下藥、有的放矢,從而幫助孩子端正思想。其次,有利于孩子建立一個健康的心理環(huán)境,促進身心的良好發(fā)展。孩子有了向父母傾訴內(nèi)心感受的機會,就會跳出壓抑的心境,克服自卑感,從而增強自信心。這對鍛煉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是個極好的機會。

2.向孩子顯示你正在聽他講話

孩子向父母訴說時,父母的關注表示父母對孩子的尊重和表示父母愿意分享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當孩子開口向父母講話時,父母應停下正在做的事情,轉向孩子,與孩子保持目光接觸,并仔細地聽孩子說話。同時還要通過點頭或不時地“嗯……是的……”等來顯示父母在注意聽他說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义县| 阜阳市| 兰西县| 桂林市| 瑞金市| 承德县| 怀柔区| 永川市| 河西区| 罗甸县| 泰顺县| 眉山市| 灵武市| 大冶市| 虎林市| 藁城市| 张掖市| 万源市| 商都县| 灵丘县| 顺义区| 申扎县| 杭州市| 乌鲁木齐县| 朝阳区| 海淀区| 汶上县| 万年县| 洛川县| 阆中市| 台北市| 砀山县| 老河口市| 滦平县| 兴业县| 塘沽区| 漳平市| 吐鲁番市| 驻马店市| 山阳县| 建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