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放下你的架子,尊重孩子(4)

喜歡用孩子的成就來為自己臉上貼金,這是中國一些父母的一個陋習。當孩子在別人面前為父母爭足了面子、讓父母覺得臉上有光的時候,父母就會對孩子寵愛有加,大大獎勵一番!當孩子讓父母在人前面子盡失的時候,父母又會氣急敗壞,對孩子大呼小叫。無形中,當父母們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面子”成了主要考慮的因素。殊不知,這也是對孩子心靈的一種摧殘。有這種心態的父母應該自問一下:我想做的事情我的孩子也一定想做嗎?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天下父母的愿望,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作為父母,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績優秀,誰都渴望孩子成為自己的驕傲。于是,從平民百姓到高官巨賈,從普通工人到知識分子,工作之余談得最多的就是孩子的成績。孩子成績出色的,高聲大嗓,眉飛色舞,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孩子成績不如人的,不是保持緘默,就是低聲嘆息,總覺得自己矮人三分。因而在家里,孩子聽的最多的話語是:“小子,好,這樣的分數為你爸媽掙得了面子,我們總算沒有白辛苦!”或者“你真沒出息,這個分數叫我怎么去見人?”……稱贊也好,斥責也罷,總之,在多數父母心目中,孩子的分數直接跟父母的面子掛鉤。

孩子的學習出現了問題,理應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愛。父母的訓斥,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對孩子的放棄。這一切,都會使孩子在無形之中喪失人應有的尊重與信心。而且,在目前的教育機制下,孩子的學習負擔、心理負擔已經十分沉重,作為父母,又怎能在孩子稚嫩的雙肩上再強加一副“為父母掙面子”的沉重負荷呢?再說了,父母要靠孩子給自己掙面子,不正是顯示本身無能?

【專家支招】

為了保證孩子健康發育成長,父母一定要糾正虛榮心,摒棄教育攀比、急功近利的心態。那么,父母該如何做呢?

1.尊重孩子的獨立性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夢想,孩子也一樣。孩子并不是父母生命的延續,也不是父母生命的簡單重復,更不是父母人生道路的升級版本,而是另一個生命的開始。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把孩子當成工具,為了實現自己未能實現的夢想,把孩子當成了彌補自己人生遺憾的工具,要求孩子為父母爭面子。

2.不要以一次成敗論英雄

作為父母,沒有必要在考分上給孩子太多的壓力,并不是一次考試就能說明孩子的所有學習情況。我們也沒有必要因為孩子偶爾的一次考砸而感覺臉上無光,孩子是需要鼓勵的,只有鼓勵與理解才能使孩子保持學習的興趣。

3.了解孩子,提出合理要求

從素質發展的角度,配合學校教育,尊重孩子個體的差異性,從孩子個性完整的視角對孩子加以培養;多花些時間發現孩子的興趣和特長,對孩子的各方面情況進行全面分析,正確估計,在全面了解孩子實際水平的基礎上,提出合理要求。讓孩子感受生活樂趣與親情的溫暖,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和品格。這樣孩子才會有真正的成功。

⊙讓孩子有一定的控制權

〖場景再現〗

有一天下午,“小皇帝”要買一枝氣槍,父母沒答應。又一天,馬俊峰捂著肚子,硬要錢去買哈密瓜吃,得到的卻是父母的白眼。再有一次馬俊峰要玩遙控飛機,伸手去爸爸口袋里掏錢,沒想到竟挨了一巴掌……夫婦倆嚴格地“控制”著兒子,連一些正當的要求也不肯滿足他,這巨大的反差,使兒子產生強烈的不滿和怨恨。有一天,他趁父母不在,撬開大立柜,摸出100元錢,就到街上吃喝玩樂去了。

夫婦倆并沒有察覺到兒子的異常行為,反而為兒子不再像從前那樣伸手了而感到很滿意:還是嚴點兒好,這孩子還懂得父母心。夫婦倆哪里知道,兒子自從第一次偷拿錢以后,便變得毫無顧忌了。他由偷拿幾十元錢發展到偷拿上百元錢。甚至把大立柜里一張3000元錢的活期存折都拿走了。夫婦倆終于發現了兒子的“秘密”,頓時火冒三丈——父親掄起了巴掌,沉穩的母親也動了拳腳,直打得獨生子哭天叫地,好不悲涼。

飽嘗了皮肉之苦的“小皇帝”開始對父母疏遠了,常常餓著肚子也不回家吃飯。這時,一幫小哥們圍上了他,他們給他飯吃,給他錢花,并引誘他偷竊掏包。馬俊峰被人當場抓住手腕三次,只是被偷者見他年紀小,沒忍心對他大動干戈罷了。馬俊峰并未引以為戒,痛加改悔,反而變本加厲,愈演愈烈,先后四次進了收容所。

【深度詮釋】

有時候孩子不聽話,是其要求獨立自主的表現。獨立自主是健康人格的重要構成,它對孩子的生活、學習質量以及成年后事業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美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力。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父母為了讓孩子專心學習,什么事都不讓孩子去做。早晨起床幫孩子疊被,上學前幫孩子準備學習用具,有時經常還被孩子埋怨忘了幫他準備某些學習用具。

要知道,孩子并不是生來就是這樣依賴父母的,他們的依賴性一般來說都和父母的包辦代替有關。父母包辦、代替得越多,孩子的依賴性就越強。反之,如果父母不插手孩子可以做的事,沒有了依靠,孩子就會自己動手開始做了。馬俊峰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父母都是公司總經理。在家里,馬俊峰這根獨苗簡直成了“小皇帝”,從來都是說一不二。父母處處唯命是從,真是“頂在頭上怕摔了,含在口中怕化掉”。嬌生慣養,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可憐天下父母心啊!“小皇帝”一天天長大,卻什么事都要依賴父母,已經上四年級了,還讓父母背著走。這時候,父母才覺察到了溺愛孩子的害處,這樣下去,不用說馬俊峰成才,就連生活自理都成問題。

夫婦倆決定改變一下愛孩子的方式,以使孩子得到正常發展。應當說,夫婦倆教子觀念的轉變并不為遲。可是,他們卻不該由溺愛的極端走上嚴加限制的極端。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有一天父母會發現,喂飯時,孩子把頭躲開,并伸手搶你手中的筷子或勺子。孩子的動作告訴我們什么呢?那就是他要自己吃飯。如果父母不理會孩子的動作,還是一貫地給孩子喂飯,那么久而久之,孩子也沒有興趣自己學著吃飯了。而智慧型的父母從孩子的動作中覺察到孩子的需要,并為孩子做好了自己吃的準備。如準備好了不怕摔壞的碗、適合孩子使用的筷子和勺子、適合孩子坐的椅子。當孩子再吃飯時,父母就不喂了,而是讓孩子自己拿著勺子或筷子吃飯。盡管孩子的動作顯得十分笨拙,但每一個動作都是很認真的。當他把第一勺飯放到嘴里時,他會體味到一種從來沒有過的快樂體驗。

【專家支招】

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提出:“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應該讓他自己去做;凡是孩子自己能夠想的,應該讓他自己想。”其實,父母們只要肯放開手,就會驚奇地發現孩子的潛力是無窮的,他們能做許多在父母看起來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要想讓孩子具有自主性,要想孩子減少不聽話行為,父母應該適當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事情。至于父母應該具體如何做,教育專家給出了如下建議:

1.給孩子空間,讓他自己往前走

孩子當然喜歡生活在母親的懷抱里,但是他不能永遠這樣。有這樣一位母親,孩子已經上小學二年級了,送他上學還要費力地背著他走,直到離學校幾十米遠的地方,因為怕老師看見,才不情愿地把孩子放下來……如此被母親呵護長大的孩子,他的自主性從何談起呢?做父母的,應根據孩子自身的特點和能力,擴大孩子自由活動的空間,如鼓勵他自己找朋友玩,讓他在這個空間里自己當主人。

2.給孩子條件,讓他自己去鍛煉

用拔苗助長這種違反客觀規律的做法培養孩子,肯定是要失敗的,但完全采用“順其自然”的態度,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長。遵照客觀規律,積極創造條件,讓孩子去鍛煉,這才是父母應該采取的正確做法。

3.給孩子困難,讓他自己去戰勝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生活在窮困家庭的孩子,惡劣的生存環境自然就為他準備了艱苦鍛煉的條件;現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父母應多想辦法給孩子設置一些困難,讓孩子去解決;孩子在生活中碰到困難,也要求他盡量自己去解決,從而培養孩子應對未來的能力和意志。

4.給孩子沖突,讓他自己去解決

和成年人一樣,孩子在一起時也難免有沖突。解決沖突的過程,正是孩子健康成長、走向成熟的過程。當孩子向父母訴說自己遇到的諸如人際交往之間的矛盾時,父母應鼓勵孩子去面對,指導孩子自己去解決,而不是回避它,更不宜由父母代替孩子解決問題。

5.給孩子權利,讓他自己去選擇

孩子的自主性在他的自主選擇上表現得最為明顯。但不少父母怕孩子選擇錯誤,從來不給孩子選擇的權利。這樣的孩子長大后,就不能適應競爭激烈的社會生活。父母應主動給孩子選擇的權利,并告訴孩子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6.給孩子題目,讓他自己去創造

創造是自主性的最高層次的表現。孩子的創造性不是自然而然產生的,它需要父母的積極引導和巧妙激發。有一個孩子特別愛玩泥,而且能捏出一些花樣來。于是父母主動給孩子買了各種各樣的泥塑和橡皮泥,對孩子說:“你要玩就好好學、好好捏、好好練,要有新點子。”在父母的鼓勵下,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才智,初中畢業時,已經能輕松捏出栩栩如生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并以此特長考上了工藝美術學校。

⊙打罵不能在孩子心中樹立威信

〖場景再現〗

王先生曾講了這樣一件事,他的孩子很快就要中考了,可孩子卻迷上了電視劇《還珠格格》,不管作業有多少,每天晚上必須要擠出時間看兩集《還珠格格》,爸爸看著孩子大量的學習時間被占用,心里著急,就勸女兒,不要再看了,要抓緊時間學習。

女兒說:“還有幾集就演完了,等看完《還珠格格》就什么電視劇都不看了,專心學習。”

爸爸生氣了,說:“一個《還珠格格》不看又能怎樣,是學習重要還是看電視重要?你怎么越大越不懂事?”

女兒也提高了嗓門,說:“還有幾集就看完了,早你怎么不說?”

“你還有理了,我看你不看又能怎樣,都什么時候了,還沒完沒了地看這種電視劇。”爸爸上前一把扯下電視天線,又拔下電源插座。

“你怎么這樣霸道,你憑什么不讓我看電視?”女兒一邊哭一邊說。

結果一晚上女兒也沒學習,王先生也氣得一夜沒休息好。第二天女兒放學后,坐在沙發上又把電視打開,照看不誤。王先生看到后氣得摔門而出,這之后父女倆冷戰了好幾天,最后還是王先生先妥協,父女倆才重歸于好。

王先生向同事們咨詢:“女兒小的時候很聽話,怎么越大越不聽話了,敢與大人對著來了,我應該怎樣在孩子面前樹立起威信呢?”

【深度詮釋】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不聽自己的話,是因為自己在孩子面前沒有威信,那么如何在孩子面前樹立威信呢?很多家長認為:對孩子要嚴厲.不要多給他笑臉,讓他怕你。

在孩子面前樹立威信,不是想樹立就可以樹立的,不是急于求成的事。它是父母運用恰當的教育方法,建立在與子女彼此尊重和熱愛的基礎上,是不知不覺、自然而然產生的。

【專家支招】

父母在教育孩子過程中,不要刻意地為自己樹立威信,因為那樣只能事與愿違,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以高壓贏得威信。動輒發脾氣,經常打罵孩子,使孩子畏懼你,使孩子經常處于恐懼不安的狀態中。

(2)以疏遠贏得威信。父母總是與孩子保持一定的距離,他們很少與孩子交流感情,孩子不了解父母的想法、愛好等,父母也不知道孩子的需要和喜好,父母與孩子間存在著明顯的鴻溝。

(3)以傲慢贏得威信。父母認為自己的言行在孩子面前全是正確的。是家庭的法律信條。話一出口,孩子就得絕對服從,即使是說錯了也要迫使孩子必須照辦。

(4)以嚴厲贏得威信。事無巨細、不分是非,都要孩子服從,明明是自己錯了,也不承認。

(5)以教訓贏得威信。父母無視孩子是否愿聽,也不管自己的語言是否恰當,在任何場合下,總是沒完沒了的指責要求孩子服從。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會對這種說教產生厭倦情緒。久而久之,他們對正確的教育也會產生反感。

(6)以寵愛贏得威信。對孩子百依百順,姑息遷就。不給他指明努力的方向,也不提出任何要求,而是有求必應,一概滿足,導致孩子任性妄為,形成驕橫執拗的性格。

以上六種方式,只能讓孩子更加叛逆,家長一定要注意。

要想成為有威信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以身作則是建立威信的關鍵

古話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父母必須品行端正,身體力行,言傳身教,切不可表面一套,背后又一套,在外面一個樣子,在家里又是另外一個樣子。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應當做到。

2.必須說到做到

威信就是讓孩子對家長產生一種信任感.這不是靠說教或者是打罵的方式能建立的,父母言而有信才是最重要的。不管孩子多小,家長都要恪守“言必信,行必果”的原則。這樣就會使孩子感到父母是說到做到的,從而能夠自覺地聽從父母的指令,接受對他的要求。

3.嚴與愛結合

對孩子要管得嚴,哪怕是錯誤也不輕易放過,但每次做過批評之后,家長要想辦法去安撫她,開導她,使她感受到父母是愛她的,而不會產生對父母的畏懼、抵抗心理。嚴與愛相結合的教育,最能建立真正的威信。

4.少而精的管教

父母管得太多,管得太瑣碎,事無巨細都免不了嘮叨幾句,這樣孩子容易產生厭煩心理,反而不來聽你的。而平時很少說他,但抓住一些主要的東西一管到底,這樣反而更有效。

5.有效地幫助孩子解決困難

孩子在生活中還會遇到他不知道該怎么辦的事情,遇到需要關懷和幫助的時候,父母應及時提供幫助和支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陈巴尔虎旗| 舞阳县| 吉隆县| 轮台县| 海伦市| 包头市| 龙江县| 郯城县| 彭山县| 新源县| 千阳县| 高陵县| 当雄县| 南部县| 武鸣县| 龙海市| 扬州市| 盖州市| 观塘区| 桑日县| 北碚区| 南昌市| 岳西县| 土默特右旗| 宜丰县| 天津市| 美姑县| 巨野县| 五寨县| 峨边| 望都县| 宜川县| 永修县| 永州市| 洪洞县| 新兴县| 宣威市| 锡林郭勒盟| 舞钢市| 宜川县| 昌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