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好的計劃是成功的一半——優等生是不怕花時間做計劃的(1)
- 這樣學習最有效大全集(超值金版)
- 齊昌博編著
- 4374字
- 2014-03-14 17:00:00
古人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智力相同的兩個學生有無學習計劃,直接影響到學習效果。科學地利用時間,在有限的時間內有計劃地學習,這是科學學習方法的一條重要原則。所以學習缺乏計劃性是成績難以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優等生一定有計劃。
哲學家漫步于田野中,發現水田當中新插的秧苗竟排列如此整齊,猶如用尺量過一樣。他不禁好奇地問田中的老農,是如何辦到的。
老農忙著插秧,頭也不抬,要他自己插插看。哲學家卷起褲管,喜滋滋地插完一排秧苗,結果竟是參差不齊,慘不忍睹。他再次請教老農,老農告訴他,在彎腰插秧時,眼光要盯住一樣東西。
哲學家照做,不料這次插好的秧苗,竟成了一道彎曲的弧線。
老農問他:“你是否盯住了一樣東西?”
“是啊,我盯住了那邊吃草的水牛,那可是一個大目標啊!”
“水牛邊走邊吃草,而你插的秧苗也跟著移動,你想這個弧形是怎么來的?”
哲學家恍然大悟,這次,他選定了遠處的一棵大樹,果然插出來的秧苗非常的直。
老農并不比哲學家有智慧,但他懂得去比照目標做事。
插秧要選準、選對目標,學習更要定一個目標,這個目標需要一個切實的計劃幫助它實現。優等生心里是一定有目標的,有目標當然會有計劃。
也許你會發現優等生跟你一樣的玩,甚至你學習的時候他也在玩,成績卻是超過自己一大截,也許你會以一句人家就是聰明而敷衍過去,卻沒有仔細思考為什么你的學習就會處于后進狀態呢?
學習缺乏計劃性,往往是一條重要原因。
學習其實也是一門藝術,她的美在于和諧,在于一種內在的平衡。正確處理學習與休息、娛樂、體育鍛煉的關系,能提高學習效率,做到事半功倍;反之,就會覺得時間捉襟見肘,事倍而功半。解決、處理各方面關系的一個好方法,就是定計劃定學習計劃,鍛煉計劃等。
放學后就去玩球,天不黑不散;回家后無休止地看小說、雜志、報刊;天天去市場集郵;天天看電視、玩電腦、看電影;串門、聊天、在街上閑逛;聽音樂、廣播等等,結果沒有時間做作業,就開始拖延,實在不能再往后拖時就去抄別人和……學到哪里算哪里,或別人指向哪里自己就到哪里,或老師指向哪里自己也不到哪里,自己又管不住自己,每天常在無所事事中度過。這種毫無計劃的學習是荒唐的,散漫疏懶,松松垮垮的,當然是不可能有進步的。
有無比較明確具體的學習計劃,這也許就是差等生的優等生和差生的差異。
優等生知道計劃是實現學習目標的藍圖,每個優等生頭腦中都掛有這張藍圖。
一個宏偉目標的實現,要腳踏實地、有步驟地完成。這樣時間和任務的科學結合,就誕生了計劃。為了實現學習目的,制訂計劃努力去實現它,就可以使自己離目標越來越近,使自己每一個行動都具有明確的目的。
學習計劃的制訂,也有利于優等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長期按學習計劃辦事,使優等生的學習生活很有規律,甚至逐漸形成“條件反射”。到時候,就不必為起不起床,睡不睡覺,學不學習再付出意志上的努力了。學習生活完全達到了“自動”進行的境界:不起床睡不著了,不睡覺就困了,不學習就好像缺了點什么似的。科學的學習計劃促進了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又使得優等生輕輕松松取得好成績,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一個學習計劃能減少時間的浪費,提高學習效率。由于計劃的科學性,計劃里要辦的事,應當說都是有益的。
優等生清楚地知道如果他多玩一小時,多聊一個小時,將會使計劃上的某項任務告吹。根據學習上循序漸進的原則,將使整個計劃中的許多任務受到影響,所以,他們對時間特別珍惜,不會隨便地浪費時間。科學的計劃使得他們每一步干什么都十分明確,不用白費時間去想下一步干什么,也不用為決定下一步干什么而游移不定。
缺乏計劃的學生,一旦坐下來,還要為該干什么事考慮半天,尤其在完成了作業以后,這種現象就更為明顯,因此白白浪費了很多時間。
總之,制訂學習計劃可以促進學習目標的實現,可以磨煉學習意志,有利于學習習慣的養成,還可以減少時間的浪費。一個想把學習搞好的學生,不妨制訂一份學習計劃,試著做做,看看效果如何。
優等生嚴格執行計劃。
制訂一個學習計劃或許還不算太難,把計劃貫徹到底可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馬克·吐溫說:把你所有的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然后看住這個籃子,不要讓任何一個蛋掉下來。這句話用在計劃執行上,意思就是:根據自己的情況,認真制訂計劃,一旦確定了奮斗目標,就要堅持不懈,直到成功。
也許你興致勃勃地定了計劃,按計劃執行三兩天后,一旦三分鐘的熱度過去了,也就偃旗息鼓,最終放棄了計劃。而優等生一旦制訂了學習計劃,就一定會嚴格按計劃執行下去。
一個人隨心所欲當然很容易,優等生堅決地執行計劃當然也是經過一番痛苦掙扎才形成習慣的。
一般說來,目標比較容易確定,計劃也比較容易制訂,難的是定時定量地完成學習計劃。這就是通常所說的“知易行難”。優等生會要求自己每天定時定量完成計劃。他們培養起嚴格執行學習計劃的學習習慣,因為他們很清楚誰能根據奮斗目標制訂出科學的計劃,并且定時定量地完成計劃,誰就能無往而不勝。
定時學習是完成學習計劃的前提。
定時學習,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每天必須保證必要的學習時間,二是到了該學習的時候馬上學習。人腦也像機器一樣,功率是一定的,不可能在極短時間內把大量的學習內容輸入到大腦里去,因此,學習需要長流水不斷線,需要安排足夠的時間。一個人只要一日三餐,常年不斷,雖粗茶淡飯,也不會影響身體健康;如果饑一頓飽一頓,雖吃山珍海味,也難有好體格。與此相似,知識必須日積月累,才能武裝出聰明的頭腦,如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必然事倍功半。俗話說“不能一口吃個胖子”、“不能一鍬挖個井”,講的都是這個道理。因此說,定時學習是完成學習計劃的關鍵。
優等生不是神人,不會算計的天衣無縫,他們也會遇到特殊情況而完不成計劃,這個時候,優等生和差生的差別又體現出來了。優等生不會輕易地將計劃拖延,他們咬咬牙,對自己刻薄點,若有拖欠的任務,當天盡量補上去,當天實在補不上,也會盡快盡早地趕上進度,不讓自己欠債。
優等生認為執行學習計劃有“三忌”
一忌拖,因此不要把計劃制訂得太滿,留一點自由支配的時間可避免拖延引起的惡性連鎖反應。
二忌僵,學習計劃可以隨時調整。
三忌荒,學習計劃必須堅持。
優等生有效執行學習計劃的小秘訣。
把計劃擺在醒目的位置,隨時提醒自己嚴格執行計劃并且方便自己隨時檢查計劃完成的情況。
把計劃向眾人公布,讓老師、同學和家長提出意見,請大家幫助監督。
貫徹計劃,需要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定好的學習目標最終能否貫徹到底,關鍵在于你能否對自己的行動進行有效的控制。在學習生活中,努力挖掘,利用每一次機會積極地探索,就一定能把既定目標堅持到底。
優等生會節省時間。
優等生好像總是很受上天的眷顧,他們成績好不說,玩的還一樣不落,他們哪里有那么多的時間呢?
魯迅先生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意擠,總還是有的。東漢時有一個學者叫董遇,他說:“學習只怕不立志,立了志就不怕沒時間,我就是利用‘三余’來學習的。”什么叫“三余”呢?就是“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晴之余”,他就是利用冬閑、晚上、陰雨天的時間來讀書的。
那么優等生是怎樣得到更多的學習時間的呢?
因為優等生從小就立下學習的志向。
確立了學習志向的優等生,就會懂得珍惜一切時間,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為實現自己的志向而努力,就像彼埃爾·居里說的:“使自己像一個嗡嗡地響著的陀螺一樣急速地旋轉,使外物不能侵入。”
那些立志攀登科學高峰,立志為國爭光的學生,必然會為了實現自己的志向而自覺地抓緊時間學習,因此很難在逛大街,站馬路,或胡聊天的行列中找到他們。
優等生主動排除學習上的各種干擾。
這個世界上,沒有活在真空中的人。在學習生活中,總會受到各種事物的吸引,學習時間少就是因為自己從事的非學習活動太多的緣故,你不能因為電視節目有趣,就放棄了作業,不能因為同學的極力相約,就將手中的書本放下……遇到這些情況優等生會用頑強的意志控制自己,除了參加必要的非學習活動之外,極力保證自己的學習時間。
優等生善于同時做幾件事。
科學地安排做事順序也可以節省出時間來。
愛因斯坦即使是在做家務勞動時也從不虛度時間。“有一次,他推著一部嬰兒車在伯爾尼的馬路上散步。他邁著莊重的步子,每走十幾步就站住,從上衣口袋里拿出紙片和鉛筆,寫下幾行數字和公式,低頭看一看甜睡的兒子,抬頭看一下鐘樓上的大鐘,又向前走去……”他就是應約等學生時,也不會忘了拿著鉛筆和紙條把他思考的成果寫下來。
優等生在乘車上學的路上,帶著耳機聽外語,背外語單詞、詞組、句型等;排長隊買東西時,背課文;想著疑難問題;做家務勞動時,收聽英語廣播或錄音等等。他們跟你在做同一件事時,不聲不響地又多做了件事。
優等生會不斷地檢查時間的利用率。
一天過去后,優等生會多想一想,在過去的一天學習上完成了什么任務?花了多少時間?時間利用率如何?效果怎么樣?怎么改進?有一個只有小學文化程度的武漢青年胡平,通過自學,考取了研究生。他抓時間講效率的一種方法就是用“自查評分”來促進和調整自學過程,使自學的時間利用率不斷地得到提高。
優等生不會在生活瑣事上浪費時間。
優等生崇尚簡樸生活,交友謹慎。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優等生不會在追求吃穿玩樂上浪費寶貴的時間。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對生活中的某些方面關注太多,勢必會影響在學習上的精力分配。優等生深知其理,他們自得其樂于簡樸的生活中,他們會選擇有抱負、有志氣、好學上進的同學來往,如果交上了不求上進,只講吃穿玩樂的朋友,就會仿效之,那自己的學習時間就會一天比一天少,學習的成績也就會一天不如一天。
優等生定計劃重點在時間安排上。
有的時候,表面上看學習時間不少,但真正歸自己支配的學習時間卻很少,為什么呢?因為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太多。相反的情況當然也是存在的,即表面上看學習時間并不多,但卻基本上可以由自己安排,原因是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比較少。這里面有怎樣的秘密呢?
每天,除上課以外的學習時間可被分為兩大部分:一是常規學習時間,主要用來完成老師當天布置的學習任務,“消化”當天所學的知識;二是自由學習時間,是指完成了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以后所剩下的歸自己支配的學習時間。
在常規學習時間內的學習有幾個特點:
學習內容是最基本的,在這部分時間內學習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到課堂學習的質量;
學習的任務是具體的,主要是由老師安排的,不必自己去安排;
帶點強制性,就是學習任務完成完不成,完成得好不好,是要接受老師檢查的。
由于上述三個特點,所以一般在常規學習時間內,學習的效率還是比較高的。
其實,你定計劃也就是定自由學習時間的計劃。你不能不承認,優等生確實比你會利用時間。
優等生把自由學習時間看做是制訂學習計劃的重點部分。努力提高常規學習時間的效率,增加自由學習時間,使學習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一旦你抓住了自由學習時間,將會給自己的學習和成長帶來極大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