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戰勝自卑——在滄海橫流中樹起自己的旗幟(1)

有的時候,阻礙我們前進的腳步的就是我們自己的想法。當你努力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似乎在心底總有一個聲音在對你說:“你不行,你做不到,你的能力不行,你沒有這樣的經驗,到最后你會輸得更慘……”這是自卑心理在作祟。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有更好的機會,就是無法戰勝自己的自卑心理,使我們失去了很多。

愛迪生說:“如果我們能做出所有我們能做的事情,我們毫無疑問地會使自己大吃一驚。”你一生中有沒有為自己的潛能大吃一驚過?事實上,人通常比自己認為的要好得多,對你的能力抱著肯定的想法,這樣就能發揮出心智的力量,并且會產生有效的行動。

阻礙你的就是自己設置的絆腳索。

自卑,就是自己輕視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卑心理嚴重的人,并不一定就是他本人具有某種缺陷或短處,而是不能容納自己,自慚形穢,常把自己放在一個低人一等,不被自己喜歡,進而演繹成別人看不起的位置,并由此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正是自卑這個絆腳索,阻礙著我們前進的步伐。

自卑的人心情低沉,郁郁寡歡,常因害怕別人瞧不起自己而不愿與別人來往,只想與人疏遠,缺少朋友,甚至自疚、自責、自罪;他們做事缺乏信心,沒有自信,優柔寡斷,毫無競爭意識,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悅和歡樂,因而感到疲勞,心灰意懶。

下面這些想法是自卑者的典型心理:

消極地看待問題,凡事總往壞處想:自卑者最難忘懷的便是失望和厄運。他們整天想著消極的事情,談了又談,算了又算,而且牢牢地記著,準備將來還要談這些事情。

多疑,對別人和自己的信心都不足:“別干這件事。恐怕這件事對你來說太吃力了,會把你搞垮的。”“肯定我要迷路,再也找不到那個地方了。”

高興不起來:如果你對于生活前景的看法是消極的,你就不可能快樂。對于情緒消極的自卑者來說,幾乎根本沒有過歡笑愉快的經歷。他們把現時可能享受的歡樂也失去了,因為他們還在回味昨日不愉快的記憶,沉溺于今日喚起的痛苦之中。

老是想掃興的事,一旦看到別人熱情地去做某件事,會覺得不可思議。他們把前途看得一片黯淡,連氣都透不過來,于是把所有的氣氛都破壞了。失敗者不管要做什么事情,總是處處碰上他們自己設下的牢籠,處處都應驗了他們自己所說的話。

不愿意改變,不愿意嘗試新事物。

總是自責和自怨自艾:“什么事情出了毛病都是我被責備。”“我們家的問題就是誰也不為我考慮。”

希望得到幫助或機會,又覺得沒有這樣的好事:“在這個城市里,要碰見一個好人是不可能的。”

意志消沉:自卑者的意志是消沉的,他們心情沉重的原因之一是“背負情感包袱”。他們像負重的牲畜一樣,把沒有解決的老問題、老矛盾背在身上,天天翻來覆去地叨念那些煩惱事情。

長期被自卑情緒籠罩的人,一方面感到自己處處不如人,一方面又害怕別人瞧不起自己,逐漸形成了敏感多疑、多愁善感、膽小孤僻等不良的個性特征。自卑使他們不敢主動與人交往,不敢在公共場合發言,消極應付工作和學習,不思進取。因為自認是弱者,所以無意爭取成功,只是被動服從并盡力逃避責任。

自卑的人,總哀嘆事事不如意,老拿自己的弱點比別人的強處,越比越氣餒,甚至比到自己無立足之地。有的人在旁人面前就臉紅耳赤,說不出話;有的人遇上重要的會面就口吃結巴;有的人認為大家都欺負自己因而厭惡他人。因此,若對自卑感處置不妥,無法解脫,將會使人消沉,甚至走上邪路,墮入犯罪的深淵,或走上自殺的道路。不良少年為了逃避自卑感會加入不良集團。

與此同時,長期被自卑感籠罩的人,不僅自己的心理活動會失去平衡,而且生理上也會引起變化,最敏感的是心血管系統和消化系統,將會受到損害。生理上的變化反過來又影響心理變化,加重人的自卑心理。

自卑,是個人對自己的不恰當的認識,是一種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消極心理。在自卑心理的作用下,遇到困難、挫折時往往會出現焦慮、泄氣、失望、頹喪的情感反應。一個人如果做了自卑的俘虜,不僅會影響身心健康,還會使聰明才智和創造能力得不到發揮,使人覺得自己難有作為,生活沒有意義。所以,克服自卑心理是一個重要的心理健康問題。

從自卑的束縛下解脫出來。

正如哲學家斯賓諾莎所說:“由于痛苦而將自己看得太低就是自卑。”這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自己看不起自己。

怎樣才能從自卑的束縛下解脫出來呢?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

認清自己的想法。

有時候,問題的關鍵是我們的想法,而不是我們想什么事情。人的自卑心理來源于心理上的一種消極的自我暗示,即“我不行”。悲觀者往往會有抑郁的表現,他們的思維方式也是一樣的。所以先要改變帶著墨鏡看問題的習慣,這樣才能看到事情明亮的一面。

放松心情。

努力地去放松心情,不要想不愉快的事情。或許你會發現事情真的沒有原來想的那么嚴重,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幽默學會用幽默的眼光看事情,輕松一笑,你會覺得其實很多事情都很有趣。與樂觀的人交往與樂觀的人交往,他們看問題的角度和方式,會在不知不覺中感染你。嘗試一點改變先做一點小的嘗試。比如換個發型,畫個淡妝,買件以前不敢嘗試的比較時髦的衣服……看著鏡子中的自己,你會覺得心情大不一樣,原來自己還有這樣一面。

尋求他人的幫助。

尋求他人的幫助并不是無能的表現,有時候當局者迷,當我們在悲觀的泥潭中拔不出來的時候,可以讓別人幫忙分析一下,換一種思考方式,有時看到的東西就大不一樣。

要增強信心。

因為只有自己相信自己,樂觀向上,對前途充滿信心,并積極進取,才是消除自卑、促進成功的最有效的補償方法。悲觀者缺乏的,往往不是能力,而是自信。他們往往低估了自己的實力,認為自己做不來。記住一句話:你說行就行。事情擺在面前時,如果你的第一反應是我行,我能夠,那么你就會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面對它。同時,你知道這樣繼續下去的結果是那么誘人,當你全身心投入之后,最后你會發現你真的做到了;反之,如果認為自己不行,自己的行為就會受到這念頭的影響,從而失去太多本該珍惜的好機會,因為你一開始就認為自己不行,最終失敗了也會為自己找到合理的借口:“瞧,當初我就是這么想的,果然不出我所料!”

正確認識自己。

對過去的成績要做分析。自我評價不宜過高,要認識自己的缺點和弱點。充分認識自己的能力、素質和心理特點,要有實事求是的態度,不夸大自己的缺點,也不抹殺自己的長處,這樣才能確立恰當的追求目標。特別要注意對缺陷的彌補和優點的發揚,將自卑的壓力變為發揮優勢的動力,從自卑中超越。

當在現實中陷入困境后,不要從一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切不可為了面子羞于求教,而要向朋友、同事虛心學習。

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長處與短處,因此,正確的比較應該全面。既比上,又比下;既比優點,也比缺點。跟下比,看到自身的價值;跟上比,鞭策自己求進步。這樣,就會得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結論。世上任何人都逃脫不了這個公式,明白了這一點,心理也就取得了平衡點。其實,最重要的比較,是自己跟自己比。走自己的路,奮發努力,不斷進步,放出自己的光和熱,這就是光榮的、有意義的人生。

客觀全面地看待事物。

具有自卑心理的人,總是過多地看重自己不利和消極的一面,而看不到有利、積極的一面,缺乏客觀全面地分析事物的能力和信心。這就要求我們努力提高自己透過現象抓本質的能力,客觀地分析對自己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尤其要看到自己的長處和潛力,而不是無端嗟嘆、妄自菲薄。

積極與人交往。

不要總認為別人看不起你而離群索居。你自己瞧得起自己,別人也不會輕易小看你。能不能從良好的人際關系中得到激勵,關鍵還在自己。要有意識地在與周圍人的交往中學習別人的長處,發揮自己的優點,多從群體活動中培養自己的能力,這樣可預防因孤陋寡聞而產生的畏縮躲閃的自卑感。

在積極進取中彌補自身的不足。

有自卑心理的人大都比較敏感,容易接受外界的消極暗示,從而愈發陷入自卑中不能自拔。而如果能正確對待自身缺點,把壓力變動力,奮發向上,就會取得一定的成績,從而增強自信,擺脫自卑。

有個小男孩名叫湯姆·鄧普西。他生下來就只有半只右腳和一只畸形的右手。但他父母親常會告訴他:“湯姆,其他男孩能做的事情你都能做。為什么不能呢?你沒有任何比別人差勁的地方,任何孩子可以做的事情,你一樣能做到!”

后來湯姆要玩橄欖球。他發現自己比在一起玩的其他男孩要踢得遠多了。為了能實現這個愿望并發揮出這種能力,他找人為他訂做了一雙鞋子。

他參加了踢球測驗,并且得到了一份衛鋒隊的合約。但教練卻婉轉地告訴他:“你不具有做職業橄欖球員的條件,去試試其他的事業吧!”最后他申請進入新奧爾良圣徒隊,教練看他對自己充滿了信心,就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接受了他。兩星期后,教練完全改變了想法,因為他在一次友誼賽中因踢出55碼遠的好成績而得分,這使他獲得圣徒隊職業球員的身份,而且在那一季中為他的球隊踢得了99分。

最偉大的一天到來了!那天球場上坐滿了6萬多球迷。球是在28碼線上,比賽只剩下幾分鐘,球隊把球已經推進到35碼線上,但是可以說根本就沒有時間了。“湯姆·鄧普西,進場踢球!”教練大聲說。當湯姆走進場的時候,他知道他的隊距離得分線有55碼遠,這也等于說他要踢出63碼遠。在正式比賽中踢得最遠的記錄是55碼,由巴爾第摩雄馬隊畢特·瑞奇查踢出來的。湯姆閉上眼睛對自己說道:“我一定能行!”只見他全力踢在球身上,球筆直前進,但是踢得夠遠嗎?6萬多球迷屏氣觀看,然后看見終端得分線上的裁判舉起了雙手,表示得了3分。球在球門橫桿之上幾寸的地方越過,湯姆所在的球隊以19比17獲勝。球迷瘋狂呼叫,為踢得最遠的一球而興奮。“真是難以相信!”有人大聲叫道。這居然是由只有半只右腳和一只畸形手的球員踢出來的!但湯姆只微微一笑,他想起了父母,他們一直告訴他的是他能做什么,而不是他不能做什么。他之所以能創造出如此了不起的紀錄,正如他自己所說的:“我從來不知道我有什么不能做的,也沒人這樣告訴過我!”

人生的法則就是信念的法則。

人生的法則就是信念的法則,許多人相信運氣,“運氣”在自己身上始終處于主導地位,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要先問一問“運氣”,這樣的人也是無法戰勝自己的。他們不信任自己,把一切成功的因素都放在外部環境中,他們無法擺脫自己給自己設置的茫然的外套。

哈佛大學的一位教授主持了一個有趣的實驗,實驗對象是三群學生與三群老鼠。

他對第一群學生說:“你們很幸運,你們將和天才小白鼠同在一起。這些小白鼠相當聰明,它們會到達迷宮的終點,并且吃許多干酪,所以要多買一些喂它們。”

他告訴第二群學生說:“你們的小白鼠只是普通的小白鼠,不太聰明。它們最后還是會到達迷宮的終點的,并且吃了一些干酪,但是不要對它們期望太大,它們的能力與智能都很普通。”

他告訴第三群學生說:“這些小白鼠是真正的笨蛋。如果它們能找到迷宮的終點,那真是意外。它們的表現或許很差,我想你們甚至不必買干酪,只要在迷宮終點畫上干酪就行了。”

以后六個星期,學生們都在精心地從事實驗。天才小白鼠就像天才人物一樣地行事,它們在短時間內很快就到達了迷宮的終點。你期望從一群“普通小白鼠”那里得到什么結果呢?它們也會到達終點,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并沒有寫下任何速度記錄。至于那些愚蠢的小白鼠,那更不用說了,它們都有真正的困難,只有一只最后找到迷宮的終點,那可以說是一個明顯的意外。

有趣的事情是,根本沒有所謂的天才小白鼠和愚蠢小白鼠之分,它們都是同一窩小白鼠中的普通小白鼠。這些小白鼠的成績之所以不同,是參加的學生態度不同而產生的直接結果。簡而言之,學生們因為聽說小白鼠不同而采取了不同的態度,而不同的態度導致不同的結果。

學生們并不懂得小白鼠的語言,但是小白鼠懂得態度,因而態度就是語言。其實,如果真的要在做事的過程中加上運氣的成分的話,在“運氣”這個詞的前面應該再加上一個詞,就是“勇氣”。相信運氣可支配個人命運的人,總是在等待著什么奇跡的出現。這種人只要他上床稍稍一躺下,就會夢見中了大獎或者是挖到金礦般能突然致富的夢;而那些不這樣想的人,就會依據個人心態的趨向為他自己的未來不斷努力。

依賴運氣的人們常常滿腹牢騷,只是一味地期待著機遇的到來。至于獲得成功的人,他覺得唯有信念方能左右命運,因此他只相信自己的信念。

在別人看來不可能的事,如果當事人能從潛在意識去認為“可能”,也就是相信可能做到的話,事情就會按照那個信念的強度如何,而從潛在意識中激發出極大的力量來。這時,即使表面看來不可能的事,也能夠做到了。

人類是自己思想的產物,所以我們應當有高標準,提高自信心,并且執著地相信必能成功,高標準會使你朝高處走。

人人都希望成功,最實用的成功經驗,那就是“堅定不移的信心”。可是真相信自己的人并不多,結果,真正做到的人也不多。

有時候,你可能會聽到這樣的話:“光是像阿里巴巴那樣喊‘芝麻,開門’就想使門真的移開,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說這話的人把“信心”和“想象”等同起來了。不錯,你無法用“想象”來移動一座山,也無法常“想象”實現你的目標,但是只要有信心,你就能移動一座山。只要相信你能成功,你就會贏得成功。

關于信心的威力,并沒有什么神奇或神秘可言。信心起作用的過程其實很簡單:相信“我確實能做到”的態度,產生了能力、技巧與力這些必備條件,每當你相信“我能做到”時,自然就會想出“如何去做”的方法。

大部分的人可能都認為自己不是個成功的人,而且也認為成功對自己來說是不可能實現的,說不定早已灰心喪氣了。的確,成功的人不多,所以你或許是個不幸的人。但最起碼的事實卻是:其實任何人都有成功的機會,只是不想去獲得它而已。因為你早已經放棄想要成功,所以機會就棄你而去。

如果你想成功的話,首先必須希望成功,相信會成功。

“不能”是自己強加的。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存在著自卑,但是自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無法戰勝自卑,沉浸在自卑當中而喪失了追求成功的勇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汉寿县| 蒲江县| 绵阳市| 襄樊市| 巴林右旗| 鲁甸县| 临海市| 讷河市| 阿鲁科尔沁旗| 闵行区| 朔州市| 东安县| 陆川县| 泰兴市| 广德县| 鸡西市| 仪征市| 钟山县| 垫江县| 福泉市| 花莲县| 孟津县| 广灵县| 高邮市| 富顺县| 乐山市| 江安县| 灌阳县| 安福县| 陇南市| 交城县| 蒙城县| 金华市| 泰来县| 蓝山县| 牙克石市| 根河市| 夏河县| 平塘县| 定陶县| 松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