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戰(zhàn)勝自卑——在滄海橫流中樹起自己的旗幟(2)
- 戰(zhàn)勝自己大全集(超值金版)
- 趙凡禹編著
- 4017字
- 2014-03-14 17:16:33
從前在美國有個人,相貌極丑,街上行人都要掉頭對他多看一眼。他從不修飾,到哪兒都不在乎衣著。窄窄的黑褲子,傘套似的上衣,加上高頂窄邊的大禮帽,仿佛要故意襯托出他那瘦長條的個子,走路姿勢難看,雙手晃來蕩去。
他是小地方出生的人,盡管后來身居高職,但直到臨終,舉止仍是老樣子,仍然不穿外衣就去開門,不戴手套就去歌劇院,總是講不得體的笑話,往往在公眾場合忽然憂郁起來,不言不語。無論在什么地方在法院、講壇、國會、農(nóng)莊,甚至于他自己家里他處處都顯得格格不入。
他不但出身貧賤,而且身世蒙羞,母親是私生子,他一生都對這些缺點非常敏感。
沒人出身比他更低,但也沒有人比他升得更高。他后來任美國大總統(tǒng),這個人就是林肯。
一個人有這么多的弱點而不去克服,難道也能得到像林肯那樣的成就?其實,林肯并不是用每一個長處抵每一個短處以求補償,而是憑偉大的睿智與情操,使自己凌駕于自己的一切短處之上,置身于更高的境界。只在一個方面,就是通過教育,來補償自己的不足。他用拼命自修的方法來克服早期的障礙。他非常孤陋寡聞,在20歲以前聽牧師布道,他們都說地球是扁的。他在燭光、燈光和火光前讀書,讀得眼珠子在眼眶里越陷越深,眼看知識無涯而自己所知有限,總是感覺沮喪。他填寫國會議員履歷,在教育一項下填的竟然是:“有缺點。”
可見,林肯的一生不是沉浸在自卑中,而是對一切他所缺乏方面的全面補償。他不求名利地位,不求婚姻美滿,集中全力以求達到自己心中更高的目標,他渴望把他的獨特思想與崇高人格里的一切優(yōu)點奉獻出來,從而造福人類。
但是,作為平凡的人必須選擇可以達到的目標,不可好高騖遠,妄自追求那些根本達不到的目標。
許多心理學家認為,自卑是由于一種過多地自我否定而產(chǎn)生的自慚形穢的情緒體驗。其主要表現(xiàn)為對自己的能力、學識、品質(zhì)等自身因素評價過低;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經(jīng)不起較強的刺激;謹小慎微,多愁善感,常產(chǎn)生猜疑心理;行為畏縮、瞻前顧后等。自卑心理可能產(chǎn)生在任何年齡段和各種各樣的人身上,比如說,德才平平,生命仍未閃現(xiàn)出輝煌與亮麗,往往容易產(chǎn)生看破紅塵的感嘆和流水落花春去也的無奈,以至于把悲觀失望當成了人生的主調(diào);經(jīng)過奮力拼搏,工作有了成績,事業(yè)上創(chuàng)造了輝煌,但總擔心風光不再,容易產(chǎn)生前途渺茫、四大皆空的哀嘆;隨著年齡的增長,青春一去不回頭,往往容易哀怨歲月的無情和發(fā)出紅日偏西的無奈……這種自卑心理是壓抑自我的沉重精神枷鎖,是一種消極、不良的心境。它消磨人的意志,軟化人的信念,淡化人的追求,使人銳氣鈍化,畏縮不前,從自我懷疑、自我否定開始,以自我埋沒、自我消沉告終,使人陷入悲觀哀怨的深淵不能自拔,真是害莫大焉。
自卑是一種消極的自我評價或自我意識,自卑感是個體對自己能力和品質(zhì)評價偏低的一種消極情感。自卑感的產(chǎn)生,不是其認識上的不同,而是感覺上存在差異。其根源就是人們不喜歡用現(xiàn)實的標準或尺度來衡量自己,而相信或假定自己應(yīng)該達到某種標準或尺度。如“我應(yīng)該如此這般”、“我應(yīng)該像某人一樣”等。這些追求大多脫離實際,只會滋生更多的煩惱和自卑,使自己更加抑郁和自責。自卑是人生成功之大敵。自古以來,多少人為自卑而深深苦惱,多少人為尋找克服自卑的方法而苦苦尋覓。
強者不是天生的,強者也并非沒有軟弱的時候,強者之所以成為強者,在于他善于戰(zhàn)勝自己的軟弱。
一代球王貝利初到巴西最有名氣的桑托斯足球隊時,他害怕那些大球星瞧不起自己,竟緊張得一夜未眠,他本是球場上的佼佼者,但卻無端地懷疑自己,恐懼他人。后來他設(shè)法在球場上忘掉自我,專注踢球,保持一種泰然自若的心態(tài),從此便以銳不可當之勢踢進了1000多個球。
球王貝利戰(zhàn)勝自卑的過程告訴我們:不要懷疑自己、貶低自己,只需勇往直前,付諸行動,就一定能走向成功。
現(xiàn)在的問題是:假定你有一兩種自卑感,而想加以利用,轉(zhuǎn)弱為強,辦得到嗎?
當然,這并不容易。但是辦不到嗎?就人過去的經(jīng)驗來說,并非如此。有幾位偉人的生平就是一部奮斗史,顯示出借補償作用而獲得成就的可能性有多大。讀達爾文、濟慈、康德、拜倫、培根、亞里士多德的傳記,就不會不明白,他們的品格和一生,都是個人缺陷形成的。像亞歷山大、拿破侖、納爾遜,是因為生來身材矮小,所以立志要在軍事上獲得輝煌成就;像蘇格拉底、伏爾泰,是因為自慚奇丑,所以在思想上痛下工夫而大放光芒。
唯一的阻礙,不是我們不能改變自己,也不是改變的困難,而是我們不要改變。只要別人或是別的事物改變了,你就會看到,我們把自己調(diào)整得多好。
現(xiàn)在就是開始的時候了,任何人都有自卑的時候,但不能因自卑而影響自己的生活,我們可以過更好的生活。我們不應(yīng)讓自卑感作祟而使自己覺得難堪,應(yīng)該像一般成功快樂的人那樣,好好地發(fā)揮自卑感原有的作用。雖然起初不大有把握,可是我們會發(fā)現(xiàn)我們自己不再受它的驅(qū)使,而是在利用它,將人生變得更精彩更豐富。
摒棄懷疑,敢于肯定自己。
人在出生前,已經(jīng)具備了一切最完美的條件,且成功地成為唯一的勝利者。再次喚醒我們沉睡的潛能,所有足以帶領(lǐng)我們邁向巔峰的成功因子,都早已安置在你心里,只要我們了解、開始發(fā)揮潛能,無需經(jīng)過任何訓練,我們將立刻成為成功跑道上的最佳選手。
一對老夫婦省吃儉用地將4個孩子撫養(yǎng)長大。歲月匆匆,他們結(jié)婚已有50年了,擁有極佳收入的孩子們,正秘密商議著要送給父母什么樣的金婚禮物。
由于老夫婦喜歡攜手到海邊享受夕陽余暉,孩子們決定送給父母最豪華的愛之船旅游航程,好讓老兩口盡情徜徉于大海的旖旎風情之中。
老夫婦帶著頭等艙的船票登上豪華游輪,可以容納數(shù)千人的大船令他們贊嘆不已。而船上更有游泳池、豪華夜總會、電影院等等,真令他們倆感到驚喜無限。
美中不足的是,各項豪華設(shè)備的費用皆十分昂貴,節(jié)儉的老夫婦盤算自己不多的旅費,細想之下,實在舍不得輕易去消費。他們只得在頭等艙中安享五星級的套房設(shè)備,或流連在甲板上,欣賞海面的風光。
幸好他們怕船上伙食不合胃口,隨身帶著一箱方便面,既然吃不起船上豪華餐廳的精致餐飲,只好以方便面充饑,間或想變換口味吃吃西餐,便到船上的商店買些西點面包和牛奶。
到了航程的最后一夜,老先生想想,若回到家后,親友鄰居問起船上餐飲如何,自己竟答不上來,也是說不過去。和太太商量后,老先生索性狠下心來,決定在晚餐時間到船上餐廳用餐,反正是最后一餐,明天即是航程的終點,也不怕寵壞了自己。
在音樂及燭光的烘托之下,歡度金婚紀念的老夫婦仿佛回到初戀時的快樂。
在舉杯暢飲的笑聲中,用餐時間已近尾聲,老先生意猶未盡地招來侍者結(jié)賬。侍者很有禮貌地請問老先生:“能不能讓我看一看您的船票?”
老先生聞言不由得生氣,“我又不是偷渡上船的,吃頓飯還得看船票?”嘟囔中,他拿出了船票。
侍者接過船票,拿出筆來,在船票背面的許多空格中劃去一格。同時驚訝地問:“老先生,您上船以后,從未消費過嗎?”老先生更是生氣,“我消不消費,關(guān)你什么事?”
侍者耐心地將船票遞過去,解釋道:“這是頭等艙的船票,航程中船上所有的消費項目,包括餐飲、夜總會以及其他活動,都已經(jīng)包括在船票內(nèi),您每次消費只需出示船票,由我們在背后空格注銷即可。老先生您?”
老夫婦想起航程中每天所吃的方便面,而明天即將下船,不禁相對默然。
我們是否曾經(jīng)想過,在我們來到世界的那一刻,上天已經(jīng)將最好的頭等艙船票交給了我們。是的,我們可以在物質(zhì)上、心靈上,完全可以享有最豪華的待遇,只要我們愿意出示船票。更重要的是,千萬不要浪費了本來屬于我們的頭等艙船票。
當然也有許多人在他們的一生,只是過著猶如借方便面充饑一般的生活。這并非是他們應(yīng)有的船票,但他們未曾想到去使用,或根本不知道船票的價值。甚至當有人好意提示時,還像那位老先生一樣大發(fā)雷霆。
現(xiàn)在,我們應(yīng)該已十分明白自己的價值了。在我們懂得運用自己的優(yōu)勢之后,別忘了順便扮演侍者的角色,提醒我們周圍的人也能夠清楚自己的價值。可不要像老夫婦的孩子們一樣,只給了頭等艙船票,但未告知其用途。
其實,我們可以擁有最豪華的人生旅程,如同侍者所作的提醒,我們已被正式通知了。自己想成為什么樣的人、自己究竟想做什么,這是關(guān)系一個人一生事業(yè)成敗的基本條件,必須要與一個人到底適合做什么相結(jié)合。
這究竟是為什么?這是因為只有了解自己到底適合做什么,并按照此方向去努力,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才會變得明確。如此一來,無論現(xiàn)狀多么不幸,遭遇到多大的困難,我們也不會迷失自己的方向,才能重新站立起來。
曾經(jīng)有人說過:“有了愛好才能做得精巧。”因為能對自己熱衷的事情使出全力,腦袋中閃過一個又一個精彩的點子,而這些強烈的熱情及信念促使行動產(chǎn)生,就能夠讓我們扎實地走上成功之道。相反來說,“這工作真無聊,不適合我”的想法,心不甘情不愿去工作的話,將永遠都無法獲得成功,結(jié)果終其一生都無法找到由工作而產(chǎn)生的生存價值。
以前有一位李先生27歲時覺得:因為祖父和父親都是律師,所以我也應(yīng)為考取律師執(zhí)照而念書。但是他幾年來一直沒有通過律考。
實際上,他并不適合律師那樣的工作,以他個人條件而言,他最好從事富有創(chuàng)意性的工作。最終,他試著轉(zhuǎn)換人生方向,結(jié)果相當?shù)暮谩?
沒有經(jīng)驗也沒有實際工作成績的李先生,以建筑師之身份進入某家公司,不到一年的時間,他所構(gòu)思的設(shè)計就在設(shè)計比賽中得獎了。李先生如此大逆轉(zhuǎn)的改行真是非常正確的決定。因為他的天賦并不在律師,而是建筑師。其實,這世界上不存在沒有用處的人,天生我材必有用。
這是一場歷史上曾記錄的世紀大賽跑。
參賽的人數(shù)非常多,有三億多人報名參加。比賽的路程艱苦異常,而比賽的結(jié)果只取第一名,并沒有亞軍和季軍。之所以會有那么多人參加,是因為優(yōu)勝者可以獲得有史以來最大的獎賞。
比賽開始,在第一道關(guān)卡的障礙處就淘汰了大多數(shù)的參賽者,一部分因畏懼障礙而退縮,另一部分則因無法通過難度極高的障礙而遭淘汰,能過關(guān)的只剩下千分之一,他們繼續(xù)向前跑。
緊接而來的,是一大片綿延無垠的沙漠。根據(jù)比賽的規(guī)定,參賽者不得攜帶飲水,只能憑借自己的耐力與體力,跑完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