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發現自我——在第一時間找到自己的最強項(2)

我們都曾聽過:某人為了遷就父母的想法,選了一門自己不喜歡的專業,或者娶了自己不愛的人,要么是從事自己不喜歡的職業。某人看別人在商場中大發利市,便盲目跟從,結果經營不善,虧損累累……所有這些都是源于你缺乏自信,不相信自己能夠承擔自己的現在與未來,所以你才努力地把自己的一切依附于別人。事實上,如果連你自己都不能肯定地相信自己,別人的鼓勵是根本產生不了什么作用的。別人的想法永遠不能完全代表你自己,你也絕對有權去決定要不要接受別人的意見或是受不受別人的影響。

把自己當作生命的重心,說通俗些就是倡導人“自私”,雖然這與我們“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仁”道大相徑庭。

我們中國人素來以“愛人”為美德,而以“愛己”也就是“自私”為恥?!皭奂骸本蜁馊俗h論,為人不齒。

其實,自私不是件壞事。做人要自私,但不吝嗇、不損人。自私,就要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看問題、做事情,也就是以自己為中心、重心。

自私也并不是件見不得人、不光彩的勾當。相反,一味妥協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像童話里那只善良、軟弱的仙鳥,為報答救命恩人,每次都拔下自己的一根羽毛,滿足他的需要。終于,在嚴寒的冬夜,沒有了一根羽毛的它凍死在廣場的雕塑上。它至死也不會明白,正是它的所謂“善良”、“愛人”,才培養了對方的貪欲和惰性,也使它失去了生命。人不也是這樣嗎?

就如愛人,把愛情作為生命的中心,把自己的全部交給所愛的人,生命就不再屬于自己,而愛人也會因此背上沉重的負擔。愛情本來就是兩顆獨立的心相互碰撞的結晶,試想只剩一顆躍動的心,愛情的火焰還能燃燒多久?倚靠著別人過一時還行,一輩子呢?

就如親人,年少時我們有長輩的呵護疼愛,年老時我們有兒孫的孝敬關愛,但他們都曾經或都將會有自己的生活,都將離我們而去。

事實上,只有自己才是生命的重心,只有自己才完全屬于自己,無論年少年老,無論得失成敗,都是自己??嘁擦T,累也罷,為著自己,無怨無悔,勤勤懇懇。

當我們把自己作為生命的重心時,我們就把自己當作知己,當作朋友,我們和自己談心,交流,監督自己,懲罰自己,獎賞自己,安慰自己,沒有偽裝,沒有隱私,獲得靈魂的安寧,接受正義的審判。為自己的快樂而快樂,為自己的憂傷而憂傷。

記?。褐挥心悴攀悄闵嬲闹匦?,也唯有你才能給自己最有力的肯定,那才是你成長中的突破,潛能開發的最佳基礎。

真實的自我是最可貴的。

現代社會是快節奏的。你在大街上看到的每一個人,都是行色匆匆,似乎有永遠做不完的事,整天都是忙忙碌碌的。如果你走上前去,隨意問一個從你身旁擦肩而過的行人:你活在你真實的生命里嗎?對方給你的也許是一臉的茫然。在商品經濟大潮下,許多人失去了真實的自我。

當儒雅的學者離開大學講堂到潮起潮落的商海里去搏擊時,當富于激情的詩人丟下自己的筆沉浸于股市行情的跌宕起伏時,你不僅要問:他們快樂嗎?他們有自己的歸屬感嗎?當他向你呈上前綴著一大堆各種各樣的頭銜的名片時,你是羨慕他的成就,還是遺憾他的缺失?

一位作家講了這樣一件事。一天,他到一所寺廟里去吃了一次齋飯。席間,他問僧人寺廟的齋飯為何這般清淡?為什么不多放一些作料?為什么不把油鹽放重一些呢?這位老僧指著桌上的一盤青菜笑著說:世上人人都吃青菜,可是又有幾個人品嘗出青菜的味道。要想品出青菜的味道,只要將其洗凈放在清水里煮便可,這樣我們吸取的才是青菜真正本色的營養。而世人席間所吃的青菜,看似做法講究,五味調和,味道鮮美,其實,他們嘗的不過是青菜的作料的味道而已,滿意的不過是廚師的精湛的技術而已,至于青菜的味道和營養,他們并沒有品嘗到。

老者的一席話,道出了我們生活中時時處處所疏忽和遺忘的本色。是啊!在如今這個復雜多變的社會中,人人為了保護自己,都刻意地給自己加點“作料”,粉飾自身。雖然這是一種自我保護的需要,然而,正因為人人都戴著面具,我們正漸漸地失去做人真實的一面,很難體會到真實給我們帶來的美。

真實是保持做人本色的本真體現,做人就應該講究真實。真實是難得之美。

當我們與自己內心和諧一致的時候,當我們與同樣真誠直率的人在一起的時候,我們覺得自己是真實的。真實就像循環的能量一樣幫助我們充滿活力。在兒童故事《棉絨兔子》里,玩具兔子問道:什么是真實?真實就是自然發生在你身上的事。玩具皮馬給它解釋說。

除去面具,回想你覺得自己“真實”的時刻。想一想你有哪些尖利的、脆弱的,或者需要小心保存的地方。你是不是很容易發火、受驚或者期望別人按照你的意愿做事?改變這些行為的一個辦法是把它們說出來。我們不一定要做完人;相反,承認自己的不足可以使我們更加真實,也更容易建立親密關系。

保持做人的本色,就是不要丟掉自己真實的一面,用你真實的一面去體察,你就能夠透過膚淺的表象,看到一個人的實質。

隨著我們自己變得越來越真實,我們看到表面之下的靈魂,不再擔心年齡、外表和日漸稀疏的頭發。這個時候,我們看到了精神的美,那是由親密而生的溫暖所滋養的。一個人最為看重的幸福和成功只能從自己生命的本色里去獲得。富翁看重金子,而本分的莊稼人卻看重腳下那片拴緊他們靈魂的土地,因為他們深信“泥土里面有黃金”。

失去本色的人生是灰色的、無光澤的人生,做人,就應該保持自己的本色。

是否掌握命運,在于對自己的了解。

魯迅在《祝?!防锩鑼懴榱稚┻@個人物,是一個只知向神佛乞求改變自己命運的不幸女人。時至今天,還有很多人一旦在前進的道路上遭遇困難、碰到挫折、面臨逆境、身處不幸之時,也總是抱怨自己的命運,嗟嘆自己的命運是如此的多舛,從而輕易把自己的失敗歸責于他人,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把命運的改變希冀于上帝的垂青。

每個人對自己都是有所了解的,只不過有的人了解得比較清楚,有的人卻從未認真想過,還不太清楚。有的人過高地估計了對自己的認識,而有的人卻總是看低自己的能力。對自己命運的掌握,全在于對自己的了解上,這就是說要知命。

可是偏偏就有那么一種人,對自己的命運越了解,越是清楚,反而越是相信在冥冥之中有個東西在主宰自己的命運,認為自己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都是上天安排好的,是上天注定的。于是放棄抗爭的努力,讓很多能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從身邊白白溜走。不去做主觀努力,只知一味地等待,看到一只兔子撞死在樹樁上,就一輩子守在樹樁旁,從未想過還可以離開樹樁到其他地方去抓兔子。

做人不應該是這個樣子。做人就應該樂天知命,知命而不信命。人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歷史前進的步伐就是那些從不相信命運,從不向命運低頭服輸的人引領著的。昔日,陳勝、吳廣高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首先向自己的命運進行了抗爭。做人更應該這樣,更應該經常向自己發問:“難道我就是這個樣子,不能改變嗎?”人對人的超越,最主要的是對自我的超越。只有超越自我,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才能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

出生在同樣的環境中,坐在同一間教室里,聽同樣的老師講課,畢業后的結果卻大相徑庭,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看來不是一個簡單環境決定論所能回答得了的。這其中,顯現出來的差別就在于每個人對待自己命運的不同態度。相信命運與不相信命運的人的結果有著很大的差異。

可見,人的處境永遠不是僵直呆死與毫無道理可講的,處境是按照一定的規律而變化的。人都會有自己的機遇也會有自己的挫折,有自己的無常也會有自己的有常,有自己的順風也會有自己的厄運。命運由我做主,幸福在于自己去尋求,無論身處逆境、順境或是俗境,時刻以一種樂天知命而不信命的態度超越自己,去做自己命運的主人。

擁有特長的人在哪里都不會被埋沒。

愛迪生說:“如果一個人擁有一種別人所需要的特長,那么無論他在哪里都不會被埋沒?!?

目標是一種方向,需要恰當地選擇。假如你的一個目標發生了問題,應當更換另一個目標,這樣才能重新確定自己的強項!

1888年,作為銀行家的里凡·莫頓先生成為美國副總統候選人,一時聲名赫然。1893年夏天的某個時候,美國國防部部長詹姆斯·威爾遜先生到華盛頓拜訪里凡·莫頓。在談話之中,威爾遜偶然問起里凡·莫頓是怎樣由一個布商變為銀行家的,里凡·莫頓說:“那完全是因為愛默生一句話。事情是這樣的:當時我還在經營布料生意,業務狀況比較平穩。但是有一天,我偶然讀到愛默生寫的一本書,愛默生在書中寫的這樣一句話映入了我的眼簾:‘如果一個人擁有一種別人所需要的特長,那么無論他在哪里都不會被埋沒?!@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頓時使我改變了原來的目標。”“當時我做生意本來就很守信用,但是與所有商人一樣,難免要去銀行貸些款項來周轉??吹搅藧勰哪蔷湓捄?,我就仔細考慮了一下,覺得當時各行各業中最急需的就是銀行業。人們的生活起居、生意買賣,處處都需要金錢;天下又不知有多少人為了金錢,要翻山越嶺、吃盡苦頭。”“于是,我下決心拋開布行,開始創辦銀行。在穩當可靠的條件下,我盡量多往外放款。一開始,我要去找貸款人,后來,許多人都開始來找我了。由此可見,任何事情,只要腳踏實地地去做,不可能會失敗?!?

自古以來,不知有多少人因為一生干著不恰當的工作而遭到失敗。在這些失敗者中,有不少人做事都很認真,似乎應該能夠成功,但實際上卻一敗涂地,這是為什么呢?原因在于,他們沒有勇氣放棄那耕種已久但荒蕪貧瘠的土地,沒有勇氣再去找那肥沃多產的田野,所以,只好眼看著自己白白花費了大量的精力,消耗了寶貴的光陰,但仍然一事無成。其實,他們早該知道,這完全是由于他們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但他們可能仍然糊里糊涂,繼續過著渾渾噩噩的日子。

如果你以相當的精力長期從事一種職業,但仍舊看不到一點進步、一點成功的希望,那么你就應該反思一下:從自己的興趣、目標、能力來說,自己究竟是否走錯了路?如果走錯了路,就應該及早掉頭,去尋找適合自己、更有希望的職業。

如果你所從事的事業一直沒有成功的希望,那就不必再浪費時間了,不要再無謂地消耗自己的力量,而應該再去尋找另一片沃土。

當然,在你重新確定目標、改變航向之前,一定要經過慎重的考慮,尤其不可三心二意,不可以既要抱著這個又想要那個。在美國西部,有一位著名的木材商人,他曾經做了40年的牧師,可是一直無法成為一個勝任而出色的牧師。他考慮再三后,對自己的優勢和弱點有了重新的認識,于是立刻改變目標,開始經營商業。他從此一帆順風,最終成為一個全國有名的木材商人,富甲一方。

兩顆同樣的種子由于落在不同的地方,一顆長成蓬勃茂盛的參天大樹,一顆長得瘦枝細葉、異常矮小。可見,環境對事物、對人的影響力也不容輕視。

一個人由于找錯了職業以致不能充分發展自己的才干,這實在是件可惜的事情。但是,只要他能夠認識到這個問題,就算晚了一些,也仍然有東山再起的希望。只要找到正確的方向,就完全有可能走上成功之路。到那時,他一定會感到自己的生活和思想都煥然一新,似乎變成了一個新人一般。

剪掉旁枝才能茁壯成長。

對大部分人來說,如果一入社會就善于利用自己的精力,不讓它消耗在一些毫無意義的事情上,那么就有成功的希望。但是,很多人卻偏偏喜歡東學一點、西學一下,盡管忙碌了一生卻往往沒有什么專長,結果,到頭來什么事情也沒做成,更談不上有什么強項。

在發揮專長方面,螞蟻是人們最好的榜樣。它們馱著一大顆食物,齊心協力地推著、拖著它前進,一路上不知道要遇到多少困難,要翻多少跟斗,千辛萬苦才把一顆食物弄到家門口。螞蟻給我們最好的教益是:只要不斷努力、持之以恒,就必定能得到好的結果。

明智的人最懂得把全部的精力集中在一件事上,唯有如此方能實現目標;明智的人也善于依靠不屈不撓的意志、百折不回的決心以及持之以恒的忍耐力,努力在人們的生存競爭中去獲得勝利。

那些富有經驗的園丁往往習慣把樹木上許多能開花結實的枝條剪去,一般人往往覺得很可惜。但是,園丁們知道,為了使樹木能更快地茁壯成長,為了讓以后的果實結得更飽滿,就必須要忍痛將這些旁枝剪去。否則,若要保留這些枝條,那么將來的總收成肯定要減少無數倍。

那些有經驗的花匠也習慣把許多快要綻開的花蕾剪去,這是為什么呢?這些花蕾不是同樣可以開出美麗的花朵嗎?花匠們知道,剪去其中的大部分花蕾后,可以使所有的養分都集中在其余的少數花蕾上。等到這少數花蕾綻開時,一定可以成為那種罕見、珍貴、碩大無比的奇葩。

做人就像培植花木一樣,青年男女們與其把所有的精力消耗在許多毫無意義的事情上,還不如看準一項適合自己的重要事業,集中所有精力,埋頭苦干,全力以赴,肯定可以取得杰出的成績。

如果你想成為一個眾人嘆服的領袖,成為一個才識過人、無人可及的人物,就一定要排除大腦中許多雜亂無緒的念頭。如果你想在一個重要的方面取得偉大的成就,那么就要大膽地舉起剪刀,把所有微不足道的、平凡無奇的、毫無把握的愿望完全“剪去”,在一件重要的事情面前,即便是那些已有眉目的事情,也必須忍痛“剪掉”。

世界上無數的失敗者之所以沒有成功,主要不是因為他們才干不夠,而是因為他們不能集中精力、不能全力以赴地去做適當的工作,他們使自己的大好精力東浪費一點、西消耗一些,而他們自己竟然還從未覺悟到這一問題:如果把心中的那些雜念一一剪掉,使生命力中的所有養料都集中到一個方面,那么他們將來一定會驚訝自己的事業上竟然能夠結出那么美麗豐碩的果實!

擁有一種專門的技能要比有十種心思來得有價值,有專門技能的人隨時隨地都在這方面下苦功求進步,時時刻刻都在設法彌補自己的缺陷和弱點,總是要想到把事情做得盡善盡美。而有十種心思的人就和他不一樣,他可能會忙不過來,要顧及這一點又要顧及那一個,由于精力和心思分散,事事只能做到“尚可”為止,結果當然是一事無成。

現代社會的競爭日趨激烈,所以,你必須專心致志,對自己的工作全力以赴,這樣才能做到得心應手,有出色的業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六盘水市| 昌宁县| 镇原县| 南溪县| 兰州市| 灵石县| 图们市| 当涂县| 桂平市| 乐昌市| 崇义县| 晋城| 孝义市| 宣武区| 广饶县| 盱眙县| 巨鹿县| 广南县| 襄樊市| 肇州县| 尖扎县| 德兴市| 永登县| 遂川县| 息烽县| 定南县| 秦安县| 伊川县| 新津县| 靖州| 巴塘县| 上栗县| 乐东| 桃园市| 隆安县| 德清县| 丰宁| 拜城县| 澄城县| 皮山县| 洛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