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課的哨聲吹響后,燕燕夾著書本走出了教室。后面頓時傳來一陣喧鬧聲,學生一窩蜂地涌出教室。雖已是隆冬時節,在避風的角落里曬太陽還是很舒服的。燕燕微笑著和幾個端著茶杯曬太陽的老師打了聲招呼,徑直走進了自己的辦公室。室內溫熱,爐子上的水壺冒著熱氣嗡嗡作響,水快要開了。
燕燕在這所學校已經呆了兩個多月,早已適應了這里的教學和環境。她心心念念盼望的那場考試仍然似有似無卻也遙遙無期。一個月后,和燕燕同一屆畢業的師范類院校的中專畢業生通過上崗考試后就相繼被安排到了各個鄉鎮小學任教,包括燕燕的幾個同學。在存生和秀榮的激勵下,燕燕仍然一邊復習一邊等待著所謂的考試和機會。存生隔三差五打電話給柳義明探聽消息,回復大體都是,讓燕燕在家好好復習,一有消息他立馬通知。
呆在家里的燕燕徹底把自己封閉了起來,甚至不愿意出大門。干完家里的活她就執著于看書和練毛筆字。她決定今年家里的對聯由她執筆書寫,同時,她也萌生了許多新的想法。她想一氣呵成考完英語??频氖S嗾n程,先把??莆膽{拿到手。即使是工作分配沒有著落,有了??莆膽{外出找工作的機會應該會更多。她還暗下決心,考完??圃僮詫W考取本科文憑。或許那個時候,憑著自己的高學歷就能得到一份滿意的工作。柳義明也曾這樣鼓勵過她。剛畢業找工作的時候,她就切身體會到了這一點,而今的社會都是靠文憑的高低拿工資。有了這樣的決心,她比以前更努力地學習起了知識。但是,埋在心底的對命運不公的怨憤和自卑又使得她想把自己孤立起來。她斷絕了和所有同學的聯系,包括金紅霞。偶爾收到同學寄來的信,她也是讀完后就存放在那個剛上中專時父母給她買的皮箱里,從來都不寫回信。漸漸地,她也習慣了這種孤家寡人的生活。無所謂,反正她覺得這樣挺好。無力和命運抗衡,那就遠離現實,把自己封鎖起來和另一個自己泰然處之,她用這樣的方式來維護殘留下來的那點清高。她又回歸到了這片黃土地的懷抱,她本來就屬于這里,這或許也是她的命數。就像王家奶奶常說的:“牛吃草,雞吃谷,各人自有各人福。山雞變不成鳳凰。”以前,她總是厭煩聽這些個無厘頭的諺語。耐不過無心插柳柳成蔭,聽得多了,就會不由自主地記在心里,在某一個瞬間想起來后再細細地品味一番?,F在的燕燕開始相信“人各有命”,相信“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
這可愁壞了存生兩口子,這并不是說他們不想或者養活不起自己的女兒。存生時常摸著燕燕的頭發安慰她說:“你乖乖呆家里好好復習,國家肯定要給你們給個說法呢。退一萬步講,既就是你一輩子待到家里沒個正事干,我們也能把你養活住。再說了,你還在家里伺候著你奶奶,這也是替我們行孝道,給你娃自己攢福呢。”
存生和秀榮嘴上這樣安慰燕燕,心里卻沒有一點底氣。他們還擔心燕燕在家里呆不住,萬一鬧騰著要出去打工,如果真的通知考試,豈不耽誤了正事。那次吃了閉門羹之后,存生和秀榮又重整旗鼓,去鳳凰的單位上尋了一回。他們一直等到下班的時間才見到了她本人的面,卻只等來了一句話:“你們先等一陣,到飯點了,我去吃個飯?!焙貌蝗菀滓姷搅吮救耍嫔鷥煽谧又荒苣妥⌒宰拥却?。最后,他們這位親戚也沒有明確地答復這個事情到底能辦還是不能辦,只是說了很多當前的形勢和困難——現下,各個行政單位都是人滿為患,好多部門都在精簡人事,想要進個人確實很困難?;蛟S這已經是最委婉的拒絕了,只是存生和秀榮仍不甘心,他們一廂情愿地抓著這跟稻草不放。之后,他們又讓燕燕自己去她工作的單位上找了一回。
往返用了一整天的時間,燕燕只在她辦公室里呆了不到五分鐘。因為緊張和拘謹,她都無法清楚地還原當時的情景。她只記得她的這位當鄉長的親戚,和所有當官的人一樣,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勢,威嚴的表情讓人心生敬畏。她端起桌上的茶杯煞有介事地抿著,一邊回味,一邊沉思。她說的話不多,但每一個從牙縫里說出的字似乎都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燕燕看似目不轉睛地豎耳傾聽著,心里卻瞀亂得不能自控,一雙手都不知該如何安放。她想不起自己唯唯諾諾地回應了些什么,也記不清怎樣從那個大門里走出來的,只是邁出大門的那一刻她覺得如負釋重。坐在回去的班車上,燕燕努力地回憶著當時的談話內容,所有能捕捉到的字眼,似乎都是些官場上慣用的打圓場的言辭,沒有一句落地有聲的答復。一路上,自卑感占據了她的整個心房。她攥緊拳頭緊咬著下嘴唇,望著窗外近了又遠了的風景,她不斷地眨巴著眼皮,想要把濕潤的眼眶風干。她一遍又一遍地問自己:“何必如此?何必如此?”轉念,她又不斷地鼓舞和激勵自己,“求人不如求己,從此以后,要靠一己之力養活自己,不再為了所謂的鐵飯碗,讓父母低三下四地去求人?!被氐郊乙院螅桨l得不愛說話,整天把自己關在家里。
存生和秀榮害怕燕燕這樣下去真的會變成個“書呆子”。于是,當莊戶里在教育辦當干事的一個外甥上門問他們,燕燕是否愿意臨時頂替雙廟小學一個生病請假的老師代課時,他們立馬就應承了下來。
在當時的農村,每個小學的都有好幾個民辦教師。除了工資待遇不一樣,其他方面和公辦教師沒什么區別。燕燕一去便接替了那位請假老師的班,任五年級的數學老師,和校長搭班帶五年級畢業班。這個學??偣灿袑W生一百三十人。六個老師中有三個和燕燕一樣都是聘請來的民辦教師。白廟鄉的民辦老師都是一個標準待遇,每個月300塊錢。
教學對燕燕來說并不是件難事。上中專時他們每個學生都有機會上講臺講課。只是天氣漸冷,她每天都要騎自行車往返,中午自帶干糧不回家吃飯。她偶爾也去羅灣秀梅家吃頓中午飯。秀梅家離雙廟小學大約十來分鐘的路程。
這樣,燕燕一邊教書一邊自學,倒也是安穩了下來。每逢期末,鄉教育辦都會組織畢業班參加統一考試,所有的老師集中在一起閱卷。燕燕正好和中學的一位同學緊挨著坐在一起閱卷。想起她們一起考上中專,學習三年一起畢業,人家如今是享受國家正式津貼待遇的人民教師,而她只是個臨時的民辦教師,她心里多少有些不平衡。期末考試成績出來,燕燕所帶班級的數學成績在全鄉九個學校中排名第二,這也是雙廟小學在歷屆畢業班統考時取得的最好成績。校長以學校的名義獎勵了一個精美的筆記本給她。按照鄉教育辦的嘉獎政策,燕燕最后一個月的工資比平時多出了24塊錢。
翻過年,熊家老漢的病情變得越來越嚴重。疼痛已經把這個老人折磨得瘦骨如柴,沒個人樣了。他時常耐不住疼痛,張大嘴巴不停地喊:“媽,你來把我領走算了!我受不了咧……”熊家老婆日夜陪在他身邊接屎端尿地照顧。
去年白露種麥子的時候,熊家老漢的身體還很硬朗,除了能下地干活,他還能坐在院子里編制背簍和提籠。他的身旁時常放著一個水桶,他不時地舀一馬勺水潑灑在榆樹枝條上面。熊家老婆有時去山里割回來的榆樹條多了,如果當天編不完,擱置一晚上枝條的水分流失后便沒有了柔韌勁兒,必須得用水浸泡一下才能使用。墻角整齊地擺放著編好的幾個背簍和提籠。逢著白廟集的時候,他們老兩口就拿到塬畔的公路上,招手擋個三輪車把他們拉到集市上去售賣。熊家老漢編背簍的時候,時常在心里盤算他們老兩口的日子。他打算把槽上的牛喂到年底就賣了,用長出來的錢再買一個牛犢看槽上。他還打算再買個奶羊,這樣他每天早上都能喝一碗熱乎乎的羊奶。趁著他們老兩口還能動彈,他還想給他們老兩口積攢點頭疼腦熱時看病買藥的錢。
誰也不知道,熊家老漢的腳是因什么而發病。每次疼痛發作的時候,他都感覺有無數根刺接連不斷地扎進趾頭縫里,連帶著全身都疼痛不已。剛發病時,熊家老婆并沒有太在意,當熊家老漢忍不住“啊喲喂”叫喚的時候,她還總是說笑著嗔怪熊家老漢:“你妖精了一輩子!手指上扎個刺都要喊叫半天。幸虧你不會養娃娃,不然就一直抖虧欠去了!”
強撐了一段時間后,熊家老漢的左腳開始便得腫脹起來,尤其到晚上,整個腳腫得像個發面饅頭。剛發現時如針眼大小的那顆黑痣也越長越大,時常有烏黑的血膿從痣眼里面滲出來。他的鞋已經裝不下他的左腳了,他只能靸趿著布鞋坐在院子里,強忍著疼痛編織背簍。晚上疼得睡不著覺的時候,熊家老婆就捏一嘬花椒按在傷口旁邊揉捻著止痛。有時候他也把煙鍋管里的煙油漬掏出來涂抹在上面。有幾個晚上疼得招架不住,熊家老漢索性起身端著煙鍋,一鍋接連一鍋地續煙抽,一直抽到天亮。他還特意叮囑熊家老婆,不要把他腳疼的事告訴幾個子女。直到秀榮無意間發現熊家老漢靸趿著鞋走路時,才從熊家老婆嘴里得知了熊家老漢的病情。
隔天,秀榮就帶著熊家老漢去了鄉鎮的衛生院。大夫建議他們進城去檢查。熊家老漢執意不進大醫院,讓大夫開了些止痛藥和消炎藥就回了家。就這樣,可憐的老漢因為舍不得花錢而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直到有一天晚上疼痛再次發作,各種辦法用盡忍不能緩解,熊家老婆看到他的臉面因為疼痛而扭曲得變了形時,她才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于是連夜去敲了大兒子家的門。
醫院的診斷結果是腳癌晚期。大夫好意地囑咐:“年齡也大了,沒必要住院,拉回去好好緩著。不用忌口,想吃啥就讓吃去?!?
效忠靠著墻一屁股蹲下來抱著頭痛哭起來。他沒想到一顆黑痣竟然能要了人的命。熊家老婆早前在他跟前提過一嘴,讓他把熊家老漢領去醫院檢查一下。他們三弟兄都沒有把這個話放在心上,還一個指望著另一個。
效忠把兩位老人接到他們家精心侍候著,連同老兩口的那頭牛和幾只雞。眼下,熊家老漢老兩口去效忠家是最好的歸宿,莊里人和親戚朋友都這樣認為。弟兄三個當中,只有老大家住處寬裕,他的三個兒子也都相繼成家。大兒子向前兩口子的工作單位都在張掖,兩個又都是吃公糧的大學生。二兒子龍龍結婚最早,兩口子在城里跑出租車。他們的女兒由效忠兩口子照管著,只是這個姑娘都一歲半了還不會走路,頭和身子時常晃來蕩去的,連站都站不穩當。他們到處尋醫問藥,各種偏方都試遍了,就連麻雀的腦髓都吃了不少,仍是不見效果。效忠媳婦為這個孫女一夜間白了滿頭的頭發。老三兒子紅紅剛結婚不久,兩口子在城里租房住,紅紅開半掛車給人跑長途拉貨,媳婦在商場里當售貨員。
再說熊家老漢的兩個小兒子。榮生一年四季不停歇地干活掙錢,無奈他媳婦長年累月是個病身子,家里熬藥的罐子基本上就沒有閑置過。他的兩個兒子都在廣州打工,聽說大兒子談了個外地的媳婦,眼見著要給兒子籌備婚事,可家里連個像樣的婚房都收拾不出來。效林兩口子在塬面上緊打緊蓋了幾間住房,一家四口還擠在一個炕上,來個親戚都沒個住處,更不說接管熊家老漢老兩口了。
熊家老漢到效忠家的頭幾天竟然莫名其妙地感覺身上輕松了許多。身體一爽快,人也就跟著精神了起來,他主動要求熊家老婆扶他起來吃東西。效忠媳婦摻了幾頓攪團倒是合了他的胃口。他張大嘴巴狼吞虎咽地吃著,熊家老婆拿著筷子來不及送到他嘴里。莊戶里上了年紀的老人看到熊家老漢的眼窩和鼻梁已經塌陷,吃飯又是這個樣子,明顯是給他自己積攢著“上路”的糧食,他們建議效忠弟兄幾個趁早準備后事。
秀榮和秀梅幾乎每天都要過來瞅一眼她們的老父親。按農村老一輩人的說法,嫁出去的女兒是不能在老人咽氣時留在娘家家里的,據說會帶走家里的財運。熊家老婆隨時關注著熊家老漢的狀況,她生怕秀梅和秀榮兩個外人把他們家后輩兒孫的財運帶走了。瘦骨如柴的熊家老漢蜷縮在炕上,曾經那個身高一米八三的漢子如今還沒有一個六七歲的孩子身板大。偶爾他清醒的時候,聽見子女們說話的聲音,還會不時地輕喚一下他們的乳名,然后蠕動著嘴唇想說什么又說不出話來。熊家老漢一輩子嘴碎愛嘮叨,現在終于消停了。
效忠媳婦不但要經管走路不穩當的孫女,每天家里都有來來往往的親戚朋友來探視病危的熊家老漢,到了飯點她還得忙著收拾茶飯。時間一長她身體和精神上都招架不住了。莊里一位年老的婦人給她支招說:“人一輩子就活著一口氣,臨了臨了,那一口氣咽不下去,真真是受活罪呢!自己活受罪不說,一大家子人都不得消停。你悄悄拿個苕帚下去把你老公公的棺材從頭到尾掃上一遍。那個靈驗得很!不出三天人就跟上走了?!庇谑牵е蚁眿D找來榮生媳婦給她做伴兒,兩個人去窯里把熊家老漢的棺材從頭至尾一連掃了好幾遍。她們沒敢把掃棺材的事兒跟任何人提起,包括她們的男人。
還真被那個老婦人言中了。第二天下午,熊家老漢突然眼眸變得清澈,思路也跟著清晰起來,旁邊的人問話他也能反應過來。秀榮她二爸見多識廣,說這是回光返照,趕緊支走了房里的女親戚。沒過幾分鐘,熊家老漢朝著門口的方向,使出全身氣力喊了一聲“媽”就咽了氣。
秀榮和秀梅騎上自行車還沒有走到斜路口,就聽見后面一陣嘶聲裂肺的哭聲傳來。那是兒媳婦在哭她們剛死去的老公公。農村人有這樣的習俗,老人剛咽氣后,兒媳婦的哭喪聲越大,后輩兒孫的福祿就越綿長。
效忠弟兄三人為了彌補心中的遺憾,將熊家老漢的喪事辦得很是風光。兩個嗩吶吹鼓手,陰陽請的是以秀梅老公公為首的陰陽班子。他們給老父親的亡靈訂了五道超度經文,秀梅老公公念在親家一場的份上,又贈送了兩道經。熊家渠莊里都是清一色的熊氏家族,光熊家老漢一門的兄弟姊妹就有八個。他們準備了三十桌席面,一桌以十個大人計算,三百多人的場面在農村算是過大事了。莊里人和親戚朋友都感慨地說,熊家老漢生前有老婆伺候,自己從發病到過世沒遭多少罪,也沒有拖累后人,身后還能風風光光入土為安,對一個老農民來說,這一輩子算是沒有白活。
看著滿院子都是為他披麻戴孝的后輩兒孫,熊家老漢應該是欣慰的。
秀榮跪在靈堂前,腦海里回想著熊家老漢生前的點點滴滴。她一邊燒紙,眼淚不斷地順著臉頰滴落。她在心里萬般自責,如果她執意帶熊家老漢去大醫院看病,或許他們老兩口還能多幾年的陪伴。
如今,逝者已逝,剩下熊家老婆一個人要怎么過日子?是一個人回到下面黑咕隆咚窯洞里過活?還是跟著哪個后人?
秀榮淚眼矇眬地看向坐在炕頭上和幾個同輩的妯娌說話的熊家老婆,她的心里百般不是滋味,一時間感慨萬千:“唉!人一輩子活到頭活了個啥意思?年輕的時候為后人操碎了心,老了老了還要看后人的臉色活人?!彼⒅芗依掀?,在心里惆悵地問她,“我的老媽呀,我老大把眼睛一閉不管你了,你以后的日子要咋過呢?看著你有三個兒子,在我看來,不管你跟誰,往后的日子都不好過。唉——”
淚眼模糊的秀榮又轉頭看向熊家老漢的供桌。中間的那張黑白照片上,慈眉善目的熊家老漢穿著一身深藍色的長袍馬褂坐在上面微笑地看著她。秀榮吃力地咽了一口口水,眼淚噗簇簇地劃過臉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