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態度決定高度,心態決定一切(1)
- 做事先做人大全集(超值金版)
- 水中魚
- 5443字
- 2014-03-13 17:36:25
其實生活對我們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只是心態的不同造就了人生的不同。把握好你的心態,心態決定一切不是不切實際的幻想,而是自己主宰自己的有效保障。
沙漠里也能找到星星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位名叫瑪莉的婦女隨她的軍官丈夫駐防在北非的埃及,住在靠近沙漠的營地里,軍營的條件是很差的。
他們居住的木屋總是悶熱難當,連陰涼一點的地方氣溫也在30度以上,狂風裹挾著沙土總是呼呼地吹個不停。軍營里沒有幾個家屬,周圍住的又全是不懂英語的土著居民,生活毫無色彩,日子實在難熬。
而且丈夫經常要出去執行各種各樣的任務,這讓一個人在家的瑪莉總是感到非常寂寞。她給遠在祖國的父親寫信傾訴,多少流露出要回家的意思。父親的回信很快就收到了,信中寫了這么一句話:“有兩名罪犯從監獄里眺望窗外,一個看到的是高墻和鐵窗,一個看到的是月亮和星星?!?
瑪莉拿著父親的信看了又看,想了又想,覺得父親說的很對。“好吧!”她振作起精神,“我這就找星星和月亮去?!庇谑撬叩轿萃?,和鄰近的土著黑人交朋友,并請他們教她烹飪當地的食品,用泥土做成陶器。交往的開始是有些艱難的,但他們很快就熱情地接受了她,瑪莉也開始融入當地人的生活之中,并且一步一步地迷上了這里的風土人情。不久之后,瑪莉還開始研究起了曾經讓自己無比厭煩的沙漠。很快,沙漠在她眼中成了神奇迷人的地方。她經常請土著朋友們引路深入沙漠的深處,聽當地人講沙漠的特點,還讓遠在倫敦的親友幫她寄來了當時能找到的關于沙漠的所有著作,她都認真地閱讀。而且她還將她對沙漠取得的點滴知識都寫進了自己的日記,她的生活因此變得充實,甚至有些忙碌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由于在中東、非洲的沙漠地區不斷發現石油,人們對沙漠的認識和興趣都大增,瑪莉因為她的知識成為了這個島國知名的沙漠專家。
幾十年后,當有人向瑪莉問起事業成功的經驗時,她說到了月亮和星星的故事。她說:“是父親教給了我對生活的態度,這種態度是我事業的源泉,它使我終身受用?!?
不錯,瑪莉女士找到了自己的“星星”,她不僅不再長吁短嘆了,而且獲得了很大的成功。那么我們呢?我們又該得到什么樣的啟示呢?
也許最大的啟示就是,不要害怕寂寞和苦惱,只要我們能夠擺正自己的心態,我們就一定能夠戰勝它們,我們就可以在沙漠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星星。
自己的抉擇自己掌握
人生的成敗,全系于自己的抉擇。具有堅強意志力的人,遇到任何艱難障礙,都能堅持自己的抉擇,想方設法克服困難,消除障礙。
有這樣一個人,他的父親是一個賭徒,母親是一個酒鬼。在這樣的環境下,他的學業一無所成,不久就離開了學校,成了街頭混混。直到20歲的時候,一件偶然的事刺激了他,使他醒悟反思:“不能,不能這樣做。如果這樣下去,和自己的父母豈不是一樣嗎?那樣帶給眾人、留給自己的都是痛苦——不行,我一定要成功!”
他下定決心,要走一條與父母迥然不同的路,活出個人樣來。但是做什么呢?他長時間思索著,找份白領工作幾乎是不可能的,經商,又沒有本錢……他想到了當演員——當演員不需要過去的清名,不需要文憑,更不需要本錢,而一旦成功,卻可以名利雙收。但是他顯然不具備演員的條件,長相就很難使人有信心,又沒有接受過任何專業訓練,沒有經驗,也無“天賦”。然而,“一定要成功”的驅動力,使他認為這是他今生今世唯一出頭的機會,最后的成功可能。在成功之前,決不放棄!
于是,他來到好萊塢,找明星,找導演,找制片……找一切可能使他成為演員的人,四處哀求:“給我一次機會吧,我要當演員,我一定能成功!”
很自然,他一次又一次被拒絕了。但他并不氣餒,他知道,失敗定有原因。每次被拒絕之后,他就把它當作是一次學習。一定要成功,癡心不改,又去找人……不幸的很,兩年一晃過去了,錢花光了,他便在好萊塢打工,做些粗重的零活,這兩年來他遭受到1000多次拒絕。
他暗自垂淚,痛哭失聲。難道真的沒有希望了嗎,難道賭徒、酒鬼的兒子就只能做賭徒、酒鬼嗎?當然不行,我一定要堅持下去,我要成功!他想到了換個方法試試。他想出了一個“迂回前進”的思路:先寫劇本,待劇本被導演看中后,再要求當演員。幸好現在的他,已經不是剛來時的門外漢了,兩年多耳濡目染,每一次拒絕都是一次口傳心授、一次學習、一次進步。因此,他已經具備了寫電影劇本的基礎知識。
一年后,劇本寫出來了,他又拿去遍訪各位導演,“這個劇本怎么樣,讓我當男主角吧!”人們認為他的劇本挺好,但要讓他當男主角是不可能的,他再一次被拒絕了。
他不斷對自己說:“我一定要成功,也許下一次就行,再下一次,再下一次……”
在他一共遭到一千三百多次拒絕后的一天,一個曾拒絕過他二十多次的導演對他說:“我不知道你是否能演好,但至少你的精神令我感動。我可以給你一次機會,但我要把你的劇本改成電視連續劇,先只拍一集,就讓你當男主角,看看效果再說。如果效果不好,你便從此斷絕這個念頭吧!”
為了這一刻,他已經作了三年多的準備,終于可以一試身手。機會來之不易,他自然拼盡全力,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這部電視劇創下了當時全美最高收視紀錄——他成功了!
現在,這個人是世界頂尖的電影巨星,他就是大家熟悉的史泰龍。
一個人無論做什么事,必須相信和堅持自己的抉擇,一旦下了決心,不留后路,竭盡全力,向前進取,那么即使遇到千萬困難,也不會退縮。如果抱著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決心,就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把猶豫、膽怯等全部趕走。在堅定的決心下,成功之敵必無藏身之地。
一個人有了決心,方能克服種種艱難,去獲得勝利,這樣才能得到人們的敬仰。所以,有決心的人,必定是個最終的勝利者。只有決心,才能增強信心,才能充分發揮才智,從而在事業上作出偉大的成就。
人生如此,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天不也是這樣嗎?讓我們相信并且掌握好我們自己人生的每一個抉擇,相信那一定會是一個美好的人生!
把困難當作人生的轉機
碰到困難時,一部分人會陷入恐懼狀態,另一部分人反而會利用這個機會取得成功。這種差別才是改善人生的決定性的差別。
丹麥的一名大學生,有一次到美國旅游。他先到華盛頓,下榻威勒飯店,住宿費已經預付。上衣的口袋里放著到芝加哥的機票,褲袋里的錢包放著護照和現金。準備就寢時,他發現錢包不翼而飛,立刻下樓告訴旅館的經理。
“我們會盡力尋找。”經理說。
第二天早上,皮包仍然不見蹤影。他只身在異鄉,手足無措。打電話向芝加哥的朋友求援?到使館報告遺失護照?呆坐在警察局等待消息?
突然,他告訴自己:“我要看看華盛頓。我可能沒有機會再來,今天非常寶貴。畢竟,我還有今天晚上到芝加哥的機票,還有很多時間處理錢和護照的問題。我可以散步,現在是愉快的時刻,我還是我,和昨天丟掉錢包之前并沒有兩樣。來到美國,我應快樂,享受大都市的一天。不要把時間浪費在丟掉錢包的不愉快之中?!?
他開始徒步旅游,參觀白宮和博物館,爬上華盛頓紀念碑。雖然許多想看的地方他沒有看到,但所到之處,他都盡情暢游了一番。
回到丹麥之后,他說美國之行最難忘的回憶,是徒步暢游華盛頓。五天之后,華盛頓警局找到他的皮包和護照,寄給了他。
許多人一陷入困境,就悲觀失望,并給自己增加很重的壓力,其實,應該告訴自己,困境是另一種希望的開始,它往往預示著明天的好運氣。因此,你應該主動給自己減壓。
只要放松自己,告訴自己希望是無所不在的,再大的困難也會變得渺小。此時,困境不再是阻礙,而是又一次成功的希望。
人生中有很多障礙或苦難,同時所有的苦難都藏匿著成長和發展的種子。但能夠發現這種子,并好好培養出來的人,往往只有少數。這些人到底是怎樣的人呢?
第一是決心要克服苦難的人。沒有這種決心的話,不管再怎么說“苦難才是機會”,也只會變成以另一種以苦難結束的悲劇。
第二是能夠認為苦難才是機會的人。沒有這種想法,苦難會帶來更多的苦難。
我們應記住,不管怎樣不利的條件,只要我們能正確處理,都可能把它轉變為有利的條件。
在歡喜狀態時,人們大都不會自我反省,也沒有上進心。相反地,在苦惱或挫折面前,倒經常會進行自我反省,因此反而有得到真正的幸福和歡樂的機會。
那么,把痛苦變成機會,或者是變成恐慌狀況,這種差別到底是從哪里出來的呢?是由決心和態度決定的!
可以輸給別人,不能輸給自己
莎士比亞曾說:假使我們自己將自己比作泥土,那就真要成為別人踐踏的東西了。其實,別人認為你是哪一種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肯定自己;別人如何打敗你,并不是重點,重點是你是否在別人打敗你之前,就先輸給了自己。很多人失敗,通常是輸給自己,而不是輸給別人。
下面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美國從事個性分析的專家羅伯特·菲力浦有一次在辦公室接待了一個因企業倒閉而負債累累的流浪者。羅伯特從頭到腳打量眼前的人:茫然的眼神、沮喪的皺紋、十來天未刮的胡須以及緊張的神態。專家羅伯特想了想,說:“雖然我沒有辦法幫助你,但如果你愿意的話,我可以介紹你去見本大樓的一個人,他可以幫助你賺回你所損失的錢,并且協助你東山再起。”
羅伯特剛說完,他立刻跳了起來,抓住羅伯特的手,說道:“看在老天爺的份上,請帶我去見這個人?!?
羅伯特帶他站在一塊看來像是掛在門口的窗簾布之前。然后把窗簾布拉開,露出一面高大的鏡子,他可以從鏡子里看到他的全身。羅伯特指著鏡子說:“就是這個人。在這個世界上,只有這個人能夠使你東山再起,你覺得你失敗了,是因為輸給了外部環境或者別人了嗎?不,你只是輸給了自己?!?
他朝著鏡子走了幾步,用手摸摸他長滿胡須的臉孔,對著鏡子里的人從頭到腳打量了幾分鐘,然后后退幾步,低下頭,哭泣起來。
幾天后,羅伯特在街上碰到了這個人,而他不再是一個流浪漢形象,他西裝革履,步伐輕快有力,頭抬得高高的,原來那種衰老、不安、緊張的姿態已經消失不見。
后來,那個人真的東山再起,成為芝加哥的富翁。
一支小分隊在一次行軍中,突然遭到敵人的襲擊,混戰中,有兩位戰士沖出了敵人的包圍圈,結果卻發現進入了沙漠中。走至半途,水喝完了,受傷的戰士體力不支,需要休息。于是,同伴把槍遞給受傷者,再三吩咐:“槍里還有五顆子彈,我走后,每隔一小時你就對空中鳴放一槍。槍聲會指引我前來與你會合。”說完,同伴滿懷信心找水去了。躺在沙漠中的戰士卻滿腹狐疑:同伴能找到水嗎?能聽到槍聲嗎?會不會丟下自己這個“包袱”獨自離去?日暮降臨的時候,槍里只剩下一顆子彈,而同伴還沒有回來。受傷的戰士確信同伴早已離去,自己只能等待死亡。想像中,沙漠里禿鷹飛來,狠狠地啄瞎了他的眼睛、啄食他的身體……結果,他徹底崩潰了,把最后一顆子彈送進了自己的太陽穴。槍聲響過不久,同伴提著滿壺清水,領著一隊駱駝商旅趕來,找到了一具尚有余溫的尸體……
那位戰士沖出了敵人的槍林彈雨,卻死在了自己的槍口下,讓人扼腕嘆息之余不免警醒:我們奮斗在人生的旅程中,與天斗、與人斗,我們不輕易服輸,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沒有什么戰勝不了的。然而很多時候,面對惡劣的環境,面對天災人禍,面對爾虞我詐,是我們在心理上先否定了自己,是我們自己選擇了放棄,選擇了失敗。
在生活的艱難跋涉中我們要堅守一個信念:可以輸給別人,但不能輸給自己。因為打敗你的不是外部環境,而是你自己。
人生操之在我,強者把每一天都當作生命的最后一天來過!
所以,一個不輸給自己的強者,他是不忘自己的人生權利,在困境時也能選擇積極心態的人;他是能正確對待失敗,永不放棄的人;他是有傲骨而沒有傲氣,看重自己做人的尊嚴勝過自己生命的人;他是能尊重、寬容、善待朋友,知道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怎樣對待自己的人;他是能駕馭時間,高質量利用時間和能跟時間賽跑的人;他是對財富有正確的理解,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人;他是理解愛情真諦,擁有強大情感支撐的人。
學會給自己頒獎
一個年輕的媽媽帶著自己年幼的兒子在門口練習走路。當扶著媽媽的手時,小孩便大膽地往前邁步,可當媽媽把手拿開時,他便站在那兒不敢往前邁步。孩子的媽媽沒有去扶他,而是蹲在前面不遠處一個勁地說表揚他的話:“寶寶真厲害,寶寶一定能走過來……”
過了一會兒,那小孩居然真的在媽媽的鼓勵下向前邁出了小腿,晃悠悠地走了幾步,然后一下子撲到母親懷里。
“寶寶真棒。”年輕的母親又不住地贊美著自己的兒子。孩子“咯咯”地在母親的懷里笑著。
年輕媽媽的幾句贊美的話,竟能鼓起那么小的孩子的勇氣,有了媽媽的稱贊與鼓勵,小孩將走得越來越遠,大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啊?大人又何嘗不需要贊美?。?
馬克·吐溫說:“只憑一句贊美的話,我可以多活三個月?!比巳硕伎释玫絼e人的贊美,贊美是一種肯定,一種褒獎。工作中聽到領導的表揚,我們干活便特別帶勁;生活中聽到朋友的贊美,心情舒暢好幾天。
贊美就像照在人們心靈上的陽光,能給人以力量,沒有陽光,我們就無法正常發育和成長。贊美能給人以信心,沒有信心,人生的大船便無法駛向更遠的港灣。
渴望得到別人的贊美畢竟不如自己贊美自己來得容易。既然我們需要贊美,既然贊美可以讓我們更上一層樓,催我們奮進,那就讓我們學會贊美自己吧!當自己考了個好成績,或是寫了一篇好文章,不妨贊美自己幾句,為自己喝彩,為自己叫好。不!不需要說出口,不需要任何人的分享,只要一個會心的微笑,只要心靈的一點點波動,這時你就能體會到擁有成功的喜悅,這不僅是對自身的欣賞和肯定,更是對未來的追求和希望,是用自信再次揚起人生的帆船。不!這也不是自我陶醉。在飛梭似的人生里留下一絲完全屬于自己的時間,不要用手去摸,不要用眼睛去看,只要用心去感觸,體味一個真實的自己,成功就是自身價值的體現。只要那么一瞬間,你便可以看到前途的光明,看見世界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