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樓市看點:典型事件解析(2017—2018):以成都為例
- 劉璐編著
- 929字
- 2021-02-08 18:17:17
房企逐鹿成渝樓市
事件回放
2017年年初,成渝樓市TOP5房企將在成渝兩地樓市展開激烈競爭。
璐眼看市
成都和重慶的市場份額,似乎是房企在全國市場上一爭高下的基礎。全國2016年銷售金額位列前十的房地產企業,多在成渝兩地押注了重倉。
成渝房地產市場規模很大,近年成交量基本能排到全國前三,是全國樓市的“大盤股”。相關公開數據顯示,2014—2016年成渝兩城商品住宅年交易規模均超2000萬平方米,2016年成都和重慶分別位列全國第二位和第四位。
成渝被視為全國樓市的大盤低價概念股,故不難理解業內有“得成渝者得天下”的說法。大型房企加碼競逐成渝市場,這種局面或讓兩地在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重要性再度升級。伴隨大房企的加碼,成渝在全國樓市的地位可能會提升,但房地產和區域經濟發展是相輔相成的。成渝房地產要在全國占據更高地位,取決于區域經濟的發展。
此外,從2016年東部沿海城市房價大漲的背景來看,當前眾多房企越來越重視成渝樓市還有“抄底價值洼地”的意義在里面。很多房企“押寶”成渝樓市的“補漲”,因而不惜投入重金在成渝拿地。
16個熱點城市地產融資渠道收緊
事件回放
2017年2月13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了《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計劃備案管理規范第4號——私募資產管理計劃投資房地產開發企業、項目》以及《關于發布〈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計劃備案管理規范第4號〉的通知》。
璐眼看市
該規范明確限制了包括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16個熱點城市的房地產私募資產管理計劃。這意味著開發商過去常見的如“明股實債”等資金募集手段目前已經難以進行備案。該兩份文件可以看成是進一步收緊的信號。兩份文件主要規范開發商的資金來源,限制開發商的資金來源渠道,因為房地產行業資金來源比較復雜。2016年很多城市出現了高價地王,進入行業的資金增多,這既對地價有推動作用,也容易造成一些不理性的搶地行為。
另外,資金來源渠道不規范還存在杠桿性的風險,本次文件對于經濟杠桿風險的防范有積極作用。借錢做項目會導致開發商對風險的抵抗力降低,房價稍有波動,就可能導致開發商資金鏈斷裂。這是國家不希望看到的,而該文件對于規范中小房企融資渠道有一定的作用。
從宏觀角度來看,房地產資金來源的最根本渠道是居民的儲蓄,因此該文件可以看成在開發商端降低經濟杠桿的一個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