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農業合作化時期的農業經營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于1952年冬完成了全國主要地區的土地改革,消滅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實現了廣大農民“耕者有其田”的夙愿,建立了以農民個體所有制為基礎的家庭經濟。但家庭經濟的自由發展,導致在全國農村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貧富分化現象,同時,農民個體分散經營也遇到了很多困難。因此,“土地改革完成后中國農村向何處去”便成為當時中國農村道路的發展方向與農村政策制定的關鍵問題。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黨的既定方針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以下簡稱《共同綱領》)規定的發展道路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規定:新中國實行新民主主義的經濟政策。關于農林牧漁業:在一切已徹底實現土地改革的地區,人民政府應組織農民及一切可以從事農業的勞動力以發展農業生產及其副業為中心任務,并應引導農民逐步地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則,組織各種形式的勞動互助和生產合作。,同時也為了扭轉貧富分化趨勢,改變農民普遍想走舊式富農道路的心態,陳錫文,趙陽,陳劍波,等.中國農村制度變遷60年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使廣大農民能夠克服困難,迅速增加生產,就必須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則,把農民“組織起來”,引導農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于是,農業合作化運動就此展開。

從1952年到1956年,中國的農業合作化運動經歷了互助組、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簡稱初級社)、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簡稱高級社)幾個既相互交叉又相互聯系的階段。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汾市| 慈溪市| 福安市| 芦山县| 刚察县| 凤山市| 洛阳市| 克山县| 尉犁县| 大新县| 肃南| 文化| 咸丰县| 屏东市| 古田县| 竹北市| 南昌县| 宜兰市| 和田县| 当阳市| 阳谷县| 芜湖市| 德庆县| 卫辉市| 蓬安县| 正阳县| 元谋县| 岳池县| 孟津县| 恩施市| 子洲县| 镇原县| 伊通| 南木林县| 阿克苏市| 紫阳县| 贡觉县| 台北县| 丰城市| 民和| 郓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