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公司法

公司法定代表人相關問題解答

讀者蔣某:宜興有非常多的企業,每一個公司都必須設立法定代表人,但法定代表人作為專有的法律名詞,即使是對于大部分設立了法定代表人的公司,可能也是一知半解。請儲云南律師給我們解答一下擔任公司法定代表人需要符合什么要求?

儲云南律師:法定代表人是按照法律或者是公司的章程規定產生,代表公司行使職權的負責人。法定代表人對內處于公司管理核心的地位,對外代表公司,享有非常大的權力。法定代表人是經過工商登記的,行使職權不需要法人授權,在公司的經營范圍內,在職權范圍內簽署的合同即使沒有加蓋公章也是有效的。法定代表人以公司的名義對外實施行為的,視為公司的行為,法律后果由公司承擔。法定代表人超越職權擅自訂立的合同,一般也是有效的,除非相對人明知其超越權限。根據《合同法》第五十條明確規定:“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權限訂立的合同,除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超越權限的以外,該代表行為有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十條規定:“當事人超越經營范圍訂立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認定合同無效。但違反國家限制經營、特許經營以及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經營規定的除外。”可知,除非合同相對方明知法定代表人超越權限,否則合同有效。

讀者夏某:法定代表人必須具備什么資格才能擔任呢?

儲云南律師:依照《公司法》相關規定,法定代表人只能在董事長、執行董事或者經理中,按公司章程規定一般由股東或董事會決定選出一人擔任。并且要符合下列法定條件: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公民,年滿18周歲,且精神智力狀況完全正常。在學歷、職稱、工作年限、國籍等方面都沒有要求,外國人也可以擔任內資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除了要符合以上要求,法律也規定了不得擔任法定代表人的情形:(一)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二)正在被執行刑罰或者正在被執行刑事強制措施的;(三)正在被公安機關或者國家安全機關通緝的;(四)因犯有貪污賄賂罪、侵犯財產罪或者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被判處刑罰,執行期滿未逾三年的;或者因犯罪被判處剝奪政治權利,執行期滿未逾五年的;(五)擔任因經營不善破產清算的企業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董事、經理,并對該企業的破產負有個人責任,自該企業破產清算完結之日起未逾三年的;(六)擔任因違法被吊銷營業執照的企業的法定代表人,并對該企業違法行為負有個人責任,自該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之日起未逾三年的;(七)個人負債數額較大,到期未清償的;(八)有法律和國務院規定不得擔任法定代表人的其他情形的。

讀者陸某:公務員是否可以當企業的法定代表人呢?

儲云南律師:公務員只能擔任與自己單位和職務相關的法定代表人,并且不能領取任何報酬。根據《公務員法》第五十三條:“公務員必須遵守紀律,不得有下列行為:……(十四)從事或者參與營利性活動,在企業或者其他營利性組織中兼任職務……”第四十二條:“公務員因工作需要在機關外兼職,應當經有關機關批準,并不得領取兼職報酬。”可知,公務員不能兼任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讀者李某:儲云南律師,我們注意到法定代表人在公司管理中享有非常大的權力,法定代表人的行為會直接對公司產生后果,那么法定代表人是否也要受到一定的約束呢?

儲云南律師:法定代表人必須要受到約束,才能防止其濫用權力。通常在公司章程中對法定代表人的代表權作出限制。公司應當充分利用章程的自治權明確規定法定代表人權限范圍。另外,也可以通過董事會或股東會對法定代表人的行為進行約束。

我國《民法通則》第四十九條明確規定:“企業法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法人承擔責任外,對法定代表人可以給予行政處分、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超出登記機關核準登記的經營范圍從事非法經營的;(二)向登記機關、稅務機關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三)抽逃資金、隱匿財產逃避債務的;(四)解散、被撤銷、被宣告破產后,擅自處理財產的;(五)變更、終止時不及時申請辦理登記和公告,使利害關系人遭受重大損失的;(六)從事法律禁止的其他活動,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法定代表人違反章程或法律,給公司或股東造成損失,要承擔賠償責任。由于法定代表人同時也是公司的董事或經理,依照《公司法》第一百五十條:“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第一百五十三條:“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損害股東利益的,股東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因此,公司及股東均可向法院起訴要求法定代表人做出相應賠償。

即使是掛名的法定代表人,公司從事了法律所禁止的行為,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在刑事責任方面,如果掛名法定代表人不是單位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不對其處以刑罰。法定代表人不能隨意擔任,要具備承擔公司風險的心理預期與經濟能力,若擔任法定代表人就必須要盡忠職守。

讀者賈某:儲云南律師,法定代表人是否可以變更?變更時如果他不同意怎么辦呢?

儲云南律師:對于不能履行好職責的法定代表人,是可以變更的,且不需要征得原法定代表人同意。由公司股東會或董事會形成決議決定變更法定代表人,具體是股東會還是董事會有權變更,由公司章程決定。原法定代表人也可以自行辭去法定代表人一職,原法定代表人向股東會或董事會提出,經批準,然后再選舉出新的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可做變更,才能保證法定代表人積極履行職責,不斷符合公司運營、管理的條件。并且法定代表人死亡后,法定代表人身份不能繼承,原法定代表人死亡后,公司應當按照程序選舉產生新的法定代表人。

若變更法定代表人,公司必須到工商部門辦理變更登記。公司自作出變更法定代表人決議之日起30日內須辦理變更登記,應當申請辦理而未辦理的,由企業登記機關責令限期辦理;逾期未辦理的,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撤銷企業登記,吊銷企業法人營業執照。企業法人申請辦理法定代表人變更登記,應當向原企業登記機關提交下列文件:(一)對企業原法定代表人的免職文件;(二)對企業新任法定代表人的任職文件;(三)由原法定代表人或者擬任法定代表人簽署的變更登記申請書。

(本文刊于2014年7月28日《宜興日報》)

股東是否會再為虛假出資或抽逃出資擔責?

宜興市綠園新村蔣先生問:您好儲云南律師!據我所知,我國公司法修改后對新注冊成立的公司不再要求驗資,對股東出資的要求也放寬了很多。請問以后公司股東是否不再受虛假出資或抽逃出資的困擾?

儲云南律師答:你好!我國新修改的公司法自2014年3月1日起已施行,根據修改后的公司法,股東出資實行認繳制,股東認繳的出資數額由股東在公司章程中約定,出資時間也由股東在公司章程中約定,不再要求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在公司設立后兩年內繳足,投資公司在五年內繳足。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公司是企業法人,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

這意味著股東對公司的出資是公司的財產來源之一,一旦認繳完成,就成為公司的財產。在股東實際出資到位之前,股東認繳的出資成為公司對股東享有的債權。

公司法修改后,盡管不需要驗資,但是股東的出資責任并未免除;雖然不再有最低出資數額要求,也不再強制要求股東在法定時間內必須履行完畢出資義務,但是股東仍然需要在公司章程中明確公司的出資數額、繳納認繳出資的時間等。股東在實際繳付出資之前,對公司負有的債務仍然需要履行。如果股東沒有按照承諾期限履行出資義務,或者出資沒有到位之前,公司債權人可以根據合同法關于代位權的有關規定[1]要求公司股東在認繳出資的范圍內對公司債務承擔補充賠償責任。

如果認為公司法修改后不再限制股東的出資時間,因此無論認繳的注冊資本數額有多高,反正不用繳納,就隨便認繳,可能會產生嚴重后果,導致在公司不能按期償付其債務時,股東對公司債務承擔補充賠償責任。如果股東未按照公司章程約定的時間足額繳納認繳的出資,仍構成虛假出資,在此情況下仍應承擔虛假出資的法律責任。[2]同理,如果股東在繳納出資后又非法將其繳納的出資全部或部分抽回的,仍構成抽逃出資,承擔抽逃出資的法律責任。

因此,此次公司法的修改雖然為股東注冊公司提供了便利,但股東仍需要按照公司章程規定的認繳數額實際繳納注冊資本,在未繳納出資、虛假出資或抽逃出資的情況下,需要在認繳出資的范圍內對公司債務承擔補充賠償責任。同樣,在相關刑事法律條款修改前,如果股東虛假出資或抽逃出資數額巨大或者造成嚴重后果,也需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本文刊于2014年11月24日《宜興日報》)

利用法制思維 規范公司管理(一)

2013年7月28日,江蘇謀盛律師事務所主任儲云南律師應共青團宜興市委、宜興市青年商會的邀請,為北京大學宜興市青年企業家經營與管理高級研修班上課。儲云南律師在此次授課中,將自己多年的實踐經驗,結合《公司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規,作了精辟講解。為此,本專欄將分期刊出有關儲云南律師的講課材料,以饗讀者。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各項改革的深入,促使企業內部管理體制也在不斷改變。不斷學習新的法律知識來管理企業是我們企業家至關重要的理念轉變。今天我講課的內容就圍繞公司管理這個話題,從公司架構、股東責任及公司合同簽訂中應注意的問題等幾個方面展開。

1.“一股獨大”問題突出,這已經成為我國公司治理結構完善的主要障礙之一。

現在我們的一些企業在成立及發展過程中大多都是靠董事長或大股東個人的智慧和力量推動。公司決策完全由一人決定,不按程序操作。哪怕董事長再認真負責,再深入基層,也不能保證每次決策的正確性。如按照資本多數決原則做決策,股東(大)會上中小股東的意志往往難以抗衡控股股東的意志,無法發揮股東(大)會的真正作用。

2.公司中“三會”大多是虛設的,缺乏必要的作用和功能。董事會完全是股東的代言人,缺乏獨立的經營權和決策權。

公司中的“三會”是指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我國公司法中對這“三會”的組成和職能都有著明確規定。股東(大)會是由全體股東組成(有限責任公司股東人數不應超過五十人),是公司的最高權力機構,公司的重大事項均應召開股東(大)會進行決議。董事會是公司的經營決策機構,由股東會選舉產生,但是有職工代表的,職工代表必須通過職工代表大會、職工大會或其他民主選舉程序產生。股東較少、規模較小的有限責任公司,可以只設立一個執行董事。監事會是公司內部的監督機構,由股東代表和公司職工組成。從以上規定可見,我國的公司治理結構總體框架已經具備,形成了“三會并存”“三權分立”的格局。

“三權分立”最大的優點就是不犯致命的錯誤,讓不同立場的機構參與決策程序,從而保持公司的持久穩定發展。但是我們一些公司的“三會”不同程度地存在虛設情況,“三會”的作用沒有發揮出來,一些企業工商檔案中有關的會議記錄也都是臨時制作的虛假記錄。

不合理的治理框架對公司產生的危害性是極其嚴重的。公司的決策靠個人決定,如果決策正確,公司可以欣欣向榮、蓬勃發展,但是一旦個人決策錯誤或者實際控制人心存不軌,整個公司發展狀況就會急轉直下,公司財產急劇減少,給員工及債權人的利益帶來不利影響,甚至有可能給公司造成致命打擊。因此,保證公司治理框架的合法及合理性,才能更好地進行公司治理,如果失去了這個前提,一切的理念都是空談。

(本文刊于2013年9月3日《宜興日報》)

利用法制思維 規范公司管理(二)

之前我們談的都是公司架構問題,強調了公司架構對公司整個運行和治理的重要性。在現實中我們還遇到一類訴訟,就是股東資格確認糾紛。這類糾紛的發生有以下幾種情形:(1)公司登記時股權登記錯誤,股東要求確認改正的;(2)自然人股東死亡,繼承人要求繼承其股權份額的;(3)存在冒名股東、掛名股東情形的;(4)名義股東與實際出資人之間發生爭議,隱名股東要求顯名的。

下面我們結合一個案例來分析一下:

趙亮與朱豐雙方約定,趙亮以朱豐的名義投資200萬元,與另兩位朋友成立一家線纜公司,公司注冊資本為1000萬元,趙亮每年給朱豐“冠名費”5000元,朱豐則保證在股東會或者董事會上按趙亮的指示為意思表示。公司由于管理良好,回報甚豐,朱豐提出由其給付趙亮200萬元出資款,以求事實上取得股東權。趙亮則請求法院確認其在公司的合法股東資格。

這個案例就是典型的隱名股東要求確認其股東資格的。根據我國《公司法》司法解釋(三)(下稱“公司法司法解釋三”)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實際出資人與名義出資人訂立合同,約定由實際出資人出資并享有投資權益,以名義出資人為名義股東,實際出資人與名義股東對該合同效力發生爭議的,如無《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的情形,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合同有效。”因此該案件中趙亮如果提供了雙方之間的協議,法院應當確認其股東地位。

如果隱名股東與顯名股東因投資權益的歸屬發生爭議,隱名股東可以通過訴訟向顯名股東主張股東權利。根據“公司法司法解釋三”第二十五條第二款規定:實際出資人與名義股東因投資權益的歸屬發生爭議,實際出資人以其實際履行了出資義務為由向名義股東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名義股東以公司股東名冊記載、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為由否認實際出資人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在座的各位如果想作為實際投資人即隱名股東進行投資的,應當注意以下幾點,以確保自己權利的實現。第一,要與顯名股東即名義股東簽訂書面的合同,如果該名義股東有配偶及成年子女的,也應要求一并簽字確認,以免日后發生糾紛。第二,在資金的投入中應能反映出是由實際投資人投入的,如保留打款的憑證和相關的收條等。第三,要注意“公司法司法解釋三”第二十五條第三款的規定,如果隱名股東要求公司變更股東、簽發出資證明書、記載于股東名冊、記載于公司章程并辦理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必須經過公司其他股東半數以上的同意,否則法院不予支持。即隱名股東想要顯名,必須經過公司其他股東半數以上的同意。

除了以上變更登記的困難,以他人名義出資的隱名投資還存在其他的風險。如果顯名股東擅自將登記于其名下的股權轉讓、質押或者以其他方式處分的,將參照物權法善意取得制度處理。雖然以他人名義出資的隱名投資受法律保護,但是顯名股東在取得形式上的股權后,隨時有可能將登記于其名下的股權轉讓或質押給他人。顯明股東通過轉讓方式處分相關股權時,只要受讓人是善意取得的,隱名股東就無法追回股權了。如顯明股東將相關股權質押給第三人,隱名股東的受益權將受限;在質權人行使質權后,隱名股東將因質權人或其他第三方的善意取得而喪失對相關股權的追回權。此時,隱名股東只能請求顯名股東承擔賠償責任。從這一點來說,隱名投資的風險性還是比較大的。

(本文刊于2013年9月17日《宜興日報》)

注釋

[1]《公司法司法解釋三》第十三條第二款。

[2]根據修改后的《公司法》第26條,法律、行政法規及國務院決定對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實繳和注冊資本最低限額有規定的,要按照其規定。如果法律、行政法規及國務院決定有實繳出資的規定,但公司并未實繳,公司才可能構成虛假出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木乃县| 麟游县| 宝兴县| 梁河县| 南川市| 通道| 丰原市| 黄梅县| 调兵山市| 同江市| 亚东县| 沁源县| 正阳县| 高平市| 南江县| 临湘市| 彭泽县| 乌海市| 礼泉县| 二连浩特市| 商水县| 余姚市| 岚皋县| 多伦县| 渝北区| 鱼台县| 广德县| 叙永县| 安塞县| 高雄市| 常州市| 象山县| 双流县| 旬阳县| 灵山县| 唐河县| 广灵县| 特克斯县| 南充市| 大连市| 海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