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xiàn)代漢語
- 楊錫彭 陳立中
- 2351字
- 2020-09-10 09:33:21
前言
一
本書的編輯原則是:突出教學重點,擴展教學內(nèi)容,拓展學術視野,反映學術進展。因此,各個部分所占篇幅不是均等的,各部分所涉及的內(nèi)容也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根據(jù)教學需要,有所側重。
本書共分六章,分別是“緒論”“語音”“文字”“詞匯”“語法”“修辭”,每章由三大部分組成:導論、專題(導言、選文、延伸閱讀、問題與思考)、研究實踐。
“導論”注重從理論背景和學術發(fā)展上簡要介紹所選文章的學術價值所在,但并不限于所收文章;對于“選文”部分所附“延伸閱讀”開列的文獻,我們也適當?shù)刈隽艘恍┙榻B。同時,還少量引用、介紹了一些沒有列入“延伸閱讀”的文獻的觀點(都已注明出處,以供查閱)。
“專題”以所選論文的論題為中心,每篇選文前附“導言”,后附“延伸閱讀”和“問題與思考”?!皩а浴敝亟榻B所選文章的內(nèi)容概要,在力求客觀、準確地介紹基本內(nèi)容的同時,也適當作了一些評價。“延伸閱讀”開列了一些專題文獻的篇目。不論所選文章還是“延伸閱讀”的文獻,其中的觀點都不盡相同。這當然有助于我們比較全面地、多角度地理解問題并分析問題?!皢栴}與思考”則提出了一些聊供參考的話題,或者是提示文章中需要仔細理解的內(nèi)容,或者提出有待進一步討論探索的論題。由于學術識見所限,不一定準確,當然也不周全,只是提供一些線索而已。
“研究實踐”是在選文部分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動手”的論題范圍;僅僅是示例,具體題目可以在此范圍內(nèi)選擇,也可以在“問題與思考”所開列的題目中選擇,當然也可以自己另選?!把芯繉嵺`”是課程教學的一部分,自然應該力求出成果,但更應重視其過程,重視基本科研訓練。
本書所收論文主要選自學術期刊,少數(shù)選自專著或論文集。
限于篇幅,文章的選收自然難免有遺珠之憾,這只能期待將來有機會再作調(diào)整、適當增補。
二
本書在文章的選收方面注重知識性和研究性的結合,具體安排各章并不相同,但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對一些專題的討論,比一般教材在同一問題上涉及的知識面更廣,分析得更深入,觀點和方法也更新。各章所收文章,或者重點地反映了三十多年來學術研究的一些成果,或者比較完整地反映了三十多年來的基本學術進展。因此,本書所收文章作為教學研究的參考資料,是很有價值的。
本書的基本用途是作為教材,因此我們選收文章時,盡可能兼顧現(xiàn)代漢語各個部分的基本內(nèi)容或重要內(nèi)容。當然,從目前一般通行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范圍看,所收文章還不能完全覆蓋所有的知識點,而其中有些基礎知識又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各章的“導論”中,我們對目前一般通行的該部分教學內(nèi)容作了概略的介紹。這些內(nèi)容,可以由教師在教學中有選擇地適當補充,或指導學生自學。這方面的參考書可以由教師指定,但也不一定需要指定,可以由學生自行比較、選擇。這種比較、選擇,對于學生來說,本身就是一種學習過程。
本書不僅作為一個整體可被用作教材,其中的某一部分也可以獨立出來作為教材。例如“語法”一章,內(nèi)容比較豐富,所收文章基本上反映了三十多年來語法研究的主要發(fā)展,相對來說比較系統(tǒng)、全面,因此該章可以獨立出來,作為語法專題選修課的教材。
由于所選文章具有一定的學術深度,因此我們建議,教師最好根據(jù)教學進度要求學生課前閱讀。課堂教學形式可以多樣化,但應堅持一點,就是盡可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實現(xiàn)教與學的互動。
在教學進度方面,可以由教師根據(jù)教學課時總量考慮內(nèi)容的增減,這方面我們的建議是,寧慢勿趕,力求讓學生學懂、學透。作為一門課程,教學內(nèi)容自然應當盡可能全面、系統(tǒng),但我們同樣重視教學中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和科學思維、科學方法的基本訓練。無論學生將來從事什么工作,對他們來說,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和科學思維、科學方法的基本訓練都是很有益的。
上述考慮和安排自然體現(xiàn)了我們對于現(xiàn)代漢語教學改革的一點想法,這就是嘗試把本課程的教學由講學科基礎知識為主轉向研究型教學模式為主。就中文專業(yè)的現(xiàn)代漢語教學而言,這是一個值得探索的課題。
我們的想法和做法是否得當,還有待讀者和同行專家給予批評指教。
最后要說明的是,本書收錄專題文獻時,本著尊重作者的原則,盡量保持文獻原貌,不作體例的統(tǒng)一,但根據(jù)現(xiàn)行出版規(guī)范的要求,在不影響文獻原貌的前提下,在注釋方式等方面作了一些調(diào)整。
也有個別文獻原文沒有單列注釋,只在文中連帶著表述提及一些文獻。對于此類情況,若改設腳注當會影響原文的基本面貌,甚至產(chǎn)生錯亂,因此只能按原文樣式錄入。
在本書第一版的編撰過程中,上海師范大學張斌教授、北京大學陸儉明教授、南開大學劉叔新教授、中國傳媒大學于根元教授曾給予過指導,謹此表示衷心感謝。
三
2018年南京大學文學院率先啟動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yè)七門核心課程教學改革,對原有的教學大綱進行修訂,引入“小班研討”方式,以期達到“改進提升”的目標。本書的修訂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的。
本次修訂大體維持第一版的體例和主體內(nèi)容不變。具體修訂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原書分五章,現(xiàn)增加了一章。為了與當前通行的現(xiàn)代漢語教材的內(nèi)容框架相銜接,并且考慮到修辭在當代語言生活中的重要性,增補了“第六章修辭”。
二、對第一版各章的選文做了一定程度的調(diào)整。原書選文33篇,現(xiàn)刪去15篇,增補13篇。增選部分文章的目的是力圖反映現(xiàn)代漢語研究領域新的學術動態(tài),進一步引起學生對語言現(xiàn)象的好奇和對學術問題的思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和研究興趣。由于篇幅的限制,修訂時在不影響選文主體內(nèi)容的前提下對部分選文作了刪節(jié)。
三、因應選文的變化,對“導論”和“研究實踐”進行了必要的修改。
在修訂過程中,南京大學文學院2018級博士研究生何佳、周睿在選文及“延伸閱讀”和“問題與思考”的草擬方面給予了有力協(xié)助,2018級碩士研究生談逸蕾、張瑋、牛高妙、鄭茜銘、劉天露、井小聞、邢靜宜、蒙子霖、高駿瑜做了部分校對工作。在此一并向她們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