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觀念史論文集
  • (美)洛夫喬伊
  • 3273字
  • 2020-08-24 15:56:55

作 者 前 言

本書第一篇文章簡要給出了對觀念的歷史編纂學的性質、方法和難點的若干思考。這些通論性的評述原本是為其他機緣而撰寫的。現在也許對這部大部分文章已經在別處發表過的論文集的存在理由補充一個解釋——也許我更應該說表達一個歉意——是恰當的。在某種意義上,本書的出版主要歸功于我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觀念史學會的同仁。但由于他們的美意,這本書在學會的支持下得以出版,而我本來很難僥幸出版此書。但是——我對由此動議而給予我的榮譽深表感激,卻不能謬承如此杰出的一群同事的溢美之詞——起初我對從最初發表這些文字的專業期刊中把它們結集出版的必要性或曰恰當性,心存疑慮。一些論文的論題似乎顯得很駁雜,而它們可能吸引的讀者也是形形色色。不過,再一想——作者本也有意把他冥思苦想的成果呈現給盡可能廣泛的讀者——也有一個好處,可以在一本論文集中,把我在本書開篇論文及其他地方所表述的一些觀念史的一般概念運用到相當豐富多彩的具體論題和“領域”。請允許我說,這些一般概念大部分源自于而不是先于對具體論題的研究。這些論文并非把預先設定的“方法”加諸難以駕馭的材料所做的審慎努力的范例。但重讀這些篇章,我在其中的不少篇什似乎發現了一些基本假定(common assumption)和程式,這些假定和程式是否還站得住腳,只能通過考察把它們運用于各種具體實例的結果來加以判斷。

總之,也許應該預先向讀者指出觀念史中的一些普遍的或者頻繁重現的現象,以便讀者閱讀時可以留意,有關論文對這些現象作了具體闡述。

1. 同樣的前提或其他有效的“觀念”在不同的思想領域和不同時期的出現和影響。“自然神論和古典主義的相似性”一文(如果說我在二者之間成功地找到了相似性的話),是闡述這一點的最顯著的例子;以“自然”一詞的諸種意義之一來加以概括的這一基本的復合觀念(idea-complex),在18世紀宗教異端和美學正統的形成過程中得到了展示,也在本書最后一篇論文所論述的3世紀基督教護教者的心靈以及其思想和學說的顯著方面(雖然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的形成過程中得到了展示。觀念的基本同一性以及觀念所引起的推理邏輯的基本同一性,不會因與之相關的共存共生的觀念的不同而廢止,也不會因進入作者思想的各種先見和變化無常的偏見而注銷。同一性寓于差異,而差異以同一性為背景,要盡量更清晰地揭示出二者各自的重要性,對二者的認知對理解我們討論的觀念的歷史作用是至關重要的。誠如是,我們對西方思想就有了一個一以貫之的重要想法,這一想法自公元前4世紀以來并未完全消失無蹤,雖然它在某些時期會占據主導地位,而在另一些時期又會極度衰退。在另兩篇論文中,我們看到一種更短命且并不普及的觀念——即“不規則”(irregularity)和“野性”(wildness)的觀點與美(beauty)的觀點的聯系——這首先體現在造園和風景畫這兩門藝術的理論和實踐中。這種觀念在這兩門藝術中顯得尤其貼切,然后才推及其他藝術。

2. 在思想史和鑒賞史中,語義的轉換和混淆的作用,術語意義的轉義(shift)和含混(ambiguities)的作用。所謂“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還主要得仗口號活著”,并未準確道出關于智人(homo sapiens)的全部真理,但對歷史學家而言,已經在很大程度上道出了真理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差不多所有響亮的口號都是歧義乃至多義的。這方面的典型例子當然可以從所有口號中最有力、最普及、最持久的“自然”一詞中見出。在 “自然”一詞的任何已知的用法中,通常,但并非總是——雖然這樣說令人有些顧慮——有一些確定的觀念或者觀念之間的聯想,這種聯想有時候多少屬于合乎邏輯的一類;而且由于詞是同一個,它所表達的觀念卻是豐富的、多重含義的,因此對觀念史學者來說,在給定的文章或段落中判定語詞背后潛藏的觀念常常是艱巨而又細致的工作。完成了在特定文本中識別其意義的任務之后,如果能做到——,在某些情形下,我想做不到——那么擅長分析的觀念史家肯定會敏銳地注意到,語詞的多重意義在占主流的思想風尚中有時候會助推或促進變化的方式——其中一些還是革命性的變化(雖然可以肯定它很少是導致變化的唯一原因)。在本書中,半數以上的論文探討了這一論題,可以視為對與“自然”有關和以“自然”一詞表述(或隱藏)的規范觀念史的貢獻(對此前研究的補充和完善)。有幾篇文章也試圖揭示意義的駁雜(diversity)和由此產生的思想混亂。文章界定了在一個半世紀的歲月里,浪漫的(romantic)和浪漫主義(romanticism)這兩個詞的用法。語詞混亂主要不是源于歷史學家和文學批評家所研究的作家們的思想或者作品,而是產生于歷史學家和批評家的思維,他們在這樣或那樣的情況下所做的大量工作無意地例示了一個過程——以及一種危險——他們的研究期望使他們尤其對之保持警惕的過程和危險。

3. 幾乎每一位作家的思想中都存在內在張力或波動,這種張力或波動有時候甚至在每一部書或每一頁文字中都清晰可辨,它源自相互沖突的觀念,或者情感或欣賞品味方面不一致的癖好,而作家可以說對此是敏感的(susceptible)。我想,具體作品或作家的心細如發的闡釋者,都多少認識到了這一現象,但我一直覺得這種認識常常是不夠的,或者無論如何,未充分昭示給讀者。對一位作者的觀點及其推論的種種揭示,在我看來不僅過于簡化,而且過于整齊劃一。我們常常假定一位作家的思想,在總體上或在具體主題或問題上,是渾然一體的;或者,如果闡釋者自己覺察到作家心靈歷程中的一些內在矛盾,一些逆流,他也傾向于大事化小或視而不見,只選擇他認為(有時候大錯特錯)作家最“重要”、最具“持久價值”、最富“特征”的觀念或前后一致的觀念,作為其唯一的觀念。但這只是鼠目寸光,或曰心思駑鈍,——完全是自欺欺人(如果是這樣的話);對許多偉大作家而言,最重要和最具特性的東西就是其觀念的多樣性,而且是潛藏著不一致的多樣性,他的思想也相應地在其著作的這一點或那一點上表現出來。我們只要不是按某種膚淺或呆板的方式去“閱讀”一位作家,那就是去認識作家在字里行間所表達的觀念的含意以及觀念與觀念之間的聯系的含意(這種種聯系不總是顯豁的,甚至常常是難以覺察的),不論它們是簡單一致的關系,還是相互影響、相互抵觸的關系,就是要對其思想傾向由此及彼的演化保持敏感。我們按照這樣一種方式去調和一位內省式作家的思想是可能的(不可能的情況我想非常罕見),從歷史角度考慮,準確地說這種方式認識到有關一位作家最有趣、最值得注意的事實(fact),即在作家身上,不同來源的思想傳統和與之相對的思潮的碰撞,或者他思想中注定會得到理解,并由其后繼者發揚光大的新觀念的隱約出現,完全是隱而不彰的。當然,他不必先驗地(a priori)假定在任何已知作家身上,這種情況都是真實的。真實與否只能通過辨察毫厘而不帶偏見的分析來確定。但在闡釋者的思想里,不應有任何心照不宣的假設,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對不對的問題應該時時提出來加以考察。半個世紀的博覽群書使我傾向于相信,預設常常是對的而不是相反。在本書中,我所看到的這類內在張力的實例——在相互對立的觀念或心境中彷徨或猶疑,或者或多或少不自覺地簡單接受一種對立物的兩面,也許會成為那些研究盧梭的“兩論”及赫爾德、F.施萊格爾、席勒、柯勒律治、彌爾頓和德爾圖良的論文的基礎。

本書(首篇以下)的這些論文,在寫作意圖和歷史考據上,我想完全符合觀念史學會同事們所希望的。我并沒有借此機會介紹當代有關形而上學和認識論問題的討論,我也剔除了一些探索技術性哲學論題的歷史研究以及一組討論達爾文以前有機進化理論史的文章,這些論文需要做廣泛的修訂,如果最終能夠出版,也應該可以獨立成書。一名哲學家進入一個他并不擅長的領域——主要是文學史的領域——是一次遠足或跨界之旅,這些論文無疑表明,任何這樣的事情都存在犯錯的風險。如果我沒有從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哈佛大學的同事們的交流和幫助中獲取教益,這些論文會更加難免舛誤。我的同事們都是我膽敢涉獵的這一領域的杰出專家,在結束本文前,我必須向D.C.艾倫、喬治·博厄斯和路德維希·埃德爾斯坦教授致謝,他們以觀念史學會的名義,處理了所有出版事宜。我還要特別感謝埃德爾斯坦教授,他慷慨地撥冗分擔了本書繁重的校對工作。

阿瑟·奧肯·洛夫喬伊

1848年5月29日

于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涟水县| 颍上县| 盐源县| 茶陵县| 江永县| 上思县| 南昌市| 七台河市| 石景山区| 明星| 郯城县| 泌阳县| 江油市| 阿城市| 虞城县| 甘孜| 长海县| 三原县| 汝阳县| 金华市| 昌邑市| 台东县| 灌云县| 即墨市| 通州区| 黄浦区| 枣阳市| 分宜县| 阳信县| 龙州县| 南漳县| 张家港市| 镇坪县| 嵊泗县| 乌什县| 湟中县| 镇江市| 福清市| 宁阳县| 新源县| 新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