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全血和成分血使用標準釋義作者名: 中國醫學科學院輸血研究所 劉忠本章字數: 725字更新時間: 2020-08-26 16:42:54
前言
本標準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及《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制定的衛生行業推薦標準。本標準的起草遵循了GB/T 1.1—2009給出的規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第十六條:醫療機構臨床用血應當制定用血計劃,遵循合理、科學的原則,不得浪費和濫用血液。
醫療機構應當積極推行按血液成分針對醫療實際需要輸血,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國家鼓勵臨床用血新技術的研究和推廣。
《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衛生部令第85號)》第二十三條:醫療機構應當積極推行成分輸血,保證醫療質量和安全。
本標準的制定遵循以下幾項原則:保障臨床輸血安全有效;保障血液資源有效利用;體現精準醫學,強調“個體化治療”;與國際標準接軌,同時符合中國國情。
與我國以往的臨床用血相關規定比較,本標準有以下新的思路和特點:
1.從以血液為關注焦點轉變為以患者為關注焦點,從優化患者轉歸、減少不必要的輸血出發,提出以患者為中心的六項臨床用血通用原則:不可替代原則、最小劑量原則、個體化輸注原則、安全輸注原則、合理輸注原則和有效輸注原則;
2.將輸注指征的總體要求與個體化輸注的精準要求相結合;
3.將傳統的以內科、手術及創傷分類方式調整為血流動力學穩定患者和活動性出血患者的分類方式;
4.增加了特殊人群的輸血要求,如嬰幼兒、高海拔地區人群等;
5.增加了“非適應證”內容;
6.將“冰凍血漿”細分為“普通冰凍血漿”和“去冷沉淀血漿”兩種,分別描述其特點及適應證;
7.新增了單采粒細胞等血液成分的使用要求;
8.將輻照和去白細胞列為血液的處理方式,統一描述該處理方式的特點和使用方法,不在各血液成分中單獨解釋;
9.以血液成分的功能、適應證、常見種類、輸注原則、輸注指征為導向,使臨床輸血管理向循證、精準、規范、安全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