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活血祛風、滋陰清熱方合竹瀝外用治療白癜風
王長順,男,35歲。初診日期:1970年5月20日。
2年前手臂及頸項部發現淺白色皮膚損害,大小如扁豆、蠶豆,無痛癢,漸漸擴散,曾往多處求治,均診為白癜風,遍用多種藥膏制劑,內服銅制劑等效果不好,請玉書公治之。診時患者精神狀態一般,其手臂及頸項肩部均散在不同程度大小皮膚損害,呈地圖形淺白色,皮損邊緣模糊不清,無痛癢,舌質淡紅、薄白苔,脈細微浮。處方如下:
內服方:丹參、蟬衣、刺蒺藜、茺蔚子、骨碎補各9g。水煎,日分3服。
外用方:竹瀝適量(貴州印江、玉屏所產水竹所制),用鵝羽蘸取每日擦皮損處十數次。并囑穿長袖,勿風吹日曬局部。
治療經過:用藥1個月,皮損顏色略略變淡,面積未見縮小,停藥3日,再用藥2個月后皮損明顯縮小,顏色明顯變淡,部分皮損處有散在黑色素沉著,身體未見任何不適。患者信心大增,再用藥2個月,全部皮損基本恢復正常,停藥觀察。
【評按】
白癜風發病或與化學、精神、免疫機制、微循環障礙等均有一定聯系,然其確切病因也未明了。
考本案內服藥方之丹參活血養血;蟬衣主一般皮膚瘡瘍風熱;刺蒺藜補腎治風癢,破血行氣;茺蔚子、骨碎補順氣活血。外用藥方之竹瀝為治痰專用,善透經絡,痰在皮里膜外,筋絡四肢皆能遍行而治之,亦能濡潤肌膚。或謂白癜風乃肝腎虛損,陰陽失衡,風濕痰熱客于肌膚,閉阻經絡血脈,肌膚失卻榮養致色素細胞脫失而發病。而本案治方滋腎養血,清熱祛風,活血化痰,肌膚脈道漸行通利流動,風濕痰熱皆去而取效者,實也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