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1.黃芪罌粟湯加味治療慢性痢疾

郭貴榮,男,45歲。初診日期:1972年5月13日。
3年前因飲用不潔井水感染細菌性痢疾,工作繁忙,四處跑動,無法按時服藥治療,不定時服用黃連素、土霉素等,病癥始終未曾痊愈,下痢時作時止,每每膿血相雜,纏綿已近3年,常因飲食不當,誤食生冷瓜果,或隔夜食物,或感冒受寒,以及精神緊張復發。近日又因冒雨走動自家親戚,疲勞不堪,大便稀溏雜有膿血黏凍,每日10余次,且數次遺便褲中不自知,全身困倦,兩腿無力,動則清冷汗出,面色青黃,形體消瘦,腹脹滿,里急后重,舌淡苔膩微黃,脈細澀。證屬脾胃氣虛,濕毒積滯;宜健脾益氣,清利濕熱;予黃芪罌粟湯加味。
處方:黃芪15g,山藥15g,炒黃連4.5g,益母草15g,黨參12g,葛根12g,熟大黃4.5g,罌粟殼6g,焦術9g,炒白芍24g,車前子15g(炒黃至香)。水煎,日分3服。
二診:服藥3劑,腹痛下利病情有所緩解,大便次數已減為每日5~6次,大便中仍有較多白色黏凍,里急后重減輕,下腹肛門會陰部有明顯下墜感,仍然時時遺便褲中,感覺十分疲勞,脈虛弱,舌胖淡,上方加白人參9g,繼服3劑。
三診:大便次數減為每日2~3次,仍有少量白色黏凍,肛門會陰部墜脹感也有減輕,去罌粟殼,加炮姜9g,服20余劑,久痢基本痊愈,體力逐漸恢復,體重略有增加。
【評按】
痢疾治療失當,耽誤時日,又常年勞累,飲食不調,脾胃不足,清陽之氣傷損,濕熱遏伏蘊結大腸,血氣內停,清濁難分,因故而頻發,此系慢性痢疾之常態。會陰肛門墜脹不適之癥,固然常因濕熱蘊結阻痹氣血,脾胃氣虛,清氣不能上行也系重要病機。故本例治方以參、芪、術健脾益氣,緩中補虛,升提清氣;白芍入厥陰血分,今用之解腸中熱毒;黃連主腸澼下利;大黃蕩滌濕火;車前子去濕解毒。又益母草本瘡瘍科療疔腫癰疽,實可用于大腸之濕熱毒,系玉書公經驗。枳殼助參、芪以升清氣,合大黃、黃連等可以降濁氣,升降之間,本案治方扶正祛邪態勢已然明朗。
罌粟殼止久瀉虛痢有專效,痢疾稍止則可去之。凡久痢者必待臨床癥情消失后再服藥10~20余劑方妥,否則常易死灰復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浦县| 蓬溪县| 县级市| 抚松县| 卢氏县| 台州市| 始兴县| 贵州省| 东乌| 元阳县| 定襄县| 无极县| 萍乡市| 盘山县| 阿拉尔市| 荆门市| 阜阳市| 松桃| 江达县| 中阳县| 龙南县| 日照市| 鱼台县| 勐海县| 蒲城县| 南宫市| 安义县| 小金县| 乌鲁木齐县| 深水埗区| 兰考县| 犍为县| 吉安市| 宕昌县| 西乡县| 茶陵县| 巴马| 贺州市| 高密市| 凭祥市| 梁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