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薏苡前仁湯治療急性腸炎
肖國生,男,56歲。初診日期:1957年8月12日。
天氣暑熱甚重,因勞作辛苦,口渴煩熱,恣食大量生黃瓜,又飲苦涼茶水甚多,午后臍周脹滿疼痛,腸鳴漉漉有聲,頻頻如廁,泄瀉稀便數次,始則雜有殘渣,繼則全為清水,并無里急后重,口渴欲飲,飲之并不能解渴,自謂仿佛所飲水全部穿腸而過,并無體內存留片刻,小便量極少,有畏寒發熱癥狀,全身肌肉骨節發緊疼痛而無汗。下午4時得某醫予葛根芩連湯,服下未見效果,仍頻頻如廁,水瀉,精神十分困乏,昏昏欲睡去,明顯脫水體征。舌淡苔薄膩而干,脈濡數。證屬內停水濕,外感寒邪,當淡滲利濕,祛風散寒。
處方:苡仁50g,茯苓24g,車前子30g(炒黃至香),麻黃7.5g,麥冬、五味子、石菖蒲、桔梗各6g。水煎,日分3服。
治療經過:當晚10時左右得藥服下,藥后得微汗,全身覺氣血微微流動,略感溫暖,肌肉骨節緊痛癥狀即有緩解,小便量明顯增多,腹瀉次數開始減少,每次量也減少,至天明時1劑藥已經服完,腹瀉停止,寒熱退去。原方再服1劑,囑多飲淡鹽米湯以恢復體力。
【評按】
夏秋之季所發急性腸炎泄瀉無度,或脾陽自亦不足,恣意大量飲食苦涼冷茶及生瓜果,必然損傷腸胃陽氣,致水谷不化精微,濕氣又復內生,所謂“濕勝則濡泄”是也;又見惡寒發熱,全身疼痛,復感風寒是也。至于小便不利,恐因風寒濕邪滯于下焦,膀胱因此氣化不利。至若渴欲飲水,水直行大腸排出,亦氣不化津所致。
本治方中苡仁健脾祛風利濕,以之為君重用,若輕用則氣味平淡而無益于此類病癥,其利水之力也不致耗損真陰,故尚可倍用。佐以車前子、茯苓可使腸內盤踞濕邪水分由小便而去;麻黃輕揚辛溫,宣通升發陽氣,蒸化三焦以使水氣升騰,則口不渴而水瀉可止。麻黃不唯善達肌表走經絡,亦擅直接去腸間風寒水氣,必要時尚可更加羌活、白芷等風藥以助麻黃之力;麥冬潤肺,肺氣得保則小便通利,可助腸中水濕之分消;五味子斂肺生津,泄瀉無度,元氣陰津耗傷者以此收束之;暑月泄瀉,多兼穢濁,故用石菖蒲;桔梗辛散升發,苦泄甘和,肺氣開而腑氣通,可去腹滿腸鳴水瀉小便不利,古人早有所論,今則少有人知。
推薦閱讀
- 醫生 你好:協和八的溫暖醫學故事
- 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第2版)
- 131I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
- 燒傷康復學
- 華佗五禽戲
- 中西醫結合高血壓研究新進展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社區組織HIV快檢服務實用手冊
- Report on Chinese Residents’ Chronic Diseases and Nutrition 2015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
- 腦腫瘤與神經組織電鏡圖譜
- 耳鼻咽喉腫瘤淋巴系統解剖與臨床
- 蒼生大醫:21位醫學大師的職業追尋
- 守護青春,純潔綻放:青少年禁毒教育讀本
- 創新、合作、生存、發展:中國全球基金艾滋病項目社區組織項目優秀實踐集
- 血液成分的制備、使用和質量保證指南(第19版)(Guide to the preparation,use and quality assurance of blood components:19th e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