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成為有效學習的高手
- (美)卡爾·紐波特
- 3336字
- 2020-09-29 17:33:34
第三步 如何選擇學習時間、地點和時長
小事至關重要,這對于學習來說尤其如此。在我們就如何復習備考和如何成功上大學方面做細致的討論之前,我們首先對一些基本問題作一些說明:一天中,什么時間學習效果最好?去哪兒學習?你應不間斷地學習多長時間?這些問題的正確答案,將激發你更具效率地學習,使你把更多的事情壓進更短的時間內完成。然而錯誤的回答會讓你放慢速度,讓這一過程變得更加難熬。我發現,學習高手在這些問題上費了不少心思,他們意識到這些小細節看似無關大礙,卻能起到支持或是破壞學習成效的作用。他們通過廣泛的試驗發現了最有效的策略。
問題:什么時候是最好的學習時間?
回答:時間越早越好。
“我喜歡一下課有一大塊時間用來學習,或是在兩次課之間學習,這要看我的時間表。”西蒙說,“我總是盡力不把作業留到深夜再做。”西蒙的計劃強調了學習中的一個重要事實:你最有效率的時間是從起床之后到晚飯之前這段時間。應該在這段時間里盡量完成更多的任務。
這一建議有悖于大多數學生的感覺。對于很多人來說,晚上似乎更適合于學習。為什么?因為上午和下午太嘈雜,上課、吃飯、會面以及其他活動占據著這段時間,很少會留下連續的時間真正能坐下來干事。從另外一方面說,晚上更像一段持續較長,沒被打斷的理想學習時間。對嗎?錯。
第一,晚間時段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長。吃完晚飯,拿好材料,最終開始學習,你真正能學習的時間沒有幾個小時,等到很晚時,你睡覺的欲望就會侵襲注意力。
第二,晚間時段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空閑。那是黃金時段。自然有些人不可能錯過電視節目的嘮叨,或是樓下大廳里吵鬧音樂的引誘。晚上是人們最想和朋友交往的時刻。你在晚上去派對,在晚上去電影院。演出、演講和其他校園活動也在晚上。大家回到宿舍聚在一起說東道西互相分散精力。我們當中很少會有人那么漠然,能抵御那些誘惑,我們也不應該去抵御。
最后,晚間時段也是身體狀態下滑的時間。一整天的活動之后,開始慢慢沉下來睡覺了。即使還沒到很晚,大腦所需的能量已減少,晚7:00 ~ 8:00,注意力最差。
基于這些原因,必須減少晚飯后的作業數量,但事實是白天的工作也同時變得更加復雜了。像上面提到的,上午和下午很少會有大段連續的空余時間。不要害怕零碎的日程安排,全天帶著你的材料,用富有成效的作業填滿小段小段的時間。學習高手溫迪解釋說:“無論什么時候我總是想法隨身帶著一本書,以防我在做其他事的時候隨時有空余時間跳出來?!眮碜怨鸬亩嗬褂幸粋€習慣,在兩次會面中間或兩次課中間她會悄悄溜去做作業,每次會用30~45分鐘的時間。如果你也照著這種方法做,你會驚訝你可以把大量的作業擠進這么繁忙的白天日程里。
這一招效率極高。如果你兩次課間有一個小時,在第一次課之后直接去圖書館或是類似的學習地點,只要是靠近第二次課的上課地點就行。在路上就做好思想準備,這樣一到學習地點,你就可以在數秒鐘之內開始高效學習。當然也應盡量在白天避開宿舍或其他公共場所。你需要把工作的思維狀態和放松的思維狀態分開??偸谴粼谒奚峄驅W生中心,你很容易分神,由于閑聊,一段本來可以很有成就的時間就這么溜走了。
這兒的觀點并不是讓大家變得反其道而行之。這一天的事情做完了,盡情地放松享受!派對簡直是不可思議,你不會因為要躲開課間的那些無聊閑話而錯過了重大的交往機會。更富意義的經歷還在后面呢,那是在同學會,或是在宿舍里,在每個人都做完了一天功課的時候。記住“刻苦用功,盡情開心”總比“一般用功,有點快樂”要好。
早早學習除可以更有精力,更能集中注意力之外,時間安排的擴展也讓壓力更小了。學習45分鐘,跑去上課,學習1個小時,再跑去上另一次課,然后再學習45分鐘,去吃午飯,這樣比坐兩個半小時一直看書有意思多了。通過充分利用白天一塊塊的時間學習,你可以自由利用晚上寶貴的時間外出,盡情開心,以此來充實自己的生活。
問題:應該在哪兒學習?
回答:把自己隔離。
確定一些學校周圍僻靜的學習地點。像宿舍或家里這樣的地方是學習的禁地,同樣圖書館主館寬敞的公共自習室也屬此類。就像葛瑞塔解釋的:“在宿舍里呆著,好像沒人在學習,因為他們本來就不想學習?!边@種氣氛不適合集中精力。找一個遠離校園中心區的圖書館,那里去的人少。找一個高樓層上的小閱覽室或躲到地下一層。經常留意其他隱蔽的學習場所——學生社團樓里的小圖書館、咖啡廳里靠墻的角落,或是當地公共圖書館,這些都是理想的學習地點,在那兒你可以專心學習。
需要多個地點有兩個原因。
- ● 整個一天中,你把學習擠進兩次課中間時,知道一個就近的地點很方便。
- ● 更換地點可以防止你在一個地方呆得過于疲勞。
這是哈佛的多利斯所遵循的一條策略,他解釋道:“要保持頭腦清醒情緒高漲,我經常會在不同地點之間換來換去。”
學習地點要求僻靜,遠離嘈雜很重要,原因很明顯:這種氛圍可以使你免于分神。在你肩上的那個“拖沓鬼”是出色的銷售員,哪怕你一個淡淡的眼色向它顯示,除了功課之外,你還會有其他選擇,它就會讓你成交。為了壓制這個魔鬼,把它隔離。不要讓它看到你的沙發,可愛的女孩在院子里扔飛盤,或是你的朋友在宿舍里閑談。如果在學習期間,你把自己與外部世界切斷聯系,你就會更有可能完成規定的任務。還有一個附帶的好處,注意力進一步集中會讓你的學習效率更高。
很多學生認為,用功時太過于隔離自己也未免太戲劇性了。聽起來有些天真,但把自己隔離在一個隱蔽的學習間里,無形中提高了你要應付的作業的重要性。在你向靜謐的學習地點趕的時候,你幾乎能想象的出一位嚴肅軍官的聲音,他在對你說:“小子,我們就靠你了,祝你好運?!比欢闾稍谏嘲l上,胸口頂著一本書看時,你的舍友在你旁邊的椅子上彈著走了調的吉他,努力想學大衛·馬休那討厭的歌,在這種環境中,那種莊嚴的態度是找不到的。就像哈佛的克麗絲汀直白的表述一樣:“躺在床上學習從來都起不了多大作用。”
這些思維游戲可能有些陳腐,但是可不要低估這些心理活動,它在你成為有效率的學生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幾乎所有我采訪過的學習高手都使用著這樣或那樣的隔離措施。有些人甚至帶上耳塞或從校園走出很遠就是為了杜絕任何分散精力的可能性。他們懂得周圍環境給他們帶來的好處,你也應該懂得。
問題:你應該學多久?
回答:中間不休息,一次不要超過一個小時。
中間的休息只需要5~10分鐘,但這一小段時間很重要,可以讓你的大腦得到休息放松。這就意味著需要找一個可以轉移幾分鐘注意力的東西,而且必須和休息前進行的事毫無關系。讀點新聞或發封電子郵件,這就足夠了。這種暫時的脫離可以幫你重新振作精神,有助于在重新開始工作時發現新角度,開拓新視野。有些學生隨身帶著小說或是報紙,每次休息時讀一段文章。還有人每天選擇一個項目:可能是給好久沒見面的朋友寫一封長信,或是為假期可選的計劃列個條目,并且每次休息時一點點修改完善。
即使感覺自己是在連軸轉,也要規律地休息。這樣長期坐下來,你就會最大限度地提高精力和記憶力,應付那些閱讀材料。就像勞拉講述的那樣:“我敢發誓,在學習中間堅持進行有規律的休息的學習效果,要比只學習不休息要好得多。”
為什么這種時間安排會讓功課完成得更好?具體我也不太明白。有些認知科學研究得出結論說50分鐘左右是最佳的學習時段。比如,普渡大學韋恩堡分校學術支持和發展中心的網址上聲明:學校建議,學習最長連續時間不超過40~50分鐘,這樣可以保持最佳記憶狀態。40分鐘左右休息一段時間(5分鐘), 然后再繼續學習。而沒有休息時間,兩個小時后的記憶力是原來的30%。但是,我們沒必要停在這些科學細節上。我倡導時間安排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幾乎我所采訪的每一個學習高手都有一個極相似的計劃。當被問及中間不休息一下子會學多久,除了少數幾個人,大家回答的時間大都在半小時到一小時之間。
“不超過一小時。”克瑞斯回答道。
“一個小時,然后我就站起來做點其他的事。”米蓮妮回答說。
“大約40分鐘到一個小時?!比鸲骰卮?。
“有時一個小時,有時50分鐘?!崩虻蟻喺f。
“一個到一個半小時,然后我總會休息一會兒?!崩卮鹫f。
這樣的話還可以羅列很多,一個一個的回答都揭示了相似的策略。用意很清楚:通過一次次試驗,許多成績優秀的學生無意中都發現了相同的技巧 —— 學習一個小時然后休息—— 你也應該相信這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