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成為有效學習的高手
- (美)卡爾·紐波特
- 7927字
- 2020-09-29 17:33:34
第一步 管理你的時間:5分鐘清單法
真正的學習高手像大多數善于思考的學生一樣討厭安排時間。畢竟,大家都認為學校就是培養學生的學習好奇心,就是交新朋友,是進行各種學生活動的場所。但同時,你不可能完全不理會日程表。正像在本書中所提及的,本書所講述的技巧之一就是需要你有安排時間的能力。忽略了這一點,你注定在學校的漫長時間里要與作業玩追趕游戲。像學習高手多利斯所說:“時間安排至關重要,這是你在學習過程中絕對不可缺少的一種技能。”
然而,大多數學生誤解了安排時間的目的所在。他們誤認為這一技能只是用來把功課盡可能多地填滿每一天,但這不是時間安排背后的主要動機。事實是,做個小小的計劃可以大大降低你每天的壓力指數。最后期限和作業約束總在腦子里游蕩,這是很累人的。你會因此無法完全放松,時間久了就會走向崩潰。但是一旦你規劃好了什么時間需要做什么,這就如同重擔從肩上卸下了一樣。那種不確定的感覺消失了:用功時你可以全身心地專注于你眼前的作業;而放松時盡情享受,絕無后顧之憂。“我覺得沒必要放棄所有的事情,”學習高手詹娜說,“社交生活、課外活動、學業成功都無須放掉。”對時間做一下基本的安排,你就可以平衡所有這一切。這就像先前多利斯所說的,為什么時間安排能保證你在學習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都能充分發揮你的潛力。
“第一步”的目標是提出一個時間安排方法來幫助你實現無壓平衡,同時又無須犧牲學校所特有的那種即興和激昂的氣氛。我們所提出的這一方法,其特殊之處在于,它是根據普通學生的學習生活方式具體設計的,符合下列標準:
- ● 在24小時的時段里,只需5~10分鐘。
- ● 每天的日程安排不必非得精確到每分鐘,而且日程安排不是不可更改的。
- ● 在最后時刻來臨之前,幫你記憶、規劃以及完善重要任務。
- ● 停用之后仍可以馬上重新開始。
我們會用幾個簡單步驟來概括這一方法的細節,然后以一個詳細的個案分析作為總結,你可以從中看到在現實情境中這一方法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所需物品
這一方法需要兩件東西:
- ● 日歷:哪種日歷無關緊要,不一定非要你可以隨身攜帶的那種。可以是微軟或其他電腦軟件中的日歷,可以是一個便宜的每日計劃表,或是為做產品介紹而發的廣告性日歷。只要每天早晨能做一下參考,且有足夠空間記下每天的十幾條事項就可以。
- ● 一份單子:這是你可以每天更新的書面材料。這份材料需要你每天帶在身上,所以簡單為好,像每天早上可以從筆記本上撕下的一張紙之類的。
基本方法
把每天要做的所有事情及其截止時間寫在日歷上。這是你的總日程表,上面儲存著你要做的每一件事情。我們這個方法的關鍵是每24小時你只需使用日歷1次。每天早晨,看一下日歷然后計劃今天你該完成什么。之后的一整天里,無論什么時候遇到新情況,簡單記在單子上就行了。第二天早晨,你可以把這件新任務從單子上搬到日歷上,因為這比單子保存起來更安全。現在我們再從頭說起。
就這樣,很簡單,對吧?整個方法可以總結為簡單的三步:
- ● 在單子上簡單記下這一天的新任務和作業。
- ● 第二天早晨,把新事項從單子上轉到日歷上。
- ● 用幾分鐘給新一天做個計劃。
現在,我們將對這幾個步驟進行細致分析。我們尤其需要一些應對策略,如:如何在早晨使用日歷計劃每天的事宜?如果發生了意料不到的事情,干擾了甚至打亂了計劃該怎么辦?
每天早上更新日程
奇跡從此處開始。每天早上,用幾分鐘更新日程安排,搞清楚你應完成什么。整個一天里,這是唯一一次對時間安排進行認真思考,因此要求也十分明確。更新過程應按下列程序來做:
找到前一天的單子。你可以看表1中的例子。對于單子的格式不必太過費心,我們將簡短地做一下討論。現在,注意看一下“備忘事項”這一欄,其中包括整個一天里記下來的要做的新事情以及截止時間。
把新列事項加到日歷上。把截止時間寫在相應日期上,在你計劃完成某一事項的日期上寫下要做的事情。跟隨我們樣單中的例子,首先在周四的日期上寫下勞動課學習小組的時間。在周五的日期上寫下英語測驗。然后選擇一天洗衣服,在相應日期上記下備忘;再選擇一個時間開始實習信息搜索,在此日期上記下來。你可以在日歷上隨意變更時間安排。不必太擔心新事項選定在哪天,不過要用常識進行判斷。比如,周三下午和晚上排滿了上課和會面,可能不太適合洗衣服。同樣,周一上午如果有大考,周日就別安排太多事情,需要做的就是集中精力學習。如果有些事情對時間要求不是很緊,如表中實習信息搜索的例子,不要怕把它安排再往后些,多拖一段時間,到不太忙時再做,比如學期中間,或新學期開始時。
下一步,把安排在昨天做的,但沒完成的事情轉到日歷上,重新安排時間。表1的樣單中,“今日時間表”一欄記錄的是前一天的計劃。你可以看到,在列表中,所有需做事項都已完成,除了“開始寫歷史課作業”這一項,所以需要把這一項移到新日程中。
到此為止,日歷又一次把你所需做的事項全部記錄在案,現在該做出今天的計劃了。把昨天的列表單丟入垃圾箱,它的使命已完成。重新撕一張紙做今天的計劃列表。像表1一樣分成兩欄,分別標注“今日時間表”和“備忘事項”。
之后,看一下今天日歷上的條目。有可能包括會面以及需做事項。你的目標是算一下多長時間有把握做完這些事。你也許會把這些任務簡單復制到今天的“今日時間表”一欄中,然后就直接照章辦事了。不要這么做!如果你不想讓功課整垮,就必須巧用時間。
你應該做的是:對于一天中要做的每一件事,都進行時間標記,把計劃完成的時間段標在上面。實際一點。如果知道下午5點有會面,不要計劃從3點開始,學3個小時。要合理安排每件事需用多久完成,不要計劃1小時看完200頁。簡化一下,把好多小任務(10分鐘以內就能做完的雜事)歸為一組,形成大塊(如:12∶00~12∶30寄信,去圖書館還書,買作業本)。留出足夠時間休息。給自己留1個小時吃飯,而不是只留20分鐘。如果可能,在適當時間結束一天的工作。不要試圖把時間填得滿滿的,直到休息時間才肯罷休,你需要放松。
記住,這兒的目標是不要不惜一切代價把所有的事都擠進一天里,而是要看這一天所列的許多事項有多少是你真正有時間能完成的。如果你不能把所有要做的事安排進這一天,沒問題!就把剩下的事項挪回日歷條目中,重新計劃日期,以后再做。
最后一步,把當天有時間做的任務記錄在“今日時間表”一欄里。如表1所示,給每項任務標注時間。就這樣。你可以一整天都參照這份列表,它可以提醒你何時做什么。
但是,重要的一點是:日程表上的具體時間并不是死的,所有時間只不過就是一種建議。就像我們簡短討論的那樣,我們整個一天都可以自由變更任務,這取決于你的精力能否承受得了,以及有沒有意外事情突然出現。把需做事項分進不同時間塊,主要是幫你避免過高估計自己的空閑時間,這是學生普遍容易犯的錯誤。有些學生用意很好,用一份簡單的事項列表記錄每天的任務。但沒有時間標記,你根本不知道需要多長時間完成各項任務,這樣計劃不切實際。一天24小時看上去很多,但把吃飯、上課、討論、休息、社交都考慮在內,日程驟然變得緊了許多。道理很簡單:如果過高估計空余時間,你就有可能拖延要做的事情,很晚才會做。開夜車,惶恐發作,成績差就這么出現了。對于學生來說,時間的長短并不一定是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給需做事項標注時間,一兩周之后,這就會成為一種至關重要的習慣。
每天使用此列表
每天參照使用這一簡單的時間表,記錄在“今日時間表”一欄下的各個事項會提醒你該做什么。記住學生的生活方式總的來說是很不確定的,是很難提前計劃的。很多事情不到最后一刻不會出現,而且往往要比預想的花的時間要長。因此只要你需要,隨時調整時間表。但是不要把任務拖得太久!早上列的任務清單所包括的事項應合理,以使日程表不要太離譜,太出乎意料。這樣,如果完不成所有的任務,至少能完成大部分。總之, 7天中至少有5天能完成列表中的大部分任務,那么,你就像任何學生所希望的那樣能卓有成效地進行學習了;如果你還做不到那種程度,別著急,接下來,我們會教你如何與拖沓的沖動作斗爭。
記住,你每天的清單也可以用于另外一種目的。整個一天里,你極有可能會遇到各種新任務和新的截止日期,這些都需要你做時間安排。比如,有老師會宣布有個考試會在哪天進行或是有朋友會通知你學習小組會在哪天哪個時間碰頭。關鍵是盡快把這些事情從你腦子里趕走,好讓思維不混亂。迅速把事項填在清單“備忘事項”一欄中,然后把這些事項從腦子里忘掉。真正計劃這些任務要等到第二天早上,現在你只需做的就是在紙上用幾個字記下這些任務。
記住,需做事項和截止日期總存在腦子里會消耗精力,分散注意力,制造壓力,而且還很容易忘掉。做事時,就應精神集中,放松時,就應盡情享受。但如果腦子里總有重要的事記掛著,你就很難百分之百把精力投入到任何事情上。
很少有學生會有精力在當天就對每件新任務做時間安排。你完全可以想一下:一個下午,上了很長時間的課,你餓了,終于快要結束了,你正準備離開,這時候老師突然大聲發布一個通知:下周要交一篇文章,題目是……這時候恐怕你已無力停下來,拿出日歷,想想寫這篇文章需哪些步驟,并計劃每一步應在什么時候完成。如果你還能這樣做,那就太棒了,因為這樣你就能確信這一任務已安全地記錄在日歷上了,并且可以把這件任務以及它的最后期限從腦子里趕走了,但這種情況很不現實。這也違反了我們最初的原則,那就是任何時間安排方法只需每天花幾分鐘。
清單上“備忘事項”一欄的威力就顯示出來了。你不可能指望自己在繁忙的一天仍然可以隨時認真考慮時間安排。但是,從口袋里拿出一張紙迅速記下“語文課作文”,不需太多精力,無須思考,也幾乎不需要什么時間。你不必認真考慮什么時候開始寫這篇作文,需要什么步驟,要用多少天。你需要做的只是簡單寫下幾個字。
重要的是這個清單你要確保能很好地保存下來,你要有把握明天早上你在做一天的時間安排時,會看到這一項,并且會在日歷上記錄下相應的步驟。由于你有清單,交作文的規定日期就不會丟,時間也會就此安排。
可隨時重新啟用
直到今天為止,我連續使用這一時間安排的方法從沒有超過兩個月,總是要受到打擾而被迫中斷。我設法堅持,但還是無法避免會碰到困難時期。經常是過幾天就會緊接著有一段非常忙碌的時期,前一件事情強度太大,已讓我筋疲力盡,在那種狀況下,每每提及“需做事項”,我都會一身冷汗。這種事情會發生在每個人身上,也會定期發生在你身上。遇到這種情況別害怕,不要讓這些影響你,不要認為自己是個失敗者。這很正常。
關鍵一點是這些間隔只是暫時的。發誓不再用日歷,但幾天之后,我總會發現由于任務越來越多且總在腦子里自由出沒,自己變得越來越不舒服。不知不覺,我又回到了原來的老習慣,重新使用這一時間安排方法了,這樣做之后,我就不再那么疲憊了。你也會這樣。一旦你已體會到了有組織有條理的時間安排的強大力量,一段時間失掉它后,你就會感覺到舉步維艱。
好處是,本書中所講的這一方法在擱置一段時間之后仍然適用。如果跳過幾天沒用,所需做的也只是重新開始,把在腦子里亂飛的所有需做事項和截止日期都扔到一張紙上,然后重新挪回日歷上。
個案分析 斯岱芬的星期一
再簡單的方法第一次講時,也會讓人感到困惑,所以讓我們來看個例子,向你演示一下如何實際使用這一方法。如果你已進入中學,那么下文的故事你會很熟悉;如果你還沒進入中學學習,不要驚慌。是啊,在圖表中,斯岱芬確有很多事要做,但是,注意,他是如何使用我們的方法來管理他那許多的任務的。雖然他一天內未能完成所有的事情,他仍充滿信心會在規定的時間如期完成所有需做事項。在看這個例子時,想象一下如果斯岱芬沒有每天的清單和日歷來指揮他的行動,幫他管理總是不斷跳出的新任務和最后期限,他的壓力會有多大,效率會有多低。
周一上午
斯岱芬早上起床晚了,快遲到了,這太恐怖了。他從書桌上抓過日歷來,在包里翻找著那張紙,也就是昨天用過的那張事項清單。他還有幾分鐘就要上課了。不過還好,我們的方法幾乎不需什么時間。
表2顯示的是斯岱芬找出的記錄在日歷上的今日需做事項。
表3顯示的是斯岱芬在昨天列表中發現的事項“確定吉他練習日程表”。
這兒有幾件事需注意。首先,在今天的日歷條目中他記有很多事。這些超出了12小時所能承受的范圍,所以有些事項需挪到其他日期。同時注意一下斯岱芬前一天(周日)的日程安排。這很典型,周六玩了一晚上,不可避免會把很多事壓到周日,使一些行動開始較晚。斯岱芬對自己的計劃期望太高了,但由于趕寫歷史課作業,到晚10點他已很疲倦了,無法按他設定的日程繼續開始歷史課的閱讀了,所以這一任務需挪到今天。最后,注意斯岱芬昨天的“備忘事項”一欄是如何把一些長期計劃包括在內的,如“確定吉他練習日程表”。列表在此用得很棒!如果你記下一些課外的或關于人際交往的想法,應該把這些想法移到日歷上,這樣在你去處理這些之前都不會忘掉。
現在讓我們看一下斯岱芬在課前是如何處理所有這些事的。
斯岱芬首先做什么?
斯岱芬首先給表上的任務標注時間。這樣他可以確定實際能做多少。在今天的日歷條目和昨天的列表單上,斯岱芬有好多“需做事項”要安排時間。他的策略很簡單:他從最重要的事開始安排標注時間,直到日程排滿,然后把剩下的事項移到日歷的其他日期。然而,為了有效地進行時間標注,他必須首先搞清楚他有多少空余時間。斯岱芬很快在腦子里過了一遍:
我8:00~10:30有課,另外一堂課11:00~12:00,在晚7:00的晚餐和隨后在阿爾法·齊家的派對之間不可能做什么。我應該設法在晚餐前擠出一兩個小時去健身(寬袍派對上必須要精神些),所以我必須在5:00之前做完所有的作業。
現在空余時間已確定,斯岱芬開始給“需做事項”安排時間。下面是他的思考過程:
在課間,10:30~11:00,我可以擠出時間來完成三件小事——交手機費,給父親買生日禮物,還要還馬克唱片。第二節課后,吃午飯,但之后應趕快做歷史課閱讀作業,明天就上課了!現在看一下,還有三篇歷史課文章要讀,可能要花兩個小時,那好,標上時間13:00~15:00。嗯,所有時間都排滿了,我得開始做數學課習題,因為這有點棘手,而且周三就得交了。那我就安排在15:00~16:30。好了,還剩半個小時。還能做點什么?語文課作文主題明天要交,我必須得把它擠在16:30~17:00之間了。我的時間就這么多了。
到此為止,斯岱芬幾乎都做好了時間的標記和安排,剩下的是把還未安排時間的需做事項移到將來的某個時間。記住,這里面包括記在當天條目上但未安排時間的任務以及昨天清單中的“備忘事項”。
在昨天的清單上我提醒自己給家里打電話,但這周太忙了,好的,我把它記在日歷中周五的條目上。到那時我會輕松一點。我現在真的是沒時間做另外那兩件事了——開始實習機會的搜索和確定吉他練習日程。那就寫在日歷上期中之后第一周的條目中吧。到那時我也許會有更多空余時間。那么,還剩什么要做?今天的日歷條目中未標記時間的事項。沒問題。我可以把語文課閱讀作業挪到明天的日歷表中,然后把歷史課作業寫作移到周三,等交上數學課的習題作業之后再做。搞定了!
這樣,斯岱芬到此已完成了今天所有時間安排的認真思考過程。在去上課前,他從筆記本上撕了一張紙用于今天的清單羅列。他分成兩欄,寫下今天已安排了時間的任務。表4顯示了在他沖出家門前所列的日程清單。
上文所描述的整個過程實際上只需3~5分鐘就可以完成。這一方法使用次數越多,就會越自然。很快,更新日歷,迅速做一天的時間安排就會像每天早上沖個澡一樣變成了一種習慣。記住,這是一天中斯岱芬對時間安排進行的唯一一次認真思考。現在他要面對的是周一,腦子已不必擔心他有可能忘掉的那許多任務或是馬上要來的那些最后期限。他知道他已在清單上對所有任務做了時間安排,每一件事最后都會完成。他的計劃很靈活,也值得信賴。
現在我們來看一下斯岱芬是怎樣拖延的……
周一整個一天
一天開始了。斯岱芬成功做完了他計劃在10:30完成的那些小任務。上第二節課時,他記起來了,他還有圖書館的書過期了,需馬上還上。沒問題。他從口袋掏出那張清單,在“備忘事項”一欄下寫上“還書”。過了一會兒,老師宣布期中考試日期和具體時間,這又是一件需安排日期的事情。當然,對斯岱芬來說,沒什么問題。他在清單上加上“日程:歷史課期中考試4月5日下午3點”,然后很有把握地離開了教室,這些任務會在第二天早上進行適當安排。
輕松午餐之后,斯岱芬坐在圖書館里做歷史課閱讀。文章比通常的要短些,因此他14:30就完成了,太棒了!
然而離開圖書館時,斯岱芬碰到一個朋友,朋友說服了他一起去了一趟沃瑪特連鎖超市。說實在的,沃瑪特沒什么吸引人的。但不知什么原因,學生很喜歡沃瑪特。
這一趟沒法推脫,斯岱芬回到學校已15:30了。他沒按時完成計劃。快速查看了一下電子郵件,他發現同學給他發了一封短信,問他是否愿意參加16:00的學習小組,討論數學課的習題。迅速改變計劃適應新情況,斯岱芬又一次掏出日程清單,對今日時間表一欄迅速做了幾處修改。他把關于語文課作文主題的作業提上來現在開始做,然后把做數學習題集的作業換到了他剛發現的學習小組的時間,這個時間安排的方法最大優點就是靈活性極高。時間表可隨時變化,但可以讓你在被打斷之后能很快重新集中注意力。表5顯示的是斯岱芬列表的新狀態。
語文課作業進展順利。斯岱芬找到了一個自己滿意的主題,然后就趕快跑去和數學小組碰頭了。討論當中,小組一致同意周二上午再聚一次,完成習題解答任務。斯岱芬馬上在“備忘事項”一欄記上“數學小組討論——上午10∶00”,之后就跑去體育館了。今天的作業都做完了。
結果
因為上午完成了很多事,下午派對之前斯岱芬可以真正放松,晚上也可以好好享受一番。另外,他已記下了一天里出現的所有新出現的需做事項和最后期限。這些事沒有在腦子里跳來跳去,制造緊張氣氛,而是安安全全地放在了斯岱芬的列表上,并會在適當時間安排日程。最重要的是,考慮每一件事的時間安排都不會超出5分鐘,他今天早上做計劃和下午重新調整時間就是這樣。
想象一下如果沒有這一簡單的時間安排方法,斯岱芬的一天會是什么樣子。如果他也采用大多數學生所用的方法僅僅簡單記住要做什么,又會是什么樣子?那些小事如:還唱片,買生日禮物以及交電話費極有可能會完不成。如果沒有時間表,不到萬不得已,誰都不愿做那些乏味的瑣事。也會有另一個可能,就是在學習小組的事突然出現后,他會忘掉語文課作文選題的事。
周日的備忘條目照顧的事太多,如給家里打電話,安排尋找實習機會的時間,確定吉他練習的日程表。由于近期任務繁忙,這些事很可能就會忘到腦后了。沒有個方法抓著這些繁瑣小事,就無法期望斯岱芬會記住這些可以隨意延長的遠期打算。
最重要的是,沒有這種方法,斯岱芬周一就不會完成那么多功課。這一天僅僅集中精力做歷史課的閱讀就可以了,因為這是唯一一項第二天就要到期的重大任務。沒有時間標記,斯岱芬對自己的空余時間就會很不清楚,也就有可能下午才開始這門課的閱讀(多數情況下,學生總是等到有大塊時間才做作業)。但要記住,斯岱芬花了幾個小時才做完這項作業,這就意味著如果等到下午再開始做的話,僅這一項就得到17:00才能完成,數學練習題和語文課作文選題就有可能推到一邊。但事實上,他17:00之前完成了六項任務,空出大量時間晚上運動和放松。
從這一個案分析中你可以看到,這一簡單的時間安排方法,每天僅需幾分鐘計劃時間,卻可以讓斯岱芬收效更多且壓力更小。這對你來說也一樣。換句話說,每天早上5分鐘,每天口袋里一張紙就足以讓你從一個背負壓力、掙扎做事的學生變成一部頗具條理,輕松和諧的學術“機器”。
如果你只能記住本書中的一項建議,那就應該首先記住這個個案分析:每天5分鐘就可以讓你走得更棒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