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國藩家訓譯注(全二冊)
- (清)曾國藩著 張天杰譯注
- 4字
- 2020-08-27 13:46:28
咸豐六年
諭紀鴻(讀書明理,勤儉自持)
字諭紀鴻兒:
家中人來營者,多稱爾舉止大方,余為少慰。凡人多望子孫為大官,余不愿為大官,但愿為讀書明理之君子。勤儉自持,習勞習苦,可以處樂,可以處約。①此君子也。
┃ 今譯 ┃
家中來到軍營的人,大多稱贊你的舉止大方,我為此而感到少許的欣慰。凡人大多希望子孫能做大官,我卻不希望子孫做什么大官,只愿都能成為讀書明理的君子。勤勞儉樸,自立持家,習慣于勞苦的生活,既可處于安樂,又可處于儉約,這才是真正的君子。
┃ 簡注 ┃
①處樂、處約,語出《論語·里仁》。
┃ 實踐要點 ┃
曾紀鴻生于道光二十八年,是年方才八歲。曾國藩以書信教育子女,往往會在鼓勵之后,提出要求與希望。大多人家期望子弟做大官,然而他卻教育自己的兒子,不必汲汲于做大官,而要做一個讀書明理的君子,有了良好的品質,無論安樂與儉約的日子都可過得。
余服官①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氣習,飲食起居,尚守寒素②家風,極儉也可,略豐也可,太豐則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爾年尚幼,切不可貪愛奢華,不可慣習懶惰。無論大家小家、士農工商,勤苦儉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敗。爾讀書、寫字不可間斷,早晨要早起,莫墜高曾祖考③以來相傳之家風。吾父、吾叔,皆黎明即起,爾之所知也。
┃ 今譯 ┃
我做官二十多年,不敢稍稍沾染官宦場中的不良習氣,在飲食起居等方面,還能固守清寒、樸素時候的家風,極其儉樸的日子過得,略微豐盈的日子也過得,至于太過豐厚則不敢過了。大凡仕宦人家,由儉樸而進入奢侈則容易接受,由奢侈而返回儉樸則難以接受。你年紀尚小,千萬不可貪圖奢華,不能養成懶惰的習慣。無論是大戶人家還是小戶人家,無論士農工商各行各業,勤苦而儉約,未有不會家業興旺的;驕奢而倦怠,未有不會家業敗亡的。你每天讀書、寫字不要間斷,早晨要早起,不要丟了高祖、曾祖、祖父、父親以來代代相傳的家風。我的父親、叔父,也都是黎明即起,這些都是你所知曉的。
┃ 簡注 ┃
①服官:為官。
②寒素:清寒,樸素。指門第寒微、平常的人家。
③高曾祖考:高祖、曾祖、祖父、父親。
┃ 實踐要點 ┃
曾國藩以身作則,講述了自己為官二十年,依舊固守清寒、樸素的耕讀家風,然后再來指出“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等道理,并要求孩子從小注意,不要傳染了仕宦人家的不良風氣。如何做到“勤苦”?從孩子能夠做到的早起開始,從讀書、寫字不要間斷開始,也就是說家教一定要貼近孩子的實際,不要一味地說大道理。
凡富貴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惟學作圣賢,全由自己作主,不與天命相干涉。吾有志學為圣賢,少時欠居敬工夫①,至今猶不免偶有戲言戲動。爾宜舉止端莊,言不妄發,則入德之基②也。
手諭(時在江西撫州門外)
(咸豐六年九月二十九日)
┃ 今譯 ┃
凡是富貴功名,都是命里注定的,一半由于人力,一半由于天命。唯獨學做圣賢,全部都由自己做主,不與天命相互干涉。我有志于學做圣賢,少年時還是欠缺了恭敬自持的修養工夫,至今還不免偶有戲言戲動的行為發生。你應當舉止端莊,不要妄言妄動,這樣去做才能奠定成就圣人的道德修養基礎。
┃ 簡注 ┃
①居敬工夫:恭敬自持的身心修養方法。
②入德之基:修養成就圣人品德的基礎。
┃ 實踐要點 ┃
最后再次強調不希望兒子去謀求富貴功名,而當學做圣賢。因為功名得失、事業成敗,不是個體所能夠把握的;而道德、人格的養成,卻只要自己努力便可把握,與外在的機遇、命運并不相關。他還指出,自己一生學做圣賢,然而少年時代的“居敬工夫”欠缺了,故而希望兒子能從“舉止端莊”等做起,做好“居敬工夫”。先說自己如何,再要求兒子如何,這也是曾國藩教育兒子的一個特點,如此講述則孩子更容易理解、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