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士卒孰練

“法”的第三個維度是“士卒孰練”。張預的注解:“離合聚散之法,坐作進退之令,誰素閑習?”

用我們今天的話就是:分散與集合的陣法,起坐和進退的號令,哪一方的軍隊更加訓練有素?

在戰爭中,武器當然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使用武器的人。再好的武器也需要人去使用,軍隊只有訓練有素,才能真正發揮出武器的效能。

我們前面講過,英國長弓是那個時代英軍的大殺器。然而這種長弓的缺點也顯而易見:一般人根本無法使用。要想準確地使用這樣的長弓進行射擊,必須擁有高超的技術以及協調配合的能力。所有的長弓手,除了擁有強健的體魄,還必須經過長時間枯燥的專業訓練,才能精通這種兵器,從而發揮出其強大的殺傷力。

為了保證長弓手的訓練,英國真是用盡了心思。除了官方的鼓勵和資助,當時的英國政府甚至規定,在禮拜天除射箭外,禁止其他所有運動項目。所以踢足球這項運動,在14世紀的英國是不合法的。

目的只有一個:培養出素質良好的長弓兵。

克雷西戰役的勝利,是在英國長弓手的訓練場上奠定的。其他國家就算裝備了長弓,沒有長年累月的訓練,也不可能取得戰場上的勝利。

武器的使用很重要,但使用武器的技術,只是軍事訓練基礎性的內容。好的訓練,還包括體能、意志、紀律、榮譽以及戰術的運用、戰斗的作風、團隊的認同、組織價值觀的打造等內容。

沒有訓練,就不會有戰斗力。

杜佑在解釋“士卒孰練”時,曾引用王凌一句話:“士不素習,當陣惶惑;將不素習,臨陣暗變。”士兵如果平時缺乏訓練,打起仗來一定會驚慌失措,不知如何行動;將領如果平時缺乏訓練,打起仗來一定會糊里糊涂,不知如何應變。

孔子也曾經說過一句著名的話:“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如果不教給百姓作戰的技能,就讓他們上戰場,就是白白地讓他們送命。

兵書《百戰奇法》中有專門的“教戰”篇:“凡欲興師,必先教戰。三軍之士,素習離、合、聚、散之法,備諳坐、作、進、退之令,使之遇敵,視旌麾以應變,聽金鼓而進退。如此,則戰無不勝。”

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要準備用兵,一定要先訓練部隊。要使三軍的士兵練好疏開、收攏、集結、分散的戰法,熟悉停止、行動、前進、后退的號令。這樣的部隊在與對方作戰的時候,就可以根據旗幟的揮動而應變,根據金鼓的聲音而進退。這樣,就能戰無不勝了。

沒有天生優秀的士兵,也沒有天生優秀的軍隊。士兵優秀是因為他們被訓練得優秀,軍隊優秀是因為它們被訓練得優秀。

軍隊的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表現在訓練上。訓練使個體完成了從平民向軍人的轉換,使軍隊完成了從烏合之眾向精銳之師的轉換。

優秀的軍隊一定會有一個清晰的訓練流程。一個人,走進這個流程時還是毛手毛腳的新兵,走出這個流程時已經成為令人生畏的戰士。整支軍隊也在這一過程中脫胎換骨。

我前面講過吳起的故事。司馬遷曾經說,吳起一生與諸侯大戰76次,其中64次是全勝,其余的12次也打成了平手。

吳起一生就沒有打過敗仗。為什么?

除了吳起指揮才能高超,還有一個原因——吳起極為重視并非常善于練兵。

吳起總結過戰場上的一個規律,就是“夫人常死其所不能,敗其所不便”。士兵戰死,常常是因為沒掌握打仗的本領;軍隊失敗,常常是敗于不熟悉的戰法。

他由此得出結論:“用兵之法,教戒為先。”用兵的高手,一定是訓練先行。

吳起在做魏國將軍的時候,為魏國練出了一支非常精銳的軍隊——武卒。武卒的待遇非常優厚,但挑選非常苛刻,訓練也極為嚴格。

在訓練這支武卒的時候,吳起采取了一個非常有效的訓練方法,就是“一人學戰,教成十人;十人學戰,教成百人;百人學戰,教成千人;千人學戰,教成萬人;萬人學戰,教成三軍”。

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用我們今天的話說,這是一種“裂變式”的訓練方式。通過這種方法,在很短的時間內,吳起訓練出了那個時代最精銳的一支部隊。

吳起訓練出的這支精兵,很快就在陰晉之戰中派上了用場。

陰晉之戰發生于公元前389年。在這場魏國與秦國爭奪河西之地的關鍵戰役中,吳起率領魏軍以5萬人,迎戰秦國50萬大軍。1∶10的差距。

魏軍人數雖少,卻全是訓練有素的精兵;秦軍雖然人多,卻多是臨時征發的農民。在魏軍的凌厲攻勢面前,龐大的秦軍完全無力還手,只能任人宰割。魏軍取得了大破秦軍的輝煌勝利。

此戰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秦兵不敢東向”。“士卒孰練”的重要性,在這一仗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練兵千日,用兵一時。人們很容易被用兵過程中那些高超的謀略藝術吸引,卻忘記了枯燥乏味的練兵才是持續勝利的真正基石。


美國空軍有一個著名的“紅旗”演習。這是一個為期兩周的訓練,目的是培訓那些沒有作戰經驗的飛行員。

這一訓練項目的起因,是因為美國空軍發現了一個規律,就是從未參加過作戰任務的飛行員,在執行頭10次任務時,其生存率是60%。然而經過10次任務之后,再執行新任務時,他們的生存率就能達到90%。

“紅旗”演習的目的,就是通過“像作戰那樣去訓練”,讓飛行員置身于貼近實戰的各種戰斗場景之中,從而用訓練來取代那至關重要的頭10次飛行任務。

“紅旗”演習取得了極好的訓練效果。“紅旗”演習磨煉出來的戰術,在1986年美軍突襲利比亞時得到了超常的展示。在海灣戰爭中,這一訓練也使得美國空軍在戰爭中大顯身手,在這場戰爭中,美國空軍的損失微不足道。

再講一個例子。

你可能讀過鹽野七生的《羅馬人的故事》。在古代地中海世界,羅馬軍團以令人生畏的戰斗力而著稱。羅馬軍團的戰斗力從哪里來?

羅馬人智力上不如希臘人,體力上不如高盧人,技術上不如埃特魯利亞人,經濟上不如迦太基人,數量上不如日耳曼人。

但為什么羅馬人能夠征服世界?

公元4世紀羅馬著名的軍事作家韋格蒂烏斯曾說:“面對著這些具有各種不同優點的敵人,羅馬人的唯一對策即為非常慎重地選擇人員,并給予極高強度的訓練。他們非常了解用不斷的練習來磨煉其部隊的重要性。他們也不惜用嚴刑峻法以懲頑劣。”

他的結論是:“羅馬之所以能征服世界,其主因非他,而是連續的訓練、嚴格的紀律,以及對其他各種戰爭藝術的不斷培養。”

羅馬軍隊的訓練有三個重點:體能和耐力、武器的使用、紀律與榮譽。

首先是體能和耐力。士兵們需要在全副武裝的情況下,每天在5小時之內,完成負重行軍30公里到50公里。即使在今天,這么大的訓練強度也堪稱瘋狂,足以與西點軍校的“獸營”相比。殘酷的訓練,不斷突破羅馬士兵的肉體和精神極限,也不斷提升士兵的體能和耐力。這讓羅馬軍團在實際的戰斗中占盡了優勢。

其次是武器的使用。每一個羅馬士兵都必須嫻熟掌握標槍投擲、短劍格斗、重盾配合這些基本的作戰技能。最有意思的是,羅馬士兵訓練的時候使用的武器,重量是作戰實際使用武器的兩倍。這也意味著,羅馬士兵是以兩倍于實戰的標準來進行訓練的。

最后是紀律與榮譽。軍團作戰運用的是方陣戰術,而方陣戰術靠的是整體的力量。所以羅馬軍團對于紀律與榮譽極為重視。著名的“十一抽殺律”就是羅馬人發明的。無條件地服從命令是士兵的基本準則,而抗命的行為必然招致嚴重的處罰。

嚴格的軍紀還有一個作用,就是給士兵灌輸了強烈的集體意識。每個軍團特有的徽章使得羅馬士兵有著強烈的歸屬感和榮譽感,使得他們愿意為軍團而死。

為什么羅馬人即使在人數處于劣勢的情況下,也往往能夠擊敗數量遠遠超出自己的蠻族軍隊?是訓練。校場上魔鬼式的訓練,才能帶來戰場上碾軋式的勝利。

公元1世紀羅馬歷史學家約瑟夫斯曾在一篇文章中說:“一個人只要看一眼羅馬軍隊,就會明白帝國之所以掌握在他們手中,是因其剛勇而非幸運的恩賜。因為他們從不是等到戰爭爆發才去練習使用武器,也不會在和平的日子閑散地坐著,只到必要之時才讓自己行動起來。相反,他們看起來好像生下時手中就握著武器,他們從不會停止訓練或坐等緊急情況突然來臨。”

他因此說了那句著名的話:“若有人說羅馬人的演習就像無血的戰爭,那么他們的戰爭就像流血的演習。這絕對不錯。”

一名羅馬士兵的戰斗力總是有限的,然而4 800名訓練有素的士兵組成的羅馬軍團,就變成了一臺強大的殺人機器。

蠻族的軍隊雖然人數眾多,也不乏勇武的戰士,但是缺乏羅馬軍團那樣嚴格的訓練,因而總是無法擺脫匹夫之勇的局限。

這也就是為什么訓練有素的羅馬軍團,總是可以在潮水般沖上來的蠻族士兵面前巋然不動。

如果說嚴格的訓練是羅馬軍團戰斗力的根基,那么訓練的衰敗,也就是羅馬軍團戰斗力下降的開始。

隨著羅馬帝國的建立,對外擴張的停止,和平,這個軍隊最大的殺手,也降臨到了羅馬軍團身上。

承平日久,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危機意識日淡,羅馬人的訓練和紀律也開始一步步走向懈怠。約瑟夫斯時代的羅馬士兵從來不會停止訓練,而到了羅馬雄辯家弗龍蒂努斯的時代,他發現了一個完全不同的羅馬軍團:“軍團的士兵們每天把時間打發在給演員們的喝彩當中。他們更經常地泡在附近客棧而不是待在部隊。戰馬由于無人照料而雜毛叢生,而它們的主人卻把自己身上的每根毛都拔得干干凈凈,很少看見哪一個士兵有毛茸茸的腿和胳膊。”

曾經被視為神一樣的存在的羅馬軍團,其戰斗力的根基卻開始動搖。2 000年后,若米尼引用韋格蒂烏斯的話諷刺地說:“在西庇阿時代,羅馬軍團的士兵在非洲酷暑烈日之下作戰時,一點都不感到疲倦,所以令人望而生畏。可是后來到日耳曼和高盧涼爽宜人的天氣之下作戰,反而覺得甲胄太重了,羅馬帝國的末日也就來臨了。”

所以,“士卒孰練”的追問,既是對對手而言的,更是對自己而言的。

昔日再強大的軍隊,一旦忽略和放松了訓練,會迅速變得徒有其表,并注定會遭到無情的懲罰,付出慘重的代價。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门县| 兴安盟| 宜宾市| 房产| 平乐县| 临猗县| 清新县| 定安县| 启东市| 遵义县| 定日县| 光山县| 越西县| 奎屯市| 江山市| 隆子县| 思茅市| 吉木乃县| 上杭县| 新建县| 海伦市| 尼勒克县| 台南县| 元谋县| 丰顺县| 杭州市| 奈曼旗| 茶陵县| 宁津县| 叶城县| 大渡口区| 临漳县| 瑞丽市| 平远县| 隆化县| 新龙县| 桦川县| 平利县| 衡东县| 洛浦县| 嘉荫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