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七計

主孰有道,將孰有能

就管理而言,在戰略要素上做好自己的事情當然很重要,但就戰略評估而言,己方是否在某一戰略要素上具有優勢,只有與對手進行對標、放到比較分析的框架中,才能真正清楚地顯現出來。

相對于對手的優勢,才是真正的優勢。

企業競爭也是如此,讀過管理學的都應該知道SWOT分析。只有分析清楚自己相對于對手的優勢和劣勢,找出自己所處環境的威脅和機會,才能進行正確的戰略評估,制定出正確的戰略決策。

所以孫子講完“五事”,接下來講“校之以計,而索其情”。張預解釋這句話為“考校彼我之得失,探索勝負之情狀”。也就是通過雙方在“五事”方面的優劣得失的比較,來評估出戰爭勝負的可能。

這就是孫子的SWOT分析。

怎么進行具體分析呢?孫子認為,應該圍繞“五事”,從七個維度對雙方的優劣勢進行比較,從而判斷戰爭勝負的結果:“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

哪一方君主有政治高度?哪一方將帥有軍事才能?哪一方擁有更好的天時地利?哪一方法令能夠貫徹執行?哪一方武器裝備精良?哪一方士兵訓練有素?哪一方賞罰公正嚴明?

這七個維度,也被人稱為“七計”。事實上,“七計”就是“五事”的細化與延伸。


雙方比較的第一個維度是“主孰有道”。

“主”,就是君主,就是領導者。

孫子上來就強調組織領導者的作用,確實獨具慧眼。領導者的眼光、境界與高度,往往是決定組織命運的關鍵因素。

你肯定知道成吉思汗鐵木真,但你未必知道札木合。札木合是鐵木真早期統一漠北時最大的對手。兩人幼年時曾結拜為俺答,札木合的軍事實力一度遠遠超出鐵木真。然而在爭奪蒙古汗位的過程中,最后的勝出者,卻是鐵木真。為什么?

決定性的因素,就是雙方不同的眼光與境界。

在鐵木真勢力還相對弱小的時候,札木合就曾經聯合同樣與鐵木真爭奪蒙古汗位的塔里忽臺,向鐵木真發動過突然進攻。

相對弱小的鐵木真為了保存實力,主動退入肯特山,也就是不兒罕山中的峽谷里。札木合掠奪了部分百姓和財物后放棄了追擊,但在回軍的途中,將俘獲的曾離他而去歸附鐵木真的舊屬全部殺死。

這是一個很大的失策。許多貴族由此認為札木合過于殘暴,戰后反而有更多的貴族帶著自己的部眾離開札木合,投奔了鐵木真。鐵木真雖然在軍事上失敗了,實力反而得到了進一步擴張。

與札木合相比,鐵木真最大的優勢,是他在政治上的成熟。

在草原上,誰能爭得蒙古部落的最高領導權,從根本上來說取決于誰能爭得更多的部眾。當那些徘徊于鐵木真、札木合和塔里忽臺之間的部落,因為饑餓要求參加鐵木真發起的圍獵時,鐵木真不但允許他們參加,而且分給他們的獵物遠遠超過他們應得的份額。

札木合則缺乏鐵木真的政治頭腦。有一次札木合與他的盟友約定共同襲擊鐵木真的營地。結果當札木合趕到戰場的時候,他的盟友已經被鐵木真擊敗。札木合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對他的盟友發動了攻擊,搶劫了盟友之后揚長而去。

這是一種非常短視的行為。所以各部落輾轉相告,將鐵木真的慷慨正直、寬宏大量與札木合的反復無常、專橫跋扈相比較:“札木合搶去我們最好的馬和最漂亮的毛皮。可是鐵木真脫下自己的衣服讓給我們穿,跳下自己的馬讓給我們騎,他真是一個懂得如何享有國家、供養戰士的人?!?/p>

這已經成了草原上的公論。鐵木真的過人之處,在于知道應該如何感動他的部眾和盟友,贏得他們的忠誠。札木合并不明白,在弱肉強食的草原上,要想成就大業,不但要有強者的實力,還要有王者的胸懷;即使是在草原上,道德也有存在的價值。

鐵木真所有的部屬都可以為他出生入死,而札木合的軍隊卻始終是烏合之眾。鐵木真最終成了一位世界的征服者,而札木合終其一生,只能是一位悲劇式的草莽英雄。


西漢初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漢。曾經擔任過楚國令尹的薛公為劉邦分析,英布造反,有上中下三種戰略選擇:

上策是向東攻取吳國,向西攻取楚國,并吞齊國,奪取魯國,并傳一紙檄文,讓燕國和趙國堅守它們的本土。這樣一來,崤函以東,就不再是漢朝所有了。

中策是向東取吳國,向西攻取楚國,并吞韓國,奪取魏國,并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這樣誰勝誰負,就難見分曉了。

下策是向東取吳國,向西攻取下蔡,將貴重財物運到越國,自己跑到長沙。這樣陛下就可安枕無憂、漢朝也就平安無事了。

薛公判斷,英布必然采取下策。因為英布出身于驪山亡命刑徒,格局有限,目光短淺,雖然拼死做到了萬乘之主,但只是為了自身的富貴,根本不會顧及當今百姓,也不會為子孫后代著想,因此也就不會選擇上策和中策。

正如薛公所料,英布果然選擇了下策。英布之亂也很快就被平定了。

英布這個例子,你有什么樣的感慨呢?

我的體悟是:選擇決定命運,眼光決定選擇,層次決定眼光,追求決定層次。

追求富貴是人性的一部分,甚至孔夫子都說:“富與貴,人之所欲也。”沒有人不喜歡富貴。

但是,眼中只有自身富貴的領導者,注定不可能成就大的事業。

劉邦當年打下咸陽,進了秦宮,看到那些富麗堂皇的宮室、帳幕,各種名貴的狗馬和貴重的寶物,以及數以千計的美女,一下子就動了心。大丈夫如此,夫復何求?住進去就不想動了。

樊噲一看,要壞事兒,趕緊勸劉邦搬出去,怎么說劉邦也不聽。樊噲只好去找張良。

張良跟劉邦說了一段苦口婆心的話:“正是由于秦朝的暴虐無道,您才能這么順利地打進咸陽。為天下人鏟除殘民之賊,應該如同喪服在身,把撫慰天下蒼生作為根本?,F在剛剛進入秦朝的首都,就貪圖享受,這正是人們所說的‘助桀為虐’,怎么可能成就大業呢?況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希望您能聽進樊噲的意見啊?!?/p>

劉邦頓時醒悟過來,搬出秦宮,回到霸上的軍隊駐地,然后召集咸陽一帶的父老、豪杰,宣布了漢軍為天下人除害的宗旨,并與他們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秦人大喜,爭先恐后送來牛羊酒食慰勞士兵。劉邦推讓不肯接受,說倉庫里的糧食不少,并不缺乏,不想讓大家破費。秦人更加高興,唯恐劉邦不留在關中做秦王。

劉邦因此而開創了400多年的兩漢基業。

劉邦也是人,跟英布一樣,他也看重人生的富貴,所以他也差一點兒成了英布。

但是劉邦跟英布不一樣的是,他很快就超越了這個層次。他沒有把自身的富貴當作唯一的目標。他很快就明白,他還有更重大的使命,那就是天下,那才是他真正的自身價值所在。

從見自己,到見眾生,到見天下,劉邦突破了自我,成為一位偉大的帝王。


管理學有一個研究結論,領導者的眼光、追求、高度、境界、格局、胸懷以及價值觀,對于組織的未來往往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決定組織發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還是組織的領導者本身。組織成長過程中最大的挑戰,來自對領導者個人的挑戰。

研究企業的創業歷程,你會發現,創業初期,有些企業是從生意切入的,有些企業是從產品切入的,有些企業是從客戶需求切入的,但有些企業是從使命切入的。

那些從使命切入的創業者,才會吸引有同樣夢想的一批人,才會有這樣一個有特別氣質的團隊,有這樣一個團隊的共同愿景,有這樣的戰略布局,有這樣的業務,有這樣的執行,最終才能干出這樣的業績和成就。企業管理中的所有環節,也因此而有了靈魂,企業也就因此有了不同的基因。

而這一切,都源于企業初創時的使命。

企業天生就是追求利潤的,企業家天生就是追求財富的。大部分企業家都是從追求財富開始的,所以這個社會上從來不缺乏“英布”型的企業家。

但是,財富只能滿足人基礎性的需求,人還有獲得社會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只追求個人財富的企業家只能是低層次的企業家。

優秀的企業家,不會把追求自身的財富當作自己的終極目標。相反,他會一步步地發展出社會責任感和社會成就感,并在此過程中,一步步地超越自己,從而發展出更高的自我追求。

也正因如此,“劉邦”型的領導者從來不乏其人。無非有些“劉邦”是先天的,從一開始就具有清晰的使命感;更多“劉邦”是后天的,是在經營的過程中,在不斷的成長中,逐步意識到了使命的價值。

企業家的成長,就是從單純關注個人財富,到同時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這也是企業家不斷自我超越的過程。

正如英布和劉邦的不同追求,決定了兩人有不同的戰略選擇一樣,在商業世界中,單純關注自我財富的企業家,和同時注重自我價值實現的企業家,其企業的戰略目標與管理方式,也會表現出完全不同的選擇,并最終擁有不同的命運。

尤其在短期與長遠之間、局部與全局之間、利潤與使命之間,在這些糾結出現的關鍵時刻,你究竟如何去抉擇,最能暴露你的深層次追求究竟是什么,也最能決定你和組織的最終命運,最能表明你到底是劉邦還是英布。

企業家的層次,決定了企業的層次;企業家的高度,決定了企業的高度;企業家的境界,決定了企業的境界;企業家的導向,決定了企業的導向;企業家的文化與價值觀,決定了企業的文化與價值觀;企業家的局限,也因此就決定了企業的局限。


雙方比較的第二個維度是“將孰有能”,即哪方的將領有更強的軍事才能。

如果說“主”的追求與境界,在文化與價值的層面決定了組織不同的導向與層次,那么“將”的指揮與管理,就在作戰的層面上影響著戰爭的直接結果。

主將無能,累死三軍。特拉法爾加海戰很好地詮釋了這句話的含義。

特拉法爾加海戰是19世紀規模最大的海戰,是英法之間的海上決戰。

雙方的兵力對比情況是:維爾納夫指揮下的法國和西班牙聯合艦隊擁有戰列艦33艘,火炮2 626門,官兵21 580人;納爾遜指揮下的英國艦隊擁有戰列艦27艘,火炮2 148門,官兵16 820人。

優勢在法西聯合艦隊一方,是吧?

那么,結局呢?

法國方面17艘戰艦被俘、1艘戰艦被擊沉,法西聯合艦隊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法蘭西海軍從此一蹶不振,拿破侖被迫放棄進攻英國本土的計劃,征服世界的夢想由此破滅。

而英國艦隊的戰艦卻無一損失。英國百年的海上霸權也從此確立。

是什么因素左右了這場海戰的結局?

是雙方統帥在指揮能力上的巨大差距。

英國艦隊司令納爾遜表現出了非凡的膽略和高超的指揮藝術。得知納爾遜戰死的消息,拿破侖特意下令,在法國每一條戰艦上都掛上納爾遜的畫像,以表達對這位對手的崇高敬意。

而法國統帥維爾納夫卻極為平庸無能。據說拿破侖得知維爾納夫的戰場表現后憤怒地咆哮道:“維爾納夫連當一名艦長都不配!”

劉邦曾經說:“置將不善,一敗涂地?!睂㈩I的帶兵打仗能力,從來都對作戰的勝負有著巨大的影響。

有經驗的高手,往往通過比較雙方將領的綜合能力,就基本上可以推斷出戰爭的勝負結果了。

楚漢戰爭期間,劉邦命韓信為左丞相,率領騎將灌嬰、步將曹參進攻魏王豹。酈食其出使魏國回來,劉邦問酈食其:“魏軍主將是誰?”

酈食其回答說:“柏直?!?/p>

劉邦評價說:“柏直乳臭未干,沒有經驗,不是韓信的對手?!庇謫枺骸膀T兵將領是誰?”

酈食其回答說:“馮敬?!?/p>

劉邦評價說:“馮敬雖然賢能,但也比不上灌嬰。”又問:“步兵將領是誰?”

酈食其回答說:“項它?!?/p>

劉邦高興地說:“無法與曹參相比。我沒有什么可擔心的了!”

果然,韓信木罌渡軍,聲東擊西,出奇制勝,很快就平定了魏地。

解放戰爭的萊蕪戰役之后,蔣介石以顧祝同代替薛岳、劉峙,統一指揮徐州、鄭州兩個綏靖公署。

粟裕得知蔣介石臨陣換將,曾經有一個評價:薛岳用兵尚稱機敏果斷,而顧祝同歷來是我軍手下敗將。以顧祝同代替薛岳,是典型的“以庸才代替干才”,國民黨軍隊一定會出問題。

果然,在顧祝同的指揮下,很快就有了孟良崮戰役整編七十四師的全軍覆沒。

胡林翼有一句名言:“營官不得人,一營皆成廢物。哨官不得人,一哨皆成廢物。什長不得人,十人皆成廢物?!?/p>

企業管理也是這樣,分公司的總經理選錯了,這個分公司業績就不可能好;部門負責人選錯了,這個部門一定會出問題。

投資同樣如此。頂級風投在識別投資機會和尋找潛在獨角獸的時候,首先看的往往不是項目創意或商業模式可不可行,而是考察創業團隊尤其是創始人靠不靠譜。

為什么團隊比項目創意更重要?再好的創意,執行團隊不行,也無法實現;而那些牛的團隊,早晚都能夠找到好的項目。

人對了,事才能成。

在整個團隊之中,創始人的個人能力又最為重要。用孫子的話說,就是“將孰有能”,創始人的能力高低,會直接決定團隊可以走多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汶川县| 出国| 博湖县| 同江市| 县级市| 台安县| 咸宁市| 神木县| 体育| 五大连池市| 阿克苏市| 崇文区| 仙居县| 泸水县| 区。| 万源市| 庆城县| 隆尧县| 板桥市| 花垣县| 孟州市| 沂南县| 辽宁省| 民丰县| 衡南县| 孝义市| 中宁县| 张北县| 凤凰县| 深水埗区| 阜阳市| 平顺县| 永宁县| 赤峰市| 宁国市| 贵州省| 翁牛特旗| 阆中市| 镶黄旗| 乾安县| 郴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