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悲鳴一曲祭父兄
- 明末總兵官
- 漢鷹
- 6875字
- 2020-09-13 10:08:31
楊林家在莊子的東邊,是一座占地四畝的長方形三進庭院。楊林曾暗自咂舌自己家竟如此之大,這要是在前世搬遷,如按平方米計算,天朝衙門得給多少搬遷款啊。其實他不知道是,明末各地有很多藩王、官員和地主的宅院比他家要大上幾倍不止。
楊家門前青柳白楊吐綠,明媚陽光下隨風搖曳。青石鋪就的臺階上干凈大方,襯托著朱紅色的大門格外莊重,四周則有青磚砌成的丈二高的院墻。
一進門的前方庭院寬闊敞亮,是會客和商議事情的地方,兩邊廂房為管家和家人仆役的住處;中間庭院為楊林兄弟的住處,比前方庭院略小些,兩側廂房一邊為書房,一邊為庫房,還有幾間房為客房;第三個庭院要比前兩個庭院大上一些,內有池塘假山,回廊雕檐,還有一處小花園。正房為楊汝達夫婦的住處,緊相鄰的廂房是已成家的兩個兒子的住處。總之,楊家整體上雖不是奢華大方,但也是樸實典雅,另有韻味。
楊林急沖沖的奔到家門口,見幾名家丁在門楣上開始披孝掛素,心中更是著急,正欲邁步進去。只見一明眸皓齒,皮膚白皙,身材苗條,身穿藍色襦裙,腰束孝帶的美貌少女急急迎了出來。
“四少爺,你可回來了。老夫人她們……”少女未及言畢,眼淚卻簌簌流了下來。悲痛焦急之情溢于言表。
“燕兒莫哭。”楊林喘了一口氣,問道:“我娘和兩位嫂嫂現在怎么樣了?”
燕兒聞言強忍悲痛,擦著腮邊眼淚綴泣道:“方才官府撫恤送信的人剛走,老夫人和兩位少奶奶就哭昏了過去。派人去請的郎中才到,我爹現在正和我娘領人正在里面伺候著。四少爺,你快進去看看吧。”
楊林點點頭,也顧不得安慰燕兒了,又是急沖沖的奔往后院娘親的住處。弄得身后剛到家門口的楊雷楊霆和柱子等人,連氣都沒喘勻一下,只得跟著向后院趕去。
楊林的母親袁氏和兩位嫂子經過郎中的診斷并無大礙,只是因悲傷過度昏厥了過去。在老管家方叔夫婦的照料下,此時已悠悠醒轉。正被一群丫鬟婆子圍著,七手八腳的又是撫胸捶背,又是端湯喂水的忙乎著。
楊林見母親和兩位嫂子的情況已有好轉,心下方大松一口氣,可一見她們臉上悲痛欲絕的神情,心里也是酸楚哀痛無比。
“娘,兩位嫂嫂,”楊林擦了把眼淚,上前哽咽道:“父親和兩位哥哥為國盡忠,雖為家門不幸。但事已至此,切莫哀傷過度。若父兄在世,也不希望娘和兩位嫂嫂如此。眼下當務之急,一是請娘親和兩位嫂嫂節哀順變,保重身體;二是搭設靈堂,祭奠父兄在天之靈;三是通知親朋好友,接受祭奠。”
“林兒所言有理。”袁氏眼神凄苦的望著自己的兒子,一邊不斷用手帕擦拭淚水,一邊強忍悲痛道:“你父兄已經不在了。我和你兩位嫂子又都是女流之輩,也不便拋頭露面。從今日此時起,林兒你就是我楊家的一家之主,凡事當由你安排布置。希望你能挑起這大梁來。若有不懂之事,你盡可問你方叔。你方叔和你父親是干兄弟,從跟隨你父親起,已經二十多年了。對咱們家忠心耿耿,毫無怨言。你今后必以父輩之禮相待!若有懈怠差池,為娘必替你父親管教你!”
“是,孩兒謹遵娘親教誨!定不辜負娘親期望!”
楊林跪下給母親磕了個頭,然后又起身跪向一旁的老管家方叔,恭恭敬敬的叩頭道:“方叔在上,請受晚輩楊林一拜!”
“四少爺,使不得,使不得呀。”老管家見狀慌了手腳,急忙側讓半步,把楊林從地上扶起來。然后轉向楊老夫人,含淚的道:“老夫人,使不得呀。我楊文方今天斗膽,就喚您一聲老嫂子。二十三年前,若是沒有楊大哥在戰場上把我救下,我今日就不只瘸一條腿了,早就死在蒙古韃子的刀下了。后來又是楊大哥見我孤苦零丁一人,腿有殘疾無法生活,便自降身份收我為干弟弟,幫我成家。又見我沒有營生,生活困苦,讓我幫他掌管家事至今。這二十多年來,楊大哥和老嫂子你待我如親兄弟,信任有加。如此大恩,老仆今世無法報答。只能遵行自己對天誓言,愿一生為楊大哥之仆。今日,老嫂子又讓四少爺今后以長輩禮待我,實是不敢當。幫著四少爺料理家事,本是老仆分內之事。若受四少爺這一拜,老仆死后將無顏去見楊大哥。老仆多年別無他求,只求老嫂子一件事,就是讓我那不成器的兩子一女能為楊大哥披麻戴孝,算是替我圓了這份心事。”
楊文方已是近五十歲的人了,臉上飽經歲月的滄桑,發須已是灰白,此時言畢,心中又想起多年往事,臉上早已是淚水漣漣。一旁的方嬸、柱子和燕兒也是淚流滿面,悲痛不已。
“文方兄弟,咱們是一家人,別說那些感恩戴德的外道話。如果你大哥在,也不希望你這么說。若你要鐵子、柱子和燕兒為他伯父戴孝,我也不反對。其他的事情,你就和林兒看著辦吧。”楊老夫人說到此處,又是一陣悲從中來,以手帕掩面,擺手不再說話。
“謝老嫂子成全!老仆就越俎代庖了。”楊文方向老夫人深施一禮,方擦去眼淚,這才和楊林商量起如何治喪來。
楊汝達生前只有一個妹妹,早年嫁與平陽府城萬隆商行的老板隋春生為妻,育有四子。其中老三隋德剛十七歲,老四隋德亮十四歲,為楊林的表兄和表弟。因年齡相仿,住的也不遠,隋氏兄弟常來楊林家玩。有時一住就是一兩個月不回家。
楊林還有一個表弟叫袁磊,今年十五歲,家住洪洞縣城內,是楊老夫人弟弟的兒子。與隋氏兄弟一樣,有事沒事也常來楊林家玩。另外還有楊林姐夫于萬儒的弟弟于萬學,也住洪洞縣城內,今年也是十五歲。再加上楊林十五歲的五弟楊雷、十三歲的六弟楊霆,一共是七個人。
這七位少年都是大戶人家的子弟,正是青春好動,血氣初成的時候。也正因如此,這些少年不似其他人家的公子紈绔放浪。在楊林的攛掇教唆下反倒喜歡學習武術。
這七個少年郎只要湊到一起,以楊林為首,別的事不干,整天領著一群家丁仆役飛鷹走狗、舞刀弄棒、排兵布陣、騎馬射箭。可只要楊汝達一在家,這些人見面打個招呼行個禮,然后匆匆做鳥獸散。因為怕楊汝達用嚴厲家法管教他們。
但這也難不住他們,楊林家不行,不還有其他三家可以去嘛。轉移陣地,接著抱成團混鬧。只要有這七個少年出現的地方,那些地痞流氓、不良子弟、土豪劣紳準沒好日子過。
用張玉喜張玉慶兄弟的話講,就是一幫遺禍鄉里、攪擾四鄰的惡少。但張氏兄弟只能嘴上說說,可真不敢動他們其中一人。沒別的原因,人家兄弟多,只要有一個人挨欺負,其他六位立刻上門來找你算賬。
這七位少年分別以功夫和特長排序,自號“七匹狼”。因楊林鬼點子多,功夫文采最好,在眾兄弟中頗有威信,號“頭狼”;楊雷性如烈火,一言不合便愿與人動手,是打架斗毆的急先鋒,號“火雷狼”。隋氏兄弟倆人善使刀盾弓箭,有步戰和百步穿楊的功夫,分別號“射聲狼”和“射天狼”;袁磊功夫一般,但智謀出眾,鬼點子餿主意不在楊林之下,號“鬼愁狼”;于萬學武藝幾乎與楊雷差不多,敢作敢為,愿在對方松懈時給予突襲,號“蟄伏狼”;楊霆在眾兄弟中年齡最小,功夫也最弱,平時干些觀察地形,通風報信,暗中下絆子的事,號“覓蹤狼”。
閑言少敘。楊林與方叔計議妥當,分別派人給各家親戚朋友報信。張羅鼓手樂班和搭設靈堂等大小事務。其中最讓楊林痛感自己不孝無能的事情就是父兄遺骸還散失在遼東。無奈下,得楊氏宗族長老、娘親和兩位嫂子的允許,以父兄生前的衣冠斂入棺中,設靈祭拜。
楊家莊在洪洞縣也是大戶莊子,此次不僅是楊林父兄為國捐軀,同樣也有不少楊氏子弟以楊家家丁的身份在遼東殉國。莊中四五百戶的人家,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家披麻戴孝,全家縞素。一時間,整個楊家莊靈幡飄蕩,紙錢飛舞,煙灰繚繞,哭聲震天。完全被失去親人的悲痛哀傷氣氛所籠罩。
路過的行人商賈莫不駐足觀望,但聞得詳情后,莫不是搖頭嘆息。有心軟慈善的,也跟著流上幾滴眼淚;或是買來一沓黃紙,在路旁燒了,口中念念自語聊表對英靈的敬懷。
楊汝達父子的靈堂搭好時已近戌時(晚七點),靈堂設于前院,三口上好的壽材分別放置于靈堂正中,前邊的靈牌上寫著名稱尊諱。周圍白綾孝花簇擁,粗大的白燭和油燈將靈堂照的通明瓦亮。兩邊有道士樂班在做著法事。
楊林披麻戴孝跪在父兄靈前,一邊向瓦盆內燒紙,一邊回憶起與父兄在一起的時光,想到悲處,淚水止不住的流下,將胸前孝服打濕大片。
“四少爺,莫哭壞了身子。”同樣披麻戴孝滿面淚痕的楊燕兒走過來,在靈前跪下,向瓦盆中燒了幾張黃紙后又道:“你歇一會兒。我蒸了一碗雞蛋羹在東偏房里,你快去趁熱喝了。”
“燕兒,謝謝你。”楊林擦了一下眼淚,聲音有些嘶啞的道:“我現在不渴也不餓。就想著多陪父親和哥哥們一會兒。你也忙一下午了,注意休息。”
“不,四少爺。你不去休息我也不去。”楊燕兒撅了一下小嘴,用燒火棍撥了撥瓦盆中熊熊燃燒的黃紙,道:“奴婢也想多給老爺他們燒點紙錢。算著時辰,我大哥現在應該到府城了;我二哥也應該早到縣城了。現在五少爺在前門迎客,六少爺和我娘在后院陪著老夫人和少奶奶她們。少爺你若不趁著這空閑休息一下,接下來還有好幾天要忙著大小事情。奴婢也是一番好意,不希望少爺你悲傷勞累。”
楊林知道楊燕兒不滿意他的態度,更知道她的心思。便站起身來對她道:“我聽燕兒的勸,這就去把那碗雞蛋羹喝了。”
楊燕兒聞言暗喜,見楊林已向東偏房走去,不禁提醒道:“四少爺慢點吃,小心燙著。碗櫥里有陳醋和小菜。”
楊燕兒的話音未落,卻見楊雷領著幾個人急匆匆的向靈堂奔來。當先一位美貌少婦,后面緊跟著一位英俊的白面書生。旁邊還有一位身高六尺膀大腰圓的十四五歲的少年,再后邊則是一位懷抱襁褓中嬰兒的丫鬟。
那少婦奔到靈前重重跪下,瞬間淚流滿面,撕心裂肺的哭道:“爹,大哥二弟,你們怎么就這么走了……”
楊林才到東偏房門前,聽見哭聲回頭一看,正是自己的姐姐楊蘭和姐夫于萬儒來了,還有他弟弟——膀大腰圓的于萬學。這家伙與楊雷同歲,生日小楊雷兩個月,平時叫自己四哥。是“七匹狼”中的骨干,堅定的“皇漢”分子,一套“太祖長拳”打得虎虎生威。
于家世居洪洞縣城內,為書香門第,家資殷厚,在北方各地有大小漂染作坊十幾座。家風也是端正,遇有災年,每每搭設粥棚賑濟災民。平時也是樂善好施,名聲不錯。于萬儒這輩只有兄弟兩人,父母早喪。
于萬儒雖是讀書人,但沒有一般讀書人那般迂腐,雖歷年屢試不第,僅得一個秀才的功名,但他也不在意。他善于打理祖上產業,行事低調。見弟弟讀書一般,唯獨喜好武術,索性就由著他。對弟弟與妻弟楊林等人混在一起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實在太過了也訓上幾句。但于萬學毫不領情,知道哥哥寵愛自己,依然我行我素。
楊林見姐姐姐夫在靈前祭拜痛哭,急忙上前勸慰。那邊楊雷則找來孝服孝帽為兩人換上。好不容易勸住姐姐姐夫不再痛哭,剛敘談了幾句話。忽的聽聞門前一陣喧嘩,眾人急忙看去。
只見又有幾個人從前門進來,為首一老者,還有一老嫗,身后有兩個二十五六歲的青年,旁邊跟著兩位少婦。最后邊跟著一位少年。
這少年面堂白凈雙目有神,身穿紫色深衣大氅。他一進庭院便將院中情況看了個七七八八。這少年正是楊林舅舅家的表弟,“鬼愁狼”——袁磊。前方兩位青年和少婦是楊林的表兄袁坤袁彬夫婦,老者老嫗是楊林的舅舅袁應德和宋氏。袁應德家有地數百畝,以做糧食生意為主。近年年齡大了,主要的生意都由長子和次子打理。
楊林等人見舅舅一家來到,急忙上前迎接見禮。袁應德問詢詳情后老淚縱橫,領著全家在靈前一番哭祭。痛哭老天不佑姐夫與兩個外甥,為國盡忠竟然忠骨還沒有找回來。這點讓楊林楊雷兄弟感到肝腸寸斷,心如刀割。淚水也是止不住的嘩嘩往下流。哭了好半晌,楊林止住悲痛,勸慰著舅舅一家,讓方叔和楊雷領著他們去后院見母親。
時間到了午夜子時,楊林的姑姑楊汝梅和姑父隋春生一家來了。除了隋德剛隋德亮兄弟,還有楊林的兩位表兄隋德文和隋德杰一家。
隋德剛隋德亮身材中等,生的濃眉大眼肌肉結實,走起路來步履穩健干凈利落,一看便是習武之人。倆人進來后先與楊林等人行了見面禮,然后來到靈前磕頭燒紙,接著便腰束孝帶,一聲不吭陪著楊林守靈。
這樣到了日間,楊林等人迎接父兄生前故交好友和鄉鄰的祭拜,因為人太多,走了一波又一波,直到晚間巳時初的時候,楊林在楊燕兒的督促下才草草吃了一口飯,然后他又到靈前燒紙守靈。不到片刻,楊林的兩位嫂子來了,她們領著楊林的兩個侄兒為丈夫燒紙。
楊林的大侄兒是楊飛的兒子,叫楊思遠,今年只有四歲;他的二侄兒是楊羽的兒子,叫楊思君,今年剛一周歲多點。兩個小家伙全身戴孝,一身白衣。由各自娘親領著,跪在靈前為自己的父親燒紙。
“四叔,”楊思遠見楊林一邊燒紙一邊擦眼淚,用稚嫩的聲音說道:“爹爹和祖父還會回來嗎?”
楊林愣了,實在不知道該怎么回答還不懂事的侄兒,想了半天,才愛憐的的摸著侄兒的頭道:“會的!你爹爹和祖父會回來的。遠兒若是想你爹爹和祖父了,那么等你睡著了,他們就能來看你了。”
楊林的話讓旁邊兩位嫂子頓時淚如雨下,但有孩子在眼前,又不能哭出聲來,只能無聲抽泣。一旁陪著楊林守靈的隋氏兄弟、袁磊、于萬學、楊燕兒、柱子等人也是淚流不止。
“四……叔,哭……不……好。”剛滿周歲的楊思君胖嘟嘟的很可愛,說話還不是很完整流利,他見楊林淚流滿面,便伸出圓胖的小手要為楊林擦眼淚。
楊林含淚握著侄兒伸過來的小手,暗嘆侄兒這么小就沒有了父親,這種滋味自己深有體會。如果沒有建奴起兵反叛,自己就不會失去父兄,侄兒就不會失去父親;如果沒有建奴入關,中華大地就不會淪入黑暗落后的奴隸社會;如果沒有建奴的種族屠殺,遼東三百萬漢人不能死傷殆盡;如果沒有建奴的野蠻暴力,就不會有“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悲劇;如果沒有建奴的陰險毒辣,傳承幾千年的漢家衣冠何以消失;如果沒有建奴的陰損卑鄙,漢家經史典籍何以被銷毀篡改;如果沒有建奴的卑躬屈膝固步自封,后世中華何以蒙受百年恥辱,割地賠款喪權辱國!我楊林既重獲前世記憶,當屬老天開眼。漢人的江山漢人坐,唯獨你建奴不能坐!吾受天之重托,必拯救華夏于危亡!
楊林想罷,向一旁還在抹眼淚的柱子道:“把我的胡琴拿來!”
“哎。”柱子點頭答應一聲,急忙向后邊跑去。不一會兒,拎著一個黑色的錦玉木匣回來。
楊林將木匣打開,拿起胡琴,跪在靈前。輕輕拉了幾下胡琴,將音調調好。此時他心中思緒萬千。暗念,父親和兩位哥哥,所有殉國的大明將士以及死在建奴屠刀下的父老鄉親們,請你們一路走好。小子身無長物,唯鳴一曲寄托無限哀思。你們放心,有我楊林在這個世界一天,建奴就休想染指我漢家江山!
楊林神情肅穆莊重,雙目微閉,左手扶琴,右手輕輕一動拉奏出第一個音符。楊家上下都知楊林拉的一手好胡琴,但親耳聽過的沒有幾個人。此刻見楊林拉奏胡琴,便暫時放下手中活計,慢慢聚攏過來。
當楊林的第一個音符拉奏出來的時候,眾人便感到悲痛之感更重。楊林前世為排解沒有親人的孤苦愁緒,從八、九歲的時候便開始接觸胡琴,經過多年的刻苦學習和自我領悟,他的胡琴演奏水平已不輸于名門大家。后重生于這個世界,他又請師苦練,水平更是達到巔峰。
楊林拉奏的是名曲《一枝花》。這曲子本為元曲,以嗩吶吹奏,表達的是失去親人的悲傷哀痛心情。經后世改編后,在電視劇《武松》中做為插曲紅遍全國。現在經楊林用胡琴拉奏出來后,悲傖的氣氛更勝一籌。
胡琴的聲音本就充滿滄桑凄涼,悲苦無助。再加上楊林的琴好技藝也好,把失去父兄悲傷欲絕的心情完全傾訴到曲子里面,氣氛更是悲痛。如泣如訴、低婉悲哀的曲調讓流云低垂,繁星掩面,月夜無光,鳥雀皆寂,聞者無不落淚。
伴隨著凄婉悲哀的曲調,淚水自楊林眼角緩緩而落,他心中默默念道:蒼天在上,厚土在下;神鬼凄凄,蒹蕸蒼蒼。小子前世今生別無它物,唯以悲奏一曲向天地哭訴衷腸。一哭我華夏上下五千年,炎黃子孫多災多難;二哭我漢家血脈延續至今,又要蒙亂;三哭我大明積重難返,江山垂危;四哭我父兄為國捐軀,戰死沙場;五哭我十萬漢家將士戰死薩爾滸,埋骨他鄉;六哭我前世今生的千百萬同胞百姓,盡遭建虜屠戮;七哭我前世的禮儀之邦,衣冠典籍今何在;八哭上蒼眷戀,讓小子憶起前世今生;九哭今生若得遂心愿,小子定到炎黃陵前祭祖焚香。
一曲傾訴衷腸哀痛無比的曲子終了,楊林緩緩站起身來,擦去寄托無限哀思的淚水,為父兄靈位續上一炷香,而后直直的跪在父兄靈前,沉聲道:“不孝子和愚弟楊林,今日在父親和兩位兄長靈前發誓,殺父之仇,弒兄之恨,楊林與建奴此生不共戴天!今生今世,楊林將不擇手段,即使遺臭萬年也必殺光所有建奴叛逆,獻逆酋全家首級于父兄靈前,以祭父兄在天之靈!若違此誓,讓楊林遭五雷轟頂,死無葬身之地!此心,天地可鑒,日月可明!”
楊林的話音剛落,本是明月普照的天空卻突然傳來一聲巨響,一道炸雷自頭頂隆隆而過,漸漸消逝在東北方向。隨即陰云密布,狂風驟起,綿密的雨點夾雜著灰土沙石開始落下。
“四哥,為父兄報仇怎可忘了我們?”楊雷楊霆從人群中大步上前,并排跪在靈前。
“四哥(四弟),為舅舅(姑父、伯父)和兩位哥哥報仇怎可少了我們?”隋氏兄弟、袁磊和于萬學也大步來到靈前跪下。
“多謝各位兄弟了!”楊林抱了抱拳道:“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努爾哈赤,看看是你的子侄厲害,還是我們兄弟厲害!家仇國恨,永世不忘!建奴未滅,何以身還?但愿朝陽常照我土,莫忘烈士鮮血滿地!普天之下,唯吾大明!”
“家仇國恨,永世不忘!建奴未滅,何以身還?但愿朝陽常照我土,莫忘烈士鮮血滿地!普天之下,唯吾大明!”
七位少年此時熱血沸騰,跪在靈前大聲吟誦著慷慨誓言。
誓言畢,楊林與眾兄弟站起身來,向著東北方向振臂大呼道:“自古英雄出吾輩!建虜韃子,我們來了!”